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网络文学的审美价值取向是网络文学走向成熟的表现.网络文学的出现是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必然.它的审美价值的时代性,快乐性、大众化、自由性取向,已为人们所认知.正确地认识网络文学审美价值取向,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创作、发展和繁荣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网络文学自20世纪90年代诞生以来,在促进文学回归、文学大众化和文学反馈机制形成等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同时,网络文学也存在着诸如审美与非审美、功利与非功利等诸多矛盾。我们期待网络文学正视矛盾,解决问题,与传统文学建立互学互补、共存共荣的和谐关系,在新世纪和谐文化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造成女性网络文学困境的原因主要是社会对媒体产业的操作规范和法律执行过程缺乏有力的监控机制;传统男权中心文化遗留比较严重;缺乏大众化网络文学批评;多数女性网络作者没有确立个人主体意识。解决途径应该首先制裁惟利是图、肆意炒作的媒体产业集团,同时全面改善网民的思想文化和道德修养,进一步提高女性社会地位,确立女性主体意识,使网络女作家创作出更多更好的网络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4.
20世纪90年代,网络文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汉语写作方式得到了学界的重视。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有着不同的特性,如它的自由性、非功利性和非职业化倾向。而这些特性都和民间文学的构成特点形成了某种意义上的同构。文章从语言风格、叙事特色、文化主题、审美特征四个角度对网络文学的民间立场进行了分析:随意轻松的网络语言风格体现了大众化的特点;传统线性的叙事方式最符合民间化的叙事特征;以食色为主的文化主题与民间文学的精神不谋而合;运动的、平面化的审美方式具有民间化的审美特点。  相似文献   

5.
基于CNKI数据库的中国网络文学文献,运用知识图谱研究近20年中国网络文学研究的现状、热点及其演进。研究发现,中国网络文学研究文献近年来增速明显,研究热点主要包括“文学网站、网络小说、网络文学版权、网络文学批评、IP”等5个主题,演进则经历了“什么是网络文学”“为什么网络文学繁荣”“怎样繁荣网络文学”三个阶段。中国网络文学研究呈现出对“移动阅读、写手权益、粉丝文化、现实主义转向、文学批评、全版权运营”等的日益关注。  相似文献   

6.
与传统文学不同,网络文学是通过网络这一媒介发表的。由于网络媒介的开放性特点,网络文学也具有了开放性。网络文学的开放性主要表现为传播方式的开放性、生产方式的开放性、文学文本的开放性、网络文学消费的开放性以及文学生产与消费的互动性等。深入讨论网络文学的开放性有助于网络文学研究的深化。  相似文献   

7.
网络文学的局限性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司宁达 《南都学坛》2003,23(4):68-71
在“网络文学热”热度不减的情况下,我们应该怎样客现地认识和评价网络文学这一文学现象就成为当务之急。网络文学是网络作家以网络文学语言为媒介来塑造网络文学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靠网络传播并适合网上阅读的文学样式,题材与主题意义的狭隘、审美的失落以及网络文学形象的平面化是其局限性。网络文学的发展轨迹是在多种因素作用下“合力”的结果,网络文学的发展决不可能一帆风顺,它必然要经过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才能逐步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8.
网络文学发展到当下,亟需理论界对其生产机制、传播机制、接受机制、批评机制等进行全面而深入的考察.禹建湘的《网络文学关键词100》选取涵盖了网络文学本体、网络文学特质、网络文学形态、网络文学体式、网络文学产业与网络文学批评等6个层面的关键词100个,这是面对复杂的网络文学场域所作的一个扎实的基础性理论工作.该著作没有对所列的关键词作普通词典意义上的定义或解释,而是对这些词所反映的网络文学现象作一个现场记录,在记录中进行质疑、思辨、探讨、阐述,力求反映出所列词语的时代气息以及在网络文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影响,从而揭示网络文学的存在方式,洞见网络文学的本质所在.这不仅仅是一种知识的普及,更是一种文学观念的传达.这些关键词还原了网络文学给中国当代文学带来的种种变革,表现了这些变革带来的冲击力与影响力,以及这些变革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9.
李娟 《宿州学院学报》2010,25(10):47-50
网络文学写作是依托于网络技术的全新写作方式,网络为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网络文学写作与传播日益成为一种新的文化消费时尚。网络文学产生于后现代主义文化语境下,带有明显的即时交流性、科技化、商品化等当代流行文化特质。作为一种新的文学形态,网络文学在创作上有着与传统纸质媒介文学不同的特点。网络文学写作改变了文学的本质属性,在写作主体、写作受体、写作题材及其写作文本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网络文学的写作是对传统写作理论的颠覆与重构,而网络文学的独特性又对网络文学的创作与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及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0.
我们仅从精英文学的衰落角度或从网络文学对文学体制解构的角度把网络文学看成是一种反抗的文学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这样一来,我们对于网络文学的认知很可能局限在网络文学的文学性等古老问题上,把网络文学看成是一种游戏的文学、一种个人的文学、一种短暂的文学、一种文学秩序瓦解后的末世景观。为了避免这种价值判断自然形成的价值歧视和排挤,我们必须把网络文学和一个时代、社会的文化变迁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11.
网络文学创作述论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20世纪最后几年 ,随着网络的普及 ,网络文学也悄然兴起。从聊天室、BBS站出现一些富有文学情趣的文字开始 ,经过众多文学网站、个人主页、电子文学刊物的推波助澜 ,使得网络文学的存在 ,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作为一种流行文学现象 ,网络文学的存在价值、生存环境 ,以及它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走向 ,它对传统纸介质文学、传统印刷出版业的影响 ,网络文学的评判标准和前景等问题 ,正在受到关注。文章对此类探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网络学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悄然兴起并成为一种时尚,对它的评价从一开始就褒贬不一。网络学在中国的发展无论在形式、内容以及技术的应用上都明显带有西方后现代主义的特征。该试通过后现代主义理论对这种新兴的学形式作以研究和探讨,更多地对网络学提出了一些质疑。  相似文献   

13.
作为依托数字化技术 ,盛行于网络的新型文学 ,网络文学和传统的纸面媒体文学之间 ,无论在形式还是内容方面都存有较大的差异 ,网络和数字化当前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 ,文学艺术也无法回避 ,而迅速崛起成为一支颇为引人注目的文学新军。本文从不同角度思考网络文学的出现 ,给传统文学创作带来的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14.
思想政治工作网站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载体。文章从思想政治工作网站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方法、流程以及如何推广网站使其发挥积极的作用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种“新民间文学”,网络文学在过去的岁月中经历了风起云涌般的光辉闪耀,然而面对传统文化的层层紧逼和难以“理解”,它的未来必然还要一段步履艰难。而目前,网络文学自身的发展已趋进入一个高不成、低难就的阶段,要在未来时日获得飞跃式的提升,其难度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6.
网络文艺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介艺术样态,具有很强的虚拟性,同时又是与现实世界互为对照、互为表述的镜像世界,仍然具有一种真实的力量。但在真实的艺术表达中,网络文艺创作者过度追求“陌生化”与“异质感”,沉迷于“幻象”与“超真实”的审美体验,符号能指与意义所指不断变化、纠缠与冲撞,导致网络文艺世界逐渐成为一种超级数字场景下符号丛生的伪现实景观,在真实与虚拟的博弈下,现实沦为“表演”,主体也在现实“表演”中走向“他者”。本文以符号学为视角,分析这种文化现象的内在机理并阐释其形式创新与意义生产,从网络文艺的虚拟性“真实”和表演性“真实”着手,论述了网络文艺是一种“虚实”统一的且以能指优势为主导的符号世界。  相似文献   

17.
抗战时期是老舍写作生涯的重要转折期,文艺大众化又是抗战时期中国文学面临的首要难题,这个话题的提出和运作极大程度地影响了老舍的写作走向。通过分析老舍抗战时期参与通俗文艺写作和文艺大众化问题论争的经验,讨论关于20世纪中国文学的文艺大众化问题和老舍的写作走向的相互关系,并且在老舍的庶民身份、性格因素上寻找原因。  相似文献   

18.
超文本文学与中国传统思维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超文本文学所具有的多元化、跳跃性、发散性的基本特征与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比较分析得出:中国传统思维的混沌性与超文本文学的不确定性,中国传统思维的直觉和感悟与超文本文学的发散性,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与超文本文学的审美境界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论述了科技成果这种技术商品的价值、使用价值及交换价值,并探讨了科技成果转化为社会生产力的各种可能途径。提出了高校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的正确方式。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早期的白话文写作学具有新文学普及教育的意义。胡怀琛结合自己的写作及教学经验,整合文字学、语法学、修辞学、文学理论等学科知识,初步建构起一套白话文写作理论。胡怀琛借鉴现代西方语言与文学观念,区分文学与非文学之文体差异,藉此凸显新白话文学的美学追求;另一方面,其白话文写作学以汉语文化为本,遵循母语审美基本原则。胡怀琛的白话文写作学开启的是一条新旧通变、中西兼融的新文学创作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