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问题116:牢骚,是人在心存不满和怨恨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情绪,是人的思想的外表形式。领导者面对来自部属的牢骚,应该怎样看待呢?请作答。参考答案:①要辩证地看待牢骚。从某种意义上说,不闻牢骚声,定是不正常。因此,一个成熟的领导者应该具有海纳百川的气度,好话坏话都要听,要引导和鼓励部属提出不同意见。有时牢骚话可以使领导者耳目一新,重新调整思路,作出正确决策。②要正确地分析牢骚,择其善者而从之,对牢骚话要作实事求是的分析,不能一概而论。对于积极的牢骚,领导者应认真听取,慎重对待,不能一听了之;对于消极的牢骚,领导者要旗帜鲜明…  相似文献   

2.
年来牢骚之声每闻于耳,评说牢骚的花边文作也屡见报端。耳濡目染,喉头痒起,也便想对牢骚牢骚一番。 牢骚者,抑郁不平之感也。依此而论,大约自人之初起牢骚便有了一席之地。然而说来可叹,牢骚如此资深却从未能光彩照人。相反,假如某处牢骚盛  相似文献   

3.
人们经常能听到一些牢骚,旧的牢骚消失了,又出现新的牢骚。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牢骚和人的欲求有很大的关系。如果欲求得不到满足,欲求便会以牢骚的形式表现出来,人的欲求是无限的,所以人的牢骚也会不断发生。而人的行动和欲求又有很大的关系。因此,要想很好地调动人的积极性,作为领导者,就必须理解人的欲求,考虑处理牢骚的办法。  相似文献   

4.
<正>所谓牢骚是指职工群众对一些社会现象或单位推行的有关改革管理方面的举措不理解,表现出不满意的情绪,说一些抱怨的话。发牢骚者总是不按正常渠道反映问题和表明态度,往往是言辞激烈,不注意场合和对象,说一些难听话、过头话,影响队伍的团结稳定和工作的有序开展。牢骚古已有之,牢骚无处不在。对待牢骚及牢骚者,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善待牢骚及牢  相似文献   

5.
人民利益是个总体概念,它是人民一切利益的总和。它不是抽象的概念,其内涵是具体丰富的,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社会群体牢骚是其表现之一。如当前社会上流行甚广的顺口溜、民谣、灰色幽默,基本上是一种群体牢骚,它既是一种利益需求的表现。也是转型期社会的普遍特点。对于各级领导来说,如何正确对待群体牢骚,逐渐化解牢骚,提升牢骚水平,显得颇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牢骚有理     
发牢骚,是人的不满情绪的一种发泄。其实下属的多数牢骚都是有一定道理的,只不过是正确的思想、合理的要求被消极的外表掩盖了。我体会,牢骚是大家倾吐心里各种思想和看法的一种形式,客观上能够使单位成员互相之间产生一种信任感和密切感。不强行压服牢骚,会使下属在单位这个第  相似文献   

7.
由中国人力资源网做的《员工牢骚指数2006年度调查报告》显示,34%的员工对所在单位有着较多的牢骚、抱怨。从这份调查报告显示的数字来看,“牢骚指数”越高的企业,那里的员工“快乐指数”就越低。正如经济学家指出的那样:“员工不快乐的企业,多数止步不前,甚至倒退,而那些环境宽松的企业则常常蓬勃发展。员工快乐指数越高,企业越有活力。”如何面对员工的“牢骚”,如何把员工的“牢骚指数”降下来?国外一些企业的经验可资借鉴,他们把员工的“牢骚”当做“第一信号”及时掌握。美国的一些公司老板采取灵活的方法,多渠道搜集员工的“牢骚话”…  相似文献   

8.
经常听到一些地方和单位的干部群众在一些场合发牢骚说:“工作干得再好又怎么样,领导不说一声好。”这类牢骚耐人寻味。诚然,工作不是干给领导看的,干工作不是为了领导说声好。但是,换个角度来分析,言为心声,这类牢骚其实反映了一个问题:部分干部群众平时  相似文献   

9.
中铝河南分公司氧化铝一厂的“牢骚会”,每周召开一次,请员工发牢骚、提建议。在会上员工可以无所顾忌,畅所欲言,对工作、生活、安全、管理等问题评头论足。随着企业竞争加剧,员工的压力会越来越大,由此产生的矛盾和不顺心的事在所难免,讲牢骚话或有不满情绪是常有之事。让员工发发牢骚,把心中憋着的气发泄出来,缓解压力,调整心态,对员工和企业都有利。然而,一些企业管理者却认为员工发牢骚是讲怪话,不利于企业的管理,这是一种偏见。实际上员工的牢骚话中有许多“黄金”成分,通过员工发牢骚,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发现管理中的问题,正是管理人…  相似文献   

10.
陈国华 《决策》2010,(2):99-99
现在有些人对腐败现象和腐败分子不满意,时常发些牢骚,恨不得纪委一天之内就把所有的贪官“一网打尽”。这些同志的迫切心情值得肯定,但想法有些过于简单和理想化了。他们高估纪委能力的同时,也低估了腐败分子的智商。  相似文献   

11.
有人戏称,一流的中层干部,是单位的中流砥柱,主动承担任务;二流的中层干部,是上与下的夹心饼,被动完成任务;三流的中层干部,是不良情绪的传声筒,处处牢骚,事事埋怨,最终一事无成。其实,中层干部的地位和作用非常重  相似文献   

12.
当前农村的各项改革正向纵深发展,改革越是深入,社会矛盾就越是复杂而尖锐.少数群众对我们的工作不够满意,存有怨气,说些牢骚怪话,甚至上访告状.  相似文献   

13.
尽管在他任市长的六年间,由于百万市民大拆迁,由于围绕地铁建设的3000个工地的出现,不少广州市民经常为交通和环境质量牢骚不断;但是——1996年8月27日,当广州市十届人大常委会接受了他辞去市长职务的请求时,人大代表们仍然给了他少见的长达三分钟的掌声,全场为之动容。  相似文献   

14.
现在有些人对腐败现象和腐败分子不满意,时常发些牢骚,恨不得纪委一天之内就把所有的贪官一网打尽。这些同志的迫切心情值得肯定,但想法有些过于简单和理想化了。他们高估纪委能力的同时,也低估了腐败分子的智商。其实,腐败分子也在不断地与时俱进,他们会用灵敏的嗅觉去寻找新的利益最大、漏洞最多的地方,不断开辟新的滋生腐败的土壤。所以,我们查处党员干部  相似文献   

15.
很多的上班族都有自己的牢骚: 我的上司从不让我独立工作。我的上司只顾拍上司的马屁,哪顾得了我这样的小人物。我的上司软弱无力,从不为我们的部门争取福利。我的上司总爱批评,从不表扬我  相似文献   

16.
<正>公平既是领导的职业道德,同时更是其工作的现实诉求。因为一旦下属感觉到不公平,就会满腔怨气与牢骚,无法安心工作,严重的甚至会在不公平感的驱使下进行破坏与报复。因此,为了公平起见,领导在工作时要避免将个人的偏好带进去,要同等甚至完全均等地对待每位下属。就像有些领导说的那样:"下属都希望  相似文献   

17.
不知怎么回事,从政的人特别容易抱怨“人走茶凉”,尤其是一些刚从领导岗位上下来的人,他们一旦放慢了生活的节奏,对身边的一切很不适应。最不适应的就是大家对你再不像从前那样尊重了。 很多小说中就描写了这种老干部的牢骚,他们  相似文献   

18.
单位负能量主要表现在牢骚抱怨、消极懈怠、心浮气躁、猜疑嫉妒、阿谀奉承五个方面,其产生原因有组织制度、领导权力、文化环境、员工个体等。消解单位负能量应当从五个方面重点发力:加强教育,正本清源;完善制度,健全机制;奖罚并举,抑负扬正;制约权力,正身律己;密切关系,营造氛围。  相似文献   

19.
官场十道     
<正>1.官场人事太复杂,没有深入了解,看到的、听到的或许都是表象。2.经常发牢骚的人,就算做了再多的事,领导也只会记住他的牢骚,忘记他做过的事情。3.下级要沉心做事,不要耍小聪明。或许短时间  相似文献   

20.
石家庄裕华区槐东社区是个有着30多年历史、31家产权单位的小区。多年来,小区道路坑洼不平,雨季积水很深。有位居民形象地编了几句顺口溜——刮风尘土扬,下雨烂泥塘。天天夜行记,见黑不见亮。不料这番"牢骚话"传到了区领导的耳朵里,不仅引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