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 毫秒
1.
20世纪80年代,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和政社合一、高度集权的人民公社解体,乡政村治成为中国乡村社会治理的基本形式,即国家在乡镇设立基层政权,行使国家行政管理职能,但不直接具体管理基层社会事务;在乡镇以下的村设立村民自治组织即村民委员会,依法办理与村民利益相关的村内事务。乡政村治格局的形成,是乡村治理的一种新探索,二者应该形成一种优势互补,在各自管理职责之内,形成推动乡村治理不断前进的良性互动。然而,乡政和村治却形成了一种博弈,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每每产生不协调乃至冲突,阻碍了基层民主的发展和乡村的有效治理。通过分析乡政和村治争取控制和自治的动态过程,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理顺乡政与村治关系。  相似文献   

2.
乡政村治模式的实施对于我国农村治理和基层乡镇政权的行政管理虽然起到了有效的作用,但仍然有很多问题,从柏林的自由论观点来看,当前我国乡政村治模式存在积极自由滥用的弊病,要积极构建和完善农村的政治参与框架及公共经济框架,优化乡政村治模式。  相似文献   

3.
乡政村治是当前我国农村最基本的治理架构。乡政与村治二元并存的治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难以避免的内在矛盾和问题,制约着乡政村治的运作。建设服务型基层政府是实现乡政与村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4.
“乡政”与“村治”的良性对接 ,对于保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具有重要意义。但实践中仍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不易解决的难题。依法治国是解决这一实践难题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5.
胡庆东 《南都学坛》2004,24(6):100-104
随着农村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乡镇政府和村级组织之间的关系即乡村关系在原有深层体制矛盾的作用下其对抗性特征逐步显现,并通过乡村两个层面表现出来。究其原因主要有规范化的制度供给短缺、乡村既得利益群体的阻扰、国家农村发展战略及其矛盾、乡镇功能的特殊性、村委会双重角色的失衡以及乡政村治拥有资源的不对称性等六个方面。在原因明晰的情况下,如何调适乡村关系并实现其良性互动是当前农村基层民主发展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6.
论"乡政村治"中乡村关系的两种极端走向及调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乡政村治”模式在实践中异化村民自治的性质,形成了乡村关系中的诸多复杂矛盾,并向两个极端方向发展:即“附属行政化”和“过度自治化”。据此对这两个极端的现实表现、形成原因进行调查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调适意见。  相似文献   

7.
乡政管理与村民自治衔接的现存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阶段,在村民自治的运作中,还存在着乡政管理与村民自治衔接不当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乡镇政府仍把村委会看成自己推行政令的下属机构;村委会不愿接受乡镇政府的指导。其原因是,乡镇政府与村委会的权力范围划分不明确,乡村干部人事制度不完善,国家与集体、个人的具体利益不完全一致。要有效地衔接,应该提高干部对村民自治的认识完善有关村民自治的制度,精减乡镇的机构和人员。  相似文献   

8.
孙秋云教授的近作《社区历史与乡政村治》是一部论述湖北西部土家族宗族文化与村民自治的人类学专著。该书对宗族文化不仅仅存在于某个别民族社会之中这一观点作了成功的阐述 ,但似乎应该把“族群认同”“与文化涵化” ,这并不属于同一层面的问题加以分别讨论 ,在此 ,提出这个问题 ,以引起同仁们的多方面的思考 ,推动整个人类学学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我国乡村治理中近年来出现的一种由政府积极培育和扶持广泛参与乡村治理事务并且具有深厚群众基础的新型社会组织,对乡村治理体制产生了显著影响。本文以山东新泰平安协会和广东云浮自然村乡贤理事会为案例,分析这种新型社会组织对乡村治理体制的影响。通过对两个案例的归纳发现,二者具有职能上的治理性、组织上的群众性和运作上的协同性三个显著特征,并由此决定了它们既不同于准政府组织,也不同于非政府组织。本文用“协同治理型群众组织”来概括这种社会组织,并且分析认为协同治理型群众组织嵌入到当前乡村治理体制中,搭建了政府与社会良性互动的平台,实现了自治与行政的合理分工与有效衔接,从而推动了“乡政村治”的体制性转轨。  相似文献   

10.
在乡镇治理的能力动力不足、村民自治制度遭遇实践困境、民众期待“高大威猛型”精英的背景下,富人以其私人能力强大,谋取政经利益的动机,促成了富人治村的实现。在村民政治效能感较低的条件下,富人村干部一方面维持表面的权力结构稳定,一方面与精英结成权力的利益之网共同谋利。无论是富人主导还是派性均势型,只要分利联盟变得紧密且有序,就会带来基层权力失控及治理合法化危机,就会为村庄政治的回归提供极大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乡镇政府是我国在农村地区设立的基层国家行政机关,代表国家对农村社会进行直接管理。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乡镇政府所面临的现实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推进乡镇政府角色的转变,是在时代的推动下,实现农村地区物质、精神和政治文明建设的需要。因此,如何对乡镇政府在基层管理中的角色定位,是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实现城乡互动和共同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农村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以及城市工业向农村的转移,农村环境日益恶化.改善农村环境,保障农民环境权的呼声日益高涨.文章以农民环境权保护为视角,认为“乡政村治”是我国现阶段乡村环境治理的主要模式,阐释了我国乡镇机构行政管理权能与村民自治权能在乡村环境治理中的作用,并通过实证调研,分析了当前“乡政村治”模式下乡村环境治理的现状及问题,提出从制度、运行机制及思想意识层面完善“乡政村治”,加强乡村环境治理,实现农民环境权的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13.
我国政府采购制度的建设正处于全国发展阶段,存在着采购程序设计缺陷、监督权力虚置、供应商质疑监督程序不足等问题,需要建构完备的政府采购监督法律体系、监督程序机制以及分工明晰、责任明确的监督管理体系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14.
南京国民政府初期,湖北农村土地集中现象明显、主要农作物大幅度减产、地价下跌、耕地荒芜等问题均造成了严重的后果,政府为解决湖北农村问题采取了许多重要措施,包括整理田赋,削减农民负担;兴修水利,防治水患;发放农业贷款,扶植农业复兴;推广良种,改良棉产等等,其对策措施客观上有利于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关于完善新农村建设中乡村治理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照管理民主的要求,建立和完善新农村建设中的乡村治理体制机制,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和必要保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这就要求必须因地制宜改革现有乡镇体制,完善基层政权对村管理模式,规范和完善村民自治制度,规范发展新型经济社会服务组织,以构建现代乡村治理新格局。  相似文献   

16.
契约治理的兴起缘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公民社会的兴起与信息时代的来临,它已经成为政府治理模式演变的新趋势,与传统政府管理模式相比,契约治理具有一些显著特点,深入研究契约治理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柔性嵌入是驻村干部通过沟通、对话、协商参与乡村治理的管理实践。柔性嵌入式治理并非单纯的行政制度吸纳与整合,而是包括文化嵌入、认知嵌入、关系嵌入在内的多维柔性嵌入的互动与治理的过程。从辽宁省X县的治理实践来看,驻村干部参与乡村治理仍受根深蒂固的刚性治理思维、运转不畅的民主协商机制、薄弱的乡村社会资本、匮乏的村庄公共精神等现实因素掣肘。需要从转变刚性治理观念、运用情感治理技术、完善基层协商机制、挖掘乡村内生资源、培育村庄公共精神等层面进一步激活柔性嵌入机制,持续提升驻村干部参与乡村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18.
参与式乡镇政府的构建适应了农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和政府职能向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转变的要求。“参与式乡镇政府”具有与传统管制型乡镇政府治理模式不同的新内涵,即它以多元治理主体间的民主合作为基础,以采用各种形式吸纳普通公民参与公共事务决策过程为主要内容,以提高基层政府决策的合法性和政策执行的有效性为价值旨归。构建参与式乡镇政府的路径主要有:建立和完善乡镇政务公开机制,乡镇人大民意“整合一表达”机制,乡镇议事协商机制,农民参与、上下联动的乡镇政府绩效评估机制。  相似文献   

19.
敏捷治理驱动的乡村数字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数字治理是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基层政府将敏捷治理思维和方法嵌入乡村数字治理体系之中,提供了弹性再造治理空间、灵活设置治理机制、协同参与治理流程的经验样本,建构了乡村数字治理的独特模式。这一模式运作呈现出三种实践取向:一是智治主义取向,指涉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工具搭建乡村治理的数字化平台,打造完善的信息基础架构和治理模块,变革治理信息的生产、传递和处理方式,在此基础上形塑“整体智治”的治理形态;二是简约主义取向,指涉增强乡村治权和主体性,赋予村级组织必要的治理权力和资源,发挥社会内生性力量的自治功能;三是人本主义取向,指涉依循“以民众为中心”的基本原则,使民众成为参与治理流程和评判治理绩效的主体,将民众需求作为乡村数字治理的决策依据和运行基点。  相似文献   

20.
邢台县南石门镇是典型的城郊结合部。通过对该镇政府职能行使情况的调查,对当前城郊农村建设中乡镇政府职能存在的诸如对经济发展宏观指导不足、对公共服务有效供给不足、对农村建设缺乏科学引导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提出了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强公共服务职能、科学处理乡村关系等措施以推进其政府职能完善,推进城郊农村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