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油菜在我国分布北起黑龙江南至海南,西起新疆东至沿海,不论是海拔4000米的青藏高原,还是地势低平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均有种植。  相似文献   

2.
论我国蚕丝业的多中心起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是世界蚕丝业的发源地,蚕丝业起源的时间下限在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至少在5500年以上.中国蚕丝业起源是多中心的,黄河中下游流域、长江中下游流域和四川盆地的三江流域都是蚕丝业的起源地之一.  相似文献   

3.
合肥史话     
长江和淮河横贯安徽,将全省分划成淮北,江淮,江南三个部分。江淮之间峰峦绵延、岗丘起伏。皖西的大别山、霍山向东延伸为张八岭丘陵;而长江沿岸和景色如画的巢湖附近,则是属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一部分——皖中平原,其间虽有低丘散布,但平均海拔还不到20米。  相似文献   

4.
长江是我国第一条大河。长江流域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河流湖泊密布,自古以来就是鱼米之乡,是我国人民的祖先生息、生产的地方,也是我国古代文化策源地之一。 长江流域古代居民大约可分三系,即居住在中下游地区及沿海各地的越族、居住在长江中游的蛮族,以及居住在长江上游四川盆地、西南地区的濮族。而江汉平原又是越、蛮、濮三族最早杂居的地方。越族以扬越为代表,蛮族以荆楚为代表,濮族以巴濮  相似文献   

5.
耕地:确保粮食安全的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耕地面积大量减少 中国不仅是一个幅员辽阔、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大国,也是一个土地资源严重不足的发展中国家,960万平方公里国土面积中耕地面积仅19亿亩,人口达13亿,人均耕地面积不足1.6亩,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众所周知,人口与耕地的关系,是一个国家国情的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方面,特别是在我国,耕地与人的关系表现出比其它  相似文献   

6.
当长江突破三峡天险夺夔门而出宜昌之后,它的狭窄而汹涌的激流突然变得宽广而平舒,它的两岸除了偶然出现起伏的丘陵,就全是一望无垠的平原了."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也就成了长江中下游的基本景色.这条诞生在万山丛中的大江只有当它流过鄱湖平原的浔阳古郡时,才重新面对那似曾相识的回崖沓嶂,才重新在自己的江面映上山丛的青黛光影.这群秀出南斗旁而又贴近长江边的名山就是庐山.它如镶嵌在万里长江素练上的一颗晶莹透剔的绿色宝石,吸引着无数长江中下游旅行者恋恋不舍的目光.唐代诗人孟浩然从襄阳乘船东  相似文献   

7.
陆翔 《山西老年》2012,(2):59-59
在长江中下游的江海平原,有一座千年古城——如皋。它不仅是我国沿海地带唯一的长寿之乡,也是在国际上绝无仅有的处于工业发达地区的长寿之乡、据统计,在如皋市145万人口中,百岁老人高达230多位,此外,如皋90岁以上的老人有4000多人,80岁以上的老人有4万多人。  相似文献   

8.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源。欲得仓廪盈,天下重农耕。内蒙古幅员辽阔,耕地面积占全国总耕地面积的6%,生产条件较为优越,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发展粮食生产的潜力较大。因人为因素及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粮食生产由过去的自给有余到目前的自给不足。为达到粮食自给及国家的过关水平,必须将粮食生产当做头等大事来抓。一、粮食生产条件(一)自然条件,内蒙古地处我国的北部边疆,全区土地面积118.3万km~2,占全国总面积的12.3%;现有耕地面积0.8亿亩,占全国耕地面积的6%,并有一定的后备耕地资源,可待开垦利用。农业的组合自然条件较  相似文献   

9.
1992年底,我们调查了河南省中州平原畜牧业的发展情况.从调查的开封、周口、洛阳三个地市中的六个县来看,高产优质高效畜牧业起步早,效益明显,但也存在不少值得注意的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解决.畜牧业基础良好发展成效显著河南省位于黄河中下游,全省人口大约855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约占87.8%.土地面积2.51亿亩,其中耕地面积1.04亿亩,占41.4%.农业生产主要实行二年三熟或一年二熟耕作制,粮食作物以小麦、稻谷、玉米、署类、豆类为主,据统计,1991年粮食总产量达3010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6.9%,位居全国第二位;畜牧业生产条件良好,近年发展较快,肉类总产量达158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5.0%,位居全  相似文献   

10.
1998年洪涝灾害波及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3亿多亩土地受到了危害,直接经济损失达1666亿圆。500万民房在洪水中訇然倒塌,全国有六分之一的人口(2.23亿)一度渝入国,其中3000多涸生命被大水吞噬……而这一切,皆缘放我们的心腹之患──水患。据了解,全国有2400万公顷土地易发生洪涝灾害,其中最严重的是大江大河流域。以长江为例,从公元前185年算起,2000多年来共发生200多次较大洪水灾害,生命、财产损失不计其数。我们懂知道黄河存在着高於地面水位的所谓悬河,殊不知同样的情况在长江中下游也存在,一旦洪水来,后果不堪…  相似文献   

11.
安徽省位于中国东南部,长江、淮河天然地将安徽划为淮北、江淮、江南三个区域。全省土地面积13.96万平方公里,其中山地占31.2%,丘陵占29.5%,平原31.3%,湖泊和洼地占8.0%。2000年末全省耕地面积6344.3万亩,人均耕地面积1.06亩。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民不再以土地作为生存和发展的唯一来源,不少地方出现了耕地抛荒现象。耕地抛荒现象确实产生了不少负面效应,但它客观地反映了现阶段农产品的供求关系,同时它还表明了农民经营行为的理性化。而且,它很可能标示着农村土地利用的长期态势。最近安徽省农村社会经济调查队对全省…  相似文献   

12.
<正> 中国是一个拥有11亿人口的大国,人口众多,土地资源匮乏,目前人均耕地面积不到1.5亩,即占世界7%的耕地上要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从发展的眼光看,我国的耕地面积还会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而逐年减少。因此,农业要想有一个大的发展,走扩大耕地面积的路子是行不通的,必须在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增加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和有效利用土地资  相似文献   

13.
华北平原水资源农业利用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华北平原水资源农业利用问题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朱希刚华北平原是中国最大的平原,面积3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平原总面积的1/3左右。华北平原地区现有人口18亿左右,人口密度平均为每平方公里550人,现有耕地面积25亿亩,人均占有耕地14...  相似文献   

14.
当长江突破三峡天险夺夔门而出宜昌之后,它的狭窄而汹涌的激流突然变得宽广而平舒,它的两岸除了偶然出现起伏的丘陵,就全是一望无垠的平原了。“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也就成了长江中下游的基本景色。这条诞生在万山丛中的大江只有当它流过鄱湖平原的浔阳古郡时,才重新面对那似曾相识的回崖沓嶂,才重新在自己的江面映上山丛的青黛光影。这群秀出南斗旁而又贴近长江边的名山就是庐山。它如镶嵌在万里长江素练上的一颗晶莹透剔的绿色宝石,吸引着无数长江中下游旅行者恋恋不舍的目光。唐代诗人孟浩然从襄阳乘船东发,经过无尽的平野,才发现这座巍峨的名山,立刻吟下了“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的诗句,它相当真实地抒发了东来西去的长江旅客藏在心里而又表  相似文献   

15.
九大农区粮食生产潜力与目标文/李仁元我国按照农业区划原则确定的九大农区是:东北区、内蒙及长城沿线区、黄淮海区、黄土高原区、长江中下游区、西南区、华南区、甘新区、青藏区。改革开放以来,各大农区的粮食生产格局和潜力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本文从我国九大农区资源...  相似文献   

16.
荆州地区包括江陵、松滋、公安、石首、监利、洪湖、仙桃、天门、潜江、钟祥和京山十一个县(市),是长江中下游四大平原之一的江汉平原的腹心,经济发达,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高,有着进一步开发的优越条件。本文试从分析荆州地区资源开发的现状和潜力入手,探讨资源开发的条件及其发展的主要方向。一、荆州地区资源开发的条件资源开发的条件是指由自然资源、经济资源和社会资源三个性质不同的子系统所构成的资源统一体以及影响这些资源开发的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和社会条件。主要包括经济地理位置,自然资源的开发程度与规  相似文献   

17.
濒海地区的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和东北平原,以其优越的自然环境,为远古文明作出了贡献,从而形成了东方“海洋文化”条带,并且对以华山为中心,面向亚洲腹地,生长在“黄土地”上的西部陆地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作用。“海洋文化”条带上的高度发达的制玉手工业。复合构成的原始陶文和最早出现的城堡,便是这方面的明证。  相似文献   

18.
南通是我国民间传统工艺起步较快的地区之一,也是江苏工艺美术的重点产区之一。南通地处长江冲击平原,气候温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故外来人员众多。特殊的区域位置和居民组成,丰富了南通民间工艺。由于南通文化底蕴深厚,故民间艺人众多,水平较高,有些品类在国内外都有很好的声誉。据不完全统计,前年全市工艺美术行业产值达28.8亿元,其中产品出口21.1亿元,主要销往日本、韩国和欧美等国家和地区。纵观南通工艺美术行业的发展概况,主要有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19.
人口和土地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两大基本因素。我国人口众多,地大物博,是国家历史悠久、人民兴旺发达的基础。但共和国创建伊始,百业待兴,对人口疏于控制,致使人口总量突破10亿大关;土地迄今无偿使用,导致土地资源大量浪费,人均耕地面积降至1.4亩,仅为世界平均水平(4.5亩)的32.7%。  相似文献   

20.
苗族与楚国关系新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自古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中国的古代文明是由境内的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以《诗经》为代表的北方黄河的中原华夏文化和以《楚辞》为代表的南方长江中游蛮夷的楚文化。同是中国古代文明的精华,并对中国文化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根据我国南方、北方和东部沿海已发掘的新石器文化遗址类型的分布状况,考古学界、史学界在80年代初发表了探讨中华民族古代文明发祥地的文章,认为:长江中下游与黄河中上游同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长江中下游的自然条件远比黄河中上游更适宜于古代人类的繁衍生息。所以说,我国古代文明是三大集团即黄河中上游的华夏集团、长江中下游的苗蛮集团和东部沿海的东夷集团所共同创造。苗蛮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