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熊十力是现代新儒学的重镇之一。尽管他力图融贯华梵,并以“新唯识论”名其体系,但其思想根底,基本上不越儒学。这一点,熊十力本人亦并不讳言:“新论确是儒家骨髓”(《十力语要》卷三)。而熊氏所说的儒学,主要也就是王学:“阳明之学,确是儒家正脉”(同上)。熊十力在建构其新唯识论体系时,事实上也一再出入于王学。这样,要对熊十力的哲学思想作出较为具体的分析,即不能不从考察熊十力与王学的关系入手。  相似文献   

2.
熊十力(1884~1968)原名升恒、定中 字子真 后又改名十力,湖北黄冈人,是我国现代著名学者。幼年,因家庭生活困难,曾为人牧牛,但学习用功,曾涉猎诸子百家之言;青年时期,参加过武昌起义及当时的革命团体“科学补习所”和“日知会”等。一九一八年以后脱离政界,另辟一  相似文献   

3.
熊十力的人生哲学以儒家思想为根基,又广泛吸收印度佛教和西方哲学的思维成果,广纳博收,源远流长。对人生问题的省思,熊民注重“了别”人生意义,崇尚成己成物的人生价值,追求内圣外王的人生理想,此三者构成其人生哲学的基本框架和重要内容。熊氏人生哲学体系的基本性质是唯心主义的,但他重视宇宙观和人生观的和谐一致,坚持贯彻“体用一元”、“翕辟成变”、“性修不二“的现艾,既有直接的社会现实性,又有形上的深刻性。但熊氏未能积极吸纳马克思主义人生哲学的优秀成果,未能自觉接受唯物史观的指导,则为其人生哲学的明显缺憾。  相似文献   

4.
<正> 熊十力先生的哲学著作《乾坤衍》,借《周易》思想原理,营造自己的哲学体系。《乾坤衍》对船山易学从多方面加以评价,高度肯定其贡献和思想成就。熊先生对船山易学有同情和理解,是由于这两位哲学家有着极为相似的坎坷生活道路,故在易学研究中产生许多思想共鸣。熊十力(1885—1968)原名继智、升恒,号子真,湖北黄冈人。1922年始任北京大学讲席,去世前一直为北京大学哲学教授。十力先生早年曾投笔从戎,参加辛亥革命和  相似文献   

5.
牛军 《船山学刊》2010,(4):98-100
熊十力是当代新儒学的开创者之一。他要从儒家价值体系中发展出科学,这就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如何将科学纳入儒家的心性体系;一是如何既能利用科学增强本民族文化的活力而又克服西方科学本有的弊端。而熊氏提出的中西文化融合方案,也暴露了其学说逻辑的自相矛盾。  相似文献   

6.
彭荣 《船山学刊》2016,(2):88-95
熊十力综合儒佛,会通西方哲学,以乾元实体为本体,实体变成的乾阳、坤阴二种势用为现象,并以乾阳为生生,为遍在,为主导,指出乾阳便是本心之仁、智、勇,分别对应知、情、意,三者互摄,是本心的三种面向,是用而不是体。这种体用观会造成佛教成佛意涵与儒家成仁意涵的流失,使传统体用观的复杂结构无用武之地,更造成中道精神的失落,而这种损失仅靠接引西方文化是无法弥补回来的。  相似文献   

7.
熊十力(1884—1968),原名升恒,字子真,湖北黄冈人。幼年“困厄万端”,“长于穷苦迫逼中”。因家庭生活困难,曾“为人牧牛。”学习用功,常测览科学常识书籍(如格致、启蒙之类),涉猎诸子百家之言,特别喜读王船山、顾亭林等人著作以及当时维新派的论文。十六、七岁时,“便以革命从戎”。曾独自投入武昌凯字营,当一名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熊十力对孔子文献考定的前提,孔子生生不息及与民同患的观念基础,敦仁之学的思想核心,内圣外王、开物成务的目标,天下大公的理想等方面,系统论述了熊十力的孔子观。  相似文献   

9.
现代新儒家重镇熊十力在30年代创制了富有特色的《新唯识论》,它的直接目标,诚如其副题“境论”所示,乃系阐述本体论或宇宙观。但是,在熊十力看来,“不见体,则人生亦是泡影”,所以“新论”的更深层次的目标,是寻找一个牢固宏远的本体论基石来安置其人生观与伦理思想。所谓“极高明而道中庸”,可以昭示熊氏的鹄的,也应是人们理解其伦理思想的入口。  相似文献   

10.
任俊华 《船山学刊》2000,(4):94-100
熊十力创立了自己的新儒家思想体系——新易学,成为现代新儒学大师。一、“归本《大易》”的现代新儒学大师熊十力对中国传统的儒、道、释三大家思想作了深入的研究,最后“归本《大易》”,完成了他独特的哲学本体论建构。他的哲学本体论建构,学术界一般认为1932年其《新唯识论》文言文本(原名《境论》)正式出版就已宣告完成,这是不妥的。他自己在1952年删定的《新唯识论》(壬辰删定本)的《删定记》中就明确指出:“《新论》文言本,犹融《易》以入佛。至语体本,则宗主在《易》。”即使1944年出版《新唯识论》语体文本,其哲学本体论建…  相似文献   

11.
王晓洁 《船山学刊》2010,(2):109-111
由于熊十力的修养工夫论源自于其本体论思想,而其本体论思想认为本体与心性是不即不离的,因而其修养工夫论便主要呈现为对于本心的认知与保任。具体而言,则主要包括自识本心、保任本心、断染起净、格物致知四个方面。所以,本文即立足于阐述其修养工夫内容与表现的基础之上,对其思想理路与特色进行相应的探析。  相似文献   

12.
熊十力是近代中国建立了自己哲学体系的哲学家。他的哲学体系以“体用不二”“翕辟成变”“反求自识”为纲纪,以人的本心即人的本真存在为本体,把重建中国的形而上学作为他的哲学的根本任务,以摆脱在西方文化强大冲击下中国文化的困境。他的哲学是一种新的“明体适用”之学。一方面追寻人的安身立命之本,另一方面讲求科学日用。熊十力哲学以深邃的内涵和严密的论证以及他在哲学上的创新,为海内外学人所重视,在当代有着巨大的价值和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3.
评熊十力的体用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十力是中国现代哲学史上一位有影响的哲学家,其哲学代表作《新唯识论》也是中国现代资产阶级哲学最重要的著作之一。研究熊十力哲学是把握现代哲学的全貌、探求中国资产阶级哲学的发展规律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熊十力由佛向儒,对儒佛两家都颇有研究,其新唯识论又直接脱胎于佛家的法相唯识之学,思想玄虚,语言晦涩,这给研究带来了一定困难。限于篇幅,本文仅从熊十力如何说明体用关系的角度,对其有关思想作一概略的评述。  相似文献   

14.
熊十力对于自由的理解和阐述包含了中西文化的两种元素。一方面,他看到了自由思想对于西方近代以来发展壮大所起到的基础性作用,认为自由是人的解放所必须,也是中国发展所必须,因此中国一定要发展自由。另一方面,他又坚持认为自由是儒家经典中固有之义,并从儒家的人性论出发来阐述生发自由思想,认为自由是人性的自有之义,是人性的自然发展;反过来,自由的发展又能够充实人性。更为重要的是,熊十力还以儒家生生健动的人生观,赋予了其自由思想以内在的动力,从而在根源上杜绝了消极自由,保证了自由的积极意义。因此,熊十力的自由思想实际上包含了精神的层面和行为的层面,是二者的结合。可以说,熊十力对于自由的理解和阐述始终具有浓厚的儒家色彩。  相似文献   

15.
治学漫谈     
<正> 研究生入校,希望我谈谈学习方法,为此谈了一点意见。《文史哲》编辑同志一再催索治学方面的文章,推却不过,只得请钱振纲同志根据笔记整理如下,不当处殷盼同志们指正。我们今天讲治学,也要注意讲点辩证的方法,注意防止某种片面性。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治学也不例外,如博与专、学与思、学与用等都是治学中的对立统一关系。这些关系处理不当,就难以取得好的效果;如能根据不同情况,自觉地维持这些关系的合理平衡,尽可能找出调节这些矛盾关系的黄金分割点,大家就肯定会节约时间和精力,提高治学效率。如何理解和处理这些关系,我们不妨分别来谈一谈。  相似文献   

16.
治学经验谈     
<正> 我从开始学习哲学和哲学史,到现在已五十多年,然而经验不多,略有可言,简述如下: 第一,吾以为,研究学问必须有追求真理的热忱,必须有爱国的真情实感。从古以来,凡在学术上有所建树、有所创获的人,莫不有追求真理的强烈愿望,或者为了解决人生的疑难,或者为了探索自然的奥秘,或者为了挽救当时社会的危机,从而致力于理  相似文献   

17.
谈治学     
广西史学会定于今年十月在柳州召开第五届年会暨学术讨论会,命我写一篇关于治学经验。我没有受过完全教育,知识很差。到壮年工作后,处处感到无知,都是遇到困难而去学习。至今耋耄之年,更感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能有什么  相似文献   

18.
漫谈治学     
我曾经宣布,七十岁以前,不再写治学经验之类的文章.这是由于考虑到,我个人在治学方面确实缺陷很多,基本功不硬,成果也为数有限,谈不上有什么成功的经验;至于教训却不少,但谈出来不登大雅之堂,难免贻笑大方.最近我院举行治学经验交流会,领导上嘱我重点发言,只得勉为其难,拉拉杂杂谈一些零零碎碎的意见,供大家参考.错误、浅陋之处,在所难免,好在这是内部座谈,易于得到大家的谅解,希望多加批评和指正.  相似文献   

19.
治学浅议     
<正> 我从事中国思想史的研究与教学工作已经三十多年,至今仍是个小学生。由于水平的限制,关于治学方法,我讲不出更多的东西。我所能做到的,只是将这些年工作中的一些体会和教训清理一下,如果能对青年同志有点参考价值,那就是我最大的愿望了。在学术研究上,老师的指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之所以对中国思想史这门学科深感兴趣,并把它作为长期研究的对象,与几位老师的指引和诱掖是分不开的。我在学习上的每一点  相似文献   

20.
熊十力的形而上学,既是本体论,又是宇宙论。因为他坚持认为宇宙是进化的,是不断变化生成和创新进化的过程,其根本是"本心"的进化。"物质"在宇宙进化过程中既是"本心"进化的依凭,但又对"本心"进化产生阻力;"本心"进化一方面要借助物质的作用,另一方面又要不断克服物质的阻力。"本心"进化的最高表现是人的理性和精神的自我发展和证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