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论农村改革发展中的制度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农村改革发展的30年,也是农村制度创新和制度建设的30年。其中,家庭经营承包制、农产品价格放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农业产业化经营、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农业资源环境制度建设、农村社保体系构建等,极大促进了农村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也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出了巨大贡献。回顾和分析农村改革发展中制度创新与建设的宝贵经验,对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我国新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制度设计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制度设计需要遵循用户导向原则、独立性原则、功能互补原则、专家参与原则及政府主导原则;需要采取建构理性主义与演进理性主义有机结合的分析理路,通过制度化的程序实现制度设计的有效运作,并建立适度、合理的农业技术推广社会调控机制;要根据不同的农业技术推广组织的生发特征而选择不同的目标模式取向,并将政府型主导模式取向和市场型发展模式取向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3.
严若森 《中州学刊》2001,(6):131-134
企业家的成长离不开企业家成长的制度支持体系。企业家供给力量的制度基础主要包括非正式制度安排;企业家成长网络;人力资本积累机制。企业家需求力量的制度基础主要包括市场经济制度确立的程度;创立企业的制度门槛高低;企业家产权的制度保障;公司治理结构;风险分担机制。我国要促进企业家成长及其群体化,必须从企业家成长的外部制度环境、内在成长机制以及两者结合的三个层面,加强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4.
组织制度是影响员工职业地位获得的一项重要因素.个体的职业地位获得是在组织外部制度环境和内部职位资源配置框架下进行的.随着中国社会转型走向深入,国有企业面临的外部行政力量的干预与控制逐渐弱化,依据市场规则进行内部职位资源的配置逐渐成为主要手段,组织内部的制度设计也发生变化.个体的职业地位获得是在组织制度环境下的理性选择,其行动策略的选择取决于个体对于组织制度分析与群体博弈基础上的可行性判断,这种判断来源于组织制度中的职位价值体系、职位分析体系和职位供给体系.  相似文献   

5.
中国新农村建设的快速发展,需要有一个强大的金融支持。历经几十年的改革与发展,中国农村逐步形成了以农村信用合作社为主,多层次、多渠道提供金融服务的农村金融体系。然而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当下中国农村金融体系的运行却难以适应农村经济的发展,其存在的制度缺陷对新农村建设融资已形成了很大制约。为了更好地解决新农村建设中对庞大资金的需求,需要创新农村金融制度,改革农村金融组织,以形成适应新农村发展的融资环境和制度支持。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列车的不断提速,各种环境污染事件也接踵而至,尤其是企业生产缺乏制度约束,成为我国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主因。因此,大力推进企业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是出于节约成本、维护企业形象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考量,也是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内在要求。而做好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建立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同时,凝聚政府政策引导、社会公众监督、市场经济调节和企业自律五个社会层面的力量来形成企业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合力,是解决企业内部和外部生态文明制度环境不协调这一现实问题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新制度主义制度嵌入性的视角分析农村五保供养制度变迁的机理和过程.本文认为,制度环境是影响、促进五保供养制度运作与变迁的主导性变量.具体而言,中国农村基本的经济制度、政治与社会管理制度以及国家在农村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上的价值取向是五保供养制度所嵌入的最重要的制度环境,这一制度环境也是影响五保制度变迁的最关键变量.随着五保供养所嵌入的制度环境的不断变迁,五保供养制度也实现了从社区救助向国家救助的历史转变.  相似文献   

8.
市场体制演进与企业制度变迁的互动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体制与企业制度作为市场经济内涵的基本组成部分 ,二者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在从古典市场体制到现代市场体制 ,从古典企业到现代公司制企业的演变与发展过程中 ,二者呈现出一种互动优化的关联性。市场体制的演进促进了企业制度的变革、企业规模的扩大 ,优化了企业产权、组织、管理制度 ;市场结构决定企业的竞争行为 ,并要求企业组织对市场进行弥补 ;而企业制度的变迁具有限制或促进市场机制、市场功能发挥 ,甚至具有对市场替代的作用。企业制度的创新为市场体制由“古典体制”向“现代体制”的转换奠定了微观财产组织基础  相似文献   

9.
制度道德环境是道德建设的支点,是指以一定的道德制度和制度安排给社会公众提供道德养成和道德遵守的社会氛围。道德制度是构成制度道德环境的基础性要素;道德主体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自觉是构成制度道德环境的主观因素。制度道德环境的建构依托于制度伦理的建设,并通过社会法制建设、管理制度建设和道德制度的规范化等途径来实现。制度道德环境应遵循社会正义原则、公平原则和诚实守信原则以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0.
企业的发展有着自身的制度逻辑,特定背景下产生的我国私营企业,其制度安排使企业在初创期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但随着私营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市场环境的变化,私营企业的制度安排表现出明显的局限性,并制约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进行制度创新是私营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1.
12.
论创新的制度安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静 《河北学刊》2003,23(2):39-42
没有创新就没有人类进步。创新求变、与时俱进已成为新时代中国亿万人民的伟大共识。创新虽与文化传统息息相关,但更大程度上是在制度环境和制度演进中得以实现。本文从分析制度何以促进创新的机理入手.对创新的制度安排主体、制度安排的设计原则以及制度安排的实施做了初步研究,探讨了如何通过制度安排促进创新。  相似文献   

13.
制度化权利的制度成本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前苏联的失败和印度经济停滞的教训告诉我们 ,制度化并不必然是一个好的目标 ,它既不简单地等同于法治化 ,也不意味着现代化。它们的教训无疑值得深思。同时 ,在我国的经济转型中 ,如果政府与企业关系的建构不以法治化为取向 ,所谓的制度化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保护部门主义化的权利 ,而有关的经济立法又使得制度化权利合法化 ,由此导致了表现为政治腐败的高制度成本。国家只有致力于约束部门利益的自私权利 ,新的制度安排才能得到建立。  相似文献   

14.
全球化与制度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全球化的实质是人类社会交往的扩展 ,这充分表现在交往主体、交往手段、交往范围、交往内容等多个方面。随着人类社会交往的全球化趋势 ,作为社会交往规则体系的制度 ,必将发生巨大的改变 ,即呈现一种不断创新的态势。在全球化背景下 ,制度创新呈现出一系列趋势 ,如人性化、民主化、全球化、法律化等  相似文献   

15.
运用包含制度资本的世界经济周期的理论模型,分析了制度资本的转化系数对本国经济波动和世界经济周期的影响,从而证明了一个特别重要的命题,即当制度资本为正且两国“实力”相当或结构对称时,国际制度的建立就可以达到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选择的一致。由此,认为要积极主动地推进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实现制度的“谐振”,以有效地应对世界经济波动的冲击。  相似文献   

16.
民族文化在一定的程度上决定着民族国家的基本制度,而民族国家的基本制度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民族国家的经济发展绩效。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正式制度与民族文化存在着相互制约的互动关系,这种互动关系的均衡过程反过来又影响经济发展的绩效。民族文化对民族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通过两种途径来实现:通过制约和主导正式制度体系的生成和变迁来影响经济发展;通过定义经济行为人的选择集来影响经济绩效。  相似文献   

17.
公司重构的企业制度比较--以美国、日本、德国公司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蕴诗 《学术研究》2005,37(6):34-41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美国为代表的公司重构成为全球化新时期世界企业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趋势.重构大体上沿着战略-结构-过程的思路进行,是从总体到局部的全面变革.值得重视的是,同为西方发达国家的德国、日本,其公司重构比美国晚了10~20年.这首先反映出德国、日本公司对环境变化的战略反应比美国迟缓,但更深层的原因是企业制度问题.本文通过比较研究德国、日本公司重构与美国公司重构的时间差异,探讨其背后的企业制度原因.  相似文献   

18.
伍开群 《学术界》2012,(6):29-39,282
运用Hansmann企业所有权理论规范分析农业合作社制度安排的合理性.将所有权赋予社员组成农业合作社,意味着外部交易内部化,极大地节省了市场交易成本和减少了市场风险.同时,由于社员具有高度利益同质性,其所有权成本较低.因此,农业合作社制度成本较低,具有制度效率,农民应当组建合作社.进一步运用卢周来讨价还价模型实证分析农业合作社制度安排的现实性.各类要素市场供求状况,导致农业合作社对各类投入要素不同程度的依赖,从而各契约方形成不同的讨价还价能力,进而获得相应的所有权.此外,如果面临的制度环境发生变化,那么,农业合作社将可能转变成农业资本公司.运用两个模型从实证与规范两个角度分析农业合作社的制度安排是本文的创新点.  相似文献   

19.
相对于自然原因,弱者产生的社会原因更受关注,弱者在权利享有、实现、救济上的弱势地位是造成他们弱势并导致这种弱势境况恶化的根本原因。经由法律所生产出来的弱者,同时又成为法律的调整对象,类似于社会再生产的过程,而弱者的再生产过程同时往往也是"弱肉强食"逻辑的再生产和结果取向的功利哲学的再生产。旨在保护弱者的法律制度若设计不当,不仅会出现非保护对象的对策行为或者"溢出效应",还可能会导致弱者更弱的制度陷阱。相对于给予弱者以特殊的照顾,作为公平正义之保证的社会体制更应优先被关注,实际的不自由和对权利的普遍侵害才是弱者产生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20.
顾海兵 《学术界》2006,(6):256-260
目前中国高等教育的理论研究大多只是满足于操作层面的研究、就事论事的研究、短期性问题的研究、局部性问题的研究,而特别缺乏超前性的研究。所谓高等教育的超前性研究就是制度性研究,即制度教育学研究。文章以中国科学院的章程为案例说明如何进行制度教育学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