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汉代工商官营政策虽然起到了打击工商豪强的作用,收到“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之实效,为汉武帝的内外丰功提供了巨大的经济支持,但其负面效应也不能低估。该政策对汉代政治由“蒸蒸日上”向奸弊丛生的下滑着实起到了催化与推波助澜的作用。官吏及其家属从商争利,吏治腐败程度加深;官吏及其家属为人起债、放贷,加剧了社会矛盾;官吏犯赃现象日益普遍,西汉政权摇摇欲坠  相似文献   

2.
汉文帝在吏治上的弊端表现在五方面:第一,重厚重长者,轻新进锐敏之士;第二,往往以一人之言提拔或罢黜官吏;第三,重用佞幸之臣;第四,对官吏,尤其对亲近者多放纵而少教育惩戒;第五,求直言极谏者,但对其人、其言多不重视。文帝在吏治上出现这些弊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是实行黄老无为政治的结果;其二,是文帝本人的经历、性格、认识水平及阶级局限  相似文献   

3.
吏治的好坏影响着民心的向背,民心的向背决定着王朝之兴亡、国运之盛衰。乾隆中后期以来,清王朝吏治败坏,腐败丛生,整饬吏治势在必行;咸丰帝即位,肃顺秉政,接连兴起几个大狱,意在抑制腐败;肃顺对吏治的整顿,为清室的"中兴"扫清了道路,提供了条件;肃顺整顿吏治的成效虽然是明显的,但他对官吏的惩处既没有超越法律的规定,与前期同类案的处治相比较也没有从严;吏治腐败已成为王朝的痼疾,肃顺并没有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澄清晚清吏治。  相似文献   

4.
赵翼论吏治——读《廿二史札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翼是清乾嘉时期的著名史学家.在他的史学名著<廿二史札记>中,他对"历代治乱兴衰之故"进行了深入而精到的研究,于历代吏治尤为关注.赵翼分析了影响吏治的几大因素,指出君主、官吏素质低下及不受监督的权力是造成吏治败坏的主要原因.有鉴于此,赵翼提出了整顿吏治的措施,其中,对制度的论述最为引人注目,颇具近代理性精神.  相似文献   

5.
雍正朝蠲逋欠政策是清代蠲免政策中极具特色的一项重要经济政策。其特点就在于雍正把蠲免逋欠与整顿吏治巧妙地结合起来,并且取得了显著成效,对清代经济和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拟就雍正朝蠲逋欠政策出台的背景、吏治整顿中的蠲逋欠政策及蠲免逋欠与吏治整顿之间的关系进行剖析,旨在阐述蠲逋欠政策对财政整顿和吏治建设两方面产生的影响,并为康乾盛世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6.
刘锡鸿是清政府派出的第一任驻德公使 ,也是洋务运动时期著名的保守主义者 ,主张从内部整顿吏治 ,以挽救清王朝。他认为整饬吏治须 :成定制 ,赏罚严明 ;维护社会公德 ,整顿土习 ,维护官吏的荣誉感 ;裁减各级政府冗员 ,废除捐输 ;上级官员对下级官员要做到“以礼驭吏 ,以德率吏”。  相似文献   

7.
论古代监察制度的廉政功用龙大轩一监察制度是封建国家治吏、廉政的重要手段。整顿吏治、肃贪倡廉是古代为政的基本思想之一。在封建国家里,最高统治者──皇帝往往带头不守成法,以言代法,其下各级官吏也常常不顾法律约束,缺少“法治”观念成为封建政治的通病。但是,...  相似文献   

8.
腐败不仅是困扰我们今天的社会问题,也是中国两千年封建社会的痼疾。尽管封建社会不可能从根本上清除腐败,但绝大数统治者对吏治都相当重视,以重法惩治贪官污吏。官吏以权谋私是导致封建社会吏治腐败的根本原因。而官吏经商谋利又是官吏以权谋私的重要方面。唐代打击官吏经商谋利的法律规定比较严密,主要从禁止官吏兼业、惩治官吏偶儿买卖谋取剩利、限制和打击官吏家属经商谋利三个方面来打击官吏经商谋利,防止官吏以权谋私  相似文献   

9.
林则徐认为,官吏的贤愚、勤惰、廉贪,于国计民生、地方治乱,关系重大,故封疆大吏应以整饬吏治为要务。林则徐历任所经,无不对官场营伍,严加整顿:警告劝诫,除弊惩恶,奖勖贤能,正己率属,且成效可睹。林则徐之所以如此,除家庭教育及师友影响外,其报答君恩,忠于职守,同情人民是不可忽视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根据《后汉书》的记载,东汉的吏治大致分为前后两期。前期的吏治表现为君臣共同治政,整顿吏治;后期则表现为士人为求得吏治清明,与当政集团展开坚决的斗争。因而,我们可以从中发现我国一些优良的吏治传统,如重民爱民、廉直公正、冒死诤谏、修身自省、选贤进能等吏治传统。这些优良传统,既是对前代吏治思想的发展,也给东汉以后的吏治思想以影响,即使在今天,仍然是我们研究政治制度和用人制度的宝贵资料。  相似文献   

11.
禁止官吏经商,既关系到遏制官吏腐败、保持社会政治稳定,又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所以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中国历代封建统治者对此相当重视。唐代吏治立法有相当高的成就,吏治成为整个法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规范管理官吏的系列法律中,其对打击官吏经商谋利的规定相当严密:禁止官吏及工商业者相互兼业,惩治官吏通过代理人经营牟利或于辖区内非经常性买卖得利,限制和打击官吏一定范围的亲属经商及非经常性买卖谋取剩利。唐律的这些规定启示我们:我国现行禁止官员及其家属经商的法律规定应明文化、系统化,并加大对官员家属利用官员所处的权势地位经商行为的处罚力度。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司法官吏责任制度是古代吏治中的关键内容。它内容丰富,规范详密,自成体系,几乎涉及现代诉讼的每个环节.甚至在某些环节的责任要求比现代更为严格。它强调对违法的司法官吏课以刑事惩罚和行政处罚;法律规定很严,但实际执行很少,立法与实践相脱节;皇权主宰着它的功能的发挥,但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它也确实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司法腐败,对于减少或缓解冤狱对人民的摧残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唐王朝对考课制度非常重视,考课制度执行得如何,关系到唐王朝的吏治兴衰。在政治稳定,吏治比较清明时,统治者和官吏励精图治,考课就会得到有效执行,考课奖优罚劣的功能得到了充分发挥,促进了社会发展和经济繁荣。反之,当政治腐败,社会出现危机时,统治者和官吏无力或无暇顾及考课,考课制度无法得到有效推行,势必加剧政治腐败。  相似文献   

14.
在清代,仓场官吏的营私舞弊活动十分猖獗。他们互相勾结,通过勒索运粮官丁、贪污偷盗及与领俸官吏共同分赃等活动,大饱私囊。其活动之频繁、手段之复杂,在历史上极为突出。其结果不仅极大地损害了清太仓储蓄,加剧了吏治的腐败,更严重的是加重了漕运的负担,对广大纳漕也区农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相当大的消极影响。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清朝的腐朽统治、仓官庾吏待遇的低下、仓场法规制度不健全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论雍正对文书档案工作的整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雍正对文书档案工作采取一系列整顿措施。整顿吏治,严禁滥用书吏,对书吏的任用给予明确限制。加强文书档案管理,制定一系列文书档案工作制度:完善奏折文件形式,实行上缴朱批奏折制度;建立档案文件的副本制度;建立文件的稽察汇奏制度;严格规定档案文件的移交、保管制度;实施宽严相济的文书档案管理制度。整顿的成功与失败。  相似文献   

16.
制度之有无以及好坏,是影响古代中国吏治状况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重要的因素,制度之外的许多方面与制度本身构成密切的互动关系。传统社会的吏治方案,是在完善各项制度的同时,努力强化社会的等级结构,并从政治待遇、经济待遇等方面入手,寻求保障官吏群体恪尽本分的办法。这些外在的东西,就成为制度能否得到遵守的条件。  相似文献   

17.
范仲淹是北宋中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一生忧国忧民,“行求无愧于圣贤,学行有济于天下”,继承并发扬了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积极谋求固邦厚本之道,并赋予其新的时代意义。他对时弊有着清醒的认识,既提倡量才为用的做法,注重选拔经邦济世的官吏,又从整顿吏治的目的出发,主张实施连坐,重视官吏的监督和考核。为官员管理制度的健全和完善做出了贡献。他曾主持著名的庆历新政,提出改革时政、厚禄养贤的策略,与当今西方发达国家高薪养廉的做法,颇有异曲同工之妙。范仲淹的廉政思想、改革方略和人格魅力,对于今天的廉政文化建设,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太平天国干王的反腐治吏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平天国干王洪仁玕在<资政新篇>、<立法制喧谕>等著作中提出了一整套整顿吏治、反对官员腐败的措施,形成了对官员事前预防、事中监督和事后惩治的全程式监督和控制.洪仁玕的整顿吏治、反对官员腐败的思想虽未能挽救太平天国的衰亡之运,但如果我们剔除其封建主义的成分,却能为我们今天的反腐败工作提供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试论杨增新的民本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本思想乃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宝库中的一份优秀历史遗产。尽管人们对它的解说仍有岐义,但是封建时代稍为开明之君主和比较廉正之官吏基本上均较重视民为贵的思想。杨增新无疑是位满脑袋封建意识的封疆大吏,然而他在督新时期保境安民、整饬吏治等举措,还是饱含其民本思想之因素。杨增新的爱国心与民本思想是研究其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专就其民本思想作些初步之剖析,以资借鉴耳  相似文献   

20.
防治官吏腐败作为古代吏治的一项重要内容,历来为统治者所重视。先秦时期是各项法律规则的萌芽和初创阶段,预防惩治官吏腐败的制度也发轫于此时。文章从官吏选拔、考核、监察、刑罚四个方面对这一时期的反贪惩贿制度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