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女性主义法学家认为男女两性具有性别气质差异,并通过对社会性别和关怀伦理学的研究,提出了女性化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观,从而认为在司法实践中也具有独特的女性风格,而以上女性特质恰与中国古代法律文化中的某些传统相符.中国古代司法具有反形式化的特点,传统法官的思维是一种实质性的思维,这与女性主义法学家所提出的女性法律方法中实际推理方法所体现的注重实质正义的特征相吻合.传统法律文化以和谐为宗旨的特点也与女性注重维系关系、强调关怀的特质相符.而中国法律文化的儒家学说与女性的关怀伦理学更是有很多契合点.因此,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认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具有女性特质,而此一特质仍然具有现代性.  相似文献   

2.
和谐社会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理论维度,和谐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实质所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理论生发,它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价值诉求,承接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逻辑,并以中国传统和谐思想为支援背景,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3.
论图书馆的和谐文化构建功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解读和谐社会,应该着力把握其表征时代精神的理论特质,特别是与时俱进的实践品格。和谐文化以崇尚与追求和谐为价值取向,融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社会风尚为一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有机构成与发展方向。在和谐文化传播与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图书馆的和谐构建功能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任何一种文化类型的产生,都是特定的自然条件、经济状况和社会组织结构长期孕育的结果。就中国传统文化的总体面貌而言,主要具有鲜明的伦理道德价值取向,求和谐主平衡的世界观,强大的生命力及包容性和重经学轻自然的学术倾向等诸种特征。而美国的社会文化,主要具有以下特质:文化来源的多元性,重实际勇创新的开拓精神,独立、平等、民主的价值观念以及典型的开放性与鲜明的扩张性。  相似文献   

5.
荆楚文学在其生成发展过程中,受其自然环境的影响,与水有着密不可分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带有明显的由水性文化而来的思维特质。其写景立意的宏肆,传情言志的绵邈,以及直抵人心的思辨,是其集中而鲜明的体现。这些思维特质,使荆楚文学彰显出有别于中原文学的独特风貌,并为中国传统文学的发展,注入了灵动而浪漫,神奇而瑰丽的色彩。  相似文献   

6.
历史文化的发展过程也是一个整合的过程,其中一些文化特质被吸收继承,另一些文化特质被排除,从而形成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模式。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的历史条件是中国古代农业社会。古代的农业生产主要依靠自然之天的力量来决定收成的好坏,人们寄希望于自然之天,关注的是天与人的和谐,而古代的思想家也正是从这一社会现象出发去寻找政治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7.
文明是道路的灵魂,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成功离不开对传统文明的继承发展。从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基因来看,追求真理,坚持实事求是的文明基因是其重要砝码;推陈出新,锐意改革的文明基因是其鲜明特质;秉持集体主义观念,追求共同富裕的文明基因是其发展方向;延伸“和合”思维,追求和谐的文明基因是其根本诉求;义利并重,推己及人的文明基因是其价值追求。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传承古老文明基因的基础上,赋予了其新的内涵和精神境界,必将在实践中超越传统的文明之路,开创人类文明的新路向。  相似文献   

8.
圣人作为中国文化哲学的本体观念,不仅反映了中国文化的人文精神特质,而且作为哲学思维的主体和最高人生境界与最活跃的因素,是中国传统的圣人体道的整体直觉思维方法,以及崇古尊经的经学思维的重要基因。其一经形成,反过来又给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以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成都历史文化特质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都历史悠久,文化独特。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不仅具有与中国众多的城市相同的文化内核,同时也逐渐形成了与众不同的文化特质,主要表现在和谐包容的文化气度、开拓创新的文化精神、崇文重教的文化传统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和合"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代表性元素,其内涵主要包括和谐相生的自然观、中庸平和的道德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等内容,彰显了中华民族内在的精神特质,也深刻地影响了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生成与发展。其中,新型政党制度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的制度基础是由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通过和衷共济、团结合作、共同奋斗所奠定;其制度结构具有核心一元性与结构多元性相结合,以及开放包容、求同存异、稳定有序、整合共治的特征;其理论体系则是由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理论、中国革命实践与本土化理论创新有机融合而成,从而使整个制度呈现出鲜明的"和合"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1.
和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普遍精神,其内涵涉及儒、道、墨、释而成为各家各派思想学说之灵魂,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史料,对和谐的内涵给予系统而深入的论述:和谐是一种哲学、一种战略、一种修养、一种艺术、一种理想、一种力量,彰显和谐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中西传统和谐观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是我国传统文化核心价值原则,它追求天人合一的生态和谐、克己奉公的家国和谐、崇礼崇仁的人际和谐与内省修己的身心和谐.西方社会也有比较悠久的和谐思想.中西和谐观既有相同之处,更有着文化特质上的差别,对两者进行比较研究有助于加深对我国传统文化中"和谐"思想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人的社会性、群体性,人是具有伦理道德自觉的能动的个体角色。这种人文精神使得中国文化成为人类文明史中最重视人间道义秩序与天人关系和谐的文化。和合是中华人文精神的特质,刚健自强与厚德载物是中国的民族精神,道德自我完善是中国人文精神蕴涵的人生价值取向。因此,中华传统文化精神内涵中的天下情结、人文关怀与和合哲学是一种和平与融合的文化,对今日中国认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致力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缔造依然有着现实的意义。和平外交是中国的文化选择。  相似文献   

14.
和合思维是中华和合文化传统的内在精髓和灵魂,与西方注重矛盾思维的传统相比,它以对立和谐与系统和谐为其观测视域和理论致思,体现了独具特色的东方智慧。建设和谐文化和确立和谐思维方式,必须以继承中国传统和合思想为基础,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在继承和创新的历史实践中开创中华文化复兴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15.
文章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具有追求事物共性精神的特质。如儒家在价值观、人论等方面、道家在本体论、辩证法思维等方面都明显表现出对共性精神的追求;中国传统文化对“合”、“同”、“通”等范畴的追求也是对共性精神的追求;中国传统艺术的特点也反映出对共性精神的追求。  相似文献   

16.
论毛泽东启发式教学思想的创新特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启发式教学思想建立在对传统注入式教学法不断批判、继承与创新的基础上 ,它紧密把握住现代教学法的发展方向和重心 ,具有鲜明的现代特征和创新特质。毛泽东启发式教学思想的创新特质主要表现为六个方面 :批判立新特质、民主和谐特质、循序渐进特质、善于提问特质、语言趣味特质、结合实践特质  相似文献   

17.
元杂剧兴盛的思想文化背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元杂剧在金元之交的兴盛,是传统文化受到严重冲击以至失衡状态下超常规的产物,带有蒙元文化的鲜明印记。本文从元杂剧赖以形成的北曲的特质、蒙元文化多元交织的形态特征、全真教与元代理学的离合关系等方面,对元杂剧兴盛的思想文化背景进行了富有新意的发掘和归纳,力图将元杂剧兴盛原因的讨论引向理性思维与文化学的高度。  相似文献   

18.
我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深层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是抵制西方国家鼓吹文化全球化、同质化的必然要求,是确保中华民族文化特质性、认同性的重要保证,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的题中应有之义。我国传统文化中包含有以和谐为核心的文化价值观、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民惟邦本”的人本思想等有利于现代化的特质。我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必须坚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必须放眼世界,积极吸纳西方文化的优秀成分;必须改革文化体制与制度,积极主动地构建社会主义新文化。  相似文献   

19.
和谐是中国传统哲学中一个重要的问题。但过去人们的学术研究多侧重于美学的侧面,实际上,和谐的意义不仅在于此,而且作为表征宇宙万物或整体要素之间的“关系”范畴,同时也涵盖关于对象世界的一般理解与规定。正是在这个层面上,显示了中国传统哲学或中国传统文化的某种基本特质。以下即略述管见,以求教于大家。  相似文献   

20.
论五四时期个人主义思潮的本土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四时期个体意识的觉醒和个人主义思潮的产生直接得益于西方现代思想文化的启蒙,但同时也难以摆脱中国传统文化和特定历史语境的本土化影响,是中西文化互动、激荡的产物.五四时期的个人主义既具有西方个人主义平等与自由的价值内核,亦具有鲜明的"群己平衡"的本土化特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