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法国与日本自然主义文学的异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日本自然主义文学全盘接受了法国自然主义文学理论和创作主张,并结合日本的民族精神及文化特征,形成了日本现代文坛中的文学大潮.法国和日本自然主义虽然都强调文学要客观、真实、自然地表现社会和人生,反对文学创作的典型化,主张隐匿作家思想情感倾向,注重人的生物属性,极力渲染人的生理、遗传和情欲,但法国与日本自然主义无论在文学的题材内容、思想倾向,还是在艺术审美价值上,从理论阐述到创作实践,都表现出了极大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古代女性文学史上,宋代女性文学以女作家前所未有的女性意识觉醒而留下了浓墨重彩的文学遗产.从作家人数上看,宋代女性作家中仅有作品流传的就有诗人200余、词人近90;从作品的体裁上看,宋代女性作家的创作扩展到了诗、词、散文、赋、评论等各种类型;从作品的题材上看,宋代女性作家冲破了女性文学爱情题材相思愁怨的单一的传统模式,或抒情写景、或送别思亲、或咏史怀古、或边塞军旅、或爱国忧情,无所不包;从诗词作品的质量看,宋代女性文学达到了中国古代女性文学的最高峰.  相似文献   

3.
中国历史上的隐逸文化,开拓了文学创作的崭新领域。隐逸文人把自然美作为审美对象,表现了独特的审美追求,把文学的审美视野伸展到世俗作家无可企及的地方。文学在隐逸文化的影响下,由表现治世的进取精神到表现个性色彩为主的自觉精神,由客观回归到主体,两种精神如影附形,并行不悖。隐逸文化强化了文学的自然情结、个性色彩与幻觉世界,因而扩大了文学的审美视野,给中国古代的文学创作以很深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徽商具有"贾而好儒"的传统和特点,这为他们积极地投入到文化事业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和经济基础。至明清时期,徽商及其子裔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极受社会关注的时代文化群体。徽商及其子裔在文学上的贡献甚大,在引领文学风气的转趋、丰富文学创作的题材,以及推动文学创作的传播等方面均有建树。文学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徽商及其子裔在文学上所取得的成绩,恰从一个方面印证了他们在中国古代文化事业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乡村书写是陕西作家创作的共同特点。乡村是陕西作家刻骨铭心的精神记忆,是他们文学创作的‘‘家园”,是他们心灵自由的栖息地。乡村,是陕西作家创作题材的自然选择,是他们文学才情发挥的理想之地。陕西作家的非功利态度,使他们在进行文学创作时心无旁骛,达到了较高的心灵自由境界。乡村已成为陕西作家的一种精神守望创作题材的宿命选择。  相似文献   

6.
林少华 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兼任中国日本文学研究会副会长、青岛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文学翻译家,亦从事文学创作。  相似文献   

7.
郁达夫与日本“私小说”及“唯美主义”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探讨了日本文学尤其是在日本大正年间流行过的“私小说”和日本“唯美主义文学”对中国新文学作家郁达夫的文学创作从形式到内容上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8.
女性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影响不容忽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女作家的文学成就可观;男作家塑造的美女形象说明了女性是作家创作灵感的源泉;历史上的许多女性既是政治上的风云人物,同时对文学创作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司马相如不仅是汉代伟大的赋作家 ,而且在赋体文学创作理论方面 ,也有独到的见解。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 ,他第一个强调文学语言的音乐美和色彩美 ,第一个从艺术角度阐述文学想象问题 ,第一个以自身的创作行动展示了文学创作的特殊的精神状态 ,第一个强调艺术天才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作用。他的这些观点 ,不仅远远超过汉人的功利主义文学观 ,而且对整个中国古代文论都产生过十分深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从回族题材的文学创作看,宗教在1949年后中国大陆文学创作中的表现特点是,在强有力的政治意识形态的教化引导下,有效地淡化了宗教的现实作用,而文学对于宗教在较长时间里的规避,便成为这种大的语境下的必然选择。到了1980年代,一些回族作家借助文学来张扬民族文化精神,使宗教作为一种重要的精神文化,在日趋物化的语境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展示,但人们关注更多的是文化的异质特点,对于其精神层面的价值提示意义认识不足。而在当代语境下文学对宗教的表达限度是与整个大的社会环境是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将 2 0世纪中国文学作为一种整体文学现象来把握 ,从作家创作中创作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出发 ,紧密联系不同历史阶段文学语境下的社会 /文学思潮 ,对 2 0世纪中国文学创作在体裁、题材、主题、内容、形式、手法、风格上的继承与变化、同与异、呼应与背离 ,从对“自我”与“我们”的两类不同书写角度给予了宏观概括 ,并由此区分了 2 0世纪中国的三种作家。在剖析了两类书写各自产生的渊源和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承续、变异关系基础上 ,作者着重对 90年代的“个人化写作”提出了质疑 ,并揭示了 :新的文学生长点 ,正孕育在将书写“自我”与书写“我们”相融合的新世纪的现实主义文学创作中  相似文献   

12.
历史题材小说的道德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新时期以来的历史题材小说创作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对转型期中国社会现实与道德的艺术性思考中,许多历史小说作家采用历史判断与道德判断的双重视角,从文化的高度观照历史,向我们展示了全新的历史画卷,塑造出具有丰富历史内涵的人物形象。在近20年的历史题材小说创作中,还出现了所谓“零度情感”的叙述姿态和对大量丑恶社会现象的描写。这类文学现象的出现,既有其合理性,但也必须注意到它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即使全面进入市场社会,作家仍应考虑作品的社会效果。作家的社会良心是作家在进行文学创作时必须时时顾及的。  相似文献   

13.
文体作为文学的首要元素,是实现文学价值的基本依据,文学研究的许多方面如作家作品研究、文学史与批评史的研究、文学创作理论研究等等,无不以准确地把握文体要素为基本前提.中国古代文学在从上古到明清的悠长的发展历史中,创造了极其丰富多样的文体,几乎可以说是一个层出不穷的文体创造的历史,在整个世界文学史中都是罕见的,所以古代文体的研究本身就是古代文学研究中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14.
法国文学在欧美文学发展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表现出高度的艺术技巧 ,反映着广泛的社会背景和丰富的生活内容 ,给人类文化的发展留下十分宝贵的资产。从古代希腊罗马到现在 ,法国文学经历了三千年的漫长的发展历史 ,各个时期所产生的代表作家及其作品 ,对后世的文学创作给予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古代突厥碑铭文属于中国少数民族作家文学范畴,是中国古代突厥汗国时代第一批文学作品。古代突厥民族碑铭文具有醇朴尚实的体裁特征、强烈的情感特征以及植根于本民族文化土壤中的题材特征。  相似文献   

16.
“文学创作具有特殊的文化话语含蕴”。细读日本古代著名和歌歌论著作,就会发现,中国阴阳五行思想1600多年前东传日本,不仅影响了日本古代和歌的起源,还从内容到形式,即从五七五七七句调的固定形式到“花”“心”“实”等关键歌论概念,都对日本和歌产生了深刻影响。研究中国阴阳五行思想在日本古代和歌歌论中的话语蕴含,可为当下中国传统文化的域外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元代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以散曲最富盛名的时期。在众多散曲作家中,张可久的散曲不仅数量最多,而且从内容到艺术风格独树一帜。其创作题材广泛,感情深婉,雅俗相谐,本色自然,清丽蕴藉,且极富表现力。张可久是元代散曲文学的集大成者,形成了独特的曲风,对散曲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对后来的词曲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中国近代文学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终结和“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历史准备,无论从文学的发展趋势、思想内容和形式方面的变化,还是从文学思想的新旧交替,作家队伍的错综复杂诸方面来观察,都产生了许多既不同于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学,又不同于“五四”以后新文学的特点。例如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是这一历史时期文学的重要主题;文学题材和文学体裁的多样性;作家作品的复杂性和由旧文学向新文学转变的过渡性等。下面就这些特点加以分别论述。  相似文献   

19.
工业题材文学创作在当代中国一直难以获得成功。从文学角度看,电视剧《钢铁年代》堪称中国当代工业题材文学的一部有分量的作品。从地域文化视角研究,作品中饱含着作者在《闯关东》中就已充分显露的山东齐鲁文化的元素。在齐鲁文化的烛照下,作品中以山东人为核心的人物群体,体现了儒家的人格理想。这种文化精神和人格理想与中国特殊的"钢铁年代"的结合,使得作品中思想、故事和人物得到极大的充盈。地域文化和文学的介入,可以说是对工业题材文学创作的有意义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中国作家杜埃1940年至1947年在菲律宾从事抗日文化工作,于此期间也开始了他菲华华抗日题材的文学创作;他的一些作品虽然成于以后的年代,却是以以往亲历的事件与真实的人物为基础的,因此仍可被视为菲华抗日题材的作品.诸如杜埃的该类题材创作,不仅重现了当年菲华两国人民并肩抗日的战斗历程,也显示着这些作家担负的时代责任,还使得菲华文学获得了历史的纵深感;显然,将它们纳入当前菲华文学研究的视野,不仅是资源的拓展,也是品位的升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