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文中国     
《社会工作》2008,(2):F0002-F0002
王阳明,名守仁,字伯安,浙江余姚人。因早年筑室于故乡阳明洞中自谓“阳明子”、“阳明山人”,世称“阳明先生”。明弘治十二年(1499)进士,历任知县、兵部主事、太仆少卿、江西巡抚,兵部尚书,以平定震濠叛乱加封新建伯。明正德三年(1508)春,因得罪宦官刘瑾,被廷仗四十,谪为龙场驿(今修文县城)驿丞。  相似文献   

2.
王阳明是我国明代中叶著名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家。他是浙江余姚人,名王守仁,曾经隐居会稽阳明洞,又创办过阳明书院,人们称他为阳明先生。王阳明生于明代宪宗成化八年,即公元一四七二年,卒于明代嘉靖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即公元一五二九年一月七日,是年五十七岁。  相似文献   

3.
王阳明(1472—1529),名守仁,字伯安,浙江余姚人。因为他曾隐居绍兴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后来又创办阳明书院,被人称为王阳明。为了维护封建阶级的统治,王阳明特别重视道德理论和道德实践的统一,企图把道德理论、道德规范和道德修养统一起来,用所谓“致良知”的“不假外求、向内寻找”的方法,来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从而为挽救朱明王朝服务。  相似文献   

4.
王阳明迁居山阴辨考--兼论阳明学之发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明 《浙江学刊》2005,(1):91-98
王阳明与余姚、绍兴的关系多年来一直是经常引起两地学者争论的问题.历史的实相应该是:阳明十岁就已随父迁居山阴,此后有五次归姚,其中还有两次重要的讲学活动,证明阳明不仅仍把余姚视为故乡,而且还将其作为重要的讲学教化之地.不过在<阳明年谱>里记载阳明"至越"、"在越"、"发越"的毕竟有十五处之多,且有早年的"筑室阳明洞"之举措,又有后来的"稽山书院讲习"之盛况,更有晚年的"天泉证道"之辩证,因此如果说余姚是阳明的出生与讲学之处,那么绍兴则可以说是阳明学的发端与成熟地.尽管余姚距离越城不过百里之内,但两地的文化传承及民情风俗存有差异却是不争的事实.从某种意义上说,绍兴的地域文化对阳明学派的形成与发展具有更直接的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5.
王阳明,名守仁,字伯安。出生于明朝宪宗成化八年(1472年),逝世于明朝世宗嘉靖七年(1528年),享年五十七岁。王阳明出生在余姚,祖籍在绍兴。成长、生活也主要在绍兴。据《明史》载:“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第195卷第5159页)。他的再传弟子李贽在《续藏书》(第14卷第255页)中也执此说。其实不尽然,《绍兴府志》和《山阴县志》都说他“本山阴人,迁居余姚后,仍还原籍。其故居在山阴东光坊谢公桥之后,祠亦在焉。”(《嘉庆山阴县志》卷首·皇言·第61页)王文成祠“在府北二里东光坊。明嘉靖十六年,御史周汝贞建。”“初名新建伯祠,后改为王阳明先生祠”。到了清朝,“康熙二十九年,知府李铎修之”,又改为王文成祠,“有司春秋动支地丁致祭(《府志》入防护条》),薛应旗有告文,马如龙有碑记。”  相似文献   

6.
王阳明先世为山东琅琊人,自东晋王羲之南迁会稽,至南宗迪功郎王寿(阳明十一世祖)迁居余姚。明成化八年九月三十日,王阳明出生于余姚城内的“瑞云楼”。因王阳明出生时有“瑞云送子”的传说,当地群众就称之为“瑞云楼”,以寓仰慕之意。到弘治九年,王阳明的主要学生钱德洪也出生于“瑞云楼”,实为历史之巧合。  相似文献   

7.
冈田武彦先生是日本阳明学的权威,1986年曾率团来浙考察王阳明遗迹,并募资捐赠修复绍兴王阳明墓;同时希望在阳明墓揭幕时与中方学者举行研讨会,以推动国际阳明学的研究。今年4月中日双方学者将在绍兴举行王阳明墓揭幕式,并在余姚召开由浙江省社会科学院与余姚市政府联合举办的国际王阳明学术研讨会。为了配合这一盛举,我刊本期发表冈田先生在浙江的一次讲演,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王守仁,字伯安,世称阳明先生,卒谥文成,浙江余姚人。所创立的阳明学派在我国哲学思想史上有着重大的影响。其著作由门人辑成《王文成公全书》。最近,笔者在整理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藏闽人家谱时,发现了一篇未见于《王文成公全书》收录的王守仁所撰《重修宋儒黄文肃公家谱序》。是序载《青山黄氏世谱》中。《青山黄氏世谱》系宋代著名理学家黄幹的家谱。黄幹(1152-1221),字直卿,号勉斋,福建长乐人,卒谥文肃。据谱中记载,该谱创修于宋绍熙五年(1194),二修于宋咸淳六年(1270),三修于元至正元年(1341),四修于明正德十五年(1520),民国八年(1919)黄良安第五次重修。福建师大图书馆藏民国八年志坚堂重修刊本。王守仁的这篇谱序是在明正德十五年(1520)时,应黄氏入闽青山阳夏一世干公长子辂公派下尧公仁房支系第十三世孙黄祚之谱而写的。是序主要阐述了作者对于纂修谱牒的准则及其意义和作用。据笔者查阅,在《王文成公全书》中所录的类似文章仅《竹江刘氏族谱跋》一篇,所以该谱序的发现对  相似文献   

9.
1999年1月9日(公历)是王阳明逝世470周年。为纪念这位历史名人,经中宣部批准,浙江省社会科学院、浙江省会稽山旅游度假区管委会和绍兴市社会科学院等单位,于1999年3月30日至4月1日在绍兴市联合举办了“纪念王阳明逝世47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出席会议的海内外代表有70余名,其中有来自日本、美国、韩国及我国台湾地区的学者18名。会议还特邀了王阳明第十六世孙王诗棠先生与会。本次会议包括两项内容:1、王阳明墓祭扫仪式和阳明洞天工程奠基仪式;2、学术研讨和阳明遗迹考察。学术研讨会的中心议题是“阳明心学…  相似文献   

10.
王阳明不象陆九渊那样门庭冷落,据称是:“门徒遍天下,流传逾百年。”在王阳明的众多弟子当中,王艮(1483——1540)与王畿(1498——1583)是二位不同凡响的人物,他们都曾受到王阳明的赏识和器重。但是,王艮“往往驾师说上之”,王畿亦“非师门宗旨所可束缚,”两者同阳明师说有矛盾冲突。据《明儒学案》,王艮属泰卅学派,王畿属浙中学派。然而,若从两者的思想倾向或特征来看,他们实在可视为一派,我们姑且名之曰:“现成派”。学术界对于王艮研究较多,相对说来,对王畿研究甚少。一般认为王艮属于王门左派或假阳明学派,而王畿又应归入哪派,目前尚无定论,但也有人把浙中学派都归入王门左派。  相似文献   

11.
王阳明与周道通答问书张立文整理张立文按:日本天理图书馆藏《王阳明先生小像附尺犊》一卷,纸墨较好。卷首有“阳明教言”四字和阳明遗像写真,为明代文微明(公元1470—1559年)所书画。次为《与周道通答问书》[1],又次为《与道通书(五通)》,再次为吴昌...  相似文献   

12.
各位学者,今天我们在王阳明先生的故乡召开国际阳明学会议,我的心情异常激动。因为王阳明是一位无愧于世界范围的伟大学者,他应该得到这种赞誉,今天事实上也得到了,这是阳明先生的荣幸,也是我们浙江学者的荣幸。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过去我们对王阳明学说的研究,应该说是很不够的。但从1979年(1978年有个思想解放运动,79年波及哲学界)到今年的整整十年中,国内对王阳明学说的研究应该说有了很大进步。过去争论的一些问题,如果现在再提出来,已经变得可笑了,如  相似文献   

13.
王守仁(1472——1529)字伯安,号阳明,浙江余姚人。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集学术、德行、事功于一身的第一流人物。他自涉足仕途,或宦游、或贬谪、或率军出征、或授徒讲学,足迹遍及半个中国。“阳明学说”在明代中晚期就成为一股社会思潮,直到现在,它一直在影响着各个时期的思想家与政治家。它的鼓动思想解放的主体意识和独立精神,对近现代的历次运动都起着促进作用。它  相似文献   

14.
王阳明“主贵阳书院”证误王路平学术界多有把王阳明讲学贵阳的书院说成是“贵阳书院”,本文根据贵州地方史志,考证了王阳明当年主讲贵阳的书院是“贵阳文明书院”而非“贵阳书院”。王路平,男,1956年生,现为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阳明学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相似文献   

15.
王阳明(守仁)作为宋明理学的大师,敢冒“天下之讥”,一洗曾与程朱“道学”相抗衡的陆九渊“无实之诬”,改变“是朱非陆”之“论定”,以使“于今且四百年,莫有为之一洗者”的陆学,恢复其“圣贤之学”的地位,(《答徐成〈壬午〉》,《王文成公全书》〈以下简称《全书》〉卷21)创立有别于“程朱道学”的“陆王心学”。王学,虽时褒时贬,但曾一度流行全国,不时激起思想界的层层波澜,播扬海外,则愈见真灼,因之名闻遐迩。本文试撮聚史志文献记载和民间的代代传闻,对王阳明的先世和后裔,略作考证,以供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16.
王阳明湛甘泉合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心学大家,继陈献章之后是王阳明与湛甘泉。“时海内主盟道术,惟吾夫子(指阳明)与甘泉翁。”(《王龙溪先生全集》卷二十《朝列大夫致仕绪山钱君行状》)故全祖望称:“有明正嘉之交,阳明、甘泉之学盛行,二家虽微有不同,然其要归则相近,学者不走姚江(指阳明),即向增城(指甘泉)。”(《鲒埼亭集外篇》卷十六《槎湖书院记》)王湛二人共倡心学,蔚成一代讲学风气。关于王湛的个人交往和学术异同,日本学者智贺一朗、台湾学者陈郁夫等已有详述,本文拟略作补充,以求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17.
象山心学与阳明心学通常都被视为“孟子学”,但二者却存在较大差异。首先,从陆王接受和进入“孟子学”的进路上来看,象山的进路简易直截,即通过读《孟子》而自得于心;阳明的进路则较为曲折,阳明主要是在与朱子“格物”之学的长期对话中,在龙场引入《孟子》的“良知”重新诠释《大学》“格物致知”之后开始进入“孟子学”的。其次,从陆王对于孟子的态度来看,象山对孟子极为推崇,并态度鲜明地以孟子的继承者自居;阳明则从未自称其学为“孟子学”,并且相较于《孟子》更重视《大学》。  相似文献   

18.
由于编者钱德洪的取舍 ,《王文成公全书》并不“全”。笔者自90年代初参与编辑点校新版《王阳明全集》后 ,已搜集到8万余字的阳明散佚语录诗文,其中有25万余字已收录在1992年版的《王阳明全集》中 ,尚有近6万字的散佚文字加上150篇“公移” ,也已交上海古籍出版社再版续补。本文对近年来的搜集情况及阳明散佚文字的一些重要的相关问题 ,作了全面介绍和阐述。  相似文献   

19.
王阳明散佚诗汇编及考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钱明 《浙江学刊》2002,(6):72-81
《阳明全书》不能称其“全” ,乃学术界之共识。笔者自九十年代初开始收集整理阳明散佚诗文 ,多有所获 ,仅诗作就收集到五十余首。本文所载均为首次发表 ,资料大都来源于地方史志和家族谱牒 ,可为王阳明思想、事迹之研究提供重要的文献依据。  相似文献   

20.
阳明学派分化的思想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阳明学派,又称姚江学派。据余重耀《阳明弟子传纂》、万斯同《儒林宗派》、毛奇龄《王文成传本》和《阳明书牍》,以及钱德洪《阳明年谱》记载,王阳明弟子有姓氏可考者共三百余人。以人数言,虽不及朱熹四百余弟子之众,然阳明学派“鼓动海内”(顾炎武语),声势浩大,则远胜于朱子学派。但是,伴随着阳明学派在明代中叶的兴盛,其内部潜滋暗长的几股背驰的力量也开始崭露头角。到了万历初年,阳明学派分化的阵势逐渐明朗。其后学各执一说,纷争迭起,揭开了有明学术思想“一本而万殊”(黄宗羲语)的精彩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