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政策性银行是金融体制改革的产物,其商业化转型同样是适应经济市场化程度提高、金融体制改革深化和金融市场秩序优化的必然选择.转型过程中,政策银行的非市场化职能与市场化职能面临着重置;履行金融企业社会责任是政策性银行在实现商业化转型后保持政策性金融业务传统的重要环节;转型后的政策性银行履行金融企业社会责任需要建立自我激励和外部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2.
农村政策性金融需求的变化与供给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进农村政策性金融改革和发展是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的重要方面.本文基于需求视角,分析了"三农"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对农村政策性金融需求的新变化,探讨了现行农村政策性金融供给的"硬缺口",提出了加强金融创新、增加金融供给、推进农村政策性金融改革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颜芳 《理论界》2010,(4):45-47
一国的金融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该国的经济发展,金融结构是研究金融如何影响经济增长的理想切入点。与国外的金融结构相比,我国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各具特点,但均不够完善,未能有效地协调发展。本文在阐述我国金融结构特点的基础上,通过比较分析金融结构中政策性银行和商业性银行的比重及其对不同地区提供的金融支持力度,深入分析商业性金融与政策性金融的产业促进效应,提出加强我国政策性金融建设及对落后地区实行支持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国外政策性金融的几点借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鉴于国外发展政策性金融的有益经验,文章从四个方面提供了完善我国政策性金融机构的思路:政策性金融的适应性、政策性金融的可持续性、政策性金融的资金来源以及政策性金融的经营原则。  相似文献   

5.
一般来讲 ,发达地区商业金融占主体、而落后地区政策性金融占主导是金融空间分布的一般规律。按照这一规律 ,西部大开发的金融运行就应该是以政策性金融为主导 ,这是由政策性金融的特殊功能、大开发的资金需求性质和金融改革的市场化取向决定的 ,也是维护金融稳定、规避风险的必然要求。一、西部开发资金的特殊性质西部开发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和基础性工程 ,所需资金将呈现出以下特性 :一是资金的长期性而非短期性。西部大开发是一个长期的历史性发展过程 ,至少需要半个世纪几代人的努力。按照胡鞍钢等人的研究 ,从打基础阶段到经济起…  相似文献   

6.
金融企业不良资产的成因与化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金融企业不良资产形成主要由政策性因素和商业银行自身经营性因素两方面引起.经营性因素有三种原因一是银、企双方信息不对称,银行缺乏对企业的有效筛选;二是奖惩的不对称;三是银行在政策性贷款过程中,把资金挪用到风险较高的项目上.政策性原因有三种一是融资和资金供给方式的变化;二是体制性亏损;三是产权主休的同质性.健全和完善金融市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对企业建立经济档案;规范信用行为;用"债转股"进行盘活存量资产,不良资产问题是能够化解的.  相似文献   

7.
2002~2012年中国经济运行呈现"不稳定、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的显著特征,步入内外冲突的凸显期和加剧期,并对同期金融改革提出了市场化、国际化、多元化的迫切要求。这一时期的改革在金融宏观调控与监管、金融机构重组与改革、金融市场拓展与深化、金融开放扩大与交融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也存在改革不彻底、不及时、不协调,内生动力不足以及"市场化悖论"等问题,这些成就和问题成为后续金融改革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8.
金融危机之后,国际社会认为影子银行的快速发展是此次危机发生的主要原因,要求对其严格监管,限制过度膨胀。然而与发达国家影子银行体系不同,我国的影子银行处于初始发展阶段,规模较小,虽然对少数地区和个别领域的金融安全产生压力,但是对我国金融系统稳定还未构成实质性的威胁。本文通过分析影子银行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建议在对影子银行实施审慎监管的同时,通过创新金融市场的风险对冲工具,提高金融的监管效率,引导影子银行健康发展,最终推进我国的金融市场化改革。  相似文献   

9.
论金融发展与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变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融发展就是金融结构的变化。金融的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国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 ,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刺激和相互影响的作用。随着各国经济与社会向更高层次发展 ,金融发展特别是各种金融机构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功能将随之转变 ,政策性金融机构在种类、业务方式以及运行的范围与领域也会发生变革。发展中国家与经济发达国家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金融发展程度不同 ,因而 ,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发展趋势也会不同 ,然而经济发达国家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变革趋势也许就是政策性金融机构在经济一体化、金融全球化的发展中的未来趋势所在 ,特别是银行不良资产大量存在、社会资金不断充足的今天 ,政策性金融机构职能的转变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0.
"科技金融"可以解释为金融推动科技创新网络的一种链接机制。政府通过财政资金嵌入金融交易结构,可以增信科技型中小企业,降低金融机构的风险和交易成本,从而促进科技创新网络与金融网络的链接。构建财政资金的风险分担与补偿机制不仅是政策性金融的一种市场化运作,也是提高财政资金运用的杠杆效应的一种金融创新,在推动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过程中财政资金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苏州科技金融实践提供了可资借鉴和进一步研究的范例。  相似文献   

11.
从管制发展史看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变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西方管制的实践和理论发展脉络为线索,通过分析近几百年来自然垄断产业管制改革的主要经验以及理论发展的历史逻辑,揭示政府管制和市场竞争关系的演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要提高高校共外资料室书刊资料的利用率 ,需精选书刊资料 ,按国家标准分类、编目 ,并编制专题目录等 ,使其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为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崔瑞萍 《晋阳学刊》2011,(4):130-133
汉代碑铭文兴盛,是当时盛行的各文类中的显学,历来受到研究者的重视。但是,汉代碑铭序文中出现的大量变体、破体现象,却一直没有在文学研究中得到应有的关注。其主要表现是:碑诔文体功能的接近引发以诔文笔法作序;非事功化带来的志怪传奇体渗入;碑铭形制变化影响——碑传文私人化增强,叙述方式由单一描述加入对话;文人的逞才显能心理使赋体、诗歌体流入序文。  相似文献   

15.
期刊是靠特色存在的,拥有特色是期刊成熟的重要标志。期刊的特色意识在于锁定读者市场,体现自己的思想和价值导向,为读者提供独到内容的刊物和服务。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一种物本主义形态的唯物论,还是一种超越物本主义形态、从实践理解世界的本质相关问题的实践的唯物主义的唯物论?这是一个我们必须搞清楚的有关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本质规定性和精神实质的重大问题。在考察物本主义的唯物论及其思维方式的局限性的基础上,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现代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并重点研讨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关于从实践理解世界的物质性和自然世界的先在性的原理,以期为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进一步阐明人类世界的实践性原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文体革命不仅直接导致了文体的生成 ,还间接影响着文体的形态甚至文体的价值。文体革命通常不是纯粹的文体内部的变革 ,总是与人和社会休戚相关。散文诗是诗与散文异质同构的新的抒情性文体。散文诗文体从无到有 ,从自发到自觉的发展过程和人类追求自由的发展进程大约同步 ,是人类社会和艺术世界自由发展的结果 ,具有独特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散文诗的出现和发展不仅与人追求自由的天性和社会追求自由的本性有关 ,还与艺术自身具有的革命潜能引发的文体革命相关。因此与诗 ,特别是与抒情诗相比 ,散文诗具有更自由的文体形态和更偏向于社会价值的文体特征。研究散文诗的文体起源与价值 ,有助于理解文体革命的真正原因和意义  相似文献   

18.
马英华 《北方论丛》2003,4(1):24-26
对于国情的认识对党的方针政策的制定起着决定性作用。翻开中国共产党八十年的历史我们不难看到,正确认识国情是党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的根本保证,党史上的重大失误又都与对国情的错误认识有重要关系。总结这些历史经验,深刻理解我国现今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适时调整政策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执政组织文化是政党政治条件下执政党与国家机关以及社会组织互动关系中形成的一种体系文化.执政组织文化鲜明的政治性和使命性的文化特质,是构成执政组织文化价值的核心要素,而文化内涵是文化价值的重要变量,发展文化内涵,保持文化的先进性,是提升文化价值的关键.执政环境和执政使命变化后,需要进一步加强执政文化内涵建设,增加新的文化元素.当前中国共产党执政组织文化建设中,急需再造学习文化、发展创新文化、重塑服务文化,以进一步提升组织文化价值.增强组织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20.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媒体担负着重要责任,媒体是公民认同和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媒体及其工作者要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解,准确把握其丰富内涵和基本要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贯穿到宣传报道之中,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