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目前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践出现脱离实际的现象,有必要从农民意愿的视角研究新农村社区的建设问题。通过问卷调查与实地访谈的方法,对新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农民的搬迁意愿、农民所担忧的问题、农民对新农村社区建设的诉求等进行调查与分析,发现从整体上看青岛市农村居民是支持新农村社区建设的,他们反映的一些问题和诉求也正是各级政府改进新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的着力点。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对青岛市新农村社区建设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尊重农民意愿",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原则之一。任何违背农民意愿,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的行为都是没有生命力的,因此尊重农民意愿,获得群众的支持,是新农村建设成败的关键。尊重农民意愿,并不意味着放弃政府的职责。政府应该在了解农民要求的基础上,适时地加以引导,从农民中来,再到农民中去,鼓励农民的创新,不断创造出科学合理的发展模式和发展途径。同时让农民们通过实践,通过对比认识和接受先进经验,掌握新农村建设的主动权。如何做到尊重农民意愿呢?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四点。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农业大省——河南省的调查,表明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认知和意愿客观反映了当前农业生产力进步和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农业大省应从实际出发,遵从农民意愿,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扎实有效地推进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4.
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既是创造主体,也是价值主体,是创造主体与价值主体的统一。只有让农民既能成为创造财富的主体,又能与其它社会主体一样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促进创造主体与价值主体内在地统一于广大农民的新农村建设实践中,才能真正全面地发挥和实现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性作用。  相似文献   

5.
农民创业意愿影响因素调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影响农民创业意愿的因素展开调查,并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全国17个省41个县的146个样本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农民创业的意愿受文化程度、打工经历、生活现状满意度、家庭人口数、家庭劳动力数量、家庭年收入、地区以及亲朋好友中创业人数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文化程度、对生活现状的满意度、家庭劳动力数量、以及亲朋好友中创业人数与农民创业意愿成正相关;家庭年收入、家庭人口数与农民创业意愿成负相关;具有外出打工经历的农民更倾向于创业,中西部地区较之东部地区农民具有更强烈的创业意愿。’  相似文献   

6.
新农村建设中新型农民培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也是农民。培养新型农民,需要以科技为先导,以农民特别是青壮年劳动力为中心,构建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的新型农民培养体系。着重培养一批农村致富带头人、农村经纪人、农村科技员、科技示范户、农村信息员、农村传统文化和传统技艺传承人。在此基础上,以点带面,形成示范和辐射作用,使...  相似文献   

7.
新农村建设涉及农村发展的各个方面,农民选择偏好及支付意愿和支付水平对新农村建设具体实施效果具有重要影响。本文结合对山东省东部地区新农村建设状况的问卷调查,分析了农民对新农村建设中各项具体内容的认知、参与偏好及支付意愿。调查结果显示,农民收入水平是影响农民支付意愿的关键因素,村集体组织功能的弱化对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具有显著影响,农民支付意愿更倾向于农村公共设施、生活设施以及生活环境的改善。  相似文献   

8.
社区环境整治是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赣州市决定在全市倡导以村镇规划、“三清三改”和文明村镇建设为重点的“五新一好”新农村建设活动,即清垃圾、清淤泥、清路障,改水、改路、改厕;建设新村镇、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组建新经济组织、塑造新风貌、创建好班子。这项尊重农民意愿并得到广大农民支持的活动,就像红土地上的杜鹃花一样,春风一吹,漫山遍野。  相似文献   

9.
新农村建设的行为主体是农民,对农民进行清晰的认识和科学的区分有助于新农村建设的道路更加健康。本文通过对现阶段农民的分类进行研究,提出农民工群体中可以分化出与大众化农民不同的具备特殊人力资本的异质型农民。并根据新制度经济学的观点,研究了有利于异质型农民分化的制度环境形成的因素。文末结合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案例作了进一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0.
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法律意识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中国法治建设的一个基础性工程,没有中国农村的法治化就没有整个中国的法治化。本文通过引用相关数据总结了农民对法律的了解状况以及在实际生活中农民运用法律的方法和程度,分析了农民法律意识危机产生的原因,提出构建农民法律意识的建议:加大农村法制教育力度,培育农民现代法治理念;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实现司法公正;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实现依法行政。  相似文献   

11.
我国"城乡分割保障"的二元社会保障制度,在建国后60年的时间里基本没有大改变,该制度导致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一直难以解决。我国农民应该获得社会保障,因为,宪法赋予了农民获得社会保障的权利,农民也履行了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这是社会保障的本质要求。国家也应当为农民提供社会保障,因为这既是现代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缓解矛盾,建设和谐新农村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应用广东省4个市7个县32个村602名农民调查数据,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油茶产业发展中农户培训意愿的因素进行计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油茶产业发展中农民培训意愿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家庭人均年收入、扩大面积意愿以及对培训效果的看法对油茶产业发展中农民培训意愿有正向影响;性别、党员、目前平均月收入以及非农职业对油茶产业发展中农民培训意愿有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3.
培养新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目的,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与迫切需要。培养当代新农民的标准与目标是,具有新观念,具备新本领,具有新素质。培养新农民重在推进农村教育,建设农村文化,发展农村经济,引进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14.
要造福百姓和富裕农民,城镇化就需要尊重其利益主体——农民的主观意愿。基于武陵山片区的田野调查数据,在控制个体人口统计特征因素的情形下,采用probit模型并考虑"预期收益"和"预期成本",综合考察了农民市民化意愿的决定因素。研究发现,在(预期)收入方面,预期收入增加是农民愿意迁居城市最重要的动因,而当前家庭收入水平的影响则因其来源不同而不同,即当收入主要来源于非农业生产时其效应为正,反之则有迁居意愿;在(预期)成本方面,与迁居相关的住房获得成本以及子女教育获得成本都有不可忽视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以莆田市城厢区云峰村为例,通过调查与访谈,对农民在生态村建设过程中的主要意愿行为特征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引发对生态村建设的几点思考,为地方政府制定相关政策以及如何促进农民更加有效参与到生态村建设过程当中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6.
针对当前我国农民素质偏低,不能适应新农村建设中对新型农民的要求,提出新农村建设中新型农民培训策略,一是加强农村基础教育,二是积极推进农村职业教育,三是提高农民经营管理水平,四是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7.
农民理财观念的更新是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环节。对于广大农民来说,正确的思路应该是合理安排消费与生产,充分利用国家的宏观优惠政策,全面提高经营收入,减少盲目消费。通过国家宏观政策的引导,加之理财观念更新,广大农民将有效地提高收入水平、优化支出结构。正确理财将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生活水准,将有助于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18.
新农村社区发展是和谐社会构建中的重要内容。和谐社会的构建在为农村社区发展提供历史机遇和广阔空间的同时,也在保护农民权益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保护农民权益是建设农村社区的基础和前提,农村社区发展又是保护农民权益的目标和归宿。我国新农村社区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集体经济薄弱、保障服务和农民权益保护制度不健全。应完善有关的法律制度体系,大力促进农村社区发展,这是农民权益保护的基本路径和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9.
农民政治参与是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的一大内容。当前我国农民政治参与陷入一种"高政治参与率下的低政治参与质量"怪圈。通过对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提出破解农民政治参与低效能的对策,即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加强基层民主法治理念的普及和宣传;探索农村电子政务建设;提高基层干部队伍素质。  相似文献   

20.
以人为本:新农村建设必须关注农民视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农村建设必须关注农民视觉,了解农民的感受与体验,把握农民的需要及期望。如增强农村经济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破除二元结构的体制障碍,充分利用农村现有资源,从而形成政府、社会与农民三者合力,达到新农村建设的目的和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