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中国体验"探讨的是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程中的价值观、社会心理、生活态度等精神变迁与状况,其核心是以人为本。从基本内涵、研究对象、研究特征来看,"中国体验"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有很多共同之处,借鉴"中国体验"研究的思维方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构应在建构主体、核心价值理念方面实现微观化,关注人的价值观和社会心理的变化,重心下移,建构领域微观化。所谓建构主体微观化,就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构的主体按政府公职人员、农民工与产业工人、教师和学生、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等进行群体划分,通过关注不同阶层、不同群体、不同个人来采取不同措施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构;所谓核心价值理念微观化,就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构的各个环节,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如此,社会主义价值观才能真正成为广大人民的共识与自觉行动。  相似文献   

2.
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意识形态领域用一元核心价值观统领多元价值观的迫切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构,应充分体现四个重要的理论维度.坚持这四个理论维度,从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领域五个层面探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构 "共同富裕、民主法治、文明互助、人本和谐"四位一体的观念体系.  相似文献   

3.
作为主流意识形态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其本质属性为政治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政治"属性不能随意抹煞。因此,政治宣传的优势在其中仍然不可随意"丢弃"。在实际操作层面,不能忽略主流意识形态的特性,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规限于大众传播而"传播失焦"。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放置于政治传播中作整体安排,制定有效的传播策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过程"规制"为不同的阶段,在不同阶段实行不同策略;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中的"多元主体"作用;在政治实践中不断改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话语结构。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语体系包含诸多内涵的话语形式,其本质功能是意识形态功能,在话语言说中具有宏大叙事的话语特点。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语体系,需要从话语主体、话语内容、话语表达、话语传播四个维度寻找出路,以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语体系的建构能力。  相似文献   

5.
作为网络时代的电影艺术新形态,微电影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传播方式拓展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先进文化传播的艺术时空.但在微电影急剧发展的过程中,一些作品在价值观建构上还存在问题,影响到微电影受众的观影体验和思想观念,不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因此,需要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微电影的创作和传播,以推动微电影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公民身份是对国家与公民关系的描述,尤其是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它是一个建构性的历史概念,其建构受到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影响。通过历史考察可以看出,不同的核心价值观由于对权利与义务的认识和观点不同,导致对公民身份权责关系的侧重点不同,形成了不同类型的公民身份。但要明确的是,我国的社会核心价值观并不能等同于作为意识形态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执政党应当发挥党的意识形态的引领作用,形成面向全体公民的、被社会大众普遍认同的、在多元价值观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核心价值观在当代中国公民身份建构中的途径主要包括:在国家层面,充分发挥社会核心价值观对公民身份的制度设计的导向作用;在社会层面,社会核心价值观要积极引导公民社会的良性发展,为公民身份建构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和成长空间;在公民层面,主要从公民意识和公民行为两方面的教育着手,使社会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公民的思想和行为准则。  相似文献   

7.
多元利益格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认同的现实难题,经济体制转型是多元利益格局形成的社会条件,而多元价值观冲突是多元利益格局的思想反映.由于公民社会是多元利益格局当中协调利益冲突和价值观冲突的阿基米德杠杆,因而可以借鉴公民社会理论来建构核心价值认同的"表达-导向"机制,即首先建构民间组织利益表达机制以推动多元价值观的彰显,然后建构多元价值观的融合机制以形成核心价值体系的大众化表述,最后建构核心价值体系的导向机制来引领价值认同.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存在渊源关系,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现路径值得高校传统文化教育工作者进行认真全面的探究.对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内容对应、历史实践等要素进行赋值,再用SPSS客观解读统计数据,我们可以建构新时代高校传统文化教育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现路径:1.从传统文化中寻"根"铸"魂";2.优秀传统文化良好社会氛围的营造;3.规范教材的编著和榜样教师的示范;4.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  相似文献   

9.
在新媒体普泛的当今,要坚守新闻传播的核心价值,阻止其流失,仅靠行政强制手段远远不够,还需全民的自觉意识和传媒媒介的道德约束。在不断变动的媒介环境中,只有尊重事实,不变新闻传播的真实性和责任使命,才能保证新闻事业的本质特征和传媒的公信力,彰显新闻信息传播的核心价值观。为此,新闻传播当遵循媒介运行的规律和国家对传媒业的发展决策,主动进取,做好"根本"、"坚守"、"瞭望"、"创新"八个字文章,演绎好变与不变的关系,重树新闻理想、回归新闻信息采写本色、坚守新闻职业道德,这样才会不失新闻传播的核心价值防线,进而践行好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存在渊源关系,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现路径值得高校传统文化教育工作者进行认真全面的探究.对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内容对应、历史实践等要素进行赋值,再用SPSS客观解读统计数据,我们可以建构新时代高校传统文化教育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现路径:1.从传统文化中寻"根"铸"魂";2.优秀传统文化良好社会氛围的营造;3.规范教材的编著和榜样教师的示范;4.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  相似文献   

11.
中国人核心价值观的传统变迁与当代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人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具有多方面的原因。中国古代的核心价值观,是以儒为主干,道、佛为两翼的三维结构;到了近代,其核心价值观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强烈冲击;新中国成立以后,以马克思主义为主体的核心价值观得以确立,但在相当长时间又受到了"左倾"的干扰;改革开放以后,其核心价值观出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传统文化、西方文化三者相互交织的局面。今天,中国共产党以"综合创新"为根本路径,完整地提出和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2.
任何社会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以江泽民为代表的第三代党中央领导集体虽然没有直接使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等概念,但“三个代表”、三个文明协调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实际上已经触及到了核心价值体系问题,为我们今天构建核心价值体系做了很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赵秀玲 《南都学坛》2009,29(1):103-109
"贵和尚中"是极具中华民族个性特色的、其他民族极难复制的核心价值观;以"贵和尚中"为核心价值观的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华民族极具持续竞争潜质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对中国传统价值体系的传承和创新;增强我国文化核心竞争力需要唤起全民的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集中体现,是实现“中国梦”的巨大精神力量。高校职工作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主体力量之一,肩负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责任。通过对高校工会组织引导职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势进行分析,探究出高校工会引导职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路径,旨在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的培育和践行提供理论指导,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的培育和践行。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是国家培养创新人才的时代需要,也是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更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基础性保障.但价值观的学与教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学与教,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必须融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知识逻辑、教育逻辑与生活逻辑,贯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符号世界、价值世界和实践世界,构建“精学+泛学”“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的“三结合”的立体化培育路径.  相似文献   

16.
“公民本位”是公认的服务型政府的核心价值理念。警察在坚持依法执行打击刑事违法犯罪,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和社会稳定的同时,应树立“以人为本,执法为民”的核心价值观,尽快实现执法从管制型向服务型,从官本位向公民本位,从权力本位向权利本位转变,力争建设成为一支服务型警察队伍,使执法工作最大限度地让人民满意。  相似文献   

17.
追溯中国儒道墨文化源流,梳理中国文化史,可以大致见出中国文化是从人性、人心出发,讲求自性修养的"将心比心"的道德文化,核心价值观念在于仁道。仁道由儒家哲学中仁的内涵,如克己、利他、取义诸精神,道家哲学"人之道"中仁的内涵,如谦退、无私、公平诸精神,墨子思想中仁的内涵,如"兼相爱,交相利"精神共同建构而成。中国历史文化核心价值观念中合理的因素,作为一种普世价值,对于中国及世界文化产生深远影响,为当代文化核心价值观探讨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8.
对于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而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话语体系,是国家软实力的显著标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逻辑运演与实践运行上体现出密不可分、水乳交融的内在契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涵养之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导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实现现实联动。只有寻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静态支撑、动态联缀,才能更好构筑"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价值向度,强力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19.
关公文化的核心价值在于他是"义"的化身,无论是历史上的关羽还是民间传说中的关公,其"义"的内涵不仅仅停留在道德准则方面,而是在于穷尽道德准则、行为举止和外在形象的各种不同含义,是内在与外在的完美统一。关羽由一位"义士"被不断推向神坛,成为"义神",以及其"义"被广泛接受成为"义道"的过程,其实也是中国传统价值体系的建构过程。全面认识关羽的"义"以及关公信仰的核心价值,对于新时期指导我们进行精神文化建设,使其成为影响世界的文化"软实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社会发展的科学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相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概括表述,"四个全面"是党的十八以来的战略布局,二者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为此,文章立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着力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揭示出二者既是立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之上,所涉及的基本理论有社会有机体理论、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社会意识的能动性理论和群众史观理论等,同时也相互符合,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核心价值观体现在"四个全面"之中,"四个全面"表明了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