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于1927年春全国革命形势高涨的原因,长期以来史学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笔者以为,这是中共中央克服了汉口会议右倾错误,执行正确路线的结果。试析如下,以就教于各位专家和学者。 1926年12月中共中央汉口特别会议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路线形成。1927年春全国革命形势却出现了空前高涨。对此,有同志认为:“1926年12月12日特别会议时,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的确是形成了,但并未能实际开始在党中央领导机关占据统治地位”。也有同志说:“为什么1927年初革命形势还能继续发展呢?这是因为陈独秀投降主义的贯彻需要有一个过程”。这两种意见表达虽不同,实质却相通,就是倒果为因,即因为1927年春革命形势高涨,而推导出此时陈独秀右倾路线尚未在党内占统治地位或  相似文献   

2.
陈独秀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在五四运动至大革命失败这段时间,他直接或间接的领导了一系列的工人运动。起初阶段,陈独秀对工人阶级和工人运动的认识经历了一个逐渐全面和深化的过程。但是,随着局势的发展,工人运动遭到一系列的挫折,而陈独秀对工人运动的信心和前途一度产生动摇和怀疑。在工人运动处于蓬勃发展或者遭受挫折的不同时期,陈独秀工人运动思想也随之发生转变。陈独秀工人运动思想的形成和变化发展,一方面受到他自身个人因素和当时革命运动形势发展的影响,另一方面与共产国际的领导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3.
本文简述了陈独秀对形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的贡献。一、他正确认识了中国社会的性质、革命的性质、对象。二、他较为正确地分析和阐述了革命的动力。三、他在对革命的领导和革命前途的认识中,虽犯有严重错误,但是,也有一些正确思想可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论陈独秀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的形成及其演化马英民在中国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从党创立起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革命运动蓬勃发展并取得巨大胜利。作为这一时期党的主要领导人陈独秀,曾和党一起0形成了正确或比较正确的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运动...  相似文献   

5.
作为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和担任五届中共中央最高领导人的陈独秀为中共安徽早期组织的创建和肇始作出了重要贡献.陈独秀传播马克思主义为安徽建党提供了理论武装,培养革命骨干为安徽建党储备了干部资源,领导中共中央为安徽建党提供了组织保障.陈独秀影响了一大批安徽先进分子信仰马克思主义、为安徽培养了为数众多的党的骨干力量,以及领导创建了安徽第一个城市党支部、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和第一个省级党的领导机构.因此,陈独秀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发起人,也是中共安徽地方早期组织的发轫者.  相似文献   

6.
陈独秀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个著名人物,他是我们党的第一任总书记,又是党内第一次机会主义路线的头子.作为总书记,他担任党内领导职务达六年之久,作为右倾机会主义路线的头子,他断送了轰轰烈烈的第一次大革命运动,最终叛变了中国革命.毫无疑问,陈独秀以他最后背叛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这一事实,说明了他不是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但是,这并不妨碍他在历史上起过某些积极作用,也并不影响他在思想上一度信仰过马克思  相似文献   

7.
自中国共产党诞生以后,陈独秀曾连任一至五届的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他亲自参加党的创建工作,是为我党的主要创建人之一;是他亲自参加并领导我党同国民党建立了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第一次大革命高潮;也是他在这次革命中推行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放弃无产阶级领导权,导致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失败,成为遗  相似文献   

8.
保文 《山西老年》2012,(10):22-23
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唯一在国外召开的全国代表大会。1927年春夏,是中国革命史上最黑暗的时段。全国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中,中国共产党和党领导的革命事业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国共合作发动的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走上独立领导中国革命的道路。在关于中国社会性质以及革命性质、对象、动力、前途等关系革命成败的重大问题上,中国共产党迫切需要召开一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认真加以解决。7月12日,中共中央改组,陈独秀离开了中共中央最高领导岗位。为了总结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经验教训,纠正以陈独秀为首的中共中央的错误,确定今后革命斗争的方针,中共中央于8月7日在湖北汉口召开了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面对形势和党的任务的巨变,中央临时政治局提出要在六个月内准备召开中共六大。  相似文献   

9.
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的创造始人之一,也是党的早期主要领导者。在中国共产党创建过程中,对党的建立,作过重要的贡献。但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特别是由于在这次革命最后一个时期(约有半年时间),党内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思想发展为投降主义路线,在党的领导机关中占了统治地位,……拒绝接受毛泽东同志和其他同志的正确意见,以至于当国民党叛变革命,向人民突然袭击的时候,党和人民不能组织有效的抵抗,这次革命终于失败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路线,是这次大革命失败的主观方面的根本原因,对革命造成的损失也是及其惨重…  相似文献   

10.
为了进一步引申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探讨,2005年4月22-25日,山西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召开了“执政能力与治理方式”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30多所高等院校的60多位著名的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专家们主要围绕以下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一党政关系以及党的领导方式天津师范大学的徐大同教授首先对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做了概括。他指出我们的党是从一个领导革命的党转变成一个执政的党,从领导计划经济的党转变为一个领导市场经济、领导改革开放的党。这不仅意味着党的历史地位和工作任务的转变,更意味着党的执政理念和领导…  相似文献   

11.
陈独秀在辛亥革命前曾有过一段投身"乱党"的日子.他参加过反清志士的秘密团体"暗杀团",发起并领导过反清斗争的革命组织"岳王会".但许多相关历史真迹已湮没不闻,或语未能详.寻索陈独秀早年政治活动的心理轨迹,清理其投身革命的思维逻辑,诠释其斗争风格的形成契机,这对于陈独秀后来的革命事业无疑也是一种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12.
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的大革命,写下了光辉的历史篇章。但是,在大革命的后期,党未能巩固和发展革命,当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发动反革命政变时,未能组织有效的抵抗,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归于失败。关于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存在几种不同的说法:有人认为完全是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造成的,把责任归咎于陈独秀;也有人认为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是这次革命失败的主观原因,但决定当时失败的是客观上敌我  相似文献   

13.
陈独秀与托洛茨基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独秀参加并领导过中国的托派组织,然而在1937年从南京监狱释放出来以后,他与托派就再也没有组织上的联系了。探讨陈独秀与托派结合和离异的原因,对中国现代思想史的研究是有意义的。本文谨以此为目的,求教史学界。(一) “二次革命论”作为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思想理论基础,自它形成之日起,就受到党内的不断批判。“二次革命论”认为,既然目前的革命(指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大革  相似文献   

14.
二十年代震惊中外的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以惨重的失败告终。失败的客观方面的原因是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的联合力量过于强大,而主观方面的原因在于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投降主义对党内的统治。陈独秀虽然在五四运动之后逐步接受马克思主义,由革命民主主义者向马克思主义者转变,并曾经为党的建立和党领导下的革命运动作出贡献,但是,他思想和世界观的转变并不彻底,不是一个好的马克思主义者。他的政治思想保留着很深的改良主义烙印,他的世界观没有跳出历史唯心主义的樊笼,他的方法论也是形而上学教条主义的。陈独秀投降主义的产生,正是这些非马克思主义思想因素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恶性膨胀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就已经开始懂得了武装斗争的重要性。我们党同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后,两党合作创办了黄埔陆军军官学校;以后又以黄埔军校学生为骨干,建立了国民革命军。在我们党正确领导的影响和推动下,经过广东战争,荡涤了广东境内的反革命武装,巩固了国共合作的广东革命根据地。接着又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北伐战争,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使革命势力迅速伸展到长江中下游。这个期间,我们党已经掌握了一部分军队,并领导了一部分工农武装,只是由于以蒋介石、汪精卫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公开投靠帝国主义,发动反革命政变,而陈独秀又推行右倾投降主义路线,放弃我们党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权,才使这次革命遭到了失败。但是,这次国内革命战争对中国革命的继续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正> 三十多年来,我国史学界对陈独秀从一九一五年创办《新青年》到一九二一年创建中国共产党,这一历史阶段的评价基本上是一致的。但对他大革命时期(一九二四——一九二七)的功过,对他的被“撤职”与被“开除”,以及对他的后半生如何评价,却还有很大的分歧。我认为,过去评论大革命时期的陈独秀,往往是评功不足,论过有余,甚至有抹功加过之弊。从陈独秀连任五届党中央的总书记看,他是功大于过的。虽说他“不是一个好的马克思主义者”,但毕竟是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突出代表,他以自己的革命思想和实际行动取得了同志们的信赖和拥戴,否则怎么会连选连任呢?至于说他“不是一个好的马克思主义者”,是指他对马克思主义革命学说的理解还不够好,尚不能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上正确地解决中国革命的性质、任务、领导、动力、前途等一系列根本问题。可是,当时又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陈独秀在革命领导权和革命前途两个问題上的观点的分析和论述,认为:在陈独秀的思想中,虽然有许多错误的观点,有的甚至于近乎“二次革命论”,但他思想中更多的是对“二次革命论”的否定。陈独秀的真实思想应该是:革命的领导权属于无产阶级,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陈独秀不是“二次革命论者。”  相似文献   

18.
第一次国内革命时期,我党领导了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并提出了相应的土地政策。开始执行了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后期向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转变。但由于党处于幼年时期,并犯了陈独秀投降主义的错误,使党向没收地主土地政策的转变遭到夭折。党在这个时期的土地政策,对我党土地政策的发展起着很大作用,因此,有进行探讨的必要。  相似文献   

19.
略论陈独秀早期思想的两个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独秀是中共党史和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个风云人物。他从1915年创办《青年杂志》开始,就以急进的革命民主主义者的姿态,崛起于思想界,成为具有全国影响的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的一员主将。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和革命活动的开展,他做过不少有益的工作,但后来又堕落成为投降主义者和托洛斯基派。对于他在现代史上的功过,人们已多所评述,但是对于他的早期思想却研究得较少。从陈独秀出生  相似文献   

20.
党对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是党在领导中国革命过程中,区分革命的敌、友、我的一个根本方法。在中国革命的早期,党对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大体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一) 一九二二年七月党的“二大”到一九二三年十二月初陈独秀发表《中国国民革命与社会各阶级》一文,这是开始阶段。党的“一大”后,民族危机和国内政治危机都在不断加深。党集中力量发动、领导工人运动,实际地开展反帝反封建的斗争,革命迅速发展。然而,社会政见异繁,什么“武力统一”,“联省自治”、“好人政府”等等。革命的敌人、动力、任务、性质等基本问题急待弄清。为此,党于一九二二年七月召开了“二大”,根据列宁关于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的理论,考察了中国社会状况,在大会《宣言》中,提出了“中国政治经济现状”这一根本性的命题,从而开始了党对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