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犯罪是指在经济运行过程中为了谋取非法利益,违反国家经济管理法规,破坏社会经济秩序,达到应受刑法惩罚程度的行为。经济犯罪主要包括两大类:一是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罪,一是侵犯财产罪。在我国,经济领域的犯罪活动也日趋猖獗,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产生了一些如:知识产权犯罪、计算机犯罪等智能型犯罪新型的经济犯罪。究其成因主要有:社会客观原因,经济体制原因,犯罪者个性原因等。  相似文献   

2.
一、职务经济犯罪的特点在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行对外开放的新的历史时期,职务经济犯罪的表现形式,与建国以来的各个历史时期相比,有着新的特点:1、新经济领域犯罪突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出现了许多新的经济部门和新的经济领域。这些新经济领域是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新生长点,同时也是经济犯罪的“多发区”。这是因为:一方面新经济领域正在拓展,新体制正在形成中,管理上的漏洞、脱节在所难免;另一方面,新经济领域的产业利惠比一般经济领域要大得多,如房地产开发、土地批租、外汇买卖、股票交…  相似文献   

3.
民国早期(1922-1927)伴随近代经济发展,青岛经济领域多种犯罪出现并呈现出新特点,制造、使用伪币成为这个时期经济犯罪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一、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犯罪的社会危害性国有企业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和民主政治制度的物质基础,也是国家的经济命脉。然而,近年来,检察机关在查案过程中,发现有相当一批国有企业领导干部损公肥私,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流失。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的经济犯罪相当严重,社会危害极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犯罪分子实施经济犯罪的手段多样有的在与外单位合作时,利用职权让利给对方然后收受巨额回扣;有的利用企业内部划小核算单位之机,上下勾结,隐匿资金,  相似文献   

5.
法律     
《领导文萃》2010,(20):8-9
<正>中国探索削减死刑引发争议中国刑法研究权威高铭暄对媒体表示,中国政府考虑分阶段废除死刑。首先将在非暴力犯罪、经济犯罪领域实施,最后推广至牵涉人命的犯罪。  相似文献   

6.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由于法制建设尚不完善,以法人为主体的经济犯罪有增多的趋势。其中,法人贪污住质的犯罪占有较大的比例,这类犯罪多发生在国有企事业单位及机关、团体。主要表现有:有的单位截留、私分本该上级国家的利润、税金和各种收益;有的单位未经主管部门的允许,擅自处理国有资产,所得资金转入单位小金库或集体私分;有的单位挤占、侵吞国家拨给的行政经费、事业经费用于福利性消费;有的执法部门截留、私分在执法过程中的罚没款等等。这些行为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利用单位管理国有资产的职务或职权之便,…  相似文献   

7.
王莎莎 《经营管理者》2011,(6X):272-272
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属贪利性犯罪,是经济犯罪的一种。本文剖析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的犯罪主体范围,通过对现实中社会关系的提炼和总结,进而在刑法理论上予以分析和梳理,以期对刑事立法和司法实践提供有益指导。  相似文献   

8.
我国刑法从有利于惩治和预防经济犯罪、单位犯罪以及实现罚金所具有的特殊预防和一般预防的功能的角度出发,大幅度增加了罚金刑的适用范围,使之成为仅次于自由刑的一种刑罚。这一刑罚结构的确立,改变了我国刑罚体系的布局,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20世纪中期以来,洗钱犯罪活动迅速蔓延,严重威胁各国的国家安全,危及全球经济发展。洗钱活动的日益猖獗,对各国经济、金融秩序以及社会稳定产生了不利影响。现阶段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与世界经济日益融合,在经济犯罪集团化、犯罪分工专业化、以及犯罪行为国际化的背景下,加强反洗钱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刑法将个体工商户犯罪认定为自然人犯罪,与单位犯罪主体处于不平等的地位,挫伤了个体工商户的积极性。其原因主要是照搬了民法通则的规定以及受重集体轻个体观念的影响。要更好地发展个体经济就应该重构个体工商户的犯罪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集资诈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传销、非法发行股票、非法经营证券业务等涉众型经济犯罪活动亦如影随形,日益猖獗,不仅严重侵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而且严重危害国际经济安全与社会秩序,其已成为我国社会、立法和司法部门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如何有效遏制涉众型经济犯罪,确保经济和社会稳定是一个重大的课题,本文对涉众型经济犯罪的产生原因进行多因素分析,从而有利于我们发现、认识、揭露、制止和防御此类犯罪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王建敏 《决策探索》2007,(13):83-84
一、市场经济发展的消极社会后果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财富的增加,经济价值的优先性得到了广泛的认同.人们比以前更加注重对物质利益的追求,从而导致整个社会生活中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利己主义的盛行,培育了大量社会犯罪的行为主体,经济犯罪、财产性犯罪呈上升趋势便是明显的例证.  相似文献   

13.
未成年人犯罪是一种犯罪主体特殊的犯罪现象,已经引起社会各界普遍关注.而在当前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大环境下,将该刑事政策正确地运用到未成年人犯罪领域,是当下法学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研究的重点。总体而言,对未成年人犯罪应当以宽为主,宽严相济。  相似文献   

14.
一、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犯罪的社会危害性 国有企业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和民主政治制度的物质基础,也是国家的经济命脉。然而,近年来,检察机关在查案过程中,发现有相当一批国有企业领导干部损公肥私,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流失。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的经济犯罪相当严重,社会危害极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苟渝绚 《经营管理者》2012,(7X):328-328
轰动一时的吴英集资诈骗案二审宣判死刑,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经济犯罪应不应当废除死刑再次成为人们讨论的焦点。经济犯罪的发生有较大的社会因素作用,其危害性也不至于剥夺其生命,更毋论死刑的工具性推定无法实现惩罚与改造犯罪的价值。笔者认为,尊重生命,保障人权应该从经济犯罪开始。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责任事故犯罪的犯罪主体不包括单位犯罪主体。绝大多数责任事故罪的危害结果都规定的较为抽象。已经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有必要对责任事故犯罪的犯罪主体和犯罪结果进行修改。  相似文献   

17.
企业长期稳定发展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经济效益呈上升态势;二是避免经济犯罪,稳定开展各项经济工作。但是近年来,企业的经济犯罪案件频繁发生,给企业长期稳定发展带来极不稳定的因素。防控企业经济犯罪存在的问题1.联系和协作机制松散  相似文献   

18.
<正> 单位犯罪,在刑法理论上通称为法人犯罪,它原于英国,为英美法系的一个基本制度,并于本世纪中叶逐步得到大陆法系各国的认同和适用。而我国由于历史条件的局限,长期以来不认为单位是犯罪的主体。随着体制改革的深入,法人制度日趋发达和完善,而法人和非法人单位在自身利益的驱动下,不顾公益,侵犯社会生活秩序的事件时有发生。为此,关于引进和确立法人犯罪制度的呼声日渐高涨。全国人大在立法时考虑到“单位”比“法人”的外延更广,将法人犯罪制度界定为单位犯罪,规定于海关法和1997年修改后的刑法,司法机关已据此规定形成了一些著名的判例。本文拟就单位犯罪的概念,构成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19.
顾海英 《决策探索》2007,(10):52-53
一、会计集中核算制下的伦理现状分析 (一)会计主体模糊,会计责任难以落实 现行的《会计法》《预算法》等会计法律法规都将各行政事业单位作为一个独立的会计核算主体.《会计法》强调单位负责人对会计行为负责、单位财务会计人员对单位负责人负责的立法精神.  相似文献   

20.
修改后的《会计法》明确规定,单位负责人作为本单位会计行为的责任主体,要对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原《会计法》规定,单位负责人、会计人员和其他人员都是会计责任的主体,虽是集体负责,但结果常常是无人负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