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论创作动机     
当心理学的方法引入文学创作论的领域,探究创作动帆的文章便一直在频频问世。然而,名人笔下的创作动机,其内涵与外延实际上均不尽相同。立足于创作论的本论,我们认为创作动机有“外部动机”与“内部动机’之别。但我们的这种区分不同于韦勒克等人所提出来的文学的“外部”与“内部”之分,而是以作家能动地反映客观生活的具体创作活动作为界分两种动机的标准。因此,我们这里的创作外部动机,指的是作家心理尚未有具体创作目标、尚未进入具体创作活动、却已指向一般创作的需求与动力,创作的内部动机,则是指由具体作用为目标的、激励作家为这一目标进行具体创作实践的需求与动力。本文将对二者的提出、以及它们的产生与特性作出描绘与阐释。  相似文献   

2.
一、动机的基础理论动机是指行为的动力(Petri,2003),引起个体活动、维持已引起的活动、并指引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动机是激励和维持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包括个人的意图、愿望、心理冲动或企图达到的目的等。动机也是个体发动和维持行动的一种心理状态,不但直接观察而且可以通过努力程度、活动的坚持性来表示行为进行推断。动机必须有目的、要求活动来引起个体行为的方向,提供原动力,达到自己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国有大中型企业职工需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本文的写作过程中,于维顺、牛序茜、吕本修、毕思明、孙希良、郑云勇、宫淑玫、唐正风等同志参与了调查研究工作。一、问题的提出人们行为的效率取决于人们行为的动机,而动机不过是显在的需要。社会心理学家为我们描绘了人类需要、动机、行为的相关模式:需要激发动机,动机推动行为,然后又引起新的需要,进而激发新的动机,最后又推动新的行为。如此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使个体的心理水平达到更高的境界。(时蓉华,1989)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早就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出发,论述了需要与人类的共生性。“……我们应该确定一切人类生…  相似文献   

4.
浅谈马斯洛“需要学说”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武军会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需要引起动机,动机引起行为,行为又指向一定的目标。这说明,人的行为都是在某种需要的指引下为了达到某个目标的有目的的活动,需要是一切活动的动力的源泉。因此,在高校学生管理中,借鉴需要...  相似文献   

5.
需要层次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1943年在《人类激励的一种理论》一文中提出的。马斯洛把人们的需要由低向高划分为五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生理需要,第二层次是安全需要,第三层次是归属和爱的需要,第四层次是尊重需要,第五层次是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揭示人们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并由低向高不断发展;并且指出人的行为一般规律是:需要产生动机,动机支配和决定人的行为,而行为指向目标。当某一需要获得满足,此一动机便会消失,行为随之终止,并又产生新的需要。他的这种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志愿活动的参与动机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董海军  倪赤丹 《理论界》2003,(6):139-139
社会动机就是指引起、维持、推动个体活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力。每一个人的一切社会行为及活动方向都是由一定动机所驱使的,它是社会影响和个体行为之间的心理媒介。 由于动机是与需要相联,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故笔者借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的逻辑顺序论述各种动机。志愿者提供服务的动机已经摆脱了最基层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与他人亲合、被接纳和成为其中一员)产生亲和动机、结群动机,尊重的需要(成功、胜任、赢得赞  相似文献   

7.
唤起和激活学生进行学习的内外动力因素称为学习动机。学习动机也称作学习的驱动力。我们知道,学习动机和学生的心理需要以情感紧密相连,它是学生课堂学习的一个重要内部变量。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其作用和功能显而易见,动机对学习行为起发动作用,它可以“激活”并“唤起”学生的学习行为,并按照所激发的方向努力学习,以期收到满意效果。动机的激励,可使学生排除干扰,自觉控制并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专心致志地投入学习。受到动机激励的学生,其心理处于积极活动状态,有关学习器官活跃兴奋,学习情绪高涨,有克服学习困难的坚强意志和毅力。学生…  相似文献   

8.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科学,必然有其特殊规律。心理科学认为,需要激发动机,动机推动行为,需要、动机、行为是三个密不可分的环节。此中即包含着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条重要规律,即“需要—引导”规律。运用和把握这一规律,掌握需要、预测动机、引导行为,可以促使人们形成良好的思想政治品德。  相似文献   

9.
行为来源于动机。道德行为作为反映人们社会属性的特殊行为,自然离不开人的各种性质和程度不同的动机作用。在作用于道德行为的诸动机因素中,自尊动机是普遍存存的,它的作用是重要的,但易被人们所忽视。 自尊动机是普遍存在于一定社会条件下的心理要求,主要表现为一种实现尊重需要的心理反应:其一,自尊动机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必须以文明社会确立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前提。人与社会隔绝不会产生自尊动机;短暂的独自活动,自尊动机会趋于减弱。  相似文献   

10.
一、调节职工心理需要的依据和意义 企业领导在经营管理活动中,首先应当抓住人的因素,而抓人的因素又应当首先抓住职工的心理需要。因为,需要是人们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它构成了人们活动的内在动力。马克思说:“人有别于动物是人需要的无限性和对需要扩展的才能”。正由于人的需要的无限性和需要的多样性,才驱使人们积极地活动创造着人类历史。  相似文献   

11.
沈从文《边城》中的翠翠与莫泊桑《一生》中的约娜是两个天使型女性,两人共同的悲剧根源是文本的男权语境和宿命意识。这是男权文化和宿命论思想在作者心理世界的积淀,并成为他们创作的心理动力“意”,男权语境和宿命意识就是“意”在文本中的变体。  相似文献   

12.
相对贫困治理长效机制的关键要素是低收入者的发展内生动力。发展内生动力是指在发展责任和发展意识反作用下,低收入者本身产生的驱使其主动采取发展行动,发挥发展潜力,从而实现自我提升和全面发展的力量。发展内生动力的本质在于激活低收入者的发展潜力,使其承担应有责任,积极主动谋求发展,以实现自身全面发展。内生动力的核心是发展潜力,关键是发展责任,目标是全面发展。发展内生动力的运行机制遵循“需要-动机-行为”逻辑,表现为:发展需要引起发展动机,发展动机导致发展行为,发展行为实现发展目标并产生新的需要。内生动力实现了发展意识形态到发展行为实践的转换。刺激低收入者发展需要、提升其发展潜力、保障其行为效能是持续盘活发展内生动力、长效治理相对贫困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一、悖论:文学理论的“无用”当我们将视野框定在文学理论的“用”的范围,我们按理有充分的理由来自信,似乎可找出若干用途,只是需费心思用语言来组织起若干条目.这种自信的基础在于,人们从事某种活动总是有一定心理动机的,当这一动机不能实现后,人们一般也就会转寻他途来满足自己的需求,使得原先进行着的活动中止.而文学理论的活动历时悠悠,甚至可能追溯到人们创拟文字之前的时代,诚如有学者指出的,“文学评论与文学的孪生姐妹,同时诞生的.”由于文学在有文字记录之前就有口头文学的形式,也许文学理论在早期也就以口头的方式来表达人们对文学的评价、总结,这样一种传统悠久的活动如果说没有“用”的话,那就当然不可思议.但是,就是这样一种理所当然的事细究下来时出现了疑问.“用”,如果把它的含义理解为满足实践当中的需要的话,那么文学理论就很大程度上是“无用”的.美学家鲍桑葵曾指出,“人们常说,艺术是无用的;在类似的意义上,也不妨说,美学也是无用的.”虽然他言说的对象是美学,但其道理对于文学理论来讲也是适用的.在这里,艺术的“无用”是指艺术的描写并不能代替现实,所谓画饼不能充饥即此之谓;文学理论的“无用”是指文学理论并不宜于去干涉作家的创作,文学创作应是作家进行的精神探索的创  相似文献   

14.
置换一词原本是医学上的用语,这里借用这一概念说明一种政治信仰被另一种政治信仰所交换和代替。这是我们在揭批“法轮功”的过程中应当认真反思的一个重要问题。为什么一些“法轮功”练习者特别是一些共产党员的政治信仰会被置换,即由对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换成对李洪志及其歪理邪说的信仰呢?笔者以为,主要是因为这些人在练习“法轮功”的过程中自觉不自觉地进行了二个置换,从而出现了政治信仰的置换。一是“需要”层次的置换。人们一切行为都是由动机直接支配的,动机直接来源于需要。需要是人对一定客观事物需求的表现,是…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讨论的是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在创作长篇小说《包法利夫人》时,对法国丑恶的社会现实进行了无情的抨击,从而折射出作者强烈的政治动机。  相似文献   

16.
企业家理性、非理性与相对理性研究--兼论企业家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经济理性与非理性的逻辑结构以及两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并应用于企业家理性和非理性研究。本文认为 ,经济理性是一种精于算计的逻辑结构决定的心理动机 ,非理性则与习俗、传统、道德、社会价值观相关。它们两者共同作用 ,一起成为调节社会资源的“心理”媒介。通过分析经济理性和非理性对企业家行为的影响机制 ,本文推导出一个重要概念“相对理性”。在由经济理性和非理性整合而成的“相对理性”的逻辑结构所决定的心理动机的影响下 ,企业家从事管理活动。在此基础上 ,本文还推导出 ,企业家理性和非理性只能引导企业家进行日常的、必要的经营活动 ,而要从事创造性破坏的企业家活动 ,则需要具备“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精神源于企业家理性和非理性的逻辑结构 ,但又超越此类结构 ,它是一种特质型才能  相似文献   

17.
郭恋东 《云梦学刊》2009,30(5):108-111
久蛰复出的作家张贤亮在长篇小说《壹亿陆》讲述了一个“人种危机”的故事。其中三个主要人物作为进城农民的代表在这篇小说中具有原型色彩。如花斑鹟一样使用生存繁衍策略的王草根、像猴子一样走“高级妓女”路线的陆姐以及面目模糊的具有自然人性质的“一亿陆”,三个主人公的描写让人怀疑作家的创作动机。在这个充满了道德沦丧与价值观混乱的时代.我们需要的是作家、知识分子对现实困境的有力批判之声,而不是仅仅沉浸在语言快感中的闹剧,更不是一种借靠生物学的戏谑之说。  相似文献   

18.
人们从事任何一种活动,总是由于他有某种愿望和基于这种愿望而形成的特定活动动机。文艺创作自然也不例外。凡真正的文艺家,都经常会有一种想写想画,想抓住对象表达感受的强烈愿望袭上心头,这就成为他进入创作过程和创造境界的主观动机。从心理结构的层面分析的角度看,创作的愿望和动机是文艺家以审美情感为主要驱动力的  相似文献   

19.
激励一词往往被用于企业的建机立制,即利用物质、精神的刺激调动人的积极因素和主观能动性。然而,激励也是企业政治思想工作的有效“法宝”,行为科学认为:人的行为受动机支配,而动机又是由需要决定的。因此,只有对人的动机和需要有了清楚的认识,才能正确运用激励的方法去做好政治思想工作,从而使人们能够自觉地、自愿地、积极主动地去做我们所设定的活动。国外的大公司、跨国集团都十分注重对经营者和员工的激励,经常对他们的需求进行调查、分析。然后,根据调查、分析的结果,在政策允许和企业承受能力的范围内,尽可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充分调…  相似文献   

20.
一、心理冲突的基本成因: “心理冲突”一词,早先见之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社会心理学把它普遍用于考察正常人乃至整个民族心理的活动,认为“个体在有目的的活动中,常因一个或数个目标而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机,若这些同时并存的动机不能同时获得满足,而且在性质上呈彼此互斥的情形时,就会产生冲突的心理现象,这种现象称为心理冲突”。由于民族心理总是寓于个体心理之中,同时个体心理总是在反映或表现着民族心理的内容,所以民族心理冲突与个体心理冲突的产生无疑具有共同之处。现代化的变革之所以引起整个中华民族的内心世界的极大反响和冲突,正是由于当代人们在目标选择上的困惑、观念上的对立和价值心理取向上的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