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研究主要通过在少数民族地区的问卷调查、个案观察和访谈,来分析民族意识的内在体验形式和外在表现形式,并进一步探讨思考了民族意识发展的特征。结果表明:第一,认同感是民族意识的内在体验形式,民族成员对自己本民族的文化、服装、历史具有很强的认同感;第二,群体性是民族意识的外在表现形式,民族成员大多数不愿意离开自己的民族群体,而让自己“落单”。  相似文献   

2.
民族意识是民族实体存在的反映 ,是每个民族必有的一种社会意识。民族认同意识是民族意识的一部分 ,是对同一民族实体相认的共同性意识 ,自然也是每个民族必有的一种民族意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认为 ,“从部落发展成民族和国家” ,① 也就是说 ,人类社会最早出现的民族和国家大体上是同时产生的 ,因而民族和国家一开始就有着密切的联系 ,当然 ,民族意识与国家意识也必然有密切的联系。后来的人类社会发展中 ,出现了多民族国家和单一民族国家 ,因而出现了民族意识与国家意识的复杂关系。多民族国家中的民族意识与国家意识 ,既有相近的一面 …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民族意识有集中型和松散型之别,民族意识较强的如彝、苗、瑶等民族属于集中型,民族意识较弱的如白、壮族属于松散型。认为民族意识是民族存在的反映,民族存在的一切因素都是在社会历史中运动的,民族意识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增强。而改革开放给我国民族意识的发展带来了更好的社会环境,只有对外开放,才能优化民族意识,促进民族的进步。一、民族意识与民族存在民族意识是社会意识的一种,它是一种在民族社会"对他而自觉为我"①的精神现象,从群体自觉的角度,它可以解释为"同一民族的人感到大家是属于一个人们共同体的自己人…  相似文献   

4.
什么是民族意识? 关于什么是民族意识,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给以不同的规定。你可以说,民族意识就是具有民族特点的各种心理和观念形式的总和;也可以说,民族意识就是民族群体及其成员对本民族的全部生活过程的反映;还可以说,民族意识就是在同别的民族的交往和比较中自我反馈的产物。总之,存在决定意识,“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民族意识也不例外,它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民族的社会存在。而民族的社会存在主要就是指民族  相似文献   

5.
论文化认同的形成和民族意识的特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民族主义的基本前提是民族意识和民族认同 ,这是民族主义研究领域的学者们已经达成的最重要的共识。但是许久以来 ,绝大多数学者只是把它作为一个不证自明的公理性预设 ,认定每一个民族成员对于本民族的同胞和本民族的文化都有一种天然的认同感 ;民族意识觉醒于殖民主义时代 ,其结果表现为民族主义。而很少有人对此进行理论考察。事实上 ,要想厘清民族主义的来龙去脉 ,特别是要想认清民族主义的基本属性 ,就不能回避民族意识和文化认同问题 ,因为它们决定了民族主义的基本特性。本文所要探讨的正是这一重要的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6.
民族认同的精神文化内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族认同是民族文化尤其是精神文化被本民族全体成员体认、内化、弘扬、升华的过程。文化认同是民族认同的内在要求和前提条件,在民族认同中具有基础性作用。精神文化能准确、深刻地表达文化和民族的本质特征,在民族认同中占据着核心地位。从文化哲学的角度考察文化认同与民族认同的关系,剖析民族认同的文化实质,揭示民族心理、民族意识、民族精神等精神文化要素在民族认同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对于增进民族认同、弘扬民族精神、建设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少数民族文学的深层内涵,应该是民族意识和民族文化所凝结的民族审美心理外显,其区别于汉民族文学的核心文化价值建构,在于道德意志与社会价值观的彰显,民族风物习俗的展现以及独特的民族审美心理。  相似文献   

8.
本文重点考察了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民族独立运动中民族意识形成的过程、特点及其对民族独立运动的影响.东南亚的知识分子在"亚洲觉醒"之前便已经觉醒.觉醒的知识分子唤醒了殖民地人民的民族意识,这是东南亚民族意识形成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特点,团结的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是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民族意识的实质特点.  相似文献   

9.
民族意识的结构、功能和本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民族意识的分层和分类 从感知的角度,民族意识分为感性层和理性层。 感性层,即民族意识的感性表现,这也是最初的、表层的民族意识,是民族意识的外在形式。它包括民族感觉、民族情感和民族情绪等民族心理状态,这一层次的民族意识属于民族心理范畴。当关系到某一民族生存发展及其利益关系的刺激发生时,对此作出反映的民族成员,此时他们的感觉即是民族感觉,并在此基础上产生了一定的喜怒哀乐、憎恨厌恶以及振奋与消沉等民族情感与民族情绪,如在国际比赛或族际比赛中,不同的民族或民族群体的人们随着比赛的进行会有不同的感觉、情感和情绪,这就是民族感觉、民族情感或民族情绪。我们对中国女排胜利的欢欣,对男子足球队失败的痛惜,无不是民族感情的表现。此外,如日常生活中人们不自觉的民族自我意识、认同意识、分界意识等也属此列。  相似文献   

10.
探讨了广西各民族文化共生态势,即相互影响、相互兼容、相互促进,在相互兼容中促进各民族特色文化的发展.与此同时,还从民族历史、民族心理、民族生存环境、宗教信仰、民族政策等方面揭示了民族文化共生态势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西南地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普遍较强,中华民族"民族观"占主导地位,本民族意识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间的关系是和谐的,少数民族个体可以做到既爱自己的本民族,同时也热爱中华民族。宣传和发扬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积极培育本民族意识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意义重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重要论述对于新时代做好民族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论民族意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民族是世界上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民族意识自然也是世界上普遍存在的客观现象。而且当今世界民族意识有普遍增强的趋势,甚至在社会主义国家也不例外。因此,民族意识问题日益成为社会生活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特别是政界、民族学、社会学、民族理论学界的关注和重视。深入探讨研究民族意识及其发展趋势,是社会实践向民族理论界提出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年来,我国民族理论界有些学者提出要重视民族意识问题的研究,而且作出了有益的探讨。但是研究的面不够广。本文将就民族意识的内涵和实质、结构和层次、表现形式和社会功能以及发展趋势等问题,谈些粗浅的认识,意在参与和推动我国学术界对民族意识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历史上,服饰不仅是生活的必需品,而且是民族文化与民族意识的反映之一。历代典籍有关服饰记载表明,对于统治者来说,服饰上的这种文化与意识的反映又往往与政治相联系,而政治又是统治者意志与意识的反映。因此,服饰的变革便能反映出统治者民族意识,进而能看出这种民族意识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关于民族意识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于民族意识的思考崔英锦民族意识,是一个敏感的问题,但在多民族国家里,又是一个不可回避,而且是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它关系到民族的繁荣发展,各民族的团结、进步和社会主义四化建设的进程。何为民族意识?民族意识乃是民族成员对于自己从属于这一民族的意识,是对...  相似文献   

15.
民族意识与祖国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和国家是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但民族共同体与国家实体又是分不开的。民族及民族意识的存在,离不开一定的国家范围;民族意识的形成和健康发展,离不开爱国主义的哺育和薰陶。笔者在《社会主义与民族意识》一文中,(《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91年第1期)曾提及在我国条件下以爱国主义和国情教育来克服民族意识中消极面的问题。最近读到尊敬的同行穆立立同志在一次学术讨论会上发的言,论及四十年代苏联卫国战争时期各民族  相似文献   

16.
民族分界意识和民族认同意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民族分界意识和民族认同意识是民族意识的一部分,而且这两者是个对应的概念。只要民族存在,这两种民族意识就会存在。只是目前人们对此认识不足,研究不够,特别是民族分界意识,无人提及。在研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意识发展趋势时,提出和提及这两者,是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部分民族院校在校大学生民族意识现状抽样调研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图通过对9所民族院校在校大学生进行民族意识的问卷调查,深入了解民族院校在校大学生民族意识的形成过程和现存状况,掌握民族院校大学生的民族意识发展变化趋势,探讨民族院校如何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宣传教育以正确引导大学生的民族意识问题。  相似文献   

18.
本文试从民族心理学视角出发,阐释汉匈民族意识的形成与变迁。先秦至秦汉时期,是汉匈民族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汉匈分别在生态—经济方式、政权体系、思想文化等方面形成不同的体系,并随着双方战争、互市、和亲等交往的深入促成了汉匈民族意识的最终形成。民族意识形成之后并非一成不变,尤其是在西汉后期开始,匈奴的经济方式、政治实体性质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并受到汉文化的深层次影响,民族意识发生了很大变化。当然,汉民族意识也在这一时期随着民族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发生了变迁。  相似文献   

19.
“民族意识”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民族意识是近两年来民族理论界探讨的一个新课题。有人提出:民族意识就是民族自我意识,不宜作过宽理解;而有人认为;强调民族意识就无异于坚持民族主义。对此有些人或多或少感到茫然,甚至提出这种现象是好还是不好的的疑问。笔者理解,民族意识是民族性的社会意识,是社会意识的组成部分,它同社会意识类似,具有社会意识的作用。社会主义时期是民族发展时期,民族意识的增长,是民族社会发展的必然。不能简单地用好或不好来评价,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本文就此作一探讨。民族意识这个词汇,在民族理论学科,民族学理论,一般社会科学,以及人们日常口头  相似文献   

20.
民族意识研究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民族理论研究综述之四周传斌1正如许多研究者指出的那样,尽管民族意识是民族理论研究中不容回避的领域,却一度成为新中国社会科学研究的禁区,直到80年代民族意识研究才开始起步,但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①进入90年代民族意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