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和目标,本世纪头20年,全国各行各业都要为实现这一任务和目标而不懈奋斗.个体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支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作为政府主管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的职能部门,要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任务和目标,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扶持引导个体私营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为实现中共茂名市委提出的实施"四大跨越",掀起茂名新一轮发展潮,全面建设茂名小康社会作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2.
张文彩 《兰州学刊》2004,1(6):47-49
在不同时期,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的要求不同.进入新世纪,国民素质已成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基石.当前我国国民的整体素质状况不容乐观,根据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立足于全面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增强"三大素质"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离不开"三大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发展是我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当前茂名市发展经济的最紧迫任务是实施"工业立市".实施"工业立市"是茂名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跟上全省发展步伐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城镇化和地区协调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4.
容国雄 《南方论刊》2002,(12):13-15
党的十六大是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大会.江泽民同志在报告中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奋斗目标和庄严使命.作为具有近百年建校史的广东省高州农校,应如何立足自身实际,认真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我们的体会是:坚持教育创新,大力开拓进取,推进学校发展,为茂名及粤西地区以至全省、全国培养更多优秀的农业科技人才,为推进地方经济发展,早日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5.
张德江同志视察茂名时提出"把茂名建设成为粤西经济强市",给茂名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当前,茂名不仅面临加快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期,而且已完全具备掀起新一轮发展潮的物质技术基础和良好的投资环境,只要继续深入实施"工业立市"战略,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扎实做好各方面的工作,乘势而上,建设粤西经济强市定的目标定能实现.  相似文献   

6.
谈毅 《南方论刊》2013,(1):11-13
党的十八大,是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会。胡锦涛所做报告报告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总结了新成就、新挑战,提出了新目标、新要求,阐述了新理论、新论断,提出了未来发展新部署、新举措。在中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的征程上,我们要以党的十八大精神引领现代化滨海新茂名建设,开创茂名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新局面。  相似文献   

7.
张全新 《东岳论丛》2003,24(6):17-20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科教文化方面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一方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离不开人的素质的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建设学习型社会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和内容,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因此,学习型社会、人的全面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三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8.
《南方论刊》2003,(2):1-1
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提出在迈向小康的征途中,要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并且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这一论述突出强调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9.
茂名是一个因油建市、以工业立市的城市,在六十年由小到大的曲折历程中,茂名人创造了南方油城发展的奇迹,也在长期奋斗中形成了爱国忧国、艰苦创业、奋斗图强、严谨求实、包容开放、善变求新的工业精神,茂名因而被誉为"工业精神发源地"。它是茂名城市精神的重要内核,是茂名人鲜明的精神特质,也是我们今天构筑茂名城市文化高地的重要源泉。在茂名向着建设美丽的现代化滨海城市这一目标迈进的过程中,应重视茂名工业精神的传承与发展,使之继续成为茂名城市发展的精神支撑和重要价值导向,同时积极培育海洋文化,加强城市多元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0.
王颖 《社会科学论坛》2004,(18):146-147
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已成为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学习型社会是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与保障,图书馆是学习型社会的根基.那么,被誉为"人类的终身学校"的公共图书馆,在创建学习型社会的过程中,如何应对"学习型社会"呢?  相似文献   

11.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应有要义是既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又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促进人的发展应当注意五个问题:1.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重构政治价值取向;2.关注人的思想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发展;3.明确“全体社会成员”是人的全面发展的主体;4.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5.把人力资源开发作为人的全面发展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12.
在全面建设小康进程中加强基层文化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意义十分重大 ,前景鼓舞人心。这个目标是实现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 ,是与加快推进现代化进程相统一的目标 ,是完全符合全国各族人民愿望和社会发展要求的目标。实现这个目标要做的工作很多 ,其中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就是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本文仅从青海的实际出发 ,对加强基层文化建设问题谈点个人的思考。一、基层文化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一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加强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什么是小康 ?历史上说的“小康”是相对于“大同”而言的。“小…  相似文献   

13.
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并非简单的包含关系,而是相对独立的并列的两大主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面"是关键,是根本.从"全面发展"思想到"全面建设"的目标,反映了我们党与时俱进,高瞻远瞩,洞察国情的新思维、新观念,表明我党对加快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推进社会全面发展的目标认识得到提高和升华.  相似文献   

14.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体现.这表现在三个方面"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石;"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要条件;"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意义十分重大,前景鼓舞人心。这个目标,是实现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是与加快推进现代化进程相统一的目标,是完全符合全国各族人民愿望和社会发展要求的目标。实现这个目标,我们要做的工作很多,其中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就是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那么,结合我省的实际,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为什么要加强?怎样才能加强?需要把握和解决一些什么问题?本文仅就以上问题谈一点个人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和目标,本世纪头20年,全国各行各业都要为实现这一任务和目标而不懈奋斗.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作为政府主管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的职能部门,要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任务和目标,突出发展主题,大力倡导服务与管理并重的新型管理理念,全力打造服务型工商,精心营造"六个一流"环境,为发展地方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核心目标都是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因而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社会主义的本质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要求人的全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建设的,目前已进入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阶段,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目标的实质也是人的全面发展,因此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在马克思主义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全党全国的共同奋斗目标.近10年来,浙江坚持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各项任务当中,形成了具有浙江特色的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工作格局.本文在分析浙江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世纪以来呈现的一系列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从宏观上归纳了包括发展目标、发展总战略、发展途径、发展目的、发展重点、发展支撑、发展动力、发展保证、发展形态在内的浙江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体系,并总结了这些年来浙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9.
何小英 《船山学刊》2005,(3):184-186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其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教育目标.这一教育目标的实现以人才和知识为支撑,对教育人才道德品质、思想素质提出了全新要求,特别提出了最高也是最终目标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社会主义新人,进而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者负有神圣的历史使命和光荣的时代责任.  相似文献   

20.
江泽民总书记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其意义非常重大.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是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最根本的利益."小康",作为一种比较富足、安乐的社会的代名词,出现在中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是中国劳动人民千百年来梦寐以求的一种社会境界.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抛头颅、洒热血,进行革命斗争,从根本上说就是为了让广大劳动人民过上富足安乐的生活.邓小平同志和江泽民同志都赋予了"小康"这个概念以新的内容.而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则是中国人民从温饱型的社会阶段向富裕程度更高、更全面发展的社会阶段过渡的反映.这正是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发展、不断前进的目标追求,充分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而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