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全国五大城市1216名已婚青年的调查资料,对目前城市青年家庭的不同婚配类型与夫妻关系之间的关联性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年龄匹配类型、不同文化程度匹配类型,以及不同收入水平匹配类型三个方面与青年家庭的夫妻关系状况无关;而不同城乡背景匹配类型、不同独生子女身份匹配类型两方面则与青年家庭的夫妻关系状况有关。研究揭示出,改革开放背景中成长的一代青年在个体特征上更具同质性,对他们的夫妻关系真正产生影响的因素,主要是他们在社会特征上的差别。今后的夫妻关系研究,在测量指标方面增加心理量表的内容或许是一个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辅导员的工作对象是高智商的大学生,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地区,性格迥异,秉性不同,他们接受新事物、新观念的能力不同,反映也不同.辅导员要因材施教,使每个大学生通过大学教育都能成为"四有"人才,这对青年辅导员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维护青年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提高他们整体的心理水平,是当前高校学生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3.
农村青年帮助农村老年人融入数字社会是建设数字乡村的重要内容之一,它能够起到促进村庄治理现代化以及实现积极老龄化的基础作用。乡村家庭的数字反哺存在维护经济利益、重组家庭政治以及开展日常生活等三重合作基础。数字反哺的代际行为表现出数字技术学习注重实用性、沟通传授中物质支持与情感支持并重、隔代反哺以及反哺时间集中在节假日等特点。调动家庭内部资源进行数字反哺是有效提高农村老年人数字素养的家庭策略之一,不仅可以提高农村家庭的发展能力和生活质量,也有助于实现家庭的发展目标。乡村老年人数字素养的初步提高,既有利于他们融入数字社会,也可以使青年人担当起代际责任。  相似文献   

4.
青年生存与发展家庭保障是理论诉求和实践呼唤的双重结果.理论上,青年生存与发展家庭保障是强化家庭保障理论、丰富经济学理论的需要.实践上,青年生存与发展家庭保障是青年成长、社会安定、国家繁荣的需要.目前,青年生存与发展家庭保障存在重物质、轻精神;重生理、轻心理;重生存、轻发展;重眼前、轻长远等问题.为此,青年生存与发展家庭保障应从理论先导、制度设计、条件保障、贯彻落实等层面入手.  相似文献   

5.
青年研究应当以毛泽东同志关于青年和青年工作的理论作指导;在青少年中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主要地是培养他们的革命精神和教育他们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对青年研究的、现状、趋势和方法也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6.
蓝树茂 《南方论刊》2006,(11):81-83
根据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有关调查资料显示,全国大约有3亿多户人家,其中至少有500多万户属于“一二一四式”(即1个家庭,2个中年人,带1个孩子,要照顾4个老年人——丈夫的父母、妻子的父母)的家庭,这类家庭很有必要聘请1个或者2个家政服务人员帮忙料理家庭事务;另外,大约还有300多万户属于“一二一式”(即1个家庭,1对青年夫妇和1个孩子)的青年之家,他们因为工作或事业的关系而无法顾及自己的孩子和家庭事务,这类家庭也很有必要聘请1个家政服务人员帮忙。以上的“一二一四式”和“一二一式”这两类家庭,大约有800多万户;如果按一户聘请1个家…  相似文献   

7.
<正> 青年男女恋爱是一个很复杂的社会问题,它受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环境、习俗、心理、伦理道德、价值观念和思想意识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今天,我国正处在改革开放时期,旧的体制,落后的生产力,传统的道德观念和思想意识受到冲击,青年男女间的恋爱也发生了新的变化.为此,探索、研究青年男女的恋爱问题,对于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和人生观,促进家庭的和谐和稳定,促进社会的安定和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试就影响青年男女恋爱的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作一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龙耀  李娟 《学术探索》2007,(2):100-107
西南边境跨国婚姻子女的母亲是外国人,父亲是中国人,由于地处偏远的边境、少数民族地区,他们在政治认同方面似乎比一般小孩更加冷漠;在国家认同方面也为自己的母亲难以成为中国人而遗憾;在法律规范认同方面,由于他们处于走私、贩毒、拐卖妇女儿童等违法犯罪现象比较普遍的边境,在族群文化和国家主体文化及法律存在冲突的情况下,他们也面临一些迷茫。边境跨国婚姻的小孩也是祖国的花朵,尤其需要呵护。在家庭方面,需要正视他们家庭不完整、家庭功能难以正常发挥的问题,需要帮助他们解决家庭的特殊困难。在社会方面,需要通过依法加强民主政治实践来强化他们对国家政治的认可。在学校教育方面,需要加强法制教育。  相似文献   

9.
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思想觉悟的提高,必然推动生产力的发展。道德则是调整人与人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的行为规范。青年员工是企业的生力军,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关系到企业的稳定和发展。青年员工思想比较活跃,在意识形态多元化形势下,一方面他们容易接受新思想、新事物,另一方面他们也容易受到西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侵蚀。因此,探讨如何提高青年员工的思想道德水平是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宋晓梅 《兰州学刊》2011,(4):174-178
从公元8世纪末起进入欧洲人视野的维京人肆虐欧洲300年,给欧洲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先进的基督教文明看来,维京人与他们的日耳曼兄弟一样,是野蛮人,认为他们对外侵略的主要原因是他们的一夫多妻制造成的人口过剩。但实际上并非如此。从中世纪的眼光来看,维京社会还称得上是个有秩序的社会,他们的法律颇为严格。维京社会的基本单位也是家庭,家庭是相对稳定的,以家庭为基础的维京社会是有序的。维京妇女在家庭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她们也拥有一些同时代欧洲妇女所没有的权利。  相似文献   

11.
<正>邓小平同志重视对青年的培养教育工作,倡导用中国的历史教育青年.育年是人类的希望,是未来的开拓者,是社会的基石,是国家、民族的信心所在。毛泽东主席曾殷切勉励青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好象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老一辈革命家非常重视对青年的培养,教育工作,他们了解青年的特点、理解青年的情怀、懂得青年的心理,更晓得青年的作用。青年时期是 最辉煌向上的时期,蕴藏着巨大的能量,他们思想活跃、恩维敏捷、勇于开拓、敢于创新,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但青年也存在许多弱点,比如感情用事,盲目冲动,生活阅历肤浅、社会经验不足等,青年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因此教育引导青年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高尚的价值观,使其掌握一定的文化科学知识,具备一定的道德修养,事关重大。  相似文献   

12.
(一)改革开放以来内地高校开始招收港澳学生,由于这些学生生长于特定的港澳社会,其心理特征具有明显的特性。1、思想行为的独立性港澳青年的经济断乳和心理断乳普遍来得早。一般人一到劳动年龄便从此就业或短期就业,获取一定的经济收入,用以自助求学,自食其力,资助家庭,甚至赡养全家。社会磨练和早立传统习惯,即养成了港澳青年自立的习惯,也造就了他们自立的本领,并构成自主意识和独立行为。他们乐意自主行动,不愿拘泥于他人的限制,甚至无视纪律的约束。凡他们乐意的事,既有高度的参与热情,又力争予以实现,如我校所发生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青岛市20世纪70年代政府实行“晚婚晚育、计划生育”政策后出生的部分城市青年独生子女的调查,反映出这一代独生子女以家庭的形式照料老人的现状,指出了他们的困难与问题,并提出了建议。调查表明,独生子女家庭养老负担很重、问题很多,它将直接影响社会发展,成为今后我国普遍的社会重大问题,为此,全社会应及早重视独生子女家庭养老问题。  相似文献   

14.
姜维军 《理论界》2002,(6):28-29
高校机关青年党员干部是一个文化程度高、知识面广、思辨能力强却又不完全成熟的特殊社会群体。他们在高校工作中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他们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高校体制改革和发展的成败。因此,培养和增强高校机关青年党员干部的服务意识是共产党员党性的根本体现,也是衡量青年党员干部素质的重要标准。 一、当前高校青年党员干部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高校青年党员干部作为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在高校中资格及阅历较为浅显,缺乏实际工作的锻炼和社会工作经验,同时,职务职称处在最低层次,收入相对较低,与其学历相当而同时分配到其他部门工作的人相比,身份和地位又有一定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青岛市20世纪70年代政府实行"晚婚晚育、计划生育"政策后出生的部分城市青年独生子女的调查,反映出这一代独生子女以家庭的形式照料老人的现状,指出了他们的困难与问题,并提出了建议.调查表明,独生子女家庭养老负担很重、问题很多,它将直接影响社会发展,成为今后我国普遍的社会重大问题,为此,全社会应及早重视独生子女家庭养老问题.  相似文献   

16.
十年浩劫,当代青年也是受害者。这场所谓的“革命”,无情地践踏了他们最珍贵的青春年华。在“革命”的名义下进行的倒行逆施,使当代青年的信仰受到愚弄,对科学、文化的围剿,给他们带来了可怕的知识贫困;旧思想沉渣泛起,社会不正之风甚嚣尘土,使他们心灵陷入迷惘;人不能尽其才,地不能尽其利,他们的主动、创造精神被扼制……曾几何时,这一切在当代青年心头罩上一层浓重的阴影。革命从来就不是平坦的涅瓦大街。革命中有污  相似文献   

17.
本文的写作基础是一项跨文化研究计划:青年对社会契约的看法,该研究计划对7个国家青年的价值观进行了比较。它的目的是了解不同国家的青年如何看待“社会契约”即他们关于个人与社会关系的观念。今天的青年是在严酷的世界中成长起来的,在这个世界中他们只能越来越依靠自己,他们更倾向于个人成就而不是更广泛的社会承担。本文通过对一些国家的调查资料,说明青年在分配公正和公共政治问题上的态度和看法。他们的态度和看法不仅是当代自由主义和市场伦理思潮的反映,而且也说明个人与社会间传统的社会契约发生了崩溃和转变。作者认为,社区联系和信任的网络是健康的市民社会的纽带,如果后现代社会中的个人主义趋势腐蚀了这一网络,社会的政治稳定性就会受4内容提要到削弱。  相似文献   

18.
离婚后单亲家庭的凝聚力与挑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最近几十年大部分针对单亲家庭的研究都是从否定的角度出发的,他们关注这些家庭出了什么问题,或同双亲家庭相比,去找出这些家庭是如何不符合标准。为此我们想换一个角度来看待单亲家庭的更平衡的方面,即我们不应仅关注他们所面临的挑战以及所需要的社会支持,同时也要对他们在家庭危机的困境之后去创造全新的健康家庭环境的能力予以足够的尊重。  相似文献   

19.
一枚硬币     
马耀良 《快乐青春》2011,(12):20-20
两个年轻人找工作,他们同时发现了地上的一枚硬币。 英国青年看也不看就走了过去,犹太青年激动地将它捡了起来。英国青年对犹太青年的举动露出鄙视的目光:一枚硬币也捡,真是没出息!犹太青年望着远去的英国青年,心生感慨:让钱白白地从身边溜走,真是没出息!  相似文献   

20.
“文革”以前,中国大陆有将近一百三十万城市知识青年到农村和边疆地区参加农业生产。这批老知青当中的大多数成员出身于政治上“有问题”的家庭。由于上个世纪60年代在教育领域实施的以阶级斗争为名的政治歧视,他们在1963—1965年的高考和中考中整体性落榜。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上山下乡成为他们“脱胎换骨”的唯一出路。但这些老知青的虔诚和逆来顺受并没有换来合理的报偿。相反,直至“文革”结束,这批出身“黑五类”家庭的青年一直是人民共和国的二等公民,在其生活道路上历尽艰辛。更重要的是,他们的经历及其历史意义长期被掩盖或抹杀,以致今天他们仍然是中国社会里一个无声的群落,“文革”前的上山下乡也由此成为共和国史上的一桩公案。面对和解决这桩公案的意义不仅在于还这些已经进入垂暮之年的中国公民一个公道,还有助于廓清上山下乡运动的历史,并给后代留下一个不能忘记的历史教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