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自从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具有强烈现实导向的市民社会引起了中国学术界的广泛而持久的关注。然而在关注其现实导向的同时,人们却忽视了市民社会是一个具有复杂理论内涵的概念。在西方,不同时代的思想家对其有不同的解读。其中,马克思的市民社会概念是众多思想家学说中的一个亮点。思想的历史就是历史的思想。本文拟对马克思市民社会概念的历史演变作一番考察。通过考察,我们会认识到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过程中,市民社会概念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历史和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形成经历了一个历史与逻辑的演进过程,从原著文本上可约略地划分为从<莱茵报>时期到<共产党宣言>时期的五个阶段.分析理论的发展脉络和思维逻辑,追溯理论生发的客观历史过程,探究不同语境下马克思市民社会观点的内在关联,才能领会马克思从广义和狭义的不同层面以及理论的不同维度上阐述市民社会的真实意图.  相似文献   

3.
市民社会是研究人类社会问题、研究国家与社会关系问题的一个核心概念.市民社会理论在西方有悠久的历史,马克思在重点针对黑格尔市民社会思想进行批判的基础之上,并且通过对市民社会进行政治经济学剖析,特别注意从社会关系特别是经济关系中寻求对市民社会的说明,形成了自己的市民社会概念及其相关理论.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具有多维度现代价值,特别在其对于科学处置社会与国家关系、对于当今和谐社会的构建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黑格尔终结了传统哲学将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相等同的理论观念,第一次将市民社会范畴从政治国家的概念中剥离出来,成为市民社会学说史上的转捩点,他“向我们暗中指出了唯物主义的历史观”。成为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的切入点。马克思由此出发。基于市民社会是人们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上的一切“物质变往”,进而确立了市民社会决定国家的历史观。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发现唯物史观,逐步构建唯物史观的科学理论体系,同时也在向新的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转变,这是一个充满矛盾和痛苦的过程。要了解马克思的这段心路历程,他在早期的哲学著作中提出的市民社会理论便是重要线索和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6.
苏格兰启蒙运动是"启蒙时代"最重要的思想谱系之一,这场反映苏格兰社会状况的思潮直接影响了英格兰学人,也深刻影响了欧美乃至国际学界的启蒙研究。苏格兰启蒙学者在构建市民社会的过程中形成了鲜明的政治哲学主题,扬弃了纯粹理性的思辨原则,诉求物质社会的文明化和市民的自由与平等。黑格尔对市民社会的理论阐释深受苏格兰启蒙学者的影响,正是黑格尔的阐释引起了青年马克思的重视,他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及其导言中阐述的市民社会理论反映了这种学术关系的启蒙语境。  相似文献   

7.
对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历史演进在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中得以展开: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马克思阐发了"市民社会决定国家"的理论原则,实现了其市民社会理论的哲学奠基和初步发展;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把无产阶级作为实现人类解放的现实物质力量,实现了其市民社会理论的哲学批判功能与社会批判功能的对接,预示了作为"历史科学"的唯物史观之创建。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的"市民社会"概念是给国家神话"去魅"的极其重要的规范性范畴,马克思新世界观的创立始于对黑格尔市民社会学说的扬弃。马克思的"市民社会"概念具有多重含义,他精辟分析了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相分离的政治意义,以及两者的实质统一性。马克思揭示了政治解放的限度,指出克服市民社会与超越政治解放、走向人类解放内在勾连。  相似文献   

9.
论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定位及超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林娜 《东南学术》2004,(6):100-104
从马克思主义的视角来看,市民社会理论是马克思走向唯物史观的第一步,属于历史哲学的范畴.在马克思对市民社会的政治经济学"解剖"中,市民社会被化约为"社会经济形态".从社会学学科视角来看,市民社会是个动态的概念和理念.当代,作为一种社会科学概念的市民社会,不论从内涵上还是从外延上,都已经大大超越了马克思时代的界限.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及其意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的市民社会理论.他关于市民社会是"直接从生产和交往中发展起来的社会组织"的论断,是对市民社会本质的深刻揭示,是对市场经济社会中全部物质交往关系的总体把握.在马克思那里,市场经济社会中的经济交往关系只是全部社会物质关系的本质.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马克思的这一理论却遭到不同立场研究者们的误解.只有消除这些误解,才能发现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中蕴含的巨大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1.
"市民社会"理论是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关于"市民社会"的研究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课题,在不同的文化环境和社会背景中,人们纷纷用这一概念表达不同的利益诉求。对近年来学术界关于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内涵、发展过程以及市民社会与国家的关系等方面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同时指出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研究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人的自我实现”理论对和谐社会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克思的"自我实现"理论是马克思人学观的核心构成.人的自我实现包括确立自我本质的起始阶段、人性的建构完善阶段以及最终人的完整化全面化阶段这三个持续辩证的过程.马克思的自我实现理论为当代中国的和谐社会建构事业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理论指导与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梳理哈耶克、伯林、哈贝马斯等人对马克思"社会"概念的种种"诘难",展现理解这一概念的思想背景和现实境遇,进而依据马克思的思想文本,辩驳和澄清这一概念的真实内涵,同时批判反思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传统解读模式.  相似文献   

14.
德语语境中的“市民社会”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民社会是独立于国家而存在的区域,德语中的市民社会与英语世界的市民社会概念涵义存在着歧义,并非完全同一。相对于德语语境来说,发端于英法等国的市民社会概念是携带着资本主义的物质文明的,而德语语境中的市民社会概念还存在着历史文化意识在其中。黑格尔的市民社会概念是附着在国家之中的,而马克思的市民社会概念是资本主义物质文明与德国文化意识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15.
公民社会理论之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政治社会学领域重要组成部分的公民社会理论一直存在着极大的争议,各国学者为了构建自己的理论体系对公民社会赋予了不同的内涵。虽然理论界认可的公民社会理论具有构成要素及价值上的共同基础,然而,公民社会作为一种理想的社会状态存在着众多理论及实践上的困境。一是公民社会理论构建的要素之间存在着一些难以克服的内在结构性问题。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自身内涵的局限性造成外延上的逻辑冲突,而非政府组织在实现自治并形成对国家权力制约的过程中,由于其内部的科层结构以及外部对国家的依赖很难实现其应然目的。二是公民社会理论价值方面存在严重弊端,表现为个人主义、自由主义以及多元主义理论的缺陷。占有性个人主义以及自由主义所阐述的人性的缺陷和精英多元主义对公民社会理论的构建造成严重障碍。三是公民社会理论的实现要素受到国家主义的干涉。国家和社会的划分问题至今是理论界争论不休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6.
研究马克思晚年的东方社会理论,最重要的其实不在于他当时作出了什么具体结论,而在于他分析问题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方法论意义。具体问题的具体答案,只适用于特定的历史时代,它有可能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显得不切合实际,但科学的思维方法却永放光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