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白由东鲁入京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之研究李白者,曾认为李白天宝初应诏由南陵入京,我们对此有些怀疑。 一、天宝初李白并未寄家南陵 在李白的生平中,大家曾认为他在天宝元年入京前,曾南游会稽,寄家南陵。但查李白同时代人及唐人的记载,如李阳冰《草堂集序》、魏颢《李翰林集序》、刘全白《唐故翰林学士李君碣记》、范传正《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及杜甫、高适、任华等人诗文,都不曾说李白在天宝初入京前曾到过南陵、会稽。只是到了李白死后将近二百年的后晋刘昫的《旧唐书、李白传》中才说:“天宝初,(李白)客游会稽,与道士吴筠隐于剡中。”又因《李  相似文献   

2.
李从军先生提出了李白卒于广德二年(764)的新说。兹补证如下:刘全白《唐故翰林学士李君碣记》中“闻命之后,君亦逝矣”二句说明,李白是在听到广德二年代宗任命他为左拾遗的诏令之后去世的;唐代著名画家韩干与李白生活在同一时代,作画重视“逼真”、“形似”。他所作的《李白封官图》是广德二年李白受命为左拾遗时的“新闻画”  相似文献   

3.
李白卒年考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人人皆认为李白卒于宝应元年, 1983年李从军先生首先提出李白不卒于宝应元年说。本文从对李阳冰《草堂集序》的辨析,李华《故翰林学士李君墓志》及李白《为宋中丞自荐表》的考辨,论证了李白不卒于宝应元年, 而卒于永泰元年。  相似文献   

4.
本文拟通过对李白去世前几年经历和创作的讨论,考订一下李白的卒年问题。长期以来,学术界俱执李华《故翰林学士李君墓志》的“(李白)年六十有二不偶”的说法,断李白卒于唐代宗宝应元年(762),享年六十二岁。此说殆成定论。但未始无人怀疑。近年即有李从军同志提出李白卒于代宗广德二年(764),享年六十四岁的新说(《李白卒年辨》,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3年第3期)。我认为,李白卒年应在广德元年(763),其享年为六十三岁。刍荛之论,不敢自是,特提出向专家们请教。  相似文献   

5.
李白父为任城尉问题李白卒后之五十五年范传正为作《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据李白子伯禽手疏,称李白"父客以逋其邑,遂以客为名,高卧林泉,不求禄仕".五代时刘昫的《唐书·文苑列传》不知何据,称李白"父为任城尉";宋钱易《南部新书》一袭《唐书》,也说李白"父为任城尉".后代的人们大都依范碑而弃《唐书》,认为所谓李白父为任城尉的说法是不可信的.范碑是,《唐书》非,这是没有疑问的,但查《唐书》之虽无实据,却也恐事出有因.李白《上安州裴长史书》说自己"乃杖剑去国,辞亲远游,南穷苍梧,东涉溟海"  相似文献   

6.
一、从李白氏族之争论谈起 本世纪三十年代中期,随着李白籍贯的讨论,著名学者陈寅恪先生又提出新说,断定李白“本为西域胡人,绝无疑义,”①由此引起一场关于其氏族问题的广泛争论。支持或否定者均大有人在。其后詹锳先生为陈氏之说寻得旁证数则,即太白精于西域文字,轻财好施,任侠仗义,象貌特出等,证明其为西域胡人。②而胡怀琛、幽谷更力证其“突厥化”程度很深,是“从碎叶突厥家庭中出来的”。③此外还有杨宪益等提出“李白是氏人”④等等。反对其说者以郭沫若先生为代表,《李白与杜甫》书中列举反证以否定之,坚持认定李白为汉人。虽然两  相似文献   

7.
李白《公无渡河》一诗,元萧士赟谓为“讽止当时不靖之人自投宪网者”。清陈沆《诗比兴笺》谓为悲永王磷而作,诗中渡河之叟系指李璘。郭沫若《李白与杜甫》亦以为李白从璘之作,但以渡河之叟为李白自喻。以上诸说虽不相同,或不尽相同,但均认为此诗必有所指,这一点是应该肯定的。然此诗究竟因何而作,指归何许,谨陈一得之见,以供参考。此诗若联系李白幽州之行加以考察,其义自明。而《赠何七判官昌浩》《留别于十一兄逖、裴十三游塞垣》二诗,则是打开幽州之行秘密的钥匙。  相似文献   

8.
在琳琅满目的鉴赏辞典中,有的着眼于时代,有的着眼于题材,前者如《唐诗鉴赏辞典》、《宋词鉴赏辞典》;后者如《古代爱情诗词鉴赏辞典》、《古代山水诗鉴赏辞典》、《古代爱国诗词鉴赏辞典》等。而宋绪连、初旭同志主编的《三李诗鉴赏辞典》(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则别开生面,撷取李白、李贺、李商隐的瑰丽诗篇,给以鞭辟入里的赏析,着力于对“三李”这个独特而富有魅力的诗人群体的博览,对“落九天”的李白、“湿寒兔”的李贺、“巴山夜雨”的李商隐的心灵世界和艺术天地的展示。应该说,《三李诗鉴赏辞  相似文献   

9.
范传正《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并序》述及搜集李白遗作编为二十卷之情形。究其文意,再编李白集并非仅凭范氏一己之力,当得益于幕僚宾客之助。幕下鲍溶多有效仿李白"古风"之作,是目前所见"古风"产生影响的最早例证,此当与范编本的成书面貌有关。从《文苑英华》与李集所存范碑的异文及唐宋士人的阅读线索来看,范编本可能有多种流传轨迹:此集既入藏秘府,与《草堂集》形成合编本,又在以当涂为主的地区有所流传与增改,当涂刊本中或保留了范编本的部分文本面貌。  相似文献   

10.
七言绝句是唐代诗歌中的新兴诗体,正是唐代诗人用自己的创作实践把这种诗体推向了艺术高峰,显示出巨大的艺术功能。而李白,还有王昌龄,在这种新诗体的建设中,发挥了拓荒者、开创者的作用。 王闿运云:“七言绝句,和乐皆五句,盖仿于《淋池》、《招商》。其平仄相间,唯作四句,则始于汤惠休《秋思引》。自是以后,盛于唐代,有美必臻,别为一体。而工之至难,一字未安,全章皆顿。”(《湘绮楼说诗》)王士祯云:“七言绝句,初唐风调未谐,开元、天宝诸名家,无美不备,李白、王昌龄尤为擅场。”(《唐人万首绝句选·凡例》)检《全唐诗》,王、李以前七、八十年间,所载七绝不到一百三十首  相似文献   

11.
李白这首七绝诗,是他开元十四年(726)出蜀以前之作。李白青年时代,访道任侠,游览蜀中名山胜迹,蛾眉山特别吸引他的兴趣。他曾两次登临徘徊于峨山峨水之间,唱出“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的赞美诗句。在他“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前夕,峨眉的秀丽的山景和清新皎洁的月色,仍然使他萦纡于怀,充满着无限依恋之情,写下这首意境深曲、辞句清朗的七言绝句。李白写诗的地方,据宋人王象之《舆地纪胜》说:“成都府路嘉定府:太白亭在平羌镇,锦江禅寺有重云阁、太白亭,亭与峨眉相直,即太白题诗处。”按平羌镇是宋龙  相似文献   

12.
余读诗文典籍,遇有诗人名、字抵牾乖违者,辄探赜考索,时有所获。今择若干条,以飨读者。一、人名考李瀚、李擀为一人《全唐诗》、《全唐文》将李瀚、李游列为二人,然二人实同为一人。《全唐诗》卷七三七李瀚小传云:“李瀚,后唐天成中(按此误,应是长兴四年,另有文详考)擢进士第,仕晋,为翰林学士。《丁年集》若干卷。”所录诗一首,即  相似文献   

13.
《古风》五十九首是李白的代表作,后人研究李白,很少不提到《古风》的。历代学者一致指出它是对阮籍《咏怀》和陈子昂《感遇》的继承,但对《古风》的评价却不尽相同。一些学者对《古风》备极推崇,如刘克庄说:“太自《古风》与陈子昂《感遇》之作笔力相上下,唐之诗人皆在下风”(王琦《李太白全集》引)。《唐宋诗醇》说:“白古风凡五十九首……其间指事深切,言情笃挚,缠绵往复,每多言外之旨……岂非风雅之嗣音、诗人之冠冕乎?”陈廷焯说:“李白一生大本领全在《古风》五十九首”(《白雨斋词话》)。这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唐代,随着音乐的普遍发展,出现了许多以琴声为描写对象的诗篇。清人方扶南在《李长吉诗集批注》中说:“白香山 ‘江上琵琶’,韩退之‘颖师琴’,李长吉‘李凭箜篌’,皆摹写声音至文。韩足以惊天,李足以泣鬼,白足以移人。”象这样摹写声音的“至文”,我们还可以举出李白的《听蜀僧浚弹琴》、李贺的《听颖师弹琴歌》和李颀的《听董大弹胡笳弄兼寄语房给事》等。在这些诗篇里,诗人们八仙过海,各显  相似文献   

15.
唐代诗人王维,在当时的文坛上就有很高的地位。代宗李豫曾称许他是“天下文宗”,说他“位历先朝,名高希代”。后代也有人将他与李白、杜甫鼎足而三,相提并论。比如徐而庵《说唐诗》就说:“诗,总不离乎才也。有天才,有地才,有人才。吾于天才得李太白,于人才得王摩诘(维)。”由于  相似文献   

16.
游国恩、王起等主编的《中国文学史》说,《蜀道难》“使李白获得巨大声誉”。《蜀道难》是李白的代表作,也久成定论。自古及今,研究此诗者经久不衰。对于李白写本诗的意旨,《唐诗鉴赏辞典》称“有种种寓意之说”。追溯到传世较早的两宋本《李太白集》,在《蜀道难》题下均注有“讽章仇兼琼也”。赞同此说的著名学者有北宋的黄庭坚、沈括  相似文献   

17.
新旧唐书李白传各有千秋,在资料采集与文学写作方面,体现出有所不同的风格追求与耐人寻味的采择,其中有些为人诟病的“错误”,似乎并不简单,包含着时人的文化认知、寓意,未必“错误”.如李白“山东人”一说,就颇可商量.正确与否并不因时间先后而判断,有些名文、“信史”反而值得推敲,如记叙李白的李、范二文,以及李白时人的魏万文,旧唐书李白传似未见过或全不采纳,令人寻味.新唐书李白传显然更多文学描写渲染.  相似文献   

18.
<正> 李白词两首《菩萨蛮》《忆秦娥》的真伪问题争论了几百年,我们认为有必要搞清楚。首先应该指出:宋人著的《诗人玉屑》、《湘山野录》均认为它是李白作的,并说曾子宣家所藏古本李白集中就有这两首词,宋代黄玉林《绝妙好词选》办“以太白《菩萨蛮》《亿秦娥》为百代词曲之祖”。这本来是没有什么可疑的。问题的提出主要是由明代胡应麟的《少室山房笔丛》,它的理山:1、据《杜阳杂编》等书说,《菩萨蛮》这一词牌是唐末大中年间才有的。如果事实如此,李白当然“何得预制其曲”了。2、说李白“风雅自任,即近体盛行七律,鄙不肯为,宁屑事此?”3、“二词虽工丽,意象亦衰飒,于太白超然之致,不啻窍壤”,因而说李白“必不作如是语”;并说看两词“意调”很类似温庭筠,因而说是晚唐词人嫁名太白。从所举理由看,主要在第一点。  相似文献   

19.
汪伦与李白     
<正> 李白《赠汪伦》诗脍炙人口,其诗云: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但是,时至今日李白的研究者们对于汪伦其人,或说为“村民”,或说为“豪士”.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我觉得持汪伦为“村民”说的,本于清代王琦.他在《李太白文集》辑注中引南宋杨齐贤旧注说:“白游泾县桃花潭,村人汪伦常酝美酒以待白”.有些人只不过将“村人”改为“村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一生酷爱古典诗词,自然对古代的诗人词客感情特厚,而在所有的古代诗人之中,毛泽东最喜欢的莫过于“三李”,“三李”之中,他最爱李白,李白以其豪放而飘逸、瑰丽而雄奇的浪漫文学交响诗赢得了这位天才巨人的青睐,《梁甫吟》、《蜀遭难》、《梦游天姥吟留别》、《下江陵》、《赠汪伦》、《将进酒》、《鸣皋歌》等等都是毛泽东一生钟爱的作品,有的被多次划圈,有的对其发表过非常精辟的评论,有的则用他大气磅礴、豪迈奔放的草书直接抄录下来,甚至有时情不自禁地将李白的有些作品书赠中央常委同志。豪放的个性、充沛的激情、独步古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