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宋涵 《今日南国》2014,(11):41-41
一个人说的话,其“真理程度”是和他的名气成正比的,所以很快。爱丽丝·门罗的语录就传播开来了。且不论是否真的是真理,我喜欢她说的这一段:“我三十六七岁才出版自己的第一本书。而我20岁时就开始写作,那时我已结婚,有孩子,做家务。即便在没有洗衣机之类的家电时,写作也不成问题。人只要能控制自己的生活.就总能找到时间。”  相似文献   

2.
二程语录中的被动句和被字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程语录中 ,被动句的表现形式有“於”字式、“见”字式、“为”字式及“被”字式等 ,本文通过穷尽搜索和调查 ,探究了二程语录汉语被动句发展的各个层面。同时 ,也探讨了“被”字句不表示被动而表示原因的情况。  相似文献   

3.
南京大学留学生部,每年都有一批来自美利坚的洋学生。我们这些“编外家教”,同他们一起学习生活,顺便记下了一些颇为有趣的事儿。 老外心中的“红太阳” “毛泽东+邓小平=现代中国”——这是相当一部分美国人的看法。美国留学生也不例外。他们觉得毛泽东思想特别新鲜。几乎每个留学南大的美国学生,到中国来第一件事就是买毛泽东的语录和画像,从中文版的《最高指示》、《老三篇》,到英文版的《毛泽东主席语录》,只要能见到的,都收罗过来。有一天,我的同屋约翰(John)兴高采烈地拿一本旧英文版语录闯进来,得意地说:“这是我新买的,花了30块,被人‘宰’了,但是有了它就可以对照着  相似文献   

4.
《论语·子张篇》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把其中的“优”字注为优秀、优异、突出一类的意思,这条语录就成为孔丘宣扬“读书做官”的罪状了。其实,这条语录的本意并非如此。 《说文》注:“优,饶也。”“饶,余也。”《康熙字典》注:“优,又有余力也”,并附“仕而优则学”条为例句。《辞源》也同此。《论语正义》引马融注:“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刘宝楠注:“言人从事于所当务,而后及其余。”根据以上这些注解,我同意杨伯峻先生的翻译:“做官了,有馀力便去学习;学  相似文献   

5.
霜生半夏 《社区》2014,(4):54-55
你对父母的印象停留在以前,你答应陪孩子玩却经常爽约,“嗯嗯”“好好”“知道了”是你与父母通话的常用语录。为什么我们爱家,却把家抛在脑后?我们渴望互相陪伴,却成了“失陪族”?  相似文献   

6.
有一个孩子跑到山上,无意间对着山谷喊了一声:“喂……”声音刚落,从四面八方传来了阵阵“喂……”的回声。大山答应了。孩子很惊讶,又喊了一声:“你是谁?”大山也回音:“你是谁?”孩子喊:“为什么不告诉我?”大山也说:“为什么不告诉我?”  相似文献   

7.
潘华刚有句职业“语录”:“给人一分好心情!”这也是他在多次烹饪技能竞赛中获奖的奥秘所在。  相似文献   

8.
关于家庭教育的至理名言很多很多。“什么样的教育出什么样的孩子”“家庭教育决定孩子一生的命运”“孩子是父母的翻版”……孩子未出生时,每当看到这些话,我都是满怀凌云壮志。孩子的出生让全家欣喜万分,也让我感到有些焦虑,特别是孩子极早开始就表现着他极强的个性。焦虑的同时,我也明白教育孩子来不得半点浮躁,也不能急于求成,需要谨慎,需要慢慢来。  相似文献   

9.
目前的文化讨论中,流行着一种“语录”对比式的研究倾向。当然,这种研究关键在于“语录”的选择。吃过“语录”对比苦头的中国人应当很清楚,通过主观的语录选择,可以证明一切想要证明的东西。举两个时下的例子。同是孔子的言论,不少论者认为是束缚中国人走向现代化的理论和观念渊源,但若这些论者有机会翻阅一下新加坡中学的伦理学课本的话,就会吃惊地发现孔孟的论述多么符合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恰是新加坡后来居上的伦理价值渊源。同是老子、庄周的著述,一些论者认为它们与现代科学精神背道而驰,但又有不少有名望者断言规范场论的理论来源恰在于此。论爭双方均言之有据,谁也说服不了对方。不  相似文献   

10.
昱琨 《社区》2009,(18):4-4
有一类孩子,他们的家长即使动用了自己毕生的社会关系也很难让孩子入托——只因为孩子是乙肝病毒携带者。我的一位同事孩子在3岁时他就为孩子入托的事四处“奔走找关系”,如今孩子6岁了,还是没有一个幼儿园愿意收他人园。6岁的孩子已经知道了自己和别的小朋友是“不一样的人”。有一次,单位组织春游,这位同事带来自己的小孩,这个小孩听到别的孩子在讲幼儿园里事情时,眼里有泪光,我当场看了,也禁不住想哭。  相似文献   

11.
孩子上学以后,辅导孩子做作业也就成了我的日课。有一次,孩子拿着他的《语文配套练习》来问我一个题目:“在十二生肖中鼠为何排第一?”这是一道开放性的练习题。为了让孩子更清楚地了解这方面的一些知识,我找来了有关生肖的一本书,让孩子认真阅读其中一篇名为《十二生肖排位的传说》的文章。孩子基本能知其大意,把“鼠”排第一的原因做了以下概括:人们都称鼠为“老”鼠,论大属它最大,所以排名第一。我认为孩子找的原因不错,免不了夸奖几句,孩子也高兴地拿着作业上学去了。  相似文献   

12.
我曾有过许多纪念章,但时过境迁便又遗失了。有的是风景的,有的是格言的。 纪念章也随时代而兴,“文革”时,流行过毛泽东纪念章,以致成为现在的文物。有的地方还建起了毛泽东纪念章博物馆,有的人成为毛泽东纪念章的收藏家。 六十年代,我戴过一枚“为人民服务”的纪念章,这是周总理喜欢的那种手写体,也是邓小平同志推崇的那句语录。七十年代人们时兴戴“天下为公”,八十年代流行戴“难得糊涂”,九十年代流行戴“忍”字领带卡,但我都没有戴,倒不是想表现“天下皆浊我独清”。只是觉得这些纪念章(卡)与我的兴趣不相吻合,也就没有戴,更没有保存下来。唯一保存下来的是一枚特  相似文献   

13.
《阅读与作文》2007,(1):33-38
体育播音员开山祖师“魔嘴”张之创造了一个时代,宋世雄则开创了一个计划经济时代,而韩乔生则开创了一个富有特色的时代——“语录时代”。韩乔生语录“妙趣横生,许多精彩”语录“让人忍俊不住,甚而至于捧腹大笑。  相似文献   

14.
卫生大扫除检查清理书包,小洋从书包里清出一大堆奇形怪状的橡皮。记得前些日子,接二连三地有孩子向我“报案”,说他们的橡皮找不到了,当时我也没有在意,认为这些喜欢丢三落四的孩子一定是放错地方了。现在可以看出都是小洋的“杰作”。我很生气但没有作声,拿着橡皮,  相似文献   

15.
张裕坤 《老友》2013,(11):43-43
现在有个时髦的词,叫“北漂”,说的是那些在北京打拼的外地年轻人。我已是花甲之年的老太婆.本不想再打拼什么,却没想到因为儿子的缘故.我也被裹抉着做了“北漂”,但我是“漂”在儿子家。儿子大学毕业后.就一直“漂”在北京——工作、买房、结婚、生子。小孙子的出生,给我出了道难题。儿子打电话对我说:“妈妈,您老也来北京住吧,这样既能旅游,顺便还能帮我照看孩子。”我心想,搞反了吧,应该是既能照看孩子,又能顺便旅游.  相似文献   

16.
运用禅宗语录所提供的语料 ,并参考其它文献 ,对禅宗语录中常用的二条词语 :“落”、“洒洒落落”进行了解释。可补辞书之不足  相似文献   

17.
“六一”前夕,少年科技城约我以“21世纪的学习”为题,给省城少年儿童做报告。为使报告内容更有针对性,我参观了早就闻名遐迩的“宏昌幼儿园”。几个活泼可爱的3至6岁幼儿,向我展示了他们获取知识与技能方面的才能:一个才4岁的孩子不仅能模仿大人的语调,朗诵“西游记”中任意章节,而且对挂在墙上的英语句子也能熟读如流。更使我大吃一惊的是,有一个6岁多的孩子竟然会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这样初中水平的数学题。追根寻源,在这些孩子的背后,都有一个由爷爷、奶奶、姥爷、姥姥、父亲、母亲组成的第一教师群体,对孩子们实施了早期教育。  相似文献   

18.
记住童年     
我是在困境中长大的孩子,妈妈身体不好,全家生活只能靠爸爸一人劳动来维持。小时候,当同龄小伙伴拿着各种书籍和各样玩具接受早期教育时,我也曾哭闹着向妈妈争取这份“权利”。于是,我也有了“识字卡”和“玩具”——那是妈妈用拾来的废纸盒和硬纸  相似文献   

19.
和孩子谈自律,是很困难的一件事,但是,学校毕竟是有规矩的地方,不允许任何人胡来。为了规范这些孩子,我想到一个办法。我发给每个孩子一张图画纸,上面画了一片绿油油的草地。我问他们:“这幅画漂亮吗?你还希望在画里添点儿什么?”听到我抛出去的问题,孩子们议论纷纷,有的想添上红红的太阳,有的想添上飞翔的小鸟,其中有一个孩子说,他想让草地上开满鲜艳的花朵。这恰恰和我的想法不谋而合。我紧接着他的话说道:“有一片草地是生长在人心里的,如果你是一个好心肠的、乖巧的孩子,那么你心里的草地也会每天开放一朵鲜花。”孩子们的好奇心再一次…  相似文献   

20.
在父母与孩子之间经常有这样的对话: “爸爸,你和妈妈可不可以不要这样子吵架.你们这样吵架我很害怕。”“你回你自己的房间去。”(忽略孩子的感爱) “妈妈,我觉得很难过。”“你只是觉得累了,快去睡觉。”(歪曲孩子的感受) “妈妈,我想爸爸。”“宝宝不想爸爸。”(否认孩子的感受) 以上是孩子常见的几种消极情绪表现, 但是父母的应对方式却是违背心理健康原则的。消极情绪如果不通过身体语言发泄出去, 就会停留在身体内,最终导致备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