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志菲 《华人时刊》2012,(11):22-25
蓄着齐耳短发,浑身洋溢着青春气息的少女,手拿草帽,肩挎背包,整装待发……这是矗立在敦煌研究院的一尊雕塑,名日《青春》。瘦小的身材,朴素的穿着,花白的头发,匆匆的脚步,忙碌的身影……这是曾拥有中国十大女杰及"敦煌的女儿"之誉的樊锦诗。一般人很难将塑造于20世纪60年代的青春倩影与年过古稀、不施粉黛的著名敦煌学家、石窟考古专家、文化遗产保护管理专家樊锦诗联系在一起。其实,《青春》雕塑的原型就是当年从北京大学毕业直奔祖国大西北的樊锦诗。近半个世纪过去了,当年的青涩女孩如今已是满头华发,不变的是报国志、赤子情。樊锦诗对敦煌莫高窟不离不弃,厮守近50个年头,对这位把青春交给大漠戈壁、将敦煌文化传播到世界的"敦煌  相似文献   

2.
余玮 《新天地》2012,(3):10-11
齐耳短发,手拿草帽,肩挎背包,浑身洋溢着青春气息的少女……这是矗立在敦煌研究院的一尊雕塑,名曰《青春》。瘦小的身材,朴素的穿着,花白的头发,忙碌的身影……这是全国政协委员、敦煌文物研究院院长樊锦诗,不久前她当选2011年度中华文化人物。樊锦诗就是《青春》雕塑的原型。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敦煌佛教艺术的题材内容的选择、表意方式以及美学特征等方面入手,对敦煌古代工匠与佛教艺术的民间性等相关问题作一初步探讨。敦煌艺术以佛经为依据,以现实生活为素材,经过"万类由心"的营构过程,创造了神人结合的形象和宗教幻想境界。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新风貌和独特的体系。  相似文献   

4.
飞天是佛教美术中以绘画、雕塑等形式呈现的装饰性艺术形象。当代中国,飞天已经成功地实现了由宗教艺术向世俗艺术的转化,生成为世俗的新经典。影响飞天再生的因素来自内外两个方面。"飞动"之美是飞天再生的前提,批评家生产着世俗经典的消费主体,艺术家从事作为消费对象的新经典的生产,主流意识形态利用经典来建构民族文化认同,并以其话语权威来推进经典的传播。飞天再生实质上是以敦煌宗教艺术为基础的世俗经典的生产,在艺术批评、创作与接受层面分别实现了审美意蕴的经典化、宗教空间的世俗化、艺术形式的大众化。飞天是敦煌艺术再生的典范,对于敦煌艺术再生研究具有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5.
当代文学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对传统的认同,应仰仗于传统符号的转换再生。但我国当代作家在认同传统时却往往浮浅而随意,这是导致当代文学陷入困境的一个重要原因。这在当代文学对敦煌艺术传统的认同方面有着典型的表现。研究当代文学在认同敦煌艺术传统时存在的基本问题,不但可以促使敦煌艺术精神在当代语境中焕发出新的生机,而且可以为当代文学摆脱其困境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艺术心理学角度 ,对敦煌莫高窟第 2 2 0窟东壁南侧壁画中的维摩诘的情感表现进行了深入分析 ,探讨自然情感表现与艺术表现虽然有着相近的地方 ,但从自然表现到艺术表现 ,仍然有相当一段距离。莫高窟第 2 2 0窟东壁南的维摩诘情感显然不是自然情感表现 ,而是敦煌莫高窟画师的一种艺术创作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7.
陈新 《华人时刊》2012,(3):66-68
人们都知道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先生是软件大王,却不知道他对中国文化也情有独钟;更不知道比尔·盖茨对中国文化喜爱的原因是受了其继母的影响和熏陶,因为他的继母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中国迷,且大半生与中国文化打着交道。  相似文献   

8.
赖晨 《山西老年》2014,(12):32-33
敦煌学是一门国际性显学,它是一门博大精深、涉古通今、包罗万象的综合性学科,被称为学术的海洋、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许多学者为敦煌学作出了贡献,如常书鸿,他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敦煌。在50多年的艰苦生活中,经历了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种种不幸和打击,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但他仍然义无反顾,为保护敦煌莫高窟默默地奉献着。因为有他,敦煌文物得到了及时的抢救和保护。  相似文献   

9.
乔志青 《山西老年》2010,(10):34-35
梦想中的大西北,是个极富神奇色彩的地方,千年之前的世界艺术宝库和丝绸之路,就诞生在这里。从甘肃柳园车站下车后,换乘大巴直向敦煌方向驶去。透过车窗眺望,戈壁荒原一望无际,矮丘累累,沙砾遍地,残枝枯叶,随风摇曳,看不到一片湿地和绿茵。敦煌艺术之宫难道就建在这荒无人烟的戈壁滩吗?  相似文献   

10.
敦煌曲子戏融合了乐府、诗、词和曲的艺术特点。其乐以隋唐燕乐为主,其辞则以杂言体为主,舞台表演则是代言体的演唱。曲子戏既是唐民间音乐、宫廷音乐、外来音乐相互碰撞、激荡的产物,也兼收唐代各体音乐文学之长。敦煌曲子戏的艺术表演不仅昭示了戏剧早期的艺术形态,也呈现了乐古戏剧、戏曲的形成过程。曲子戏对后代戏剧、戏曲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其多元、开放的艺术形态,使其在后世不断融合多种民间曲艺形式,从而发展为一种具有浓郁地域色彩的戏剧艺术。  相似文献   

11.
文章对现代学界纷呈的“中国文艺复兴说”作了表述和解析,并通过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展览在成都举办所推动的20世纪显学——“敦煌学”的文化现象考察“唤起中国文艺的复兴”的学说,解读了敦煌文化遗存与欧洲文艺复兴肇始的种种同比性,进而论证:中国“文艺复兴权舆,肇于成都”,成都是“中国文艺复兴之翡冷翠城”(中国文艺复兴的发祥地),时间在1944年1月,标志是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展览。此外,该文首次提出中国文艺复兴“阶段论”。  相似文献   

12.
敦煌文献斯0367《沙州伊州地志》残卷"火祆庙中有素书形像无数"之"素书"究竟是何义?至今聚讼纷纭。本文将敦煌文献与吐鲁番文献相对照,将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相对照,运用语言文字学、文献学和美术学等相关知识,考证"素书"即"塑像和绘画"。并论证了祆教艺术在传播的过程中与佛教艺术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敦煌佛教绘画》的前言介绍了敦煌第一石窟开凿的缘起、过程以及敦煌艺术的分期。全文探讨了华严与敦煌的关系,并以一些造像中手印的区域性特点为例提出研究印度国家博物馆馆藏敦煌绘画艺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又见敦煌》全新的观看空间既包含着古老敦煌的文化意涵,又以对话的形式激活了观众的情感记忆,通过对敦煌文化的视觉呈现,对丝路精神进行了审美化表达。情境体验这一戏剧形式重塑了观众的感知方式,使个体情感与演出空间相连,个体的审美经验被编织在承载着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创意空间中,观众经由体验对敦煌文化产生了情感认同和审美认同,敦煌形象也在创意空间的多重表征下获得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5.
从"莫高窟"的壁画形象中人们发现,"敦煌音乐"之所以能够在古时流传上千年,与其自身不断发展及融合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舞剧《丝路花雨》的成功亦是基于传承与发展之上的。在多元文化发展的当今社会,作为我国音乐文化的瑰宝,如何将"敦煌音乐"文化弘扬及发展,是值得思考与探讨的课题。通过对莫高窟壁画中伎乐形象的描述,以及以《丝路花雨》为代表的现代"敦煌艺术"文化所编创的舞台作品的分析,剖析古代与现代"敦煌音乐"文化的特点,并提出将来"敦煌音乐"文化发展的思路,以期引发关于"敦煌音乐"文化乃至"敦煌艺术"文化传承与发展等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敦煌石窟艺术在中华文化史上留下了灿烂的一页,其设计之合理性功不可没.借鉴与汲取其设计精华,对当代环境艺术设计具有重要意义.以敦煌壁画艺术为中心,从宗教、美学、设计等角度出发,对壁画与建筑的关系作一深层分析,将会为当代环境艺术设计提供一种启示,从而引发具有创新意义的理论思考.  相似文献   

17.
靳峰 《山西老年》2010,(4):48-48
"雕饰奇伟,冠于一世"是古人对云冈石窟的赞美。云冈石窟是我国最大的石窟群之一,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和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2001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8.
敦煌讲唱文学的类型多种多样,艺术形式丰富多彩,是唐五代时期在敦煌地区广为流行,能够表现普通民众的社会生活、思想感情、理想愿望,同时又采用了广大民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的通俗文学作品。敦煌讲唱文学在类型、体制诸方面富含戏剧因素,因而对其加以分类和探讨,对戏曲起源的研究将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代文学创作中,敦煌题材一直倍受青睐,有关敦煌的文学书写成为永不消退的文学热点。敦煌是博大的,也是精深的,其间蕴涵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质素,要对敦煌进行文学的把握是有难度的。敦煌的文学书写要求作家既是文学家,也是敦煌学者,二者缺一不可。只有具有敦煌学者的修养才能真正书写出富有文学价值的敦煌文学作品。以当代敦煌文学的代表性作家冯玉雷的文学创作为研究对象,从叙事的难度、理解的难度以及小说的高度三个方面来分析其敦煌系列小说给读者造成阅读方面困难的原因,以打开一扇走近敦煌文学的窗户,对解读敦煌文学提供一种思路和视角,从而揭示出敦煌文学真正的文本意蕴和内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国际公关》2013,(6):74-75
敦煌壁画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是中华文明的瑰宝,而随着环境的破坏,此时正面临着消失的危险,敦煌文化正处在消亡的边缘。为了更好地传承华夏文明,保护敦煌文化生态,2013年,IBC公益计划重点关注“敦煌文化生态保护”,将敦煌作为“创意美丽中国”大型公益活动的第一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