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一些科普小品中,我们时常可以看到“生命在于运动”、“生命在于静养”两种观点.两者相互矛盾,各自似乎都有充足理由,使读者往往无所适从.我认为这并不是一个“二律背反”的问题,这只是一个怎样“适度”的问题,也就是怎样合理掌握适当体育运动与限制肌体能量释放的限度,达到增强体质、健康长寿的目的.一个人如果完全不运动,成天静养,饱食终日,无所事事,那无异于戕杀生命的一剂慢性毒药.不运动,各个系统功能就会减退,心跳无力,血流缓慢,肌肉松驰;而运动量过大、过烈、超过身体的极限负荷,也决不是强健生命的福音.只有通过适当体育运动,才能增强肌体对能量的消耗,加强体内脂肪、糖和蛋白质的分解;促进身体新陈代谢,减少疾病.据有关资料表明:在同一年龄段中,经常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燃烧现象中能量载体的构成,提出了反应能量载体和附加能量载 体的概念,研究了反应能量载体和附加能量载体对燃烧现象的影响。综合考虑燃料与助燃剂、能量传递和燃烧产物排放过程,提出了理想的燃烧组织方式。  相似文献   

3.
林光的治学思想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去思,贵疑,注重心与理的权衡应用;二是工夫上心闲而一,静养而动应,事之未至一其心,事之既接一其心;三是以自得为统摄,讲求自得于己,以心为一切事物的权度,注重以静养主导动应。  相似文献   

4.
陈白沙是明朝中叶著名的思想家。在白沙先生的思想体系中,其"静养"的人生处世方式透射出了极其深刻的伦理内涵。白沙先生寄希望于解脱现实负累,围绕"于物除欲、于世务虚、于己忘我"的三层逻辑内容,将"道"作为"静养"的不懈追求,认为"净心充心、心地宽平,舍弃书册、直觉体认,反求自身、以我观之"的"静养"方法能够达到融世界宇宙、时空山水为一体,超越物我,超越生死而自得其乐的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5.
太阳的奥秘     
《阅读与作文》2008,(7):59-59
太阳能源 太阳是太阳系的主要天体,太阳系成员的能源都是太阳给予的。那么,太阳能又从哪里来?以前,有人认为太阳能量是燃烧煤炭得到的。然而计算表明,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太阳上1秒钟至少要燃烧13亿亿吨精煤。可是,即使太阳上全部是精煤,也只能燃烧6000年,而太阳已经存在46亿年了。  相似文献   

6.
生命赞歌     
世间的一切,都是生命的华彩,生命的断章。十三位唐山农民兄弟自发组织起来,到灾区救灾,是生命在搏动;痴情男韩惠民携妻照顾初恋女友34年,是生命在燃烧;"为救灾活活累死的"小战士武  相似文献   

7.
正有人说学校文化是做出来的,他要有贴挂"物质载体"的时尚,更要有精神归宿的老到:当文化从内向外溢出时,才会有学校办学溢出的绵绵"体香"在推进学校发展的道路上,我常常在思考一所学校从弱到强,以至于成为优质品牌学校,靠的是什么?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一所优质校的稳定性在于形成优秀的学校文化。学校教育是一个生态系统,而校园就应该是一个适于生命成长的生态园。在这个生态园中,滋养生命成长的沃土就是文化,文化积淀得越丰厚,越有利于生命的茁壮成  相似文献   

8.
《诗经》中具有丰富的生命伦理意蕴。《诗经》不仅被儒家奉为重要经典,事实上也是整体儒家生命伦理体系得以建构的重要理论渊源和思想基础。《诗经》内蕴着“天道”在“生”的思想,将“天命”赋予“生”之德的内涵,是以天人共“生”的德性内容来诠释“生命”概念的。对人而言,生命之完善及其意义彰显即在于体悟和践行“生”之道,以“生德”涵养自身,这也是生命健康的根本保证。在现实的层面,《诗经》基于人的真实性情来突显生命的本真状态,并以“中和”之品格提示我们完善生命的根本方式,《诗经》以特有的方式提示我们,养生的根本在于德性的修养。这些思想对于我们处理现代生命伦理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疲劳毒素"导致疲劳机体的生命代谢,实际上就是营养物质(糖、脂肪、蛋白质等)燃烧产生能量的过程,只不过生物体内的燃烧是不冒烟的燃烧,而是在酶催化作用下的氧化还原反应。代谢过程在产生能量的同时,还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相似文献   

10.
《周易》是中国文化之祖,其思想体系的核心是强调"生",所谓"生生之谓易"。生,是生生不息之意,生命的生息之道,即生命美学之道。《易经》成书于国家和社会的动荡之际,却体现了忧乐圆融的生命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1.
时下,一些老年朋友认为,唯有加强运动,才能祛病延年。其实,这只是事物的一个方面。事实上,持之以恒的“静养”也是有利于身心健康的。静养主要包括身体和大脑两方面,身体的静养以静坐为主。静坐要求很简单,只要注意调身、调心、调息就可以了。调身,姿势上要求单盘腿或双盘腿坐,老年人不便盘腿,拿个小凳子或自然坐于沙发上,将两手自然置于膝上。要求坐姿是有利于集中思想,缩短循环通路,节约体能,降低新陈代谢,也有利于坚持较长时间不致引起困倦。调心,要求集中思想,把外驰外务的思想收回到自己的身上。调息,即是把自己的呼吸调匀,尽量做到稳…  相似文献   

12.
中西文化中的生命宇宙观深刻影响了郭沫若的文学审美建构。郭沫若认为生命与文学同样归属于一个具有本体性质的"Energy",即宇宙意志。郭沫若笔下个体生命与宇宙的关系无非两种:一是用宇宙的无限来充实和扩张个体生命;二是个体生命向宇宙与永恒的融入。在郭沫若早期创作中,生命宇宙化是生命本体的"主观的燃烧",是真正意义上的生命的呐喊,彰显了个体生命超越现实、超越自我、超越时空的精神。  相似文献   

13.
如何看待生命?儒家贵生爱物,道家尊敬生命,释家爱惜生命;如何对待生死?儒家乐生哀死,道家苦生乐死,释家生死皆苦;如何超越生死,实现生命价值?儒家强调修身进取,道家强调与道合一,释家强调旨在觉悟。这些都是生命伦理学所关注的问题。分析、挖掘儒、道、释的生命伦理思想,对于建立现代生命观、生死观和生态伦理观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2008年5月至8月,中共云南省委高校工委、云南教育厅首次制定并下发了实施“三生教育”(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的决定和实施意见,要求在全省各级各类学校中推行“三生教育”。从此,云南正式拉开了“三生教育”的实施序幕。可以说,云南的“三生教育”是一种特有的生命教育,它是在结合本省教育实际情况和社会现实需要,并借鉴于国内外生命教育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它将教育从生命的关怀扩展到了对生存和生活的全面关怀,并以此来实现提高青少年们的生命质量、获得必要的生存技能、了解基本的生活常识、促进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文学中的"火"意象是一个充满了诗意想象的文化意象和生命意象,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特殊的生命精神。一方面,它是宇宙元素和生命能量的象征;另一方面,它是爱情的象征。从文化内涵和生命精神的角度研究中国文学中的"火"意象,是为摆脱当今文学研究中技术化和实证化弊端的一个努力。  相似文献   

16.
生命状 态小说 表现的是 非人类生 命的 生存 状态。 小说 通 过对 非人 类 生命 生存 状 态的 展示 ,给人一种 全新的 心理体验 ,使读者 从一个新 的角度 和较高 的层 次上 ,审视 生命 的本 质,领 悟生 命的 价值 和意 义,进而 观照人类 自身,思 考人的生 存和发 展。生命 状态小说 创作,要 遵循小说 创作的一 般规律 ,同时还 要遵循生命状 态小说创 作的特殊 规律,表 现非人 类生命的 生活方式 、生活轨 迹和性格 逻辑  相似文献   

17.
《黄帝内经》作为中医学经典著作,也是中医生命伦理的历史原典和逻辑起点。它在构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同时,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精气—阴阳—五行学说的生命哲学基础,形成了中医学个体得天地男女精华而生之伦理;人体自身阴阳属性关系平衡转换之伦理;五行生克人体自身和外界相互作用关系"生—命"之伦理秩序。《黄帝内经》的整体生命观展示了丰富的"生—命"空间与时间交织伦理思想,也为现代生命伦理学发展提供了有价值的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18.
心灵的原色     
将心展成一块雪白的画布,用孩童时代那稚嫩的手抹上三道最简单的色彩,生命也由此渲染。我心灵的原色是炽热的红:如火焰,太阳,鲜血。燃烧对生命的热爱,在夜空燃起耀眼的烟火,  相似文献   

19.
正在北戴河联峰山游览的时候,同行的队伍里有一个小男孩儿,特别善于奔跑,总是跑在队伍的最前面。跑得太快,离开队伍太远,他的妈妈在后面喊:"停下来,别跑了,方向错了,跑得越快错得越远!"生活中,事业里,大事小事莫不如是,错了方向,速度越快,错得越狠。现实之中,选对了方向,再讲速度吧,不妨磨刀吧,磨刀不误砍柴功,如果审题都审错,纵有如锦妙笔,也要错了生命的篇章。  相似文献   

20.
生和死是生命形态的一体两面,对死亡的不同理解形成不同的生命观念,而生命观念的不同又决定了对不同死亡方式的选择,本文正是在这个层面上以巴金文学创作中的死亡意识为切入点,探究他对生命价值及理想生命形态的构想与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