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古希腊哲学流派之一爱利亚学派中最著名的代表——巴门尼德,他的全部哲学理论体系都建立在他的“存在”这个概念的基础上,其一切哲学问题也都是围绕“存在”而展开的。对于他的“存在论”哲学的性质,长期以来就存在着争论。有人认为是唯心主义,有人认为是唯物主义。在我国,巴门尼德的哲学普遍被认为是唯心主义的,这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2.
在印度现代小说史中 ,介南德尔·古马尔 (Jainendra Kumar190 5 - 1988)无疑是一位重要的作家。评论界将他称为“印地语现代文学史上的泰戈尔和萨拉特”1,“印度的契诃夫”2 ,“印度印地语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3 ,认为他是“印度现代第一流的小说家之一”4等。介南德尔以多重身份享誉印度。作为一位思想家 ,他接受印度传统吠檀多哲学、耆那教哲学、佛教哲学、甘地主义和西方现代思想的影响 ,并汲取这些思想的精华 ,被认为是印度现代作家中深得甘地思想精髓的作家之一 ,也是最有西方自我思想意识的作家之一 ;作为一位哲学家 ,他继承…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诗歌艺术形态的转换与变形是从“朦胧诗”的出现开始的。天安门诗歌运动以及粉粹“四人帮”后出现的一大批以揭露和批判“四人帮”,缅怀和歌颂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内容的作品大抵都是遵循传统的艺术形态的。这时诗歌履行的仍然是“炸弹和旗帜”的使命,注重诗歌的倾向性、战斗性、群众性。这同“文革”时期的诗歌除了在内容上截然不同或完全对立之外,在艺术形态上似乎仍属于同一传统。即使有的学者认为“文革”文艺属于古典主义范畴,新时期文学属于现实主义,但古典王义与现实主义仍然是一脉相承的,只是前者更强调绝对理性、“…  相似文献   

4.
哲学怎样才是爱智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哲学如何才是爱智慧?本文认为,惟有正视哲学自身的性质,正视哲学无用的 积极内涵,才能真实地面对这一问题。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哲学根源于人以何种形式将人 的爱智慧变得成问题。在日常聪明算计中,我们很难找到具有哲学性质的那种爱智慧。因此, 从爱智慧理解哲学就必须从爱智慧成为问题的那些意识出发来理解哲学及其事业。为此一种 哲学的生活必须从“惊异”、“怀疑”、“在世’、“言说”和“谛听”等存在状态中进入哲学性质的那 种爱智慧。我们时代“爱”与“智慧”的危机呼唤这种智慧之爱。  相似文献   

5.
卓明忠 《生存》2020,(11):0116-0116
自古即有的“诗乐舞一体”、“文史哲一体”的现象和理念为现代古诗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即区别于在狭窄应试眼光下针对诗歌本身进行的分析与鉴赏,而加之音乐和舞蹈、历史和哲学的内容要素,从而使诗歌的审美空间、思想空间与意蕴空间,也即其格局与深度得到扩展,使学生对于诗歌的理解得以深刻,使其人文素养及语言文学修养得以提升。本文则便是基于此使诗歌格局与深度拓展的目的,就“诗乐舞一体”和 “文史哲一体”在初中语文古诗教学中的具体渗透方式做出的论述。  相似文献   

6.
“超人”是一种追求奋进的人生目标,是人的自我完善和超越、自我追求和发展的过程。在分析“超人”和“超人哲学”这两个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超人哲学”对当代青年的积极意义,认为唯有超人理想才能使人们清醒起来、振作精神。  相似文献   

7.
“难懂”是诗歌的重要表现形式与内容,也是诗歌的本体追求之一.诗歌的“难懂”延缓与拉长了读者的“期待视野”,造成了诗歌的多义性,同时也成就了诗歌作为艺术的开放性.“难懂”的现代诗歌已经构成当下艺术的主要形式之一,同时也是当代诗歌最应值得重视的书写形式,它丰富、深化着现代人对自我、世界的存在性反思与主体建构.唯有尊重现代诗歌的“难懂”品质,我们才有可能在“难懂”的诗学基础上展开对现代诗歌的解读.这样的解读将推动当下汉语诗歌的积极书写.而读者对诗歌的表现形式的适当了解也将有助于我们理解现代诗歌——现代之维上的当代诗歌.  相似文献   

8.
欧陆人本主义哲学的现代命运李朝东在某种特定的意义上,以欧洲为核心的西方民族是个哲学的民族。亚里斯多德认为,西方哲学起源于希腊人的“惊讶”,按照海德格尔的看法,“一切存在者在存在中”这样的话使希腊人惊讶不已。由于希腊人的这种惊讶,哲学就有了起源。哲学就...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理解与解释的关系及科学哲学的历史进程的分析,对国内学术界一种流行的见解——科学哲学发展中出现了“解释学转向”——提出质疑,认为科学哲学发展进程中历史主义学派实现的并不是“解释学转向”,而是“解释的转向”。  相似文献   

10.
奚流 《唐都学刊》2012,28(1):118
《谈谈方法》是法国著名哲学家勒内·笛卡尔(1596—1649)的处女作,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该书诞生于1637年,提出了著名的哲学命题“我思,故我在”,着重论述了笛卡尔的方法论思想。全书包括六部分,指出了研究问题的具体方法,也就是给出了四个具体的步骤。该书历久弥新,影响巨大,被公认为是近代哲学的宣言书,树起了理性主义认识论的大旗。’  相似文献   

11.
创新与蜕变——后新诗潮感言之一○彭金山同“五四”新文学革命一样,新时期文学也是先从诗歌发难的。“天安门诗歌”最早从内容上扬起反拨的大,以感情的真诚和血与泪的代价,在阴霾沉重的中国上空划过一道令人激奋的电闪。而先是星火一样自燃于民间,1979年始见诸报...  相似文献   

12.
列奥·施特劳斯著作的重要性在过去十年中不断增强,乃至今日,他被认为是20世纪最独特、最有影响的思想家之一.人们曾一度把他看作是一位解释政治哲学传统经典的优秀阐释家,但是,今天人们已经开始把他看作是一位凭借自己的哲学思想成名的政治哲人.施特劳斯通过对西方传统经典的解释发现:“哲学”与“政治”之间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冲突,最好的政制需要政治哲学,却承担不起对政治哲人的认可,这是政治生活的根本困惑.为了克服这种政治哲学的悖论,施特劳斯提出运用“显白教诲”和“隐微教诲”相结合的写作艺术作为政治哲学的根本任务,此中的微言大义破解了“哲学”与“政治”之间关系的千年难题.  相似文献   

13.
分析哲学与后分析哲学涂纪亮关于分析哲学在英美哲学界的现状,目前出现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种是大多数分析哲学家所持的传统观点,即认为分析哲学目前在英美哲学中仍占重要地位,甚至主导地位。例如,塞米(J.Searle)在“当代美国哲学”(载于1996年出版...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庸人”与“神人”、“个体不朽”与“循环永生”,“此在与永恒”的矛盾构成了李白独特的矛盾心态,而李诗那巨大的艺术感染力和生命力就存在于李白对于自身矛盾所作的不断超越当中,这是认识李白诗歌具有永恒魅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批判的继承与创造的诠释──傅伟勋哲学方法论述评李翔海一美国费城天普大学傅伟勋教授是我国学术界熟知的著名华裔学者之一。作为一个身迹中西的现代学人,傅伟勋走过了一条“出乎中国哲学之外”而又“入乎中国哲学之内”的学术道路。求学期间,他一直专攻西方哲学特别是...  相似文献   

16.
二十世纪中国传统哲学之困境与前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认为,中国传统哲学在20世纪面临内与外、知识分子层面与社会大众层面双重困境,而导致这种困境的深层原因则在于中国传统哲学自身创造力的衰竭。20世纪中国的哲学家曾从“改造”、“拯救”、“创新”三个方向为中国传统哲学走出困境作出了努力,但均未成功。鉴于此,作者探讨了中国传统哲学未能摆脱困境的根本原因并对中国哲学之未来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文艺理论尚未构建起属于自己学科的哲学基点,因而也就很难真正建立起属于自己的文论话语系统,现时代文艺理论建设的关键是重建其哲学基础。本文认为,文艺理论的哲学基础应当是“人学”,即人的哲学,或曰人的艺术哲学。世界之交的理论大势要求我们以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学说为文艺学的逻辑起点,以人的哲学作为艺术哲学的理论根据,在这个基础上重新省思我们的文艺学科体系,以建构切中文艺本性又符合时代精神的文艺理论当代形态。文章还就为什么要以“人学”为艺术哲学基础问题作了自己的阐述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哲学创始人之一恩格斯提出的哲学基本问题以及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划分哲学派别的原理,为哲学研究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列宁发展了恩格斯的思想,进一步指出:运用这一科学方法论要求坚持哲学的党性原则。列宁还严厉地斥责了愚蠢的无党性和虚伪的超党性。什么是哲学的党性?第一,任何哲学都归属于一定的派别,全部哲学区分为两个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第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中两个斗争着的党派,这种斗争是不可掩盖、调和、取消的;第三,不同的哲学派别都是站在一定社会集团、一定阶级的立场上的。国内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中出现一个标题:“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根本对立”认为唯物主义和彻底的唯心主义都是“可知论”。这种包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可知论”不能不是超党性的  相似文献   

19.
列宁曾经说过:“马克思的哲学是完备的哲学唯物主义,它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人类,特别是给了工人阶级。”这个“完备的哲学唯物主义”究竟包括哪些内容呢?是否象长期以来流行的有关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著作所认为的那样,仅仅是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甚至仅仅是辩证唯物论呢?我们认为,这样来概括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内容是大不恰当的。按照我们的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完备的哲学唯物主义”应该包括五个部分,这就是:(一)辩证唯物论  相似文献   

20.
在对当代英国科学哲学家卡尔·波普的“三个世界”的理论的评介中,有两种观点是值得讨论的。一种观点以黄顺基等同志为代表,认为波普的“三个世界”的理论在哲学基本问题上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对此,国内学术界有着不同的看法,我是不同意这种观点的。另一种观点则是回避“三个世界”的理论在哲学基本问题上的多元论和“世界3”的客观唯心主义性质。例如杜汝楫同志在《三个“世界”的学说——波普哲学介绍之一》一文中(以下简称杜文),通俗地介绍了波普的“三个世界”的理论,这有助于人们了解这一学说,但杜文把从哲学基本问题上对“三个世界”的理论所作的分析说成是对波普的“误解”,认为“三个世界”的理论不是一个本体论问题,“世界3”与柏拉图的“理念”和黑格尔的“世界精神”“根本不同”。这种观点是难以使人同意的。本文想就此谈一些自己的看法,与杜汝楫同志商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