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5年我国举行了1%人口抽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了90年代上半期我国人口的一些重要变化。 1 生育水平显著下降到更替水平以下,人口增长率低于以往各时期 我国妇女生育率经70年代的大幅度下降和80年代的波动中下降,进入90年代又出现了加速下降。总和生育率由1970年的5.81降到1981年的2.63和1990年的2.31,至19995年又降到1.85,已明显低于更替水平。育龄妇女各年龄上二孩和多孩生育率的大幅度下降是总和生育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中国生育率下降中的扩散效应:基于省级时序数据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艳 《人口研究》2007,31(4):35-45
本文使用1950~2000年中国28个省的时序数据,分析了中国省级空间和时间生育率下降的扩散效应。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生育率下降中存在着扩散效应。空间扩散分析显示,持续的下降始于少数大城市和一些东部省份,随之是北部省份,而广大的西北和一些南部地区生育率转变较晚;时间扩散分析结果表明,省内生育率下降显示出比省间生育率变化更为明显的扩散效应,并且不同时期生育率下降的影响因素不同。扩散因素独立于社会经济因素,其促进和加强了社会经济和计划生育因素对中国生育率下降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八十年代以来,广州市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1981年出生率为18.24颂;1989年为17.68%。,而在1992年人口抽样调查时出生率为15.03盼.以1981年为基期,1989年、1992年分别下降0.56和3.ZI个千分点。1981年育龄妇女生育率为65.15脉;总和生育率为l·92;1989年育龄妇女生育率为61·75%。,总和生育率为l·82,比1981年分别下降3.4个千分点和0.l。但是,在今后若干年内,我市控制人口增长所面临的形势仍然是严峻的,任务是繁重的。根据“四普”的资料,本文就这一问题作一些探讨。一、育龄妇女基本情况1、育龄妇女基数不…  相似文献   

4.
从人口纳入国民经济计划的70年代前期开始,中国的生育率出现了持续下降的势头。1970年到1980年,全国总和生育率由5.01降至2.24,降低了55%。其中城市比农村下降得更快,城市街道的总和生育率从3.2降到1.2,下降了63%;县属乡从5.6降为2.6,下降了54%,  相似文献   

5.
生育率下降过程中的生育健康问题陈乐(重庆医科大学人口学教研室重庆630042)我国自实行计划生育以来,总和生育率由1970年的5.8下降至目前的2.0左右,接近甚至有时还低于更替水平。随着妇女生育率的逐年下降和医疗卫生知识的不断普及,生育健康问题开始...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生育率:到底下降了多少?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1990年代以来 ,中国的生育水平持续下降 ,已经进入低生育国家的行列。 2 0 0 0年人口普查 ,中国的总和生育率为 1 2 2 ,明显存在漏报。那么中国的生育率到底下降了多少 ?本文利用亲生子女法、生育史重构法和胎次递进比方法分析了 1 990年代生育率的下降过程 ,认为 2 0 0 0年总和生育率最准确的估计应为 1 5 8。通过分解总和生育率的变化 ,认为 1 990年代生育水平的下降 ,2 /5归因于结婚年龄的推迟 ,3/5归因于婚内生育率的下降  相似文献   

7.
亚太地区少女生育行为类型及其启示严晓苹一、少女生育行为的三种类型近20多年来,亚太地区许多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下降,与此同时,少女生育率①也开始衰减,但与成年妇女生育率下降速度相比却慢得多。成年妇女生育率下降主要是节制生育的结果,而少女生...  相似文献   

8.
论社会经济发展和计划生育在我国生育率下降中的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一、问题的提出近些年来,我国的生育率经历了急剧和大幅度的下降。从1970年到1981年的短短11年中,我国的总和生育率从5.8下降到2.6。这一具有全球意义的人口事件,理所当然地受到了国内外人口学家的广泛关注,并在众多的人口学研究中得到确认。但是,这些研究存在着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本文依据1982年我国第三次人口普查和1‰率育生抽样调查资料,通过定量分析,对甘肃妇女生育率作如下探讨。一、生育率变化的历史趋势 1949年以来,甘肃省妇女生育率和全国总趋势基本一致,也经历了“波动的高水平”和“急剧的持续下降”两个大的时期。其特点是: (一)生育水平在高基础上的波动和迅速下降  相似文献   

10.
我国生育率下降过程中的人口质量问题探析谭琳一、引言自70年代末以来,我国的生育率急剧下降,以令世界瞩目的步伐,步入低生育率的发展中国家行列,甚至上海、北京和天津市区以及个别县、市已于90年代初开始陆续呈现人口自然负增长的态势(朱国宏等,1994年;梁...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反映生育水平的两个基本指标——总和生育率和队列累计生育率进行分析,肯定多年来多个调查所得到的队列累计生育率的数据质量。尽管队列累计生育率反映的是"过去"而不是"当前"的实际生育水平,但历次调查所反映出的1990年代以来生育水平变化趋势是持续下降,并推断近几年的总和生育率已经下降到1.6以下。  相似文献   

12.
根据美国人口咨询局(PRB)最近发表的世界人口数据表,1997年年中世界人口总数达到58.40亿。在过去的一年里,世界人口增加了8600万,其中96%发生在发展中国家。PRB估计,1997年世界人口年增长率为1.47%,略低于1996年的1.52%。如果这一增长率保持不变,世界人口将在47年里翻一番。未来人口增长预计将进一步下降,但下降多快将取决于发展中国家的生育率下降有多快。目前世界人口的80%居住在发展中国家,约4665641000人。发达国家的人口为1174792000人,比去年略多一点。欧洲是第一个也是至今唯一的经历人口自然负增长的地区,1997年自然增长率为-0.1%。世界上生育率最低的国家仍然是意大利和西班牙,1997年总和生育率为1.2。  相似文献   

13.
贝克尔、墨菲和塔玛拉在1990年发表的题为“人力资本、生育率与经济增长”的论文中建立了一个“两部门模型”,提出低生育率和较高的人力资本积累率是摆脱马尔萨斯均衡陷阱、进入经济持续发展轨道的必要条件的论断。我国人口的生育率在过去的20多年中经历了迅速的转变,并达到了较低的水平,但是由于我国的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制度的改革相对落后,造成了我国人力资本投资供给的制度性障碍,进而使我国生育率下降与经济发展,内生性变量──人力资本的积累之词的联系出现了断裂。因此,彻底消除我国人力资本投资的制度性障碍,才能从根本上奠定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人才基础和人口环境。  相似文献   

14.
自70年代初实现计划生育政策以来,中国人口控制工作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这突出地反映在中国生育率的大幅度下降上.例如,1969年,全国人口出生率为34.11‰,而1992年人口出生率下降到18.24‰,23年间出生率下降了近16个千分点;同样,1970年,全国妇女总和生育率为5.8,而1991年,妇女总和生育率为2.3,21年间下降了3.5.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时期生育水平的下降,我国妇女的平均生育年龄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呈现上升的趋势。在这样的情况下,传统的时期总和生育率的估计受到进度效应的影响,人们从这一指标中难以对我国近期生育水平的变化形成正确的认识。本文利用多来源可靠数据,对我国近期的总和生育率以及去进度效应总和生育率进行了估计,发现去除进度效应影响后,生育水平的时期估计值有了大幅度上升,20072012年的生育水平大约在1.7至1.8之间。研究进一步重构了19642012年的生育水平大约在1.7至1.8之间。研究进一步重构了19641985年出生队列的部分年龄别生育率,发现年轻队列的峰值年龄别生育率较低,但在较高年龄时会出现年龄别生育率相较之前队列升高的现象。文章进一步探讨了我国生育政策对于妇女生育行为的影响以及政策变动可能带来的时期生育率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中国人口生育率的下降与人口老龄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提出中国人口老龄化本身并不一定就是问题,伴随着生育率和死亡率的下降而出现的人口老龄化在初期是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在1950~1990年的人口年龄构成变动中,生育率下降对人口老龄化的影响远远大于死亡率下降的影响;生育率的下降是中国这一时期人口老龄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在低生育率条件下,由于不同队列人口规模的差异和人口惯性的存在,仍然会使中国人口向老龄化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本项研究说明我国1991—1992年生育率并不象38万人调查所报告的那样远远低于替代水平。我国1991—1992年总和生育率大致在2.1左右。与1989—1990年相比,我国1991—1992年真实生育水平有较大幅度下降。下降幅度的三分之二是由已婚生育率下降造成的,其余三分之一是由近年初婚年龄上升造成的。这充分说明了近年来计生工作的巨大成就。同时,近年来出生漏报瞒报现象十分严重,必须引起各方面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8.
有关“生育率下降及其后果”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穆光宗“生育率下降”的命题是简单的,但内涵却极为丰富。亦即,对“生育率下降”不能笼而统之,一概而论。同样一个命题具体到不同的国家和不同地区就会产生许多重要和细微的差别。从理论上看.十育率下降有些是稳定的,有...  相似文献   

19.
1人口发展中的生育率因素经过近20年的严格控制。我国正在逐步趋近一个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良性的人口环境。其重要标志之一,是越来越多的地区正在靠拢甚至超越生育的更替水平。据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这类地区包括:京、津、沪、辽、吉、黑、苏、浙、川、鲁等10个省市,其总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38.15%。它们的生育率稳定在低水平上波动,这些地区已做到按计划控制人口增长,并对全国人口发展产生了难以估量的示范影响,但这些地区多数属于经济文化较发达的沿海地区,这就给人以假想,认为“经济发展”是生育率下降的主要因素。顺此逻辑,那…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生育率下降:世纪末的回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世纪人类人口变化最重要和引人注目的内容是战后亚洲的人口转变。而中国的生育率下降所受到的关注可能超过任何一个别的国家。本文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对中国近半个世纪的生育率下降进行了回顾和总结。一、中国生育率下降的对比中国生育率的迅速下降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表1展示了1950-1995年中国与发展中地区的总和生育率。在五、六十年代,中国与其他发展中地区相似,生育率水平都很高,而自70年代开始,中国生育率出现迅速下降,总和生育率从1965-1970年的接近6下降到1980-1985年的2.5和1990一1995年的2以下。其他发展中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