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对西夏文字的研究,至今仍有尚待涉足的秘境。作为佛国圣地的西夏,充当其精神世界最为重要内核的佛教,理应体现在西夏的全部文化过程,即文化内容及其结构的连续变化之中。有鉴于此,文章对佛教与西夏文字这一文化形式、序列、形貌的关系加以探讨,从基于佛教信仰的佛经译写是西夏文字创制的重要动因,以及西夏文字创制中佛教理念渗入等方面,追寻党项人在佛教信仰影响下思维的方法和特点,以求廓清西夏文字创制之谜。  相似文献   

2.
正日前,由甘肃文化出版社出版的《新编西夏文字典》是宁夏社会科学院贾常业副研究员对西夏文字搜集整理、研究考证的综合性成果。自1960年前苏联西夏学家聂历山《西夏语词典》出版迄今,已有六七部近代西夏文字典面世。《新编西夏文字典》即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新公布的原始西夏文献资料及当代研究成果,对现有西夏文字正其形、拟其音、补其义,勘误近3 000个字符,以供研究者使用。1.《新编西夏文字典》所使用资料以西夏人编纂的韵书字书为主,其他文献第一手资料为辅,  相似文献   

3.
网络下的西夏文及西夏文献处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随着西夏研究的不断深入,将西夏文及西夏文献计算机网络数字化和文本化是目前迫切需要研究与解决的问题。本文将利用计算机在网络环境下对西夏文及西夏文献的处理进行研究,通过对已有的西夏字库、“夏汉电子字典”的修正和补充,进而建立新的西夏文网络字库和在线夏汉电子字典等数字化资源,同时研究西夏文献的数字化、网络化整理的解决方法和实现技术,最终将西夏网络数字化资源集成并整合为较全面的西夏学数字化网络资源平台。该平台可以实现西夏文的网页显示、文献资源的快速更新与发布。通过该平台的建立进而探索少数民族文字古籍的计算机研究方法和计算机科学技术与人文社会科学相互交叉、相互结合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4.
《文海宝韵》序言、题款译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写本《文海宝韵》保留有刻本缺失的序言和卷末题款残片。本文对这些残片拼合整理、翻译后作了初步研究。从中发现了创制西夏文字的记录 ,充实了关于西夏文创制的内容 ,再一次确认西夏文字系元昊时期创制 ,了解到有关细节。还用西夏人撰写的第一手资料印证了西夏元昊称帝时间和加冕等重大史实。由年款和史实记录初步推定《文海宝韵》成书于天赐礼盛国庆年间 ,即 1 1世纪中期 ,属西夏前期 ,其编纂者是以罗瑞智忠为首的一批学者。参与此书编纂的有身居高位的官员 ,有通晓切韵的僧人和学者。序言对本书内容和特点记载表明西夏人对西夏语音科学的认识。从《文海宝韵》和《五音切韵》序分析了二书的关系 ,《五音切韵》将《文海宝韵》中的字纳入到韵图、韵表中 ,两书出于同一个朝代 ,有颇多重复的序言 ,内容相互关联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查阅西夏字书韵书《文海》《音同》《义同》《番汉合时掌中珠》《五音切韵》和《中国藏西夏文献》《俄藏黑水城文献》《日本藏西夏文文献》《英藏黑水城文献》中的部分文献以及聂历山的《西夏语词典》,发现了95个西夏文字没有被名家的字典收录。这批西夏文字的发现,增加了西夏语言文字的品种和内容,对研究解读西夏文献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6.
苏轼《富郑公神道碑》的西夏译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指出西夏文《德行集》中迄今未获解读的一段文字实际上节译自苏轼的《富郑公神道碑》 ,是现存最早的用少数民族文字翻译的苏轼作品 ,它表明东坡诗文在西夏如同在辽金一样产生过影响。  相似文献   

7.
张祯  马力 《南方论刊》2022,(8):39-42
通过梳理学界对西夏儒学研究的相关成果,目前学界对西夏儒学的研究主要分为整体性研究和西夏文化、文学、儒释关系等专题研究,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今后西夏儒学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持续深入:一是西夏儒学与教育的综合研究;二是西夏文儒学经典文献的研究;三是儒学对西夏政治体制运行的影响;四是西夏儒生群体的研究;五是西夏文化的多元性研究。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夏汉字典》、《俄藏黑水城文献》所公布的《同音》甲乙丙丁四个版本、《番汉合时掌中珠》、《三才杂字》等西夏时期的字书,以及《西夏语形态学》、《西夏文字解读》等西夏语言文字学专著进行了研究考证,针对一些普遍容易出现西夏文字书写错误和笔误的问题,着重从文字形体结构对比分析入手,阐述了西夏文字规范写法的有关问题,对准确认识、书写西夏文字和研究考证西夏文献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9.
史金波先生的《西夏文教程》是一部介绍西夏学的百科全科。教程重点讨论了西夏语言的语法系统和语法特点,还介绍了西夏文字的性质、结构、书法、文献等。作者主要谈了阅读体会。同时对教程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0.
现藏甘肃省博物馆的G21.055[10705]佛经为西夏文活字本《华严经普贤行愿品》,它是陈炳应先生当年从古旧书刊中发现的,交甘肃博物馆登记珍藏的。佛经首题为《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疏序》,本文仅对疏序进行译释研究,通过对一些词语比较可以发现,西夏文译本并没有严格按照汉文进行逐字翻译,而是在理解汉文基础上,结合西夏语的特点或当时习俗对有些文字进行了改动。这不仅反映了西夏人希望以崇佛诵经来保佑国祚长久的美好愿望,而且也彰显国家佛教之兴盛。  相似文献   

11.
1970年代以来,甘肃武威西郊附近先后发现七座西夏墓葬,其中有六座墓中出土的葬具和木板上有题记。题记文字有汉文、西夏文、梵文三种文字。内容有的是专门书写亡者姓名及死亡时间的灵位牌,有的是书写在木板上的佛教经咒,有些是书写在木板上的购买墓地的买地券等。这些墓葬题记文献为研究西夏社会历史提供了重要的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12.
19世纪80年代以前,西方学者对“西夏”似乎毫无所知。此后,居住在北京的西方学者,在考察居庸关云台六体刻经时,发现了他们并不认识的西夏文字。他们通过时“西夏碑”的研究,知道居庸关刻石不识之字为西夏文字,发表了不少文章,对早期西夏学研究作出了一定贡献。但其中也有一些错误和误解。本文对西方学者是何人、何时最先研究西夏的,西夏文字是什么时候、什么人“考定”的,所谓有人从12枚西夏钱中得识40个西夏字等问题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认为,西方最早研究西夏的学者是英人伟烈,最早“考定”西夏文字的是我国学者张澍,所谓用12枚西夏钱币认出40个西夏字是一种误解。  相似文献   

13.
一、《夏汉字典》的编撰1972年元月.周总理视察中国历史博物馆,见到西夏文文献时问道:“现在懂西夏文的有几人?”国家文物局局长王冶秋回答:“仅有一、二老人了。”总理当即指示:“一定要培养人学这种文字,绝不能让它失传。”根据总理指示,王局长接见宁夏文化代表团时指出:“你们宁夏是西夏的故地,一定要指定专人研究西夏文字和历史。”当得知无人愿教时,王说:“北京罗福颐先生在湖北干校.你们派人来,我们可以把他调回教你们。”之后,宁夏文教局对发掘西夏陵墓、研究西夏文史,作出了全面部署.拟派我赴京师事罗福颐先生,专…  相似文献   

14.
宋代有丰富的语言和文字。汉语在各种语言现象中一直占主导地位,受当时各地社会生活的影响,汉语出现口语化倾向,各地方言、民间口语被大量地保存在各种文献中。除汉语之外,各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大量出现,如契丹文、西夏文、女真文、回鹘文、古藏文等,这些语言文字相互影响,共同形成宋代语言丰富多彩的局面。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俄藏黑水城重从体例、注字和文字形体结构的特点对比分析入手,探讨西夏文字字形构造及声、韵、义的组成,对准确认识西夏文字和研究考证西夏文献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解读俄罗斯科学院东方文献研究所收藏的黑水城出土《无垢净光总持》,梳理了与之相关的几种存世西夏文和汉文译本之间的渊源关系,指出俄藏本与梵文本最为接近。同时,借助梵文,确立了部分西夏字的同音关系,以为西夏语音的构拟和声韵类的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俄罗斯科学院东方文献研究所藏西夏文HHB.№2844号残片实为《佛说最上意陀罗尼经》,本文首次公布了残存经文的录文,并通过与《大正藏》所收宋施护汉文译本的对照,指出西夏文本乃根据施护本所译。这份材料中存有大段的陀罗尼,借助西夏文、汉文和梵文的对音,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西夏字的实际读法。  相似文献   

18.
存世的西夏文《佛顶尊胜陀罗尼》可分为纸本和石刻本两类,其中纸本包括黑城出土本、绿城出土本和居延出土本,石刻本包括居庸关石刻本和保定经幢本。本文在对照黑水城纸本《尊胜陀罗尼》的基础上,对保定经幢本进行了复原和解读,并根据不同版本所用西夏文译音字的不同,探讨了保定本与黑水城纸本以及居庸关石刻本的传承关系,希望能为研究元明时期西夏文《尊胜陀罗尼》的传播,乃至西夏后裔在中原从事宗教活动的情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自从俄罗斯学者科兹诺夫1908年深入我国黑水城盗掘西夏文献之后,西夏学的研究逐渐兴起了一股热潮,到目前为止,出版学术专著和发表论文颇丰,但对西夏文书及其文书史建构的研究目前尚属空白.笔者大胆尝试,通过已经考证并公布的材料和研究成果,主要从西夏文书的体裁、载体、组织机构、作者等四个方面对西夏文书史建构的部分内容进行了探索,基本理清了西夏文书史建构部分内容的脉络.  相似文献   

20.
西夏官阶封号表考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官制是我国古代国家机器结构的表现形式之一,它反映了当时政权性质和统治手段。所以二十四史、《通典》、《通考》等都作了专章考述。遗憾的是清乾隆年间官修的七十二卷本《历代职官表》,以及道光年间黄本骥删繁就简编纂的重修《历代职官表》,均无西夏职官。其原因,西夏的职官制则用西夏文写成的,历代汉族学者对这种奇特的西夏文字无人问津,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