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世勣是翟让领导的瓦岗农民军的元从宿将,唐初有名的将领和宰相。两《唐书》有传,陕西礼泉县昭陵徐世勣墓前有唐高宗“御撰、御书”的《大唐故司空太子太师上柱国赠太尉扬州大都督英武公李碑》(后简称《李勣墓碑》),特别是昭陵博物馆开放,展出刘袆之撰《大唐故司空太子太师赠太尉扬州大都督上柱国英国公勣墓志铭并  相似文献   

2.
后晋刘昫等撰《旧唐书》,宋欧阳修、宋祁撰《新唐书》。今读中华书局点校本两《唐书·李密传》,心有所疑,兹录于下:1.《旧唐书》卷五三《李密传》:“(李密)以房彦藻为左长史,邴元真为右长史,杨得方为左司马,郑德韬为右司马。”(第2211页)按:“杨得方”当作“杨德方”。《李密传  相似文献   

3.
(一)从翟让大业六年(610)聚义,瓦岗军在翟让统率下抗御“围剿”,势力逐步扩大,到大业十三年二月李密称魏公、建立洛口政权,约历六年,瓦岗军发展成为黄河中下游一支颇有影响的农民革命武装。根据《隋书》、两《唐书》、《通鉴》卷183和《李(?)墓志》、《吴广墓碑》、《牛秀墓碑》的记载,瓦岗本部除总头领翟让外,还有大头领徐世(?)、单雄信,军师贾雄,书记邴元真,知名小头领王儒信、吴黑闼、牛进达、翟弘(《隋书》、两《唐书·李密传》作“翟宽”,《河洛记》作“翟洪”)、翟摩侯。其中,贾雄、王儒信籍贯不明,翟  相似文献   

4.
王通生平著述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通生平著述考陈启智隋代大儒文中子王通,由于《隋书》无传,《唐书》未补,传世著述《中说》涉及之史迹,复乏佐证,加之传写夺误,遂启后人无限之疑。自宋迄清,学者多认其书为伪,甚而疑及其人之存在。虽历有学者指出两《唐书》王绩、王勃、王质传并《经籍志》载及通...  相似文献   

5.
李延寿,字遐龄,相州(今安阳市)人,唐初著名史学家,历官太子典膳丞、崇贤馆学士、御史台主簿、符玺郎兼修国史等。李延寿有良才,善著述,他不仅参加了贞观年间官修的《晋书》、《隋书》和《五代史志》的修撰工作,而且还自撰了《太宗政典》、《南史》、《北史》等。《太宗政典》受高宗嘉奖,“咨美直笔,赐其家帛五十缎。”《南史》和《北史》更是李延寿的代表作,是他凝16年心血写成的巨著,经政府获准传世,定为正史。后世编入二十四史。李延寿和他的南、北史颇受后世史学家推重。《旧唐书》的作者刘昫等赞他“研考史学,修撰删补。克成大典,方之班、马,何代无人!”司马光更称《南史》、《北史》为“近世之佳史。”  相似文献   

6.
《剑南诗稿校注》商榷唐鸿儒钱仲联教授所著《剑南诗稿校注》,存在若干错误与疏漏,本人曾撰勘误补正之文两篇(先后刊于《晋阳学刊》总第61、66期),言犹未尽,此再续之,以与钱先生商榷,并就正于专家学者。(1)第99页[桑]原注“”应作“蠡”,《佩文韵府》...  相似文献   

7.
在敦煌写本中,伯三六四五、斯一一五六两个写本同是《季布诗咏》,全篇都是七言韵文叙事诗体。斯一一五六还有尾题: 季布一卷天福四年四日记据此可知,它仅是“一卷”只有五十二句短小的“押座文”或“缘起”之类专供艺人说唱的民间词文。天福四年系公元939年,这两个写本抄于五代时期。对于这一篇《季布诗咏》的内容,学术界是有疑问的,当年王重民先生校录此文于《敦  相似文献   

8.
邓之诚《清诗纪事初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2月新1版第732页)说:程康庄,卒于康熙十八年,年67,事具《清史列传·文苑传》、毕振姬《耀州知州程公基志》。撰有《日课堂集》,不传。程康庄的卒年是康熙十四年(1675年),而非康熙十八年。程之卒年,《清史列传·文苑传》未载。《程公墓志》见毕振姬《西北之文》卷九,云:程康庄“卒康熙十四年某月十六日酉时,生万历四十一年五月十四日戌时,得年六十七。”  相似文献   

9.
《嘉定镇江志》嘉定镇江志,是现存镇江府志中最早的一部。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据阮元家藏写本校正重刊。此写本“乃乾隆六十年宣城张木青所赠之书,嘉庆间进呈内府,又录两付本”(阮元:《重刊嘉定和至顺镇江志序》)。嘉定镇江志写本未著撰人姓名,因《文献通考》中著录此书称宪或卢宪,知是卢宪  相似文献   

10.
据《旧唐书·高昌传》记载: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唐太宗命侯君集、薛万均、姜行本等人发大军破灭在今吐鲁番盆地建立的割据政权高昌麴氏王国,“下其三郡五县二十二城”。《新唐书·高昌传》除将“郡”误作“州”外,所记数字亦同。两《唐书》的这条记载是否可靠?经查回答是否定的。 1973年在阿斯塔那古墓区第516号墓中出土了《高昌延寿十七年屯田下交河郡  相似文献   

11.
卷七三《薛元超传》:“永徽五年,丁母忧解。明年,起授黄门侍郎……三年,(元超)拜东台侍郎。右相李义府以罪配流州,旧制流人禁乘马,无超奏请给之,坐贬为简州刺史。……弘道元年,以疾乞骸……其年冬卒,年六十二。”(2590页)按:“三年”之前记“水微五年”、“明年”事,水徽六年已尽,此“三年”当冠年号。据新旧《唐书·高宗本纪》、《资治通鉴·唐纪十七》所载,李义府流州,事在龙朔三年;且“东台侍郎”之称,亦为龙朔二年所改之官名,是其上脱“龙朔”二字甚明。又《旧唐书·则天皇后本纪》云:“(光宅元年)十二月,前中…  相似文献   

12.
一年谱为人物传记中的一种编年体例,但是年谱最初并非传记,后来逐渐发展为编年与传记二体的人物传。年谱之名,始见于郑樵《通志》卷二十一“年谱”,列于“氏族略”前,它是由谱牒发展而来的。两《唐书》“经籍”、“艺文志”均著录:贾冠《国新皇太子传》,入于“谱牒类”,《宋史·艺文志》入“传记类”。自宋以后有按年记一人事迹、著作的书,称为年谱。其大抵为门人属吏记其师、长一生事实,或考古人著作  相似文献   

13.
“哭庙”辨     
金圣叹因哭庙案被杀头籍没,这是众所周知的史实。但哭庙案之“哭庙”应作何解?《金圣叹小传》作者说:“闻是狱之兴,为知吴县事山西任某(指任维初)以非刑予征课税,生员薛尔张等因民忿,鸣钟击鼓,入文庙哭泣,诸生不期而至者百余人。”(《清朝野史大观》第五册)近人也说:“初四日,诸生百余人,哭于文庙,皆欲声逐任令。”(《国史旧闻》第三分册《金圣叹》)今人再说:“于是初四那天,金圣叹等百余人先到孔庙鸣钟击鼓,并对着孔子的牌位放声痛哭。”(《民主与法制》1983年第三期《金圣叹之冤》)  相似文献   

14.
薛瑞兆教授在《金代科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一书中列本科进士7人:胡砺、李天吉、边元勋、苏仲文、高昌福、雷嗣卿、乐著。除李天吉、边元勋、苏仲文、高昌福无更多的史料外,胡砺、雷嗣卿、乐著尚有史料可增,需补充的有边伯勋、韩锡:(一)本科状元胡砺。字元化,本是被掳者,因用燕京人韩昉的乡贯,被误取为状元(宇文懋昭:《大金国志》卷七,第4页,“影扫叶山房”本)。《金史》卷一二五有传,说他是磁州武安丛井村人,天会“十年,举进士第一”。《三朝北盟会编》(卷二四五,第13页)称他是山东密州人,少被虏,韩昉放从良,状元及第。盖本住山东密州。被掳放良后居住在磁州武安。据《金史·胡砺传》:他登第后,授右拾遗,累官至翰林侍讲学士、同修国史、翰林学士、刑部尚书,年55以疾卒。葬于武安县西义井里(《嘉靖河南通志》卷一九《陵墓》)。尝于贞元三年撰《谥议》(张玮:《大金集礼》卷六,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丛书集成新编”第35册,第303页下),又撰《鼓山常乐寺佛殿记》,碑在武安县,立于正隆四年(1159)四月(见钱大昕《潜研堂金石文字目录》卷七,毕沅《中州金石记》卷五,第103-104页,“丛书集成初编”本)。  相似文献   

15.
唐代杰出史学家之一刘知几(后避玄宗隆基偏讳,改以字行,名子玄),彭城(今江苏铜山县)丛亭里人。诞生于公元661年(高宗龙朔元年),逝世于公元721年(玄宗开元九年),到今年,正是他一生一死的1300和1240周年纪念。从他二十岁入仕、授获嘉县(今河南获嘉县)主簿起,至六十一岁贬死在安州(今湖北安陆县)别驾任所止,经历了高宗、中宗、睿宗、武后、玄宗五朝,其中足有二十年时光是在史馆“掌知国史”(《旧唐书》本传。按公元702年——武后长安二年,知几始“为著作郎,兼修国史。”时年四十二。《新唐  相似文献   

16.
《旧唐书·日本传》:“日本国开元初遣使来朝,……其偏使朝臣仲满,慕中国之风,因留不去。改姓名为朝衡。仕历左补阙仪王友。衡留京师五十年。好书籍。放归乡,逗留不去。上元中擢衡为左散骑常侍镇南都护。”又,《新唐书·日本传》:“朝衡历左补阙仪王友,多所该识。久乃还。天宝十二载朝衡复入朝。”对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这位名人,两唐书所载不过如此,且于史实多有失误。王琦注《李太白集》,于《哭晁卿衡》注云:“新旧唐书俱不言衡终于何年。据太白是诗,则衡返棹日本而死矣。岂上元以后事耶?抑得之传闻之误耶?”看来王琦对仲麻吕亦不甚了了。《旧唐书·日本传》称阿倍仲麻吕之名为仲满,检日本史有关资料,知仲麻吕初未尝名仲满。“满”可能是日文假名合读的汉字谐音(麻吕,日文读作)。据日本平凡社  相似文献   

17.
本世纪,有说李白故事,多有记李白救郭子仪,及李白获罪,郭子仪报恩愿解官为赎罪,而引为美谈。此说最初见自唐武宗会昌三年(843年)裴敬所撰李白墓碑,内称李白,“又尝有知鉴,客并州,识郭汾阳于行伍间,为脱其刑责而奖重之;后汾阳以功成官爵,请赎翰林,上许之,因免诛,其报也”。宋初乐史撰《李翰林列传》,亦同。此事不见于《旧唐书》李白本传,但欧阳修《新唐书·李白传》(卷137)或以此为据,为李白郭子仪相援救定位,“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至是子仪请解官赎,有诏长流夜郎。”清王琦撰《李太…  相似文献   

18.
《学术研究》八=年第四期张蓁《狗马病》一文,认为:《史记·汲郑列传》:“臣常有狗马病,力不能任郡事。”一句中,“狗马病”三字间有脱文,其原本当如《汉书·汲黯传》作“臣常有狗马之心,今病,力不能任郡事。”愚以为失之武断。理由如以: 一、张文认为《史记》脱简,无版本根据。二、《汉书·汲黯传》上引句下,王先谦补注已指出:“《史记》本作‘臣常有狗马病,力不能任郡事’,《通鉴》从之。狗马病,犹言犬马之疾也。”而王氏未说《史记》脱简,仅将两说并存,并且为“狗马病”作  相似文献   

19.
一、“传”近年出版的《中国通史讲稿》(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发行、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上册131页,引用了《汉书·景帝纪》关于景帝四年的一条史料:“复置诸关,用传出入。”作者在“传”之后,加了注音注义:“传(zhuàn撰,公车)。翻阅母本翦伯赞先生主编的《中国史纲要》第一册第106页注语云“传,是一种通过关津的信物,象通行证一样。”那么两条不同的注文,究竟哪条准确呢?我认为后者正确,前者有误。  相似文献   

20.
年谱之学 ,自成一家。年谱不仅可以补充史传有关记载、纠正碑状的失误 ,更有着国史、家传所不可替代的价值。诚如孙诒让所言 :“盖名贤魁士 ,一生从事于学问 ,论撰之间 ,其道德文章既与年俱进 ,而生平遭际之隆污夷险 ,又各随所遇而不同 ,非有谱以精考其年 ,无有得其详实。……为论世知人之渊薮。不信然与 ?”(孙诒让 :《籀述林》卷五《冒巢民先生年谱序》 ,1916年家刻本 )通过年谱可以看出谱主遭际之坎坷与其学问、功业成就之艰难曲折 ,足为善鉴。不止于此 ,“年谱者 ,心史也 ,非为一人谱叙行事之家传也 ,而实为一代学术文化系年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