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 毫秒
1.
利用2013年上海市金山区农村户籍务农残疾人基本生活状况调查数据对农村残疾人就业意愿及其影响因素作了研究,结合实地调研结果从理论上分析了目前农村残疾就业存在的困境并且对其成因做出经济解释.研究发现,残疾人的就业具有持续性,有过就业经历的残疾人更倾向于期望重新回到劳动力市场,实现自我价值;然而目前残疾人就业促进政策效果并不是很好:集中就业普遍存在"挂靠"的"假就业"现象,而按比例就业则存在用人单位更偏好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而不是雇佣残疾人的"缴费偏好陷阱",这两者导致了农村残疾人非农就业意愿和就业实现之间存在矛盾的困境.  相似文献   

2.
中国残疾人就业的成就、问题与促进措施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就业是残疾人改善生活状况、参与社会生活和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要途径。近年来,我国残疾人的就业率、就业规模和就业服务均取得很大进展,但在总体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大背景之下,作为最困难群体的残疾人就业更为艰难,存在就业层次低、收入水平低和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为实现残疾人分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必须采取系列有效措施,大力促进残疾人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3.
黄剑  曹洪华  唐杰  王爽 《西北人口》2008,29(5):111-113,119
我国残疾人空间分布上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和城乡差异,区域产业结构和城乡劳动力市场亦有显著区别.本文从区域视角出发,对残疾人就业能力进行分析,依据残疾人空间分布状况和劳动力市场需求差异,提出了残疾人劳动力空间转移的一些途径和相关措施.以期提升残疾人就业率,达到提高残疾人收入和生活水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5.
本文采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数据研究了《残疾人就业条例》对我国城镇地区残疾人就业和收入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残疾人就业和收入在该条例出台前后并无显著变化。结合2001-2013年的城镇残疾人统计数据分析发现,《残疾人就业条例》实施后福利企业的税收优惠幅度减少、残疾人个体就业的政策门槛较高、申请程序复杂等是导致残疾人就业不乐观的重要原因。据此,文章从集中就业、按比例就业和个体就业三个方面提出了促进残疾人就业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残疾人就业政策:国际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目前共有残疾人8296万,残疾人就业难成为我国政府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国际经验表明,适当的政策可以促进残疾人就业。本文介绍了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残疾人就业政策,发现他们的残疾人政策主要集中在收入支持、就业计划和康复计划三个方面。通过比较这些国家和地区对残疾人采取的就业政策和措施,得出促进我国残疾人就业的政策启示,包括制订康复计划,转变雇主对残疾人的观念,针对残疾人就业制定专门的法律等。  相似文献   

7.
广东妇女就业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义平 《南方人口》2002,17(3):47-52
本文以广东省第二期全国妇女社会调查资料为依据,首先对广东妇女就业现状进行分析,以此为基础,探讨广东妇女就业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具体问题,最后就解决妇女就业难的问题提出了自身的见解。  相似文献   

8.
从现代“社会增权型”残疾人社会保障的观点来看。苏州市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仍然受到了传统“生活补救型”残疾人保障观的束缚,应该探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残疾人保障新模式,以增进残疾人的市场行为能力,使其融入社会生活,同时重建苏州市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9.
农村残疾人的社会保障状况及社会保障需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阶段我国多数农村地区残疾人的社会保障问题较为突出,其社会保障需求与制度及政策之间的缺口很大。做好农村残疾人扶贫工作,帮助农村残疾人摆脱贫困、解决温饱,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需要从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的制度建设上给以更加有效地解决。对中国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状况和需求开展分析研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街道(社区)就业潜力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深入调查街道 (社区 )用工情况和需求的基础上 ,分析就业情况 ,把握用工需求 ,为各类求职人员转变就业观念以及各方加强就业引导 ,从而缓解就业压力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社区就业与城市发展:城市社区就业状况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任远 《人口学刊》2004,(6):20-25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体制转轨和企业改制深化的背景下,我国城市下岗、失业人员逐年递增,城市社区在发展过程中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和就业岗位,社区就业已成为劳动力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增就业的重要来源。对促进我国城市就业和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社会救助的理念和做法源远流长。但多着力于被救助者的"群体"特征,鲜有虑及"个性"需求,因而难免陷入"不及人所需"或"及人所不需"的窘境。如何摆脱这一尴尬局面?成都市提出了"量体裁衣"式个性化服务的举措。调查表明,这一试图破解社会救助难题的新方式能够"及人所需",能够获得被救助者相当程度的认可。但是,在继续推广中,必须处理好三种关系:一是个体需求与全局统筹;二是需求差异与资源配置;三是输血方式与造血目的。  相似文献   

13.
如何解决沿海城市不断涌入的外来劳动人口和本地劳动人口的就业问题,是我国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一些区域中心城市面临的共同难题。基于对近年青岛市外来劳动人口状况的调查,基本摸清了该城市外来劳动人口的主要特点,分析阻碍吸纳外来劳动人口的原因。根据"敞开大门、城乡兼顾、平等对待、有序流动"的原则,提出改善管理、缓解就业压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城市人口老龄化面临的形势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未来的30年内,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将不断加快,如何承载4亿多老年人群的各种需求,是一个十分严峻的社会课题。由于城市老年人口的抚养具有相对较强的社会性,因此,城市人口老龄化面临的社会经济问题更加突出。以齐齐哈尔市为例,就如何面对和把握城市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提出积极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5.
都市服务业的发展与流动人口的就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服务业的发展已经成为都市兴衰的关键性因素。目前 ,在我国劳动力市场发育还不很完善的情形下 ,都市服务业中的传统部门和现代部门存在着明显的结构性差别 ,由此造成了都市劳动力市场的体制性分割和功能性分割 ,从而使流动人口在都市服务业中就业还存在许多难题 ,也阻碍了城市的发展。要采取进一步的改革措施 ,打破劳动力市场的体制性分割和功能性分割 ,让流动人口以“市民待遇”参与都市服务业的竞争 ,促进和优化服务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我国城镇贫困人口现状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邱松 《人口学刊》2005,(1):14-16
分析城镇贫困人口的现状是解决城镇贫困问题的必要前提。我国城镇贫困人口规模大,增长速度快,行业特征、地域特征明显,结构性、阶层性贫困人口并存,大部分属于相对贫困,但自救能力较差。与这些特征相适应,应该从提高劳动者素质等七个方面着手解决城镇贫困人口问题。  相似文献   

17.
位于东部沿海地区的山东省最近7年国民经济行业人才需求总体呈下降趋势,2007年对人才需求增速明显低于近7年的平均增速。山东省社会经济发展的"行业-学科人才增量转换矩阵"表明,近年GDP的高增长并没有带来行业人才的高就业,相反出现人才就业有效需求不足;2000年以来大学毕业生初次就业对口率日趋走低,由2000年前的70.9%降至2007年的55.6%。解决人才就业有效需求不足和大学教育"学"与"用"的脱节,政府应用积极的姿态。在引导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人才就业有效需求方面,政府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理顺大学教育体制、加强"学"与"用"链接的政策调整方面,政府也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结合北京市的实际情况 ,从人口、经济、思想文化等三个方面分析了形成北京市就业压力的成因 :人口增长因素 (包括自然增长、迁移增长、外来流动人口 )是形成北京市就业压力的人口原因 ;经济发展中的诸多问题 (包括北京传统工业的结构性调整和北京劳动力供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 )是形成北京就业压力的经济原因 ;思想文化历史积淀中的负面影响是形成北京就业压力的思想原因  相似文献   

19.
韩国外籍劳工现状及雇佣许可制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2008年6月在韩国境内居留的外国人达到1145660人,其中外籍劳工为542670人,在韩居留的外国人已经占韩国居民的2%。随着外籍劳工不断涌进韩国劳动市场,韩国政府不断调整外籍劳工政策,2007年1月1日起,韩国政府彻底取消产业技术研修生制度,将外籍劳工政策统一为雇佣许可制度。雇佣许可制虽然避免了产业技术研修制度的诸多弊端,但是它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20.
高校大学生就业的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随着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影响的加深,我国经济增长开始放慢,就业岗位需求相对减少。与此同时,高校毕业生将越来越多。面对这些情况,理性看待大学生就业难题,调节好大学毕业生的供求;塑造全面的市场就业环境;改革高校教育模式;研究"新政",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择业观念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