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陈文 《社会科学家》2000,15(1):86-90
岭南地区是古代铜鼓铸造和使用的主要地区之一,各类铜鼓都有发现。对铜鼓制作的过程、形状、时间,工艺过去研究得较少,本文对此作了略考。  相似文献   

2.
鼓,有木鼓、铜鼓、皮鼓之分,习称三鼓.木鼓,古老神圣;铜鼓,庄严华丽;皮鼓,壮丽多彩.从三鼓的形态、打击,可以看到苗族鼓舞随着时代不断发展创新,以它独有的艺术魅力,独步中华舞林,发挥它永无止尽的光和热,继而成为中华民族民间艺术百花园中一朵艳丽的奇葩.  相似文献   

3.
鼓是我国古代的主要乐器,大约古人很早就发明了造鼓,这由“伊耆氏(即神农)造鼓”的古传说中也可想见。不过那样的鼓早已无法看到了,现在所能见到的最古的鼓是商代的模仿鼓形的一个铜鼓(如图一)。那是一件木框铜鼓的仿制品,鼓  相似文献   

4.
铜鼓,作为中国南方尤其是中国西南地区和东南亚若干民族古典文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既反映了这一广阔范围各民族文化的某些特色,也反映了他们之间通过铜鼓文化的传播和影响的相互关系。一、古代中原华夏族对西南各族的影响与铜鼓的起源就古代铜鼓的分布而言,以中国西南地区最为广泛。在中国境内。铜鼓的分布包括长江中,下游流域及其以南的广大地区,在国外,印度支那的铜鼓较多,缅甸、泰旧、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爪哇、苏门答腊、甘尼安岛、卡伊群岛、土瓦岛、新几内亚的奎岛亦有铜鼓的使用或出土。古代铜鼓的分布如此广泛,说明锕鼓文化有着很强的生命力。追溯铜鼓的传播史,与这一广阔地区远古文化的相互影响与结合直接相关。笔者认为,古代铜鼓的产生和广泛传播是东亚大陆古老的青铜文化与  相似文献   

5.
解放以来,在我国西南地区,发掘出不少珍贵的古文物—铜鼓。铜鼓的鼓面是一块完整的铜片,鼓身则由二至四块併成?拿媸斡刑粑啤⑼荟嘉啤⒃评孜啤⑾  相似文献   

6.
中国南方古代铜鼓立体塑像研究陈文铜鼓研究自本世纪初以来,已经涉及源流、分布、类型、花纹、宗教、艺术功能、合金成份、音乐性能等诸多方面。但迄今为止,学术界还没有人对铜鼓的立体塑像作过专门的描述和探索。本文意在已有材料的基础上对铜鼓立体塑像依类阐述,并就...  相似文献   

7.
《铜鼓及其纹饰》 ,云南科技出版社 2 0 0 0年 8月出版 ,李伟卿著。这是一本老老实实的著作。说它老实 ,主要是作者走遍中国南方五省 ,实测过大量的铜鼓 ,进行了 2 0多年的认真考索 ,提出有别于前人和今人的独立见解 ,成一家言。全书 30多万字 ,含通论 ( 1至 4题 )、专论 ( 5至 1 1题 )、余论 ( 1 2至 2 1题 )三个部分 ,涉及铜鼓的起源、分类、断代、族属与功能等问题 ,并重点探讨铜鼓纹饰的母体含义、形式演变规律 ,以及蕴含于其中的民族文化信息。在学术观点与研究方法上 ,都有新的突破。1 作者认为铜鼓是地域性的文化现象 ;是中国南方以…  相似文献   

8.
考察铜鼓艺术起源,可知实用艺术为铜鼓艺术之父,装饰艺术为铜鼓艺术之母,宗教是铜鼓艺术的助产婆,是祖先崇拜时代艺术的特色。铜鼓艺术对促进经济发展起着重要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9.
铜鼓是一种富有传奇色彩的民族历史文物。它从公元前七世纪左右产生,一直流传至今,上下贯穿2600多年。铜鼓的足迹遍及我国云、贵、桂、粤、川、湘6个省(区)及东南亚许多国家,覆盖了一大片民族成分相当复杂的土地。研究铜鼓,无异于研究中国南方和东南亚地区的民族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是世界上保存铜鼓最多的国家,也是拥有铜鼓历史文献最丰富的国家。我国从很早的时候起就注意搜集和研究铜鼓了。但自十九世纪下半叶以来,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的学者运  相似文献   

10.
铜鼓是亚洲东南部青铜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器物之一。自奥地利学者黑格尔以后,对铜鼓的系统研究已进行了多年,但目前在不少问题,包括在铜鼓起源问题上,仍存有较大的争议和未解之处。云南早期铜鼓的起源与北方游牧文化之间可能存在历史的联系,理由是:由于古代气候的变迁,造成北方的草原游牧民族较大规模的南迁,游牧文化对于云南早期铜鼓的产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壮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除汉族以外人口最多的民族,并且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早在2000年以前,壮族先民骆越人和俚僚人就已经能够铸造和使用铜鼓。而反映古代壮族先民与自然和社会作斗争、早在2000年前开始绘制的花山壁画,是壮族人民特有的宝贵文化遗产。在壮族古代文化中,除铜鼓和崖壁画外,壮锦、陶瓷工艺和麻栏建筑也有着特殊的地位。壮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壮族的民间音乐和民间舞蹈是丰富多彩的。壮族民间音乐的曲调非常丰富。壮族民间舞蹈,舞步雄健,感情细腻逼真,有刚有柔,坚毅乐观,有着  相似文献   

12.
《中文信息》2008,(1):127-127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坐落于南宁市民族广场东侧,创建于1934年,现有藏品五万余件,其中一级藏品一百多件,包括80万年前的手斧,新石器时代的大石铲,商代的兽面纹铜卣,汉代写有370多字的《从器志》木牍等出土文物藏品;馆藏有大量民族文物,收藏有铜鼓360多面。  相似文献   

13.
在器物文化中,鼓当属有鲜明特征的一种文化形式与类别了。“我有嘉宾,鼓瑟吹笙”,鼓是欢乐之声;“小子鸣鼓而击之可也”,鼓是正义之声;“大丧则诏太仆鼓”,鼓是悲哀之声;“赫怒我圣皇,劳师事鼓”,鼓是战神之声;“腊鼓”、“社鼓”,鼓是祭祀之声;等等。鼓器与鼓音,渗透在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各个领域。在浩如烟海的图书中,关于鼓的书籍微乎其微;而对鼓进行文化体认,更可谓凤毛鳞角了。令人高兴地看到,在时下的文化研究热中,出现了一本由严昌洪、蒲亨强先生著,由广西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鼓文化研究》新著,十分耀眼。…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铜鼓研究会第二次学术讨论会去年在昆明举行。与会的专家学者对过去探讨较多的古代铜鼓的起源、分类、纹饰、族属、传播与交流诸课题,作了进一步研究,提出了一些新看法;对古代铜鼓的造型艺术、音乐性能、冶铸工艺、合金成分与金属材料等新课题作了重点探讨,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现将讨论会上的主要论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李伟卿 《学术探索》2002,(5):110-113
铜鼓研究是一个长期的求知过程。F·黑格尔曾以“铜鼓的同一性”而作出其卓越的历史贡献。 10 0年过去了 ,随着新的田野资料大量涌现 ,便不宜墨守成规 ,而应运用一元多支的多层次分类法 ,去修正黑格尔的不足 ,从而认识时空交叉、错综复杂中的铜鼓谱系  相似文献   

16.
中央民族学院闻宥教授在50年代曾说过:“假如有人问,祖国南方一带兄弟民族古文化的遗留,最重要的是什么呢?我们可以毫不踌躇地回答,是铜鼓。”现在如果有人问,广西古代兄弟民族最有代表性的文化遗物是什么?我们同样可以肯定地回答,是铜鼓!铜鼓作为一种民族民间乐器,大约从公元前8世纪起,就在我国云南中部地区产生,嗣后随着民族的迁徒和民族间的文化交流,沿着大江大河分布到我国南方的广西、广东、海南、贵州、四川、湖南等省和东南亚地区许多国家。广西是铜鼓最重要的分布地区。广西之有铜鼓,至少也有2千多年的历史了,田东县锅盖岭战国时代墓葬中所出的铜鼓  相似文献   

17.
叠字男名录     
勃勃晋书安帝纪义熙三年六月。姚兴将赫连勃勃。僭号天王于朔方。又赫连勃勃载记。赫连勃勃。匈奴左贤王去卑之后。义熙二年。僭称天王大单于。建元曰龙昇。国号大夏。重逌铜鼓铭跋。崔鸿十六国书。赫连勃勃。以铜为鼓。及飞廉翁仲铜驼龙虎。以黄金饰之。列于宫殿之前。疑即此也。土土元史卷一百二十二特默齐传。搭海世祖时从托克托呼。原作土土哈充哈喇齐。元史卷三十三文宗纪二。天历二年十二月。追封雅克特穆尔租托克托呼。原作土土哈为昇王元史卷一百二十八托克托呼原作土土哈其先本武平北哲琳川安塔哈山部族。  相似文献   

18.
北海铜鼓记载了北海市先民的精神文化、艺术、风俗以及社会发展诸方面极为宝贵、真实的实物资料。通过介绍北海铜鼓发掘调查情况 ,论述北海铜鼓的族属及用途。  相似文献   

19.
广西东兰铜鼓文化是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璀璨之星,其传承保护可以助推乡村经济发展,提高乡村文明程度,促进乡村和谐安定,提升乡村生活水平,对实现乡村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东兰铜鼓文化的传承与保护面临多重困难,应当通过转变发展观念,树牢铜鼓文化传承保护意识;完善基础设施,加大铜鼓文化村落建设力度;动员各方力量,凝聚铜鼓文化传承保护合力;落实必要投入,增强铜鼓文化影响力号召力;出台专门政策,提升铜鼓文化吸引力知名度等路径,多措并举传承保护,促进民族地区乡村高质量发展,实现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20.
清代币制,大体上是银铜平行本位制。为便于流通,银需要铸造成不同重量的银锭,铜则要铸成制钱,货币的铸造,清朝采取放任分散政策,各地官私银炉可以自由倾熔银锭,各省可以随时奏准设局鼓铸制钱,锻锭和制钱的重量、单位、成色、大小都不统一,甚至计量用的“平”也各不相同。马克思说过:“货币流通只是表现商品流通过程。”一个地区货币的铸造、发行和流通,是该地区生产力和商品经济发展程度的反映。考察贵州历史上货币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的状况,有助于了解贵州各族人民生产力和商品经济发展的过程。本文仅对清代贵州货币铸造中的两个问题作些粗略考察和研究,望货币史家和同志们指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