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一儿歌,我国古代文献中一般称作童谣。《国语·晋语》载卜偃引“童谣”,韦昭注:“童,童子;徒歌曰谣。”《汉书·五行志(下之上)》引周宣王时童谣作“女童谣”,颜师古注:“女童谣,间里童女为歌谣也。”从韦昭、颜师古的注释可以看出,古代文献中的童谣,就是指男女儿童口头所唱的歌谣,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儿歌。明杨慎对童谣的解释较为具体: 《尔雅》曰:“徒歌曰谣”。《说文》  相似文献   

2.
刘厚锋  宋莉萍 《老友》2012,(11):30-30
晴好的早晨,在静寂的兴国县城大街上,早起的人们经常能见到这样的场景:父亲坐在轮椅上,儿子在后面推着,一边推,一边念着儿时的童谣,还不时地俯下身子问一句:"好听吗?"这画面不知温暖过多少路人的心田。画面里的儿子叫钟剑浩,照顾偏瘫的父亲钟兆民已经整整15了。  相似文献   

3.
轻松一刻     
《社区》2009,(14)
请求原谅小丽在睡觉时梦见姥姥来家做客,姥姥给了她两块巧克力。小丽嫌少不去接,对姥姥说:"您好久没来了,应该给我5块才行!"话刚脱口,她就醒了过来,发现手中什么也没有,于是马上又闭上眼睛,喃喃地说":请原谅我,姥姥,我现在只要两块就行了。"  相似文献   

4.
其实,照老家的称谓习惯,她活着时,我直叫她姥姥。 这些年,母亲每隔三年两载便会回山东探望姥姥一次。她从老家回来,便絮叨着说,还能和你姥姥再见三次,下一次便是,还能和你姥姥再见两次。最近这一次是前年,她回来不如以前乐观.说,你姥姥都过了八十七了,最多还能再见她一次,撑不了几年了。  相似文献   

5.
姥姥不止是中国有,外国也有。这是一位挪威姥姥,不过后来她住到英国去了,这样挪威姥姥也就变成了英国姥姥。挪威姥姥也好,英国姥姥也好,和全世界的姥姥一样,她喜欢讲一点故事给外  相似文献   

6.
歌谣承载着民众生活和文化的重要内容.百年中国古代歌谣的研究可分为四个发展阶段:开创阶段成果丰硕,确定了歌谣研究的地位和方向;缓慢发展阶段成果较少,具有一定的阶级色彩;复苏阶段研究较为细化;多元化发展阶段呈现多学科交融整合的局面.百年中国古代歌谣研究的焦点问题包括歌谣定义、历代歌谣研究、童谣的缘起和性质、谶谣研究、国外歌谣研究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北方人》2006,(7)
20多年前,江苏徐州市的大街上,人们总能看到一位年轻的母亲用车推着已经会走路的孩子,她全然不顾路人不解的目光,推着孩子走走停停,用缓慢但清晰的声音念着:"这……是……油……条……""这……是……花……"  相似文献   

8.
悼念姥姥     
想念 《百姓生活》2010,(4):18-19
一 姥姥,叫申淑英。这是我上了小学三年级才知道的。有一次,一个跟我玩耍的小伙伴突然问我:“你知道你姥姥的名字吗?”我听她这样问,一下子不知所措,摇着头说:“姥姥不就是姥姥吗?怎么还有名字?”她睁大眼睛.故作惊讶地反问道:“每个人都有名字,姥姥当然也有名字了。她把你从小看到这么大,你怎么连她的名字都不知道?”  相似文献   

9.
最美姿势     
张翔 《可乐》2008,(4):22-22
真正的强者不是不流泪,而是含泪狂奔。小时候,她遭遇车祸,颈椎受到剧烈撞击,致使脖子向右歪曲。医生尽了最大努力,也没有完全矫正,她成了一个"歪脖子"姑娘。从小学开始,她常常被同学取笑。一天放学后,一群同学念着"曲项向天歌"取笑她。她哭了整整一晚。"歪脖子"几乎夺去她的自尊和对美好的追求。她发愤  相似文献   

10.
陕西,是中华民族古代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歌谣被列入全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范畴。陕西童谣作为人之初的歌谣,在历史和现实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搜集到的歌谣按照传统的艺术方式进行归类与分析。以唤起更多有识之士的挖掘、保护、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郭家宁 《新少年》2013,(Z1):60-61
我今年10岁,妈妈总是说我又小又淘气。寒假里,我自己在家,妈妈不放心,就请来了一位"保姆"照顾我,不过,我觉得这个保姆有点儿傻。因为她在我们家白干活,不要钱,还经常给我们家买菜,给我零花钱,你说她傻不傻?这个傻保姆,就是我的姥姥。那天,补习班下了课,姥姥在门口等我。一看见我,她就唠唠叨叨地批评我上课不认真(原来,姥姥一直在外面看着我),总搞小动作。身旁的同学听到后,都向我投来嘲笑的目光,让我觉得很没  相似文献   

12.
刘心武 《可乐》2008,(1):25-25
小时候,邻居潘姥姥的嘴很瘪。妈妈让我把刚刚蒸好的蜂糕送给她吃,她高兴得不得了。可是吃糕前,她总把糕上的红枣抠下来,这让我很吃惊。听妈妈说,如果潘姥姥有钱安上假牙,就可以吃她最喜欢吃的红枣。从那时起,我就默默为潘姥姥许愿:等我长大挣钱,一定给她安上假牙。不久,我家搬走。几年后,传来潘姥姥去世的消息。妈妈叹息时,我想:姥姥怎么不等我长大就走呢?  相似文献   

13.
遗失的宝贝     
刘姥姥进大观园,正值贾府摆螃蟹宴,望着满桌子的珍馐美食,刘姥姥意味深长地说:"这一顿饭,够我们庄稼人吃上1年的。"幸好,刘姥姥没生在这个时代,要生在这个时代,让她跑一趟嘉德拍卖会,看着钱似乎不是钱,只是些数字,被人们呼来喊去的,不知她老人家又会说出什么惊天之语呢!这就是收藏的纯商业化,说白了,您跟这物件也没什么感情,您搞"收藏"只为挣钱,文化是假,商业才是真。当然,还有一类人并非商人和收藏家,但是,这些人的手里却有真货。  相似文献   

14.
金子美玲(1903-1930),活跃于上个世纪20年代的日本童谣诗人。在她短暂年的26年的人生里程中,写下了500多首充满童心童趣的作品。这些作品曾在当时日本大众文学代表性儿童文学杂志《赤鸟》上大放异彩。但随后因为战乱逐渐被人遗忘。但是在她26岁时,正是在人生的美好年华,也是在她文学创作的巅峰时期,金子美玲留下幼女,走上了自杀这条不归路。时隔50多年,她的童谣手抄本被后人发现,并很快得以出版。至今在日本以她的经历和时代为题材的电影和纪录片还在继续拍摄中。在她的故乡,建立了金子美玲纪念馆来缅怀这位昭和时期的童谣巨星。每年去她的故乡金子美玲纪念馆人数有增无减。她的童谣诗集,也已经成为中国乃至全球儿童启蒙教育的书籍。  相似文献   

15.
王天抒 《新少年》2020,(1):18-19
在月夜之下,那神奇而又迷人的皮影艺术场景被一名13岁女孩儿写的童谣淋漓尽致地呈现出来。皮影匠,胡子长/古老故事里面藏/灯光下,掐嗓唱/手中影人晃又晃/拿大刀,去打仗/阵前杀敌名声响/张灯结彩喜洋洋/乡土文化放光芒!《爷爷是个皮影匠》这首童谣,出自凌源市实验小学六年八班的崔涵硕之手。别看她只有13岁,去年凭借这首童谣荣获全国"第七届优秀童谣"一等奖,与全国知名作家和教师同获殊荣,成为凌源人的骄傲。  相似文献   

16.
薛立永 《社区》2012,(16):45
现在社会上评选的各种形象大使、形象代言人很多,可"邻里形象大使"这个称呼也许您尚未听说过,我的姥姥就被邻居们尊称为"邻里形象大使"。这个尊称的背后有许多有趣的故事。爱管闲事的热心肠姥姥已86岁高龄,爱管闲事是出了名的,为此邻居们都善意地称她为"事  相似文献   

17.
庄洒 《社区》2002,(14):38-38
赵姥姥是我们家的老邻居。 姥姥一生从事汉语言文字工作。年轻的时候漂亮而有才,现在已年近古稀了,可她还是那样性格开朗,精神矍铄。姥姥是个很讲究的人,从来都是把自己收拾得干干净净、清清爽爽的。 姥姥的口头禅是“没又化”。她就两次说过我没文化。她还说她养了个没文化的女儿。女儿又养了个  相似文献   

18.
齐夫 《中华魂》2013,(11):28-29
《红楼梦》一书里,妙玉是个有洁癖的人,在第四十一回《栊翠庵茶品梅花雪怡红院劫遇母蝗虫》中,刘姥姥跟贾母到她的栊翠庵做客,她嫌刘姥姥用过的茶杯脏,要扔掉。还要打水来冲地,并不准抬水的小厮进庙,抬了水只搁在山门外头墙根下。小说家言,或可存疑,然而现实生活中,有"洁癖"的并不在少数。宋人张知甫在《可书》记:"米元章有洁癖,屋宇器具,  相似文献   

19.
姥姥     
《老友》2003,(4)
当我呱呱坠地时,姥姥就已经七十多岁了。姥姥不识字,户口簿上的名字叫彭氏,她一辈子都在操劳,只要她能动,她就闲不住。几年前,姥姥摔坏了腿,再也不能下地走路了,她觉得自己成了累赘。腿的疼痛也让她觉得生不如死。年轻人可以忍受这种痛苦,为的是有一天能再站起来,可是对于一位耄耋老人似乎并无太大的意义。呻吟中她反复说自己阳寿尽了,只要  相似文献   

20.
歌谣谚语在先秦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文化功能,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政治功能。《国语》中谚语的政治功能表现为臣下引谚语以劝谏君主、外交场合的利器、观政知人的依据。《国语》中歌谣的政治功能表现为:抒发讥刺与赞美情绪的议政功能;游说功能;童谣的预言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