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姚达兑 《阴山学刊》2010,23(3):38-44
《梼杌萃编》历来被埋没在故纸堆中,不受重视。近年有陈平原将其放在谴责、狭邪两类小说中讨论,王德威将其放在"梼杌"所具有的史鉴和"溢恶"两方面进行探讨,但都未对此书作整体性分析。此书继承了两大小说类型后,有意对其优缺点进行继承规避。其中,最突出的但被忽视的是此书对滥恶溢淫倾向规避的叙述。钱锡宝熟知官场,故能避免滥恶,反而在叙述中多有怜悯。钱氏对滥恶溢淫规避的表现,是将叙述由官场转向私域来探讨,一边规避,一边借以呼唤"真性情"。  相似文献   

2.
《金文编》附录上卷共收入未识图形或未识字610个,近年来随着出土资料的增多和金文研究的深入,有些未识图形或未识字逐渐可以分析或被认识。本文选录16个图形文字,依据甲骨文或其他金文字形,对其进行考察与分析,认定某个图形就是族徽,某个图形表示一种生活场景,某个图形发展为后来的某个字,以探索它所表示的意义。这16个图形文字,代表某个氏族的氏族符号四个:001,194,204,232;表示一种生活场景的五个:005,017,021,213,217;后来发展成为某个字的七个:049,052,084,085,090,145,609。  相似文献   

3.
4.
马积高 《船山学刊》1991,(1):94-104
连珠是我国古代一种特殊的文体,它通常由若干短章合为一组,每章一意,长的十几句,短的几句,一般用骈体,押韵与否则不一。晋傅玄《连珠序》说连珠“兴于汉章帝之世,班固、贾逵、傅毅三子受诏作之……其文体,辞丽而言约,不指说事情,必假喻以达其旨,而贤者微悟,合乎古诗劝兴之义。  相似文献   

5.
《金瓶梅词语》中有些特殊词语,为陆澹安《小说词语汇释》、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王镆《诗词曲语辞例释》及其他论著所未收,或虽收录和解释,但与它们在这本词说中的实际意义和用法不符。本文从中择取若干,对照今日方言,细揣上下文意,试加铨释。例句后面括号中横线前后数字,分别为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八五年出版的《金瓶梅词话》的回数和页码.  相似文献   

6.
《梼杌闲评》作者非李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前人认为《梼杌闲评》的作者是明末人李清,其所依据的内证不能成立。从《梼杌闲评》倒可推测其作者不是李清。  相似文献   

7.
《梼杌闲评》作者为李清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梼杌闲评》之刻本,向不题撰者姓名,近人缪荃孙、邓之诚曾推测为李清所作。笔者以为,此说确有道理,现试加考索以足证之。《梼杌闲评》是以明末太监魏忠贤为题材的长篇历史传奇小说,人称“魏忠贤之外史”。其书开卷有诗曰:“博览群书寻故典,旁搜野史录新闻”,据此,可知此书之作,与魏忠贤擅权乱政之时当相去  相似文献   

8.
<正>孔子的言论除了在《论语》中有较为集中的记述外,更大量的还散见于历代特别是周秦两汉的重要典籍中,且其中相当一部分就精辟、可信程度而言也丝毫不亚于《论语》。正因如此,古往今来不少学者都曾致力于纂辑《论语》之外的孔子言论并且各有所成,而由裴传永同志奋斗七载始告完成的《论语外编——孔子佚语汇释》(济南出版社1995年12月出版)一书,更是这类书中饶具特色、扎实严谨的一部。我认为这部书具有如下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9.
《梼杌闲评》的思想倾向和形象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歧路灯》是否被“埋没”的问题,学术界曾有过一场耐人寻味的争论。“历史筛选”论者说,任何作品都要受读者自觉或不自觉的选择,好的保留;坏的淘汰,这自然不无道理。但据此推论凡是没有受到重视的作品,必定是该淘汰的坏作品,却未必公允。比如,《梼杌闲评》就是一部受到冷落的小说,对于它的研究几乎还是空白,但这绝不能作为它思想平庸、艺术低下的证明。笔者认为,这是一部值得肯定的作品。下面谈一点不成熟的看法,以期引起人们对这部作品的关注。 一 《梼杌闲评》是以作者所处时代最重大的政治事件为题材的“当代小说”。它既是那一时代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生动反映,又是通俗小说艺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从前一角度加以考察,可以见出它的认识价值;从后一角度加以评析,则可以看出它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0.
《清史稿》卷四二三《宗稷辰传》云:“宗稷辰,字涤甫,浙江会稽人。……稷辰父霈正,官湖南零陵知县。”《清史列传》卷六十七《宗稷辰传》亦谓“稷辰父霈正”。但就笔者所见史料而言,上述两传所载宗稷辰“父霈正”恐有误,其父名应为“宗霈”。查陈乃乾《清代碑传文通检》(北京图  相似文献   

11.
《鲁迅日记》是研究鲁迅生平,思想及其著作的直接的重要资料,是研究中国现代革命史、思想史、文化史的珍贵文献。一九七六年七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第二版《鲁迅日记》,除校订了刊误外,并在书末附了《人名索引》,把同人异名,异姓同人,归合一处,按姓氏笔画依次排列,使读者检索极为方便,大大提高了《鲁迅日记》的使用效率。但亦偶有疏忽之处,或将一人分作两人、三人,或将两人合为一人者。余凡见闻所及,朝拾暮掇,略加串次,作《<鲁迅日记>若干人名考辨》,抄付《社会科学辑刊》,有不当之处,诚望匡正。半字之差误作一人《鲁迅日记》一九二六年八月九日有这样一条记载:“上午得黄鹏基、石珉、  相似文献   

12.
《语丝》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刊物之一。鲁迅和它的关系极为密切,并曾主编十一个月,发表文章一百五十篇,是鲁迅对敌斗争的重要阵地。但在一些有关书籍中,对关于《语丝》的某些问题,有的解释错了,有的未予说明。本文试对这些问题分别作一些资料性的考释,供研究者参考。关于孙伏园提议创办《语丝》的具体时间  相似文献   

13.
考古释《招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田野考古工作的日渐发展,尤其是楚国故地的多次大规模发掘,我们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实物史料,这为《楚辞》研究开拓了一个崭新的领域。下面谈一些体会,请《楚辞》爱好者指教。一,解故释词1.像设君室静闲安些朱子《楚辞集注》说:“盖楚俗人死,则设其形貌于室而祠之也。”近人多采此说,以为“像设君室”即设死者画像于旧居,是“为了使魂容易辨认”。有些考古工作者在汉墓中发现画有墓主人肖像的“铭旌”之后,认为这就是“像设君室”的“像”,此说无疑是受了朱注的影响。王夫之认为“像设者,以意想像而设言之”,他把《招魂》通篇除却首尾,均视之为“像设之辞”,此说于理虽通,但并未通解“像设”本谊。汉王逸《楚辞章句》以为“像设君室静  相似文献   

14.
《清明上河图》新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翰林画师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是我国古代规模最大的风俗画杰作.该画不仅技艺高超,其所表现的当年汴梁(河南开封)的社会风貌更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献价值.据说.原画无画名,“清明上河图”之称最早出于金代张著的题跋中,而明代李东阳的题跋则把“清明”解释成“清明节”.此说多得袭用,在诸多评论该画的历史价值、社会意义、艺术成就的文章中,大多牵涉到画中的季节,以为就是“清明节”,其中包括极有权威的《辞海》(第1087页“张择端”条).笔者有幸在开封相国寺买了一套八幅《清明上河图》,借助放大镜,逐人细细观摩.又查阅了一些评介文字,发觉此说并不确.需要澄清.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对东汉许慎所撰字书《说文解字》中部分误释字进行订证。订正例字有:册、器、色、屰、十、丈、干、言、音、共、革、为、斗、反。  相似文献   

16.
一杜甫的《望岳》,脍炙人口,历来为人们所传诵,对诗的要旨,人们往往能心领神会。但由于注家蜂起,人们对这首本来深刻而浅显易懂的诗反而不解了,读注本而坠入五里雾中,大有茫茫然不知所以之感。如对《望岳》之题解,《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是这样解的:“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杜甫赴洛阳应进士举,落第,於是漫游齐赵一带,这诗是游泰时所作。泰山为东岳。近岳而望,并未登山,故题作望岳。诗中描绘泰山高大而磅礴的气  相似文献   

17.
《愙斋集古录》二一·十六有《丙申角》,其铭云:“丙申,王锡箙亚器奚具,在■,用作父癸彝。”  相似文献   

18.
释《卷耳》     
<正> 《周南·卷耳》一篇,自来不得确解。近年来出版的《诗经》选注本。选译本。全注本、全译本不少,对于《卷耳》篇大都袭用方玉润的说法,即:“此诗当是妇人念夫行役,闵其劳苦之作。”(《诗经原始》)然照旧无法讲通。惟独一九八○年出版的高亨先生的《诗经今注》提出了一个新见,他说: 这首诗的主题不易理解,作者似乎是个在外服役的小官吏,叙写他坐着车子, 走着艰阻的山路,怀念着家中的妻子。我觉得此说最有意思,可惜他没有详为推证,而且语气出于疑似,还不敢自信地决然肯定。我也正在读《诗经》,有相似的看法,兹不揣固陋,略为申述之。  相似文献   

19.
正《明实录》共13部,约1600多万字,是明代历朝以朝廷诸司、部院所呈缴的奏章、批件等为基础,逐年、逐月记录各个皇帝的诏令以及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大事而成的官修编年体史书,记录了从明太祖朱元璋到明熹宗朱由校共15代皇帝(建文帝朱允炆附于《明太祖实录》、景泰帝朱祁钰附于《明英宗实录》)、约250年间的大量资料,具有非常重要的史学价值,是学界研究明朝历史的基础史籍之一。然白璧微瑕,其中亦存在着一些阙谬之处,爰撰短文,予以商榷,并求教于学  相似文献   

20.
吉林大学所藏甲骨选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吉林大学历史系文物陈列室曾于1961年收購到一批甲骨,共一百余片,乃罗振玉旧藏。其中有一部分是未曾著录过的;也有一部分虽被著录,但或者是仅著录其正面的刻辞,而遺漏了其背面;或者是拓本經过割截,以致文辞不全。在这些甲骨刻辞中,有的可据以解决目前某些悬而未决的問題;有的則对于过去認为毫无問題的說解,向我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