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宗教与艺术是文化语境中关系最为亲密的两种文化,尽管二者属于不同的学科领域,但它们同属于人类精神世界的最高境界.两者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呈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精神血缘关系,宗教艺术这一独特的艺术品种,就是它们联姻的产物.在两种文化的结合中,宗教艺术不但具备宗教文化的特点,而且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2.
宗教与艺术原本是两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他们却有时结合在一起,形成密切的联系。藏族宗教艺术即是集宗教与艺术于一体的产物,它对藏族社会文化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该文在介绍藏族宗教艺术内涵的基础上,就宗教与艺术的关系问题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3.
审美体验与宗教体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艺术与宗教是人类基本的两种文化形态。前苏联著名学者乌格里诺维奇曾明确地指出:“艺术与宗教的相互关系问题头绪纷纭,错综复杂,至今研究还很不够。在苏联文献中,对艺术和宗教的相互关系问题作理论总结的专著寥寥无几。”①新时期以来,我国学术界对艺术与宗教的交叉...  相似文献   

4.
泰戈尔、尼采的"生命哲学"是对宇宙本原的亲证和对生命本身的礼赞;他们所理想的"人格模式"则全无生物学上的意义,而是一种境界、一个流程;他们的宗教意识是一种人道、艺术的宗教,蕴含着对高度的人性解放和审美意义的追求.本文通过对泰戈尔、尼采的生命哲学、人格模式、宗教意识的比较分析,以求文化他者对文化诠释的合理性、科学性,从而寻求两种文化间相互重叠的边界,最终亲证人类自身存在的意义与终极价值的契合.  相似文献   

5.
符号是形式和意义规约的联系.符号的本质在于它的形式化,包括语言、艺术、神话、宗教等的形式化.符号对人类的意义包括两个方面,对文化的开创和对文化的重建.  相似文献   

6.
宗教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宗教与道德密切结合、相互渗透的产物,其根本目的是服务于神学教义。它与世俗道德既相互联系又有区别。宗教道德的社会功能具有双重性,即:神力制裁功能与自我制裁功能;调节功能与抗争功能;杀戮功能与补偿功能。在人类历史上,宗教道:德也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着自身的形式和内容。  相似文献   

7.
宗教价值与审美情感──宗教与文学对话杨从荣宗教和文学,作为人类社会的两种意识形态,在人类历史发展的漫漫长河中,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对立统一;宗教需要艺术,艺术借鉴宗教,而人类既需要宗教,又更需要艺术。人与宗教、人与艺术、艺术与宗教构成复杂神秘的多元联...  相似文献   

8.
中国商周青铜器与古希腊雕塑同属于青铜时代的艺术, 同为人类当时艺术的最高峰,它们可以相媲美,但是由于中国与古希腊系两种不同的文化,它们在内在意蕴、功能及艺术创造原则上都存在区别。中国商周青铜器更多地与宗教祭祀、巫术、政治教化相联系, 在创作原则上主要为象征主义, 而古希腊的雕塑则更多地与神话、 审美相联系,在创作原则上主要为写实主义。  相似文献   

9.
宗教与宗教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但不属于同一概念。“宗教是人民的鸦片。”它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消亡;而宗教文化属于人类文化,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财富,它将在人类社会中永存。所以二者不可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10.
文艺与宗教关系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教是人类文化现象之一。马克思曾把宗教看作是人类头脑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这说明在宗教的产生与发展的历程中,反映着人类精神对外在世界的异常复杂关系,可以构成对人类文化精神本质的某种说明,而在人类思维史上这种说明并非是完全没有意义的。在宗教的发展过程中,从形态上我们可以看到:原始宗教、中世纪的道德宗教和十九世纪末出现于自然科学中的宇宙宗教。这三种宗教形态的存在方式,可以归结为两种,一是以主体感觉(宗教观念、态度和情感)的方式存在;二是以教义(信条、规范)、教会(社会关系实体)的形式存在;而“万物有灵  相似文献   

11.
艺术与宗教是两种异质的意识形态,两种不同的掌握世界的方式,有着完全不同的价值取向和社会功用。但它们同时又是两种相似点最多的文化形态,并在历史的发展中形成了异中有同、同中有异的矛盾状态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复杂联系。  相似文献   

12.
前人关于人类掌握世界基本方式的论述潜在地含有一致性.人类由于具有感性、知性、志性三种心灵能力,因而在对世界的掌握中建构了艺术、科学和宗教三大文化领域.科学文化与宗教文化的对立形成艺术存在和发展的"场",艺术的基本特性及表现形态等恰好由其中介位置所决定.  相似文献   

13.
“宗教是文化”命题,曾对宗教研究起到了解放思想的巨大历史作用,也开拓了宗教研究的广阔视域,对扭转进而深化对宗教的理性态度功不可没.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以及宗教研究的深化,该命题自身的局限性也逐渐凸显出来,那就是将宗教研究的泛文化化倾向,从而导致对宗教自身的超越维度的遮蔽,削弱了作为一种文化样态的宗教特性的澄明.由此,宗教与文化的关系问题,仍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思考的课题.事实上,在狭义的文化视域下,人类文化样态植根于宗教之土壤;而从宽泛文化视角看,宗教则显现为一种独特的文化样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二者协同渗透、功能互补,宗教在与世俗文化样式互照中展现自身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4.
宗教作为人类文明史上一种特有的精神文化现象,一直与哲学有着难以割舍的联系。事实上,在当代西方文化哲学研究领域,宗教问题也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认真分析甄别有关当代西方宗教文化的基本理论及其价值取向,对于我们整体把脉当代西方文化哲学体系,无疑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文化学可将人类所创造的全部文化,归结为宗教文化与非宗教文化(亦即世俗文化)两部分,“‘世俗’的这个概念,其内容经常是通过同神圣化的宗教相对而言的。”在人的一切现实关系与社会文化总体结构中,宗教虽远离世俗,却绝对没有力量将现实世俗精神抽离与过滤干净,宗教的“心灵”决不能割断与世俗的一切精神联系;世俗现实也不可避免地融渗着一定的宗教精神。所谓“人人心中都有一个上帝”的说法,某种意义上说明  相似文献   

16.
宗教音乐在内容上融入了宗教的精神内涵,在形式上采用了音乐的表现方式.宗教音乐的发展不仅对宗教和音乐本身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且对人类其他许多艺术形式都有着重大影响.宗教音乐所达到的精神自由与形式自由的有机结合,是人类一切艺术追求的境界.  相似文献   

17.
宗教作为一种社会历史文化现象,它与社会各方面都有密切的联系,对社会历史有极大的影响。本文根据人类对“自我意识”的觉醒程度来讨论宗教和道德的三种伦理关系及其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艺术、哲学和宗教是满足人的超越性精神需要的三种文化形态。但是艺术又有超越于宗教和哲学之上的自在自为性,表现为它不是认知宗教哲学理念的手段和途径,而是宗教哲学理念生成的母体,又呈现为人类的感性、理性"对话性共在"的一极,在时间之维上,超越于具体的时空背景和不同文化模式中的宗教、哲学文化的以及社会功利文化,而成为一自为自在的实体,具有永恒之价值。  相似文献   

19.
在轴心时代发展过程中,人类迈了一大步,走向了道德意识的新的深度.同时在许多文化中,在哲学、艺术和宗教领域,人类发现了新的方法去探索过失的意义和在道德过错中人类共罪性的意义.从孟子到苏格拉底等哲学家都开辟了新的方式来思考良知是如何促使人们感知到值得为之赴死的价值的.在古希腊的艺术中,通过悲剧形式创造了表达和推崇个人的痛苦的新的方式.在犹太人的宗教中,约伯和其他人对受苦的罪恶和过失的罪恶间的古老联系提出了挑战.当这种联系被打破时,其下一步就是从人类意识的大萌发时期进入到被称为良知的个人源泉时期.人类历史上这一丰富时期引导了人类意识从耻辱发展到负罪并且从共有责任发展到个体责任.在犹太人的宗教和古希腊人的哲学中,西方文明道德意识的建构部件出现了.  相似文献   

20.
卷首语     
傩文化是一种准宗教行为,属宗教文化范畴,是中国本土宗教的源头。宗教作为一种文化,它的产生与人类文化史一样久远。中国长且宽的傩文化圈与傩文化沉积带,在世界文化史上是极为罕见的。它的历史积层和地理辐射面十分惊人,是全部社会历史文化大系统中相对稳定而又容量极大的因素,它融合着或说粘连着宗教、民俗、艺术、语言、历史等学科的文化积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