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市场经济对主体独立性、权利性和主体间平等性的保护,要求民事执行改革进行理念更新:要树立私权优先理念,确保应用权利转变为实有权利;要树立公正理念,既要保护当事人权益的实体公正,更要倚重作为保障的正当、公开的程序公正;要树立效率理念,提高执行速度,节约执行成本,以执行穷尽的新观念裁定终结执行程序,追求公正与效率的最佳统一。这些理念,均要求对民事执行期限设定额外宽限期的现行规定加以坚决修正,并彻底实行最充分尊重当事人意愿并明确其承担后果的当事人主义。  相似文献   

2.
2007年修订后的我国民事诉讼法,以增加条款的形式,确立了执行复议这一民事执行程序中的权利救济新制度。这一制度的建立对法院的民事执行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但修订后的民诉法对于执行复议如何搡作缺乏具体规定,给执行实务带来了诸多困惑。立法机构应当从执行复议的提出、审查、处理及恶意复议的防范等方面进一步完善这一制度,以真正实现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实现执行公正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我国现行的民事执行程序在处理被执行财产过程中,过分强调国家对当事人意志的干涉,在没有区分财产价值范围和性质的情况下,一般都采用评估、委托拍卖等复杂程序进行执行,执行周期长,执行成本高。如果淡化职权主义色彩,适度吸收当事人参与执行程序,对共同共有、金额不大等被执行人的财产采用当事人竞价模式执行,既可以减少执行环节,降低执行成本,迅速处置财产,解决纠纷,防止执行环节的司法腐败,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当事人之间财产纠纷的争执,最大程度地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4.
我国现行的民事执行程序在处理被执行财产过程中,过分强调国家对当事人意志的干涉,在没有区分财产价值范围和性质的情况下,一般都采用评估、委托拍卖等复杂程序进行执行,执行周期长,执行成本高.如果淡化职权主义色彩,适度吸收当事人参与执行程序,对共同共有、金额不大等被执行人的财产采用当事人竞价模式执行,既可以减少执行环节,降低执行成本,迅速处置财产,解决纠纷,防止执行环节的司法腐败,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当事人之间财产纠纷的争执,最大程度地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5.
民事执行程序虽然以申请执行人的债权实现作为主要目标,但是在执行过程中对被执行人基本人权的保障同样应当予以重视,此两者作为现代人权理念的应有之义,共同构成了民事执行程序中的人权保障话语体系。但是民事执行程序的主要使命决定了债权人的债权实现权和债务人的基本人权保障始终处于一个脆弱的“偏向式”动态平衡状态,在执行程序中对债权人债权实现权的强化会逐步加剧两者之间的张力,脆弱的平衡状态随时可能被打破。《民事强制执行法(草案)》作为对我国民事执行司法实践经验和智慧的总结,其立法科学化的衡量维度固然在于以对申请执行人债权实现之成效作为重要衡量指标之一,但是不能单极化发展,被执行人的人权保障同样应当纳入其中。因此,《民事强制执行法(草案)》必须回应立法和司法实践中存在的申请执行人的债权实现和被执行人基本人权保障之间的紧张博弈和冲突。应当充分发挥权利平等保护原则、比例原则以及程序救济原则在具体制度构建中的基本价值功能,以对被执行人生存权、生活安宁权、人身权以及人格尊严权之保障“划定”强制执行权作用于被执行人时之限度,以此为基础厘清民事执行程序中被执行人的人权保障边界。最终通过对债权人债权实现和被执行人基...  相似文献   

6.
当前对民事执行权的监督制约机制存在法院系统的内部监督和执行当事人及利害关系人的权利对执行权力的制约两种形式.在外部监督方面,由于"权利制约权力"的封闭监督模式在民事执行领域运行的低效率,致使民事执行活动出现了种种问题,检察监督由此成为"权力制约权力"的理性选择.法律对执行程序的保障从本质上体现的是公共秩序的维护,检察机关对执行行为的监督是其"法律守护人"的客观义务要求.由于民事执行问题的复杂性及当前执行监督面对的重霞阻碍,检察机关进行执行监督制度创新和实践创新必须保持克制态度和谦抑原则,以支持、纠错和共进作为执行监督的目的,以预防权利受损和权力滥用作为执行监督的首要功能,依据民事执行行为的分类严格限定执行监督范围,规范启动程序,慎重选择监督方式.  相似文献   

7.
涉居执行难题涉及《民法典》新设物权与民事强制执行立法的规则协调。经我国本土化改造后的居住权,既侧重传统人役权的生存保障属性,又兼具用益性物权的财产属性。二者背后呈现的价值倾向的差异,有必要在涉居执行中通过细分居住权类型来达到分而治之的目的。剖析民事强制执行的基本价值,宜将执行程序中居住权的保护范围限定在“社会性居住权”的概念之内。对于民法典与民事强制执行立法的衔接,分别从民事私法与程序公法两个维度出发,在实体上构建有限保护的居住权审查规范,在程序上完善案外居住权人的救济措施,实现涉居执行中居住权与其他权利的平衡保护。  相似文献   

8.
重构民事执行程序可以尝试以当事人主义为基点。要突出三个基本理念:遵循司法被动原则,强化当事人申请义务;遵循程序公正原则,强化当事人举证义务;遵循司法自治原则,强化当事人处分权。同时在构建新程序框架过程中还应注意执行权定位、体现程序正义并凸现其独立的内在价值以及执行工作的最佳平衡点问题。  相似文献   

9.
人民性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鲜亮底色,我国民事强制执行立法应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思想。以人民为中心的民事强制执行立法的逻辑起点是民事权益的有效司法保护,保护路径为由抽象的民事权益确认到具体的民事权益确定,再到实际的民事权益实现,实质是将静态的"权益宣告"转化为现实的"权益确定",再以国家强制力确保"权益实现"。该立法应当以程序利用者为中心,既要抵制实务部门的本位主义倾向,也要避免列举域外理论或立法例来代替实质性论证。民事强制执行立法不仅应当妥善调整债权人、债务人、利害关系人、案外人等主体之间的关系,还应当防止未经正当程序保障且不具有主观可归责性的主体被随意卷入强制执行程序。因而,以人民为中心的民事强制执行立法应当贯彻效率、人道、安定3种价值理念。贯彻民事强制执行立法三大价值理念的关键在于:在执行权利义务配置方面坚持执行当事人不平等原则、在金钱债权的执行方法方面突破间接执行补充性原则、在执行标的物确定及变动方面妥善协调3种价值理念、在执行救济方面确保不具有可归责性的案外人可以迅速摆脱执行困扰。  相似文献   

10.
我国法律关于民事生效法律文书申请执行期间的规定采用不变的除斥期间的规定 ,这有许多弊端 ,主要是这样的规定会导致许多不能归咎于当事人过错的原因使期间届满 ,却要当事人承受权利消灭的不利后果。如果建立以保护当事人救济权的实现为宗旨的民事申请执行时效制度 ,可以有效地避免上述弊端。本文就时效制度与除斥期间的异同、建立该制度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建立申请执行时效制度的具体构想和相关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1.
从经济分析观点的视角看,我国民事诉讼法中的被执行人生存权保障规则并非尽善尽美,由此,在司法实践中亦衍生了诸多问题,存在应然与实然的背离,因而亟待立法完善,以矫"过正"之枉,使申请执行人的权利受到应有的保护,并在实现公平——兼顾被执行人生存权保障和申请执行人私权实现的基础上提高执行的效率。  相似文献   

12.
论人权国际法保障的特殊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权国际法保障所依据的法律渊源具有有限性、效力上的层次性、功能上的互补性以及目的的一致性 ,国际人权法的实施方式是形式强制性与实质自愿性的统一。国际人权保护领域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使得人权国际法保障充满斗争性和复杂性 ,其实际效果具有明显的渐进性和过程性  相似文献   

13.
论我国行政法治中的人权保护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权是一个人作为人所享有或应享有的基本权利。它是一种道德观念上的权利。要把它变成现实,在我们这样一个有礼法政治传统的国家里更需法律制度的推动。作为“制约权力”、“保障权利”且有“动态宪法”之称的行政法在保护人权方面承担着重要责任。改革开放20多年来,人权保障在我国的行政立法、行政执法以及行政权利救济等方面不断得以体现和落实,但还存在着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尚待进一步完善我国行政法治中的人权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14.
人类社会正由物质型经济向知识型经济转变,知识经济迫切要求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建立和完善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必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使企业成为保护知识产权主体,构建健全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宣传普及知识产权法律知识。  相似文献   

15.
维护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子女的义务教育权益,无论对其个人素质抑或民族整体发展而言至关重要。但崮于多重因素的影响,我国城市普遍存在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子女提供的各种保障远远低于实际社会需求的困境。本文深入剖析肖前我国城市流动少数民族子女义务教育权益保障中存在的种种法律问题,从完善相关立法、加强落实力度、平衡配置教育资源、畅通权利救济渠道、改善外部社会环境和公共制度等方面提出针对性法律对策。  相似文献   

16.
加拿大外来移民工权益保护政策体系比较完善,表现为条目明晰、执法严格、重视教育培训及各参与主体的良性互动。相比而言,中国的农民工政策存在可操作性差、执行不严格、监管不力等问题。借鉴加拿大经验并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从政策体制改革、权责利分工、社会组织培育、教育和培训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民工权益保护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7.
罗马物权法的发展趋向蕴含了现代产权制度的若干要素。我们认为现代产权可以 定义为以出资者投注给企业的资产为基抽,在企业运行过程中形成的对企业现实拥有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 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以及源于国家强制 力对企业资产的增值功能的保护而 派生的诸附设权等各种权利 的综合。产权的主体只能是企业法人,产权的客体不仅包括资产,而且包括负债。  相似文献   

18.
社会权有积极权利和消极权利两个层面,国家通过赋予主观权利的方式对社会权予以消极保障,通过法律制度性间接保障的方式以积极行动来实现反射性利益。以重要性理论为基础,西方基本权利宪法审查基准分为严格基准、宽松基准和中度基准。就社会权宪法审查而言,该理论存在着一定缺陷,可以社会权发展成熟程度和对财政能力要求为基础,建立以宪法委托为前提的自由性基准、以主观权利为前提的控制性基准以及以核心权利为前提的严格性基准,作为中国特色的社会权宪法审查基准。  相似文献   

19.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对儿童权利的保护体现了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在我国,侵害儿童权利的事件频发。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保护儿童权利的观念缺乏、现行法律存在缺漏以及保护儿童权利的专门机构缺失。建构儿童权利保护机制的策略是强化儿童权利保护的观念、完善现行法律、设立监护监督与国家监护制度、成立专门的儿童权利保护机构。  相似文献   

20.
性权利是内涵极其丰富的范畴,它的实现又有赖于一个社会的道德与法律。然而,当前我国在道德和法律上对性权利的保护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现行的性道德及婚姻道德标准和内容过分强调婚内夫妻间的性权利,而忽略了对已婚个体性权利的保护;造成了男女在性权利方面事实上的不平等。我国现行的法律对个体性权利保护的范围窄,有些领域处于一种空白状态。鉴于此,我们必须加强立法,完善法律体系;改进性道德规范;增强全体公民的性权利意识,使性权利在伦理道德和法律上得到更好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