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廖仕成 《老友》2011,(7):60-60
《老友》是我们老年朋友的良师益友、精神食粮。回忆起来,我和《老友》相识已有近20年了。 我1992年退休。一次,我在一位老同事家见到《老友》(《老干部之友》),她朴实、清新的文风一下子吸引了我,使我大有相见恨晚之感。  相似文献   

2.
1992年2月17日,东北沦陷区著名女作家田琳在深圳逝世。我和田琳认识,是她在日本时。有一年,她从日本回国,到我家看我。由我介绍她的中篇小说《安获和马华》在开明书局出版。算来已经半个世纪了。1986年我编《长夜萤火》时,曾选她五篇小说:《风》、《砍柴妇》、《售血者》、《忽玛河之夜》、《安获和马华》,并写了她的简介:  相似文献   

3.
认识蒋方舟蒋方舟:1989年10月27日出生于湖北襄樊。9岁出版《打开天窗》,两年后出版《正在发育》,2002年先后出版《青春前期》、《都往我这儿看》,2003年出版《我是动物》,并于11月起,在《新京报》和《南方都市报》  相似文献   

4.
徐月兰 《老友》2009,(10):49-49
从读《老友》(《老干部之友》),到踊跃给《老友》投稿,已有17个年头,我与《老友》结下了不解之缘。而初次投稿发表时的喜悦至今仍时时萦绕在脑海,一直激励我前行。1992年9月,在我调进县委老干部局一年多的时间里,一直读《老干部之友》。第二年7月,上饶地区老干部宣传工作会议在鄱阳召开,我将消  相似文献   

5.
《激情的弦》 常枫著,短诗集,列入“诗播种丛书”,1949年出版,内含《我底碑》、《信念》、《给我底弟弟的叮咛》、《挑琴》、《呈克鲁泡特金》、《啸歌篇》、《匕首》、《石林底童话》、《滇池》、《狂想曲》、《黄昏底构图》、《银河底哭泣》、《发抖的夜》、《零碎的诗》14首。关于诗集创作和出版的情况,作者于1985年给编者的复信中回忆说:“1947年秋季我到了宜良中学,此后两年间,我写的诗歌较多。我是用  相似文献   

6.
蒋显经 《老友》2012,(4):68-68
我与《老友》有过一段文字情缘。2009年.我的一首小诗《种茶小吟》在《老友》刊登,给了我很大鼓舞;不久,我写的《奋蹄夕阳乐奉献》又有幸被发表;后来,我的一篇征文《从赤脚老师到公办老师》又被采用,实是人生写作路上的大喜事。从此,我一有空就给《老友》写稿、投稿。《老友》真是我退休以后的相知伴侣和良师益友。  相似文献   

7.
我于1950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从事军队文艺工作,1959年调中央电视台任导演至今。在近40年屏前幕后的职业生涯中,编导制作了各类电视节目一千多台。其中,最让我难以忘怀的是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电视转播。那时我26岁,虽然在文艺组导演里年龄最小,但已经多次担任各种晚会、重大政治活动和节目的实况转播,如《白毛女》、《小二黑结婚》、《宝莲灯》、《五朵红云》、《小刀会》、《红珊瑚》、《刘胡兰》等一大批舞剧、歌剧、话剧、戏曲、音乐舞蹈和专题节目。这些任务完成得都不错,也积累了经验。但我知道,《东方红》不同寻常,它集中…  相似文献   

8.
《北大学报》(社科版)创刊50年了,我同它交往也是50年了。我对《学报》而言有三重身份:读者、作者和编者。我从《学报》诞生以来就是它的忠实读者,它是我获得各种新鲜的学术信息的重要源泉之一。我也是从它的诞生之日起成了它的作者的。《学报》1955年第1期上刊登了金岳霖、汪子嵩、张世英三位先生和我共同撰写的文章。此后,除10年“文革”而外,我关于列宁的《辩证法的要素》的独创性理解,是20世纪60年代在《学报》上首先发表的。改革开放以后,我在《学报》上发表了若干坚持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文章,其中《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获得了中宣部“五个一工程”论文奖。80年代以来,我成了《学报》的编委,1987年成为副主编(当时负责实际编辑工作的是编辑部的同志们,主编、副主编实际是今天的编委会主任、副主任),1991年成为主编,后来改称编委会主任,直至今天。可见,50年来我同《学报》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不仅如此,我还是在《学报》的支持和帮助下不断成长的。当然,我所做的一些努力对《学报》的进步也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所以,这50年是我同《学报》同呼吸、共命运、共同成长和前进的50年。  相似文献   

9.
<正>近几年来,我是《石河子大学学报》(哲社版)的热心读者,我的南湖藏书楼收藏有《石河子大学学报》近三年的合订本,我曾到《石河子大学学报》编辑部参加过办刊交流座谈会,可以说对《石河子大学学报》较为了解。下面我以《石河子大学学报》2011年第1、2、3期为例,谈谈我的初步看法。  相似文献   

10.
刘向前 《老友》2014,(8):69-69
正最近,我认真阅读了2014年《老友》第2、3、4、5期《读者信箱》的《回音壁》。细细品味后,我深深感觉到《回音壁》是《老友》杂志社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生动体现,是进一步办好《老友》的新举措。《回音壁》把编辑、作者、读者拧成了一股绳。几十年来,我读过不少报刊,但从来没有读到过这样精彩的《回音壁》,编辑们在自己的刊物上给读者回音。不少刊物的《编读往来》只有往没有来,偶尔见到《编者的话》那也多半是"开场白",唯有《回音壁》具体而又直  相似文献   

11.
程长珠 《可乐》2008,(5):3-3
我是《可乐》的忠实读者。我在《黄石周刊》工作,订阅了不少报刊,《可乐》是我每月必读的杂志。从2004年《可乐》创刊起,我就一直关注,但我更喜欢改版后的《可乐》。改版后,《可乐》定位更明  相似文献   

12.
彭江 《老友》2012,(2):68-68
我与《老友》相识近20年,现在我已古稀有五,每当读到《老友》倍感亲切,我和《老友》相知、相爱。《老友》使我受益匪浅,她是我的良师益友。现写几句,以表心田:  相似文献   

13.
雷雨田 《老友》2010,(1):64-64
我与《老友》结缘整整13个年头。读了13年《老友》,也陆续向《老友》写了一些稿子。13年中,《老友》共刊登了我39篇文章。13年来,我心目中《老友》的编辑们,是一个团结协作,热心为作者、读者服务的团队。  相似文献   

14.
《老友》2014,(4)
正我从2006年开始订阅《老友》。8年来,《老友》伴我度过退休生活,成为我每天的必读之物。我从《老友》中学到了许多知识,收获很大。我觉得《老友》有四大特点:一、及时传递党中央的声音,使读者了解国家大事。《老友》始终坚持把传递党中央的声音放在重要位置上,《时事纵横》栏目刊登的新华社记者撰写的《十年党建成就辉煌》《十八大开启新征程》《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等文章都体现了党中央的重大战略部署,传递了党中央的声音。读者学习后,精神振奋、受益匪浅,进一步明确了方向,认清了形势。  相似文献   

15.
1999年我退休后,县委老干部局为我订了一份《山西老年》,我从那时起开始结识她,感受颇深,感觉她就是我的良师益友。《山西老年》的内容丰富多彩,像是一座知识宝库,可供人们学习的地方很多。你想知道《趣闻轶事》吗?你想知道《政策与法》吗?如此等等,均可在《山西老年》这座知识宝库中找到比较满意的答案。因此,我认为《山西老年》具有可读性、趣味性、知识性。  相似文献   

16.
我从1959年进入复旦大学陈望道教授主持的语言研究室起,就踏上了语言研究之路,至今已经是整整50个年头了。在这50年里,我的研究涉及语言理论、语法、词汇、修辞、方言等领域,主攻语法。已出版《三个平面的语法观》、《语法理论纲要》、《汉语句子的多角度研究》、《语法述要》、《动词研究》、《动词研究综述》、《汉语动词  相似文献   

17.
在我没有发现安徽《专业户》之前,我总爱看湖南的《农家致富顾问》和江西的《农村百事通》。一个偶然的机遇,使我和《专业户》这位早已闻名全国的老师相识了。当时我看到的《专业户》已是92年第12期了,真是有缘相见,恨之太晚。此后,《专业户》就成了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根精神支柱。为此,《专业户》每到一期,我就不失时机地买它一期。实事让我不得不承认《专业户》上提供的技术,具有通俗易懂、科学性、  相似文献   

18.
六十年创作生涯 ,回首来时路 ,看看三十多年前的长篇小说 ,我先选出编入一九七二年台北中华书局出版的五本《墨人自选集》中的《白雪青山》 ,与去年 (一九七九年 )完成的最新长篇《娑婆世界》 ,在《新生报》先后连载三、四年 ,於一九九一年二月出版 ,一九九二年三月再版 ,同年九月再版二刷 (三版 )的《红尘》 ,以及一九九三年十二月初版的《红尘》续集共四卷一百二十章 ,初列为我的长篇代表作定本。仔细校订《白雪青山》之后 ,我才有时间校订这本《滚滚长江》。这部长篇当年是以《东风无力百花残》为名在报纸副刊发表的 ,一九六五年十二月高…  相似文献   

19.
黄亚东 《老友》2015,(4):68
我是一名小学教师,已退休14年。读书看报是我的一贯爱好,我自费订了各种报刊,但最吸引我的还是《老友》,其原因是:一、《老友》开设的栏目多,所刊载的文章都与时俱进,对老年生活很有指导作用。如2013年3月《养生保健·保健问答》中《对老年性耳聋需要知道些什么》一文对我帮助很大。2014年7月,我耳朵突然嗡嗡作响。我  相似文献   

20.
老友信箱     
《老友》2006,(8)
《老友》助我养天年我自1996年开始读《老友》。这份期刊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图文并茂,非常贴近老年人离退休生活。连续十年多来,我读《老友》获益匪浅。我不仅喜爱欣赏书画,更爱读刊中记叙革命故事和人伦道德的文章。在十年阅读《老友》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