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朱殊洋 《探求》2011,(3):91-96
本文以马克思再生产理论为分析框架,建立了通货膨胀系统动力学模型,进而结合我国实际数据分析了通胀的控制问题。模型仿真表明,通胀观测器和收入观测器是可以实现经济增长和通胀的双向跟踪的。只要根据实际经济增长和通胀个观测值,切实将通胀跟踪参数和收入跟踪参数与经济增长率和通胀率联系起来,以此作为投放货币的基础,就可以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控制通胀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陈贝 《探求》2014,(5):88-104
要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2020年国民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必须从"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着手。本文分析了广州2000年以来劳动者工资和劳动生产率的总体变动走势,对广州工资与劳动生产率在国内和国际上所处的位置以及不同行业的劳动者工资和劳动生产率进行了比较,以期找出当前广州在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工资民主论     
一、按劳分配在实践中的矛盾工资问题虽然在理论界曾引起过广泛的讨论,并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但至今仍是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难点之一。尽管我们都熟知社会主义工资是贯彻按劳分配的具体形式,但对工资运动的本质却很少理解。这也许正是我国工资体制改革进展迟缓的深刻原因。近些年来,我国曾多次实行工资调整。应该说,对于冲破十年动乱所造成的历史性的工资冻结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开始,我们实行的是按比例升级,由全国统一划定标  相似文献   

4.
我国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不仅成为经济发展的一个制约因素,而且成为影响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探索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进一步寻找缩小居民收入差距的途径和措施,成为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命题。本文把资本收益率与经济增长率关系引入居民收入差距的分析框架,并借助我国改革开放后的数据检验了这一分析框架的适用性。结果显示,我国改革开放后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与资本收益率超出经济增长率的趋势相吻合。这给我们选择缩小居民收入差距的政策提供了一个可以遵循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将会把穗港经济合作与交流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此基础上,穗港金融合作和衔接也必将跨上一个新的台阶。这为在广州建设华南地区的金融中心,实现建立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宏伟目标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对广州来说,这既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新的课题。一、广州区域性金融中心的任设已经具备了相当的条件广州金融中心的建设,客观上已经具备了相当的条件:第一,从经济发展来看,经过16年市场取向的改革,广州经济总量位居全国城市第三位,仅次于上海市和北京市,并且保持了两位数以上的年增长速度。第三产业发展尤…  相似文献   

6.
晓苏 《今日辽宁》2006,(4):33-35
18岁的李海伦,今年刚刚到村里的旅游山庄上班,每月能领到600元的工资,是季节性的,只在夏季这半年才有。她的家里今年就多了3600元的纯收入。“工资不多,但标志着我们开辟了一条生态旅游的致富路,对于咱这只有98户人家的小山村,这又是一个增加农民收入的向上台阶”,台沟村书记张茂林说。  相似文献   

7.
蒋建国 《探求》2003,(5):40-47
消费文化史是经济史和文化史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而清代广州作为西方文化和消费品输入中国的桥头堡,是清代城市消费文化史研究的一个范本。本文从对外贸易、中西关系、经济发展、社会文化等角度审视清代广州的消费文化,考察清代广州在对外开放过程中消费文化的历史变迁,认为它是在西洋人、西洋货和西洋文明与广州的商业文化结合中逐步生成的,并带有强烈的开放性、世俗性、享乐性、时尚性和实用性。这对研究清代广州社会转型过程中的城市文化特征,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1961年,古巴革命胜利后,资本主义遗留下来的工资问题十分尖锐,当时全国有90,000个类别的工资,将近25,000个工资等级。面对这一状况,政府制定了革命后的第一种工资制度:建立起统一的工资等级,以计时工资加津贴的形式为主,对超额完成任务者发奖金,但奖金加基本工资(不包括津贴的等级工资)不得超过高一级的工资标准。当时劳动力的技术水平很低,因此这一工资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劳动力提高技术水平。然而由于当时在这方面没有经验,出现了一些认识上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文远竹  沈亚圆 《探求》2024,(1):69-77
民国时期广州商业报刊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广州这座商业中心城市消费文化的繁荣。本文以时间顺序为经,以辛亥革命时期、民国前期、日伪统治时期、民国后期四个时期的重要商业报刊为节点,搭建一个考察民国时期广州商业报刊发展活动的经纬框架,探讨商业报刊通过新闻报道和广告等呈现出的广州市民消费文化、商品经济发展、社会变迁等景观及相互间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一、广州中心城市的角色定位 (一)广州中心城市作用的演变 作为广东省省会,广州以其居于首位的经济综合实力,确立了其在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中中心城市的地位。但这种地位并非一成不变的。一个城市能否成为某一区域的中心城市,要看它对周边地区是否有较强的辐射力,是否具有一定的区域功能,如经济成长的导向功能、现代经济的孕育功能等。这又取决于这个城市是否拥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和产生区域辐射作用的主导产业。中心城市的作用,将随着经济实力及主导产业的改变而改变。随着周边地区经济的成长和广州自身经济实力的增强,广州中心城市的作用也经历了一个演变的过程。 80年代以前,广州的经济约高于珠江三角洲其他城市一个档次,至70年代末,广州已初步完成工业化任务。而此时珠江三角洲的广大乡镇大体上仍处于农业社会末期或工业化前夜。广州因而作为珠江三角洲乃至华南地区的工业基地发挥着中心城市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