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世纪文化战略的曙光——评《和合学概论》一书黄德昌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文化与经济发展研究所所长张立文先生,积多年的研究成果,并以董仲舒“三年不窥园”的攻关精神,潜心竭思,撰著成《和合学概论》一书(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这...  相似文献   

2.
文化究竟是什么?台湾著名文化人龙应台女士在她早年的一篇文章中,曾经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极其生动而形象的画卷:"文化?它好比随便一个人迎面走来,他的举手投足,他的一颦一笑,他的整体气质等等,都是文化……他走过一棵树,树枝低垂,他是随手把树枝折断丢弃,还是弯身而过?  相似文献   

3.
4.
最近几年,理论界已有不少研究中国当前私营经济的论文、报告与专著,其中材料之丰富、结构之严整、观点之鲜明、分析之深刻,当推王克忠先生主编,由复旦大学出版社1990年出版的《中国现阶段私营经济探索》一书。本文既是书评,也想借机对私营经济谈点看法。1.私营经济在我国重新出现的必然性私营经济在50年代中期已经在我国社会主义大地上消失,到80年代初却又重新出现,这是为什么?《探索》一书对此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同志高屋建瓴地指出:“伟大的事业需要并将产生崇高的精神,崇高的精神支撑和推动着伟大的事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这个伟大事业的崇高的精神支撑,就是实现中国文化的现代化。简言之,就是建设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杨立新同志的新著《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建设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9月出版)正是对先进文化建设理论的一次艰辛而有益的探索。作者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进行了系统的理论梳理,在揭示马克思主义文化范畴在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文化蓝皮书》是在黑龙江省委、省政府支持下,由黑龙江人文、社会科学专家、学者组成的科研团队,协同攻关,填补地方专题研究空白的一部很具科学性、权威性的"皮书".是书的创新之处在于,它不仅仅局限于黑龙江文化产业发展历史与现状的描述、统计,更注重于对黑龙江文化产业发展政策、机制、体制、市场的评估和分析,探寻符合黑龙江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模式,体现出龙江学人对黑龙江文化--文化产业独特的考量视角.  相似文献   

7.
陈东有先生20多年前以新颖的研究角度和多元的研究方法,揭示了《金瓶梅》产生的文化大背景:运河经济文化和商业小社会,极端化的王权专制和腐败的官僚政治,儒道佛三教合一与异端邪说的兴起。在这个文化大背景下剖析作品,重新认识西门庆、潘金莲、李瓶儿等人,别开生面,既含文学研究价值,也有历史认知价值,对历来被诟病的性行为描写也有了新的评价,丰富了《金瓶梅》研究的成果。今天重读再评,其学术价值依然不减,而且启发意义更大。  相似文献   

8.
我们应该怎样认识和对待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体经济?对此,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企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给予明确的回答。《决议》指出:“国营经济和集体经济是我国基本的经济形式,一定范围的劳动者个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必要补充。”党的十三届五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决定》中重申了党的十三大的提法:“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发展多种经济成份。我国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是对社会主义经济的、有益的必要的补充。”  相似文献   

9.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在1989、1990两年先后出版张立文教授主编的佳作《道》和《气》,合作者为蔡方鹿、张怀承,岑贤安、徐荪铭四位学者。张立文《中国哲学逻辑结构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以“中国文化哲学发微”为副题,区分纵向研究与横向研究,探讨天人、形神、宇宙、道器、有无、理气、心物、一二、动闻、变化、知行、能所、格物致知、性情、阴阳、刚柔、健顺、形上形下、体用诸范畴,理论比葛荣晋《中国哲学范畴史》(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丰富。上述四书都适合文科大学生及研究生。《道》能兼顾孙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研究中国历史上中西文化交流的论著陆续问世.这些著述中,宝成关教授的《西方文化与中国社会——西学东渐史论》(吉林教育出版社1994年12月版)引起学术界同仁的密切关注,绝非偶然.阅读之后人们不难发现,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严肃的学术著作.在总体构思上,作者独具匠心,别树一  相似文献   

11.
由齐平、杨黎华教授等主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辩证法》一书,是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八五”规划重点科研项目之一。该书力图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与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的结合上,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问题。全书除绪论外,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据与条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领域  相似文献   

12.
谭纪同志编著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第二次飞跃》一书,公开出版并经《广西日报》和《广西党校学报》连续评介以后,引起了读者的关注,也引起了读者的不同议论,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也花了一些时间拜读此书。经过几次通读,我们感到,对此书的不同反映是很自然的。因为此书确是收集了不少资料,综合了许多同志的研究成果,对读者理解党的十三大精神有一定帮助。但是,此书又确是存在着许多观点和提法上的缺点和错误,作为正式出版物特别是作为一  相似文献   

13.
浙江大学出版社一九八五年七月出版的由王学启、赵泉钧主编,著名教授胡华审稿并写序的《中国革命史专题讲义》,是一本值得欢迎的好书。一九八五年五、六月间,中央宣传部和中央教育部根据中央书记处的指示,连续召开会议讨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改革问题,确定了将《中共党史》改为《中国革命史》。中央的这一指示下达后,浙江省党史界的同志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所阐述的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科学回答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问题。其中所阐述的文化和经济、政治辩证关系的思想是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所必须遵循的基本指导思想;所阐明的新民主主义文化的内涵和原则构成了中国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重要内容;所指出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发展的措施为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5.
我们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全部革命运动,共有两个阶段,即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阶段和社会主义革命的阶段。在这两个阶段中,既都要进行政治革命和经济革命,又都要进行文化革命。但是,这两个阶段的革命——包括政治、经济、文化革命,它们之间虽是相互联系的,而在性质上却又是完全不同的。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以后,我国文化革命随着也进入了社会主义的新阶段。这个新阶段,不同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新”,它们之间在概念、范畴、性质方面是截然不同的,不能把两者混淆。但是,所谓新阶段,它的理论根据是什么?新的主要标志是什么?它在实践中又提出了怎样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6.
欧洲社会在经过整个18世纪特别是19世纪持续的进步之后,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陷入了深刻的文化危机之中,西方理性主义哲学受到了强有力的挑战,非理性主义思潮形成了汹涌之势。其时,一些思想家苦思冥想,希望能够找到一条摆脱危机之路,胡塞尔就是其中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所开创的现象学自本世纪初兴起以来,很快就成为了作为一种国际思潮的“现象学运动”。在胡塞尔看来,不能像非理性主义哲学家那样,将欧洲的危机归罪于理性自身,因为欧洲危机绝不是理性本身导致的,理性本身并无过错。他所谓的“理性”是本源意义上的希腊理性,其天职…  相似文献   

17.
从乐观主义的立场看问题 ,2 1世纪将是一个世界性的法治时代 ,行政程序法典化目前已成为各国行政法治建设中一道独特而又瑰丽的风景线。我国的澳门和台湾地区也分别于 1 994年和 1 999年颁布了各自的行政程序法典。面对这股世界潮流 ,我国大陆地区是否也应走自己的行政程序法典化之路呢 ?值得欣喜的是 ,苏州大学法学院杨海坤教授与黄学贤副教授的新著《中国行政程序法典化》最近问世 ,这本书以迄今为止最为全面的理论及实践素材为我们作出了回答。一  当前我国正处于一个社会转型时期 ,各种新旧思想、体制存在冲突 ,特别是原有利益分配格…  相似文献   

18.
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组织编写的《独具特色的致富路——论清河家庭工业》(以下简称《家庭工业》)一书问世了。该书对近几年来家庭工业在一个贫困县的崛起、繁荣和趋势进行系统的、多方位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总结。这种探索和总结,对于在改革大潮中深感理论饥渴的实践家和缺乏生活实感的理论家都是大有益处的。植根于当前农村的丰富改革实践并力图推进这一实践进程的《家庭工业》,有它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19.
一切物包括无机物和植物都有需要,因此需要具有客观性,是物存在和发展的客观条件.其实现形式从无机物的被动,到植物的主动,到动物的欲望,再到人的理性,总的趋势是从客观走向主观.需要和欲望有不同的发展史、本质和价值;欲望是实现需要的一种心理形式;价值是需要而不是欲望的满足及其程度.需要、欲望和价值是该书的三个基本概念.需要是人的客观方面,欲望是人的主观方面,二者的辩证,意味着人的内部矛盾,意味着主体不等于主观,这是该书的基本逻辑.把握人本身,为人的解放确定正确方向,对主体的分析是前提.  相似文献   

20.
封小云 《学术研究》2001,(4):138-140
中国经济特区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一直以来是人们争论不止的一个议题。在纪念特区创办 2 0周年的今天 ,由白天主编、中共广东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张高丽亲自写序、海天出版社出版、汇集了深圳社会科学精英智慧的《走向现代化》一书 ,从全新的视角出发 ,通过对深圳经济特区在上个世纪最后 2 0年的创办、发展的实践的回顾与总结 ,把特区的地位与作用置于中国历史发展的大视野中 ,作出了新的诠释。笔者对此书的评价并不存在任何贬低过去其它的有关中国经济特区的论著之意。任何理论的出现以及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只有在历史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