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本文从近代东北灾荒史的资料现状、研究现状、未来展望等三个方面,对近代东北灾荒的研究现状以及资料情况进行了宏观概括,并对该领域的学术未来走向进行了设想,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2.
灾荒史作为社会史研究的重要分支,历来备受海内外学者瞩目。近代灾荒的频发,使得灾难深重的中国面临前所未有的抗灾赈济局面。新世纪以来,为了深入剖析近代中国的社会变迁,学界除继续探讨近代灾荒的成灾诱因与过程外,开始尝试将灾荒与经济、文化、地理环境等诸多因素结合起来考察,从而拓展灾荒史的研究视域。  相似文献   

3.
本文为讨论1840年-1949年间中国东北地区灾荒以及民众应对灾荒的历史沿革的专题论文,即从近代东北灾荒的历时性分布、灾荒成因、灾荒影响、从无效应对到有效应对、灾荒救助与社会进步等几个方面进行讨论,概述灾荒对近代东北社会的影响,论述卫生防疫、慈善救助等救灾措施,并从社会生活史的角度解析近代东北社会近代化的历程及与民众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4.
中国每一个朝代都面临着灾荒的威胁,救荒成为历代王朝治国安邦的大政。因此灾荒史研究便具有了鉴往知来的重要意义。在这方面,由山东师范大学王林教授主编、齐鲁书社2004年8月出版的《山东近代灾荒史》一书,便是一本富有特色的创新之作。本书主要研究19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40年代,大约一百年间的山东灾荒及其治理情况,全书正文分为七章,文后附有山东近代灾荒年表。第一章为山东近代灾情概述,简略介绍了山东的地理、气候状况,对山东近代的旱灾、洪涝灾、及其他各种自然灾害进行了总体介绍,并将灾害按受灾范围和破坏程度进行划分。指出山东近代…  相似文献   

5.
论近代中国灾荒史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论述了近代灾荒史研究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概要地介绍了中国近代自然灾害的历史面貌,灾荒与近代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相互关系,以及清朝政府的救荒对策。  相似文献   

6.
灾荒史是历史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偌大的国家空间范围内,自然环境往往影响着王朝更替、历史兴衰的演变历程。由日人创办的《盛京时报》,因其所包含的新闻资料涉及面广博、新闻报道时效性较强等特点,成为研究近代东北地区灾荒史不可或缺的重要史料之一。基于此,应重视《盛京时报》在灾荒史研究中的新闻资料使用价值的探究分析。  相似文献   

7.
近代以来海外中国东北边疆研究的主流话语脉络有三:其一为"民族国家"语境下的20世纪初期日本"满洲"研究,表现为非正义性与非理性;其二为由拉铁摩尔"农牧对立"观引发的"征服王朝"研究及其在战后日本学界的发展,其核心观念是将辽、金、元、清等王朝视为独立于中国史之外的游牧政权史;其三为"内亚史"与"新清史"研究,其特征是以"内亚"视角观察中国东北边疆,认为边疆影响中国。此三类研究,其本质特征都是以近代西方"民族国家"话语解释中国古代东北边疆,甚至直接割裂了中国与东北边疆的关系。从根本上看,这些海外中国东北边疆研究面临着两个基本矛盾:"民族国家"话语的普适性危机与西方"边疆"观念在中国的不确性。  相似文献   

8.
读《近代中国十大灾荒》刘晓,林树中李文海、程、刘仰东、夏明方撰写的《中国近代十大灾荒》,最近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李文海教授主持的中国近代灾荒研究课题组推出的又一部专著。丰富翔实的历史资料,认真细致的科学考证和全面深入的个案比较,是本书重要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灾害对人类社会生产、生活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学界对灾荒史的研究兴趣日见浓厚,成果颇多。适时回顾和反思灾荒史的研究途径,探究在新情况下如何全面深入推动灾荒史研究,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试从目前灾荒史研究的三种路径出发,提出在社会史的视野下,结合各类民间资料与田野调查结果,力求在长时段视角下拓宽研究领域,以丰富我国灾荒史的学术研究。  相似文献   

10.
清代内蒙古地区灾荒史研究,是一个颇具特色的区域性的断代研究。文献表明这一地区的灾荒史研究,尽管有初步的前期积累并有所进展,但由于史料的相对匮乏以及利用不充分等原因,使现有研究成果存在着相对的不足。因此,加大对清代内蒙古地区灾荒史的系统研究力度,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苏新留 《南都学坛》2004,24(2):33-36
2 0世纪 2 0年代后期 ,河南发生严重旱灾 ,旅平河南赈灾会组织了颇具规模的灾民移垦活动 ,他们经过比较周密的部署 ,将数万嗷嗷待哺的河南灾民移送到了东北 ,并尽可能地使灾民得到较为妥善的安置。旅平河南赈灾会的此次灾民救助活动在民国河南灾荒救济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12.
晚清义赈对近代中国灾荒救济事业产生了重大影响。它在晚清救灾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强烈地冲击了中国传统的救荒体制,使民间广泛地参与到灾荒救济中来,有力地促进了中外合作救灾新局面的形成,并最终促使中国近代赈灾体制得以初步确立。此外,它还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和参与社会公益救助的热情。  相似文献   

13.
纵观中国历史,由干旱带来的饥荒进而引发的社会动荡不胜枚举。旱灾堪称所有自然灾害中给中华民族带来灾难最深重的灾害。中国是个水旱灾害频发的国家,尤其华北地区是干旱灾害暴发的一个主要地区。正确认识干旱的成因和影响,增强人们防旱抗旱的意识至关重要。认识干旱,评估干旱为我们减少灾害的发生、切断由灾而荒的链条提供了必须的前提和可能的条件,而将这种条件转化为直接可行的抗灾救灾能力是一个值得深思和继续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研究的若干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研究是国内学术界的一个研究重点 ,也是海外中国现代史学者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对该领域研究的回顾获得三点启示 :第一 ,马克思列宁主义之所以在中国得到传播 ,是近代中国救亡运动在理性世界的必然结果 ;第二 ,中国第一代马克思主义者在当时纷繁的各种思潮中 ,不断扬弃 ,用最先进的思想作为改造中国的思想武器 ;第三 ,历史已经证明 ,观念一旦发生质的飞跃 ,将改变世界 ,“传播”史研究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15.
关于近代新闻史研究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中国近代新闻史研究虽然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是仍存在着一些缺憾:国别上重中国而轻外 国;未能及时吸收、借鉴历史学界的成果;分期不够合理,过多地照搬了革命史的分期。近代新闻史应该有自己的科 学体系。  相似文献   

16.
1942年,河南发生了罕见的大旱灾,为了应对灾害,国民政府采取了赈谷、赈款、施粥、平粜、移民、工赈、除害与祛疫等多种措施。但是由于政府的腐败、不稳定的社会环境和捉襟见肘的财政状况,国民政府的救荒存在很多不足。尽管如此,事实证明,没有国民政府的救灾措施,灾害的影响是不可想象的,一个转型中的政府越来越有力地确立了在赈灾过程中的主导性地位。  相似文献   

17.
胡绳关于中间势力的观点,是其晚年在对中国近代史和中共党史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所取得的富有创新性的理论成果。科学地揭示了中间势力的内涵,较为系统地总结了中间势力的政治主张以及他们动摇分化的特点和历史作用。为中国近代史和中共党史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