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日高校妇女/性别课程异彩纷呈,它在挑战传统性别观念、倡导性别平等意识、塑造女性独立人格等方面给中学性别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启示。然而,出于对“因性施教”的不同理解,部分中学的性别教育仍以塑造“淑女”和“阳刚男孩”为目的,它强化了传统性别刻板印象,不利于男女个性的发展。中学是塑造性别角色意识的关键阶段,中学的性别教育应该从刻板性别观念和传统行为规范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在平等与公正的基础上构建无歧视的环境,以实现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用社会性别意识审视中国的女性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社会性别视角出发,透视了我国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教育中存在的性别不平等问题,分析了教育领域性别不公平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只有克服传统社会性别观念的障碍、认清教育中社会性别意识的现状与问题、树立正确的社会性别观念,才能促进社会性别平等、实现两性和谐发展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环境保护与人类发展是当今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重大议题. 人们越来越关注环境退化对女性生存与发展的消极影响,同时也意识到女性参与环境保护对可持续发展以及女性自身发展的重要意义. 充分探讨了环境问题与性别问题之间的深层次联系,研究了国际社会性别主流化政策的制定及应用现状,并就如何在环境保护类项目中推进性别主流化提出了具体建议. 鉴于环境问题与性别问题的本质联系,只有将性别主流化充分纳入环境保护项目的各个环节,才能在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进程中消除性别歧视,推进人与人之间的平等,进而实现人类社会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人类的性别是先天的,但性别角色是由社会影响和个体自身的认同决定的。女性自出生开始,就在家庭、学校、媒体以及自身的认同共同作用下,从婴幼儿期与男性的无差别者、学龄早期的优秀者变为青年期的缺乏自信、惧怕成功的矛盾体。教育应加强女性的性别教育,使女性在心理上得到成长。  相似文献   

5.
尊重与接纳女性的社会性别,是改变女性在当代教育领域不利处境、促进男女教育平等的重要举措。女性社会性别的核心意蕴主要体现为如下四个范畴:家庭、母性、关怀以及联结。鉴于此,当代教育实现男女平等的策略就应包括:将家庭生活纳入教育的目标体系,让母性成为教育的德性,教育的道德目标应包括关怀,在教育中建立广泛的联结。  相似文献   

6.
社会性别教育进入高校课堂的点滴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女性学是一门关注女性生存与发展的学科,它的理论支点在于,女性是什么?女性什么样?女性怎么生存?女性如何发展?广西大学首次开设社会性别教育特色课程——《女性学概论》,引起了社会和媒体的广泛关注。将社会性别教育引进高校课堂,旨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两性观,增强女大学生的主体意识,树立“四自”精神——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提高女性素质,促进两性和谐发展,实现男女平等。  相似文献   

7.
高校知识女性社会性别意识现状调查与对策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性别意识研究是对女性问题深层次的文化思考。文章通过对高校知识女性社会性别意识现状的调查,认为性别不平等的原因主要在于社会资源的分配与享用不平等;社会平等机制不健全;父权制文化影响深远,对此应采取积极的措施加以改进。我们应进行深层次的文化批判,加强社会性别研究;开辟新途径,传播新现念;努力建立和健全社会性别平等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8.
福建省在加强两岸学习交流中有着特殊的人文、地缘的优势,比较闽台近年来高校性别平等教育情况,可以看出两地在法律政策、管理机构、课程体系、教育理念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台湾地区丰富的性别平等教育经验为福建省高校性别平等教育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对促进我国内地社会性别和谐发展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随着女性解放运动的深入全面推进,"社会性别"这个概念已经深深地嵌入了主流理论之中,与此同时,作为一种实践上的有益探索,"社会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逐渐成为世界性的共识.本文深入探讨了社会性别主流化的基本理念,同时,分别从目标、策略、路径、社会支持网络等多方面进行了具体探索,最终将目标指向超越狭隘的女性主义范畴,从而重构新型的性别关系.  相似文献   

10.
高等教育中存在的女性性别学科问题一直困扰着人们,此问题的产生有女性生理、心理方面的原因,也有社会文化方面的原因,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在于过去的教育模式中存在男性中心主义倾向,某些学科体系的构建不适合女性学习。引入女性特色教育,可以根据女性身心特点,选择、建构适合女性学习的学科体系,改变性别意识缺失的高等教育现状,对无社会性别意识教育进行有效纠偏。  相似文献   

11.
随着博客的广泛传播与使用,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通过博客这个话语场发出自己的声音,借助博客"私人化"的特性,丢掉束缚和拘谨,使自己的话语在公共领域得到了广泛传播,但她们仍然处于"被看"的位置,只有当女性自身的主体意识树立起来,通过书写博客,社会性别意识才能在社会上扩大影响,有力促进性别平等的进程.  相似文献   

1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性别哲学视阈中呈现出清晰的性别盲点,社会性别分析方法为消除高等教育思想政治工作的性别利益遮蔽提供了解决思路,地域性别文化为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性别教育的资源整合与建设提供了可行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3.
从目前性别统计工作的实际情况和统计创新规律的角度看,性别统计理念创新应突出以下几个方面:从基于生命形态的性别统计到社会性别敏感的性别统计;从呈现性的性别统计到解释性的性别统计;从"只见物不见人"的性别统计到关注人的社会属性的性别统计;从只针对单一两性群体的性别统计到关注不同处境两性的性别统计。  相似文献   

14.
女性人文贫困问题日益受到各国关注。现阶段,我国正在开展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弱势群体脱贫问题是改善民生的重点内容之一。近年来,我国女性贫困化程度有不断增加的趋势,但对贫困的研究却缺少分性别的统计资料。无视性别的统计忽视了女性贫困现象的特殊性,因而也无法揭示我国女性人文贫困的程度。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背景下,有必要从社会性别视角探讨我国女性人文贫困状况,揭示我国女性人文贫困的特殊现象,提出基于社会性别意识的女性反人文贫困建议,以实现社会性别视角下的脱贫,以性别和谐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5.
以社会性别视角对高校青年女性教师专业发展进行研究,能发现其专业发展较为被动、方式较为封闭且单一、专业发展意识较为薄弱且专业发展缺乏支持与引导。青年女性教师的个人意识及动机、高校层面的职位晋升及培训机会、家庭层面的家人态度及家务状况,以及社会层面的社会地位及社会期待都对其专业发展产生了影响。为了促进高校青年女性教师的专业发展,从青年女性教师角度,应激发自身专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从高校角度,应搭建支持高校青年女性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从家庭角度,应更新高校青年女性教师专业发展的家庭角色;从社会角度,应营造高校青年女性教师专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16.
社会性别意识,作为现代意识的重要组成,将对未来社会男女两性的发展与和谐社会的进步产生重要影响。学校课堂的课程、环境、活动层面,是宣传现代的性别意识,系统传播科学的女性观念,造就社会平等性别意识的主要渠道。高等师范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师范院校学生的性别意识、态度和角色定位,不仅关系到他们自身未来的平等参与和发展;而且与他们正确性别意识相关的未来的教师职业生涯,还将直接影响到成千上万的未成年人的综合素质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哲学的立场,针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女性主义的“女性异化”与“社会性别意识形态”观,提出反省性的思考,以尝试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女性主义者为消除两性不平等的社会根源与文化根源所做出的努力给予客观的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18.
社会性别理论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性别理论是西方女性主义的重大理论建树,于20世纪90年代逐渐被中国的妇女研究者所关注并迅速得到广泛传播和发展。社会性别理论在中国的本土化理论建构和社会性别意识主流化的实践推进,推动了中国妇女的社会发展和男女关系的根本改善。  相似文献   

19.
社会性别视角下高校女性科研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南京师范大学科研系统数据统计发现,高校女性科研人员高层次科研产出远低于男性,女性高层次人才匮乏。笔者从性别意识、婚姻家庭影响、同行评议中性别歧视等3个方面入手探讨这一现状形成的原因,从将社会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建立符合女性特点的绩效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营造良好的氛围等3个方面探索提高女性科研产出及促进女性科研人员向高层次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女性领导人才作为领导人才的组成部分,其选拔培养作为一项战略目标己被纳入世界各国政府的工作日程。当前,我国高校女性领导人才选拔培养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不足,导致女性领导人才队伍存在着数量不足和质量不高的问题。如何科学有效地选拔培养高校女性领导人才,提高其数量和质量,是当前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目前高校机关女性领导人才选拔培养现状的研究,分析女性领导人才选拔培养的潜在障碍和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