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习凿齿及其相关问题考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经考证:习凿齿生于东晋咸和三年(328),殁于义熙八年(412),葬于江西分宜枣木山.曾被权臣桓温辟为从事、西曹主簿,因忤桓温图谋篡逆的旨意,旋降为户曹参军,后任荥阳太守,最后解组归里巷.因不屈于苻坚逼用,为避杀身之祸而隐遁江西新余白梅.习凿齿一生著作等身,主要有<汉晋春秋>54卷.是书立意于国家一统,并指出晋应"越魏继汉"."越魏继汉"是有理有据之论,是视角独特的创新之论,是立足国家一统之论,是利国利民影响深远的千古宏论.<汉晋春秋>的写作目的,并非如房玄龄所说是专为裁正桓温"觊觎非望"而作.  相似文献   

2.
习凿齿及其相关问题再考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习凿齿曾任过荥阳太守,亦曾任过衡阳太守。公元363年4月之前拜见过司马昱,"相王"不是去见丞相司马昱,而是桓温授意他去"观察"会稽王司马昱。但因他称颂了可望为帝的司马昱而忤桓温之旨,故不被觊觎晋廷的桓温所用,不久罢归襄阳。为避苻坚逼用,他于公元379年沿湘江二州入赣,并在江西万载书堂山及新余白梅生活了33年,且最终在此地将巨著《汉晋春秋》54卷完稿。该著的内容并非终于愍帝,而实达东晋元帝、明帝、康帝乃至孝武帝时的人和事。习凿齿的德行与节操,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国人和习氏子孙。在这1600余年来,据习氏族谱所载,其子嗣中人才济济,而尤以习嘉言、习仲勋等,其功业彪炳史册。  相似文献   

3.
习凿齿(328—412)暮年遁隐白梅,卒葬枣木山,有其遗迹及袁州的《郡志》《大元一统志》《大明一统志》和江西的许多地方史志记载为证。叶文对此全面否定。然历代诸多有关墓葬、碑文、家谱编修、人名字号的史料及论述以至习凿齿本人著述都证实,叶文所引为据者均失于考证,或违背历史真实,或有悖常理,或无的放矢,或以遭诬损的后人著作否定千百年前的史志等记载,全文逻辑混乱,漏洞百出,不能自圆其说。  相似文献   

4.
十六国时期,由氐族建立的国家--前秦曾一度统一了中国的北方.前秦的统一经历了艰难的历程,从苻坚建国到苻坚最后统一经历了25年的时间.苻坚即帝位后,任用有识之士王猛,在军事上逐步扫除敌对的国家.从太和五年(公元370年)开始,灭掉前燕,降服巴氐,攻灭前凉,攻代王什翼犍,灭代,散其部落.苻坚在中国北方建立起一个统一的大帝国.当时人称前秦疆域"东极沧海,西并龟兹,南包襄阳,北尽沙漠"(<高僧传·释道安>).  相似文献   

5.
谢道韫是东晋著名的文学家,出生在一个书香仕宦的家庭。父亲谢奕“少有才名。”在任剡县(今浙江嵊县)令时,为官清正,政绩卓著。后升为安西将军。她的叔父谢安是东晋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淝水之战的总指挥。当时前秦大帝苻坚亲率步兵六十五万、骑兵二十七万、羽林军三万南下侵晋,而东晋迎战的只有八万多人,面对百万大军乌云一般地压向南方。苻坚曾经狂妄地说“以吾之众旅,投鞭于江,足断其流”,这恐怕也并非全是大话。而谢安却镇定自若,可谓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淝水一战,杀得不可一世的符坚“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前秦就此瓦解。这在…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前秦苻坚推行的怀柔政策、徙民政策、分割统治、军事分封统治四个方面,分析了苻坚民族政策的局限性,认为苻坚民族政策局限性是导致前秦灭亡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7.
公元383年,暂时统一了中国北方和四川地区的氏族人苻坚统治的前秦政权,出动号称的百万大军,进攻偏居江南的东晋。东晋朝野团结一致,以八万精兵在淮南的淝水击溃了前秦的军队,前秦政权不久也就败亡了。这就是历史上闻名中外的淝水之战。如何评价淝水之战的性质,当前史学界主要有两种新的意见:其一,认为“前秦对东晋的战争,不是以氏族对汉族进行‘种族奴役’为目的的民族侵略战争。……乃是南北封建统治集团之间的一场兼并统一的战争。”其二,认为“前秦方面是统一中国的正义的战争,而东晋方面是保卫士  相似文献   

8.
氐族是"五胡"之中受汉文化影响最深的一个.前秦的主要建立者和最高统治者都出自苻氏家族,以苻坚为代表的苻氏集团醉心于汉文化,崇儒,兴教,信佛,谈玄(论道).因而,他们建立的前秦是一个儒、释、道(玄)等多种文化并存的政权.出现这种文化状况,其主要根源是苻氏家族乃至前秦的政治需要.  相似文献   

9.
试析前秦谶言的产生及其应验崔明德谶言是中国历史上的一种神秘文化现象,前秦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出现谶言较多的时期之一。前秦的创建者苻洪和继承者苻健、苻生不仅是谶言的忠实信徒,而且也积极利用谶言达到自己的目的。前秦的名君苻坚在即位前后,把谶言作为推翻苻生的残...  相似文献   

10.
在著名的淝水之战中,一败涂地的前秦王苻坚被后人认为刚愎自用、骄傲轻敌。如果以此来评价苻坚的一生,实在太不公平。苻坚是五胡十六国乱世中的一代雄主,他雄才大略,励精图志,广揽贤才,虚心纳谏,在贤相王猛的辅佐下,开创了乱世中的前秦盛世,历史功绩不应抹杀。  相似文献   

11.
虽然东晋处于士族门阀制度的全盛期,皇权式微征象明显,但是东晋朝廷仍然试图重振权威,对外伸张晋室的正统地位,对内凝聚臣民对朝廷的向心力。虽然这一政治努力的线索比较晦暗,但是仍然有迹可循,成为东晋时代在门阀政治之外的另一条政治线索。由于东晋朝廷无力扶持小农经济,故东晋社会土地私有观念淡薄。东晋财政虽然沿袭西晋制度,但是由于立国江南,不得不因时而宜,有所变通。  相似文献   

12.
大同发现的金代张澄石棺铭显示其所属的张氏墓地是按照五音姓利原则来规划的。在燕云地区,类似的资料还有辽代两例,并可溯源至唐代。这说明燕云地区的五姓葬法,系唐、辽、金一脉相承而来,与中原北方地区宋元墓葬习见的同类葬俗并为唐代以降之两流。  相似文献   

13.
晋江流域是福建南部(含闽南、闽西南)最早开发的区域。六朝以来,陆续有不少北方汉人迁入,因而在东晋时就在区域内设置了晋江县,为区域内有县级建置之始;晋江县在南朝陈代改为南安县,唐久视元年(700)于南安县东北界置武荣州,景云二年(711)改为泉州。土著越人、南来汉人和域外蕃客,共同生活在泉州这块土地上,经过长期的接触、交流、融合,彼此通婚,子子孙孙都认同泉州为自己的家园,且已形成特有的方言和特有的习俗,一个富有特色的人群———泉州人———就形成了。  相似文献   

14.
针对南宋诗坛学苏者或流于恣肆驰骋、学黄者多务为锻炼雕刻,朱熹从其"这文章皆是从道中流出"的文学本体论出发,提出了一些重要的诗学思想,其中与以黄庭坚为代表的江西诗学有合有离:合者如重道德修养、养心治性与"诗见得人";倡儒家"温柔敦厚"之诗教;讲究诗之法度,主张循序渐进;黜浮华之习气。离者如欣赏自然平淡之作,反对刻意费力之作;尊古非律;反对无益的唱和之风,认为"失其自然之趣",不如不作。  相似文献   

15.
郎思孝是辽代学问僧的突出代表,曾任觉华岛海云寺的住持。他一生佛学论著丰富,受到契丹皇帝、贵族的特殊宠遇。到了金朝,仍然有人熟悉思孝的事迹和觉华岛的佛教。唐朝灭亡后,思孝实为振兴华严宗之关键人物。这位高僧及觉华岛在辽代佛教史及东亚佛学界都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6.
东晋南朝墓志的渊源、摆放位置、纪时格式及"一志多方"现象等若干问题,是前人相关研究中有所涉及,却仍有待深入的重要方面。东晋墓志出现的内在原因,是受西晋已经形成的使用墓志的风习的影响,源自西晋;而其所呈现出的外在特征,却又受到南方使用志墓砖铭的丧葬习俗,以及东晋时期特殊的政治环境与社会背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与东晋至南朝墓志发展、定型的过程相吻合的是,墓志的摆放位置、纪时格式也同样经历了从不稳定到稳定的变化过程。东晋、南朝墓志中的"一志多方"现象,虽然比较特殊,但大多具有很强的随意性与偶然性,且出现的时间也不稳定。  相似文献   

17.
王永平 《南都学坛》2005,25(5):23-28
吴兴武康沈氏两晋之际以江东“武力强宗”的面貌出现在历史舞台,对东晋南朝之政局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从其发展过程看,东晋一代,沈氏尚武,成为门阀社会的不安定因素,且有覆家之祸。晋宋之际的社会变革,给沈氏武将提供了发迹的机缘,至宋、齐间,其勋业达到鼎盛。由于沈氏社会地位的上升,他们受到了门阀社会的影响,家风逐渐趋于崇尚文化。而南朝后期的沈氏文士预武,则是其尚武家风的余绪。  相似文献   

18.
现存最早记录昭君自请远嫁匈奴故事的文献<琴操>,目前学界多认为是东汉蔡邕所撰,此书并全文收录了所谓昭君所作的琴曲<怨旷思惟歌>.然而,通过对今本<琴操>作者问题的考证,可知此书实出于晋代.据此可知,含有自我意识觉醒成分的昭君自请远嫁匈奴的传说,是东晋文学自觉风气的产物.它的产生,印证了魏晋是中国文学自觉期的开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