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中西方文化中的比喻及其联想 ,有相似的情况 ,主要表现在喻体相同且喻义相似 ;也有不同之处 ,主要表现在喻体相同而喻义不同或喻体相异而喻义相同。这是由于不同的民族文化之间既存在共性又存在个性所致。  相似文献   

2.
我们试图尝试延续现代语言学家雅各布森对隐喻与转喻的诠释,进一步探讨隐喻、转喻与意象产生的关系。传统(包括雅各布森)将明喻与隐喻归于同一类,实际上明喻倾向意象的相似,而隐喻的趣味则是彼此的相异。一方面,对比与相异让隐喻翻转理念;另一方面,从相异引发相似的联想是隐喻意象诗趣之所在。相较于隐喻大都基于"发明",转喻大都基于"发现",但"发现"经常是更大的"发明"。时间性的接续促成意象的环炼,空间性的接续牵引意象的比邻。"语意的比邻"所产生的意象经常是叙述的逸轨。由于词语与意象必然经由选择与接续而产生,所以大部分诗的意象是隐喻与转喻互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美学认知中的通感与翻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论述了认知通感在东西方文化背景下的相异表述形式却对读者产生相同心理冲击的现象,并指出表述方法和喻体的相异并非是思维本质共性的相异。因而当相异文化背景下的人们进行交流时,便应从认知共性的思维认知基点上寻求心理感受的相似而进行跨文化交际。翻译是不同民族间文化互输与交流的必由之路,因此,人们在翻译时便需要注意各文化之间心理的相通与认知共性之处,运用恰当的翻译手法对原文进行处理和转化,力求从相异的修辞和表达方式中发掘出双方相似的心理感受。  相似文献   

4.
动物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人们常常借助动物来寄托和表达人的感情,所以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许许多多与动物相关的词汇。但由于英汉两民族地理环境、文化和审美观念等的不同,分别赋予动物词汇的联想意义也不尽相同。本文主要探讨英汉动物词汇联想意义相似、联想意义不同和联想意义空缺三个方面,以期丰富人们对英汉语言文化的了解,促进两种语言人们之间的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5.
从英汉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风俗习惯、传统文化等几方面探讨了英汉隐喻的文化特性,认为隐喻具有民族特性。它以思维为本源,以相似和联想为基础,其意义源于思维与认知客体的互动,是一种文化行为。这种行为制约于民族思维方式、传统习俗以及民族历史与典籍,使之具有鲜明的民族特性,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6.
民族法学和法律人类学是两门关系比较密切的学科,两者研究范围、研究方法、功能作用等都存在相同、相似的地方,也存在明显的差异;两者内涵与外延有相近相似、相异之处。民族法学和法人类学在中国的研究与发展方兴未艾。必将对中国的传统法学发挥着越来越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12世纪中国的陆九渊哲学和17世纪英国的贝克莱哲学在哲学性质上颇为相似,即本体论上同主客观唯心主义,而认识论上共属主观唯心主义。然而,在这种大背景的相似中,也包含了颇多的相异点。而这些由其时代和民族的不同所引起的相异点却包含了中西哲学的基本差异。一、陆九渊和贝克莱哲学的本体论区别  相似文献   

8.
英汉色彩词联想意义的文化诠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色彩词联想意义是由特定的民族文化所铸造的一种附加的或隐含的意义。由于语言具有承载文化的功能,色彩词联想意义的理解必须参照特定时代特定地域的民族文化,词汇是语言三大系统中最为活跃的部分,词无定义,义随文生。本文从文化语言学的角度探讨了英汉色彩词联想意义的共性与个性以及造成这些特点的民族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9.
品牌联想在以往的研究中主要用于测查品牌结构。基于品牌联想的理论视角,在已有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品牌延伸相似度测量的新方法。通过实证研究,对比分析传统量表测量方法和基于品牌联想的测量方法,验证基于品牌联想的品牌延伸相似度测量方法的可行性。在测量的客观性与具体性上,基于品牌联想的测量方法具有较大优势,有助于识别出品牌原产品与延伸产品之间相似与否的具体属性,对理论研究和市场经营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英文化的差异会导致跨文化交际的障碍,本文通过对比英汉词语联想意义上的相同和相异之处来探讨文化因素对词语的影响以及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文章分析了汉英习语的喻体及其联想效果上存在对应的关系。在喻体和联想效果不对等的关系中 ,汉英习语中有的喻体相同 ,但具有不同的联想效果 ;而有的喻体不同 ,却具有相同的联想效果。汉英习语间联想意义的不对等、不等值是常见的 ,因此 ,在理解或翻译时 ,要特别慎重 ,避免生吞活剥  相似文献   

12.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不同的语言承栽着不同的文化。在中、英文俗语中,存在着大量的动物词汇,而且这些词汇在中、英文中有着或相同或不同的联想意义。这里通过对中、英文俗语中动物词汇联想意义的对比分析,明确其异同,以便更好地促进两种文化的跨界交流。  相似文献   

13.
联想意义在英汉语言中的比较分析——以颜色词"红"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词语的联想意义在语言交际中应用得相当广泛,它能适当地表达使用者的感情,并从广义上显示出特定语言集团的社会文化特征。不同的语言由于其文化内涵不同,其词汇也显示出与之对应的不同的联想意义。本文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出发,从语义学的角度,以颜色词"红"为例,比较分析了联想意义在英汉语言中的异同现象,以期能更好地帮助英语学习者进行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14.
英汉文化词语的概念意义和联想意义存在共性与异性两面。英汉文化词语的翻译可根据他们在两种不同文化中概念意义和联想意义的共性与异性,选择适合不同类型文化词语的翻译方法,使译文中的文化词语在不同层次实现与源语文本的对等。  相似文献   

15.
由于汉诗悠久的传统,导致汉诗独特的意象系统,具体表现在汉诗意象的象征义方面,并不同于英诗的意象系统。因此,汉诗意象的英译,应该采取以意为主、以意为先的翻译策略。具体而言,对于名词意象的英译,应注意其联想义;对于动词意象的英译,应注意其精确到位。译诗应避免浅层理解之上的浅层之译,并努力做到深层理解之上的深层之译。  相似文献   

16.
中英文化内涵的差异必然造成词义、语意、指示意义等的不同,本文从词汇所蕴涵的文化差异的角度进行探讨,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和掌握所学语言。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汉英词汇联想意义的分析对比,指出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及对跨文化交际和外语教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语义学的意义理论入手,分析舟山城市外宣片中"海天佛国"一词的概念意义和联想意义,对现有的和可能的译法进行了辨析,探讨如何实现"海天佛国"一词意义在英语中的再现。本文认为在外宣翻译中译者应尽可能挖掘原文意义并在译入语中再现原文的意义,虽然这种意义的再现并不是一种完美的再现。  相似文献   

19.
英语委婉语语义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语义的角度 ,探析构成英语委婉语的语义手段 ,英语委婉语使用的内部机制 ,即联想意义的运用 ,来说明这些不同类型的意义如何适从于语言交际的总体效果 ,以及联想意义的运用所引起的各种语义变化。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英汉两种语言在隐喻用词方面的异同,从认知语言学理论出发,采用了对比分析的方法,通过大量实例对英汉隐喻用词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英、汉民族由于认知及其赖以生存的外部条件的种种共性,在隐喻表达上有许多重合。然而,由于英、汉民族在生活经验、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又使两个民族在隐喻表达方式上存在并行和空缺现象。探讨英汉民族隐喻表达的异同以及造成这些异同的原因,对了解不同民族的思维习惯、语言文化内涵、跨文化交际和翻译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