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申鹏宇 《东方论坛》2012,(2):104-108
孟子是先秦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人性善思想对中国后世影响深远。从先秦人性论的发展,到孟子明确提出性善论是一个发展过程,孟子性善论的提出是这个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必然。殷周之际人文精神的反省,孔子仁的学说,中庸的天命之谓性都包含在这一历史过程中,都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孟子明确提出性善论,并对性善做了种种深入的论证。他通过人禽之辨,与告子的仁义之辨等深入论证了人性善观点。人性善思想的提出后成为了中国文化人性思想的主流,对中国文化很多方面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论孟子“性善论”的先验性与经验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孟子》最重要的思想就是“性善论”,在先秦人性大讨论中,孟子的“性善”论独树一帜.对后世儒家社会影响深远。通过对孟子性善论的解读,笔者认为.孟子的人性观实际上双向度的包含了先天与后天的因素,即具有先验性与经验性。二者是统一的但也有矛盾。本文即就这两方面对孟子的性善论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孟子是先秦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人性善思想对中国后世影响深远。从先秦人性论的发展,到孟子明确提出性善论是一个发展过程,孟子性善论的提出是这个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必然。殷周之际人文精神的反省,孔子仁的学说,中庸的天命之谓性都包含在这一历史过程中,都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孟子明确提出性善论,并对性善做了种种深入的论证。他通过人禽之辨,与告子的仁义之辨等深入论证了人性善观点。人性善思想的提出后成为了中国文化人性思想的主流,对中国文化很多方面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4.
"性善论"是孟子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础,孟子所谓的人性的善主要指人性的"四心",即四个"善端"。孟子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性善论"作了规定和论证,并指出了后天道德修养对保持人之善性的必要性;"性善论"思想中对人的社会属性、道德自觉性的重视等思想,为后世人们对此问题的认识提供了重要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5.
孟子的性善论认为:人性本来就是善的,人的为恶是由于后天环境影响和主观不努力造成的。性善论是一种不错的"道德理论假设",其中"教人向善"的思想,"寡欲"、"存心养性和求其放心"的道德修养方法以及"人皆可以为尧舜"的信念,是值得我们借鉴的,批判地继承孟子的性善论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荀子“性恶”论新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苟子“性恶论”与孟子“性善论”的分水岭在于荀子以“生”论“性”,他讲的“性”是人生俱来的自然情性及其自然的本性,它与庄子哲学有很大关系;孟子讲“性”是指人之异于禽兽的人之性,即我们现在一般之谓“人性”。这一概念荀子称为“朴”、“资”,它指礼义、人道。在这一点上,荀子与孟子的观点是一致的。然而首先需要理解却一直被忽视的问题是,荀子的“善恶”概念也与孟子有所不同,它突破了一般道德观的局限而以国家、社会的治乱为背景,以是否合乎礼义来论善恶。  相似文献   

7.
人性是善的还是恶的这一命题一直以来都存在很大的分歧。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孟子"性善论"与荀子"性恶论"中对人性的论证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孟子荀子二人在人性的论述上虽然有很多不同,但所追求的最终目的是一致的,对现代语文教学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8.
孟子是我国思想史上第一个系统地阐述人性问题的思想家。他所提出的性善论是其社会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也是揭示他整个思想体系的关键环节。研究孟子的性善论,必须搞清其唯心主义实质,找出他在理论上失足的原因,同时也要肯定他在思想方法上的合理因素。  相似文献   

9.
孟子以性善为人性本质,同时,人性的生成中也潜存着后天习性面向。基于动态人性观的视域,考察孟子人性论发展的一种可能;在人性立论层面,孟子人性论并非现成的、固定的,而是动态的、生成的;在人性面向层面,孟子人性论潜存着后天习性,由于后天习性的介入,人性面向也由应然转向实然;在主体工夫层面,孟子提出“思诚”联结“诚”与“思”直接面向后天习性,将道德意识转化为道德实践,开显主体的切实道德践履。同时,这一过程也即是孟子人性论的生成与完成,其潜存面向也为孟子人性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视域。  相似文献   

10.
孟子、荀子所说的人性具有不同的内涵。孟子的性善论揭示了人天生的合群性,及一个人成人成德的可能性与主动性,荀子的性恶论则揭示了人天生的追求自我满足的感性欲望,及一个人成人成德的必要性、主动与被动的统一性。由于受人性观的制约,孟子、荀子在道德理想人格教育的方法论上,既有差异性又有共同性。  相似文献   

11.
古代对人性的探讨一直存在,最为著名的理论是代表儒家学派的孟子性恶论与荀子性善论。他们对人性的解说都有其各自的道理,孟荀二人的人性论都是对孔子人性观的继承和发展,这就使得两人的理论不同之中有相同。  相似文献   

12.
在人性论问题上,孔子认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孟子的人性理论是"性善论"。荀子主张人性"恶"。不管人性本来是什么样子,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即人性属于生成属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通过内省、学习和实践,克服人性的弱点,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不断向善前进,是道德教育的目标取向。包括人性论在内的儒家思想在国外都有深刻影响,对我们...  相似文献   

13.
孟子关于诚信思想的主要内容表现在四个方面:把"朋友有信"上升到"五伦"之一的高度;对"诚"作出道德意义上的规定,并提出了"思诚"的命题;认为讲诚信应是人的本性使然,即性善论的必然要求;系统阐述了如何取信于民的思想。孟子的诚信思想对后世直至当代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肖克凡 《社区》2011,(11):8-8
《三字经》讲的“人之初”,我们可以理解为人生之初。“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是孟子的“性善论”。还有荀子的“性恶论”,认为“人之生固小人”。无论强调性善论还是性恶论。我们在后天都是要接受教育的。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认为国民接受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必须。  相似文献   

15.
方琳 《南都学坛》2007,27(3):119-120
荀子的人性论蕴涵了丰富的内容:一方面,荀子坚持“性伪之分”,认为人性指人的自然属性,否定了孟子把后天的道德品性加入人性之中的“性善论”,具有积极意义,但他又陷入和孟子同样的道德先验论中,指出“人性恶”,虽然有其历史原因和进步作用,但表明其唯物主义人性论是不彻底的;另一方面,荀子又强调“性伪合”,肯定社会礼仪制度和道德规范对人性的改造和影响,认为人的本质实现于社会之中,对于我们全面而深刻地认识人性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三个方面探讨了孟子的性善论。认为孟子的“性善”之“性”,是指人之为人的特性──人内在具有的能动主体性;孟子性善论具有内在连续的两个层面:向善表明人的本体自觉,为善表明人的工夫自觉;孟子性善论是对孔子“仁”的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孟子的人性说对后世影响深远。性善、为善与成善三个紧密相联、环环相扣的环节,使孟子的人性说成为一个有机的思想体系。而在这一思想体系之中,孟子的性善论才能得到全面的诠释与解读。性善不仅是一种价值观念,更是构建生活的一种方式、治理国家的一种方略。  相似文献   

18.
人性是一切人生而固有的普遍本性,具有动物性和文化性的两重性。从人起源于动物来看,人性起初充满着动物性,没有文化性,所以,人性是本恶的。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应当采取措施加以防治的行为。犯罪人既有人的一般属性,又有反社会性的特殊属性。犯罪作为人本身的一种行为,必然与人性是相互影响的。人性之需要、人性之趋乐避苦、人性之个性等,都是影响犯罪发生的重要因素。当然,犯罪亦影响人性,具体表现在犯罪摧残人性,刑罚要求关照人性。  相似文献   

19.
论先秦儒家人性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性问题上,先秦儒家从孔子的"性近"说开始,至孟子的"性善"说,再至荀子的"性恶"说。孟子和荀子遵循了不同的思维路线。孟子是性善论代表,荀子是性恶论的代表。先秦儒家的人性思想既为儒家伦理政治的建构提供了可靠的根据,同时也是儒家仁学发展的理论需要。  相似文献   

20.
当代进化论伦理学的研究表明,灵长类动物学和进化生物学中的一些发现为孟子的性善论和对同情心的强调提供了经验上的支持。这种来自经验科学的支持在当代规范伦理学强调经验可靠性的背景之下显得尤为重要。孟子道德理论在经验上的可靠性不仅展现了这种理论在人性解释上的力量,也为孟子所提出的规范伦理学模型较之于其他模型的优越性提供了一种辩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