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对司马迁"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这句话的理解,涉及现存《周易》通行文本的内部层次结构问题。关于《周易》经、传的写作年代,目前,学术界较为通行的说法是《易经》作于殷末周初、《易传》(十翼)作于战国时期。这其实是决定现存《周易》文本结构层次的根本因素。这种两分法,起码在彖传、象传的定位上令人难以信服;而且,如果从文本形成时段角度考察,《文言》的位置也有移至全书最后、与《序卦》《杂卦》配伍的可能。  相似文献   

2.
冯盛国 《学术探索》2013,(12):28-30
屯卦的主体意向展示了周初分封诸侯的历史事实,通过对该卦形成背景的分析,匡正对“利建侯”的不合理解读,可以看到《周易》卦辞与爻辞反映的周初政局的情况,进而还卦辞以历史真实。  相似文献   

3.
《周易》由《易经》和《易传》两部分构成。《易经》包括六十四卦的卦、爻辞;《易传》包括《彖》上下、《象》上下、《系辞》上下、《文言》、《说卦》、《序卦》、《杂卦》,计十篇,故又称十翼。前者大约产生于西周初年;后者始于春秋中期,成于战国末年。二者的产生间隔七、八百年之久,体现在其中的哲学思想,反映着人类社会不同历史阶段的以社会实践和日常  相似文献   

4.
今本《周易》包括《易经》和《易传》两部分.《易经》共六十四卦,每卦六爻,(乾坤两卦各多“用”辞一爻)卦含卦名与卦辞,爻含爻题与爻辞.《易传》凡七种十篇,包括:(一)《彖传》上下两篇;(二)《象传》上下两篇;(三)《文言传》;(四)《系辞传》上下两篇;(五)《说卦传》;(六)《序卦传》;(七)《杂卦传》.据《汉书·艺文志》载:“易经十三篇”.颜师古注云:“上下经及十翼故十二篇.”《易经》在西汉中叶之前都是单独成篇,而不附于《易经》之后.熹平石经《周易》就是十二篇,《易经》和《易传》都是单独成篇,并不附于《易经》之后,这便是西汉中叶以前《周易》“经”和“传”的内蕴.  相似文献   

5.
《易传》通称“十翼”,由《彖》、《象》、《系辞》、《文言》、《说卦》、《序卦》、《杂卦》等七种十篇组成,是古人解释、发挥《周易》卦名、卦辞和爻辞的权威著作,不但是今天研究《周易》经文的最重要的“津梁”,而且其本身的哲学内涵也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6.
陈碧 《湖南社会科学》2004,(5):18-19,26
谦卦 ,是《周易》非常特殊的一卦。《周易》六十四卦中 ,唯独《谦》卦 ,不仅卦辞吉 ,而且六爻之爻辞皆吉。且《周易》许多卦对谦都很重视 ,重谦思想可谓贯彻《周易》始终。从中国儒释道对谦的态度 ,也可以看出中华民族传统推崇“谦”。我们认为 ,“谦”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关系中都有极其积极的作用 ,尤其是在当代谋求和平与发展之际 ,“谦”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正> 一《文物》1984年第8期刊载了关于马王堆帛书《易经》的部分材料,并附有张政烺先生《帛书‘六十四卦’跋》和于豪亮先生《帛书‘周易’》两篇专论帛《易》的文章。帛《易》的出土,向人们展示了一连串新迷:它有着一种与今《易》很不相同的卦序排列。同时,帛本《系辞》没有“大衍之数五十”这一章,今本《说卦》之“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亦与帛本《系辞》所记很不一样。且卦名,卦辞,爻辞也颇多不同之处。关于这些问题,特别是卦序排列问题,就目前所掌握的材料看,学术界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于豪亮先生认为:“汉石经,《周易集解》和通行本,六十四卦排列次序相同,帛书却与之全然不同,因此,帛书本显然是另一系统的本子。”“帛书可称为别本《周易》,它的卦序简单,可能是较早的本子,从字体看,抄书的时代应在汉文帝初年。”(《帛书‘周易’》) 张政烺先生则以为:“汉唐石经和通行本  相似文献   

8.
<正> 由山东大学举办的国际周易学术讨论会于1987年12月5日至9日在济南举行.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200余人出席了会议.会议收到论文100余篇,并在《周易》与中国文化的总题目下对易卦的起源、易学的发展、《周易》与自然科学、与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及与世界文化的关系等问题,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进行了广泛的深入的热烈的讨论.一、易卦的起源与易学的发展问题这是会议讨论最热烈的问题.易卦的起源有几家说法:1.半坡鱼纹说.此说认为,《周易》起源于  相似文献   

9.
<正> 古今中外,不少人为研究《周易》而竭虑殚精,寻幽探险;但时至今日,有些问题仍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韩愈曾经说过:“易奇而法”。易的奇无庸多言,那些烟雾迷离的卦象,诘屈聱牙的爻辞,实在是够奇的了。但易的法又指的是什么呢?我认为这是某种数学的原理。司马迁说:“文王拘而演周易”。易卦是否为周文王所作,虽无定论,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演”字,当含有“推演”、“演算”的意思,这就暗示着易  相似文献   

10.
《需》卦新解朱维《周易》对现代科学的各个方面都有内在的影响,反过来,现代科学对人们理解《周易》也将提供特别的帮助。系统思想和全息思想对把握理解《周易》这部结构奇特的古籍有特别的作用。《周易》的基本单位是“卦”,而卦的要素又有卦名、卦符、卦象、爻辞几部...  相似文献   

11.
<正> 《周易》一书有经有传。《易传》约有五千字,作于西周初年。《易传》七种,《彖》、《象》、《文言》、《击辞》、《说卦》、《序卦》、《杂卦》。汉人以为孔子所作,是不对的,当是战国时代儒家所作,并不出于一人之手。作者借解释《易经》以阐述他们的世界观,构成独具特色的思想体系,可以说是自成一派的儒家哲学。  相似文献   

12.
《周易》是中国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其中有诸多卦、爻辞是对古代天文现象的记载,丰卦卦、爻辞便是中国最早的“太阳黑子”及“月食”、“日食”记事。  相似文献   

13.
试谈《周易》大传的哲学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易》大传共有七种,即《彖》《象》《文言》《系辞》《说卦》《序卦》《杂卦》。其中《彖》《象》《系辞》各分上下两篇,共得十篇,古人称为十翼。司马迁说:“孔子……序《彖》《系》《象》《说卦》《文言》”,(《史记·孔子世家》)班固说:“孔氏为之《彖》《象》《系辞》《文言》《序卦》之属十篇。”(《汉书·艺文志》)后儒多相信十翼是孔子所作。宋欧阳修始提出十翼“皆非孔子所作,……亦非一人之言”之说。(《易童子问》)以后继承欧阳而加以论证的,大有人在。近代有人怀疑十翼中有汉人作品。按《文言》《系辞》中有三十个“子曰”,这个“子”称颜渊为“颜氏之子”,当然是孔子。无论是否假托孔子,都足以证明十翼非孔子所作。(采《崔东壁遗书·洙泗考信录》说)《晋书》记:“汲冢得书,有《卦下易经》一篇,似《说卦》而异”,可见象《说卦》这类易传,战国时代已经出现。说十翼中有汉人作品,并无坚确的论据。管见以为十翼都写于战国时代,正如欧阳所说“非一人之言”,《彖》《象》比较早些,可能在春秋末期。十翼都是《周易》古经的注解,讲义理,也讲象数;有些关于自然和社会的很明透的理论,但也带有一些巫术色彩和神秘意味;对于《周易》古经的意蕴,做了一些正确的说明,而突出的是抒写作者们(以下简称作者)的世界观,好象借《周易》古经的旧瓶,来装自己的新酒。由于作者不是一人,说法不免有所分歧,可是主要观点,并无矛盾。十篇互相联系,互相补充,互相发挥,构成一个相当完整的思想体系。因此,《周易》大传是一部古代哲学的著作,又是一套崭新的《周易》学,比起《左传》《国语》中的《周易》学,向前发展了一大步。  相似文献   

14.
李秋丽 《文史哲》2005,(6):151-151
2005年8月14日至18日,由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及青岛市崂山风景区管理委员会联合举办的“易学与儒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青岛召开。来自海内外的150多位专家学者与会。大会共提交论文100余篇,会议围绕“易学与儒学”这一主题展开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一、易学研究简帛易学和周易经传研究有的学者指出马王堆帛本《周易》可能为周王孙所持的“古义”传抄本;有的认为《周易》爻辞中只有少部分有韵,古音学家认定的大部分韵语并不全然可信。还有的分别就帛书与今本《周易》的乾坤两卦、帛书《易传》的阴阳说与乾坤观、竹书《周易》…  相似文献   

15.
邱崇 《船山学刊》2012,(1):89-92
《周易》的"离"卦是战争卦。卦名的"离"通"丽",意为附丽,对于此卦而言指百姓附丽于君主。爻辞中"离"字本字当为"離",意指仓庚,用鸟占来预测吉凶。"离"卦讲述了一个部族在入侵之后,在部落首领的带领下复仇成功的故事,重点要突出复仇成功的原因在于附丽于王,对应于《序卦》所言"离,丽也。"《说卦》中的"离为甲胄,为戈兵。""离"卦传的解释合乎经的原意,是可取的。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文化中,“位”不仅是一个重要的哲学范畴,也是一个美学范畴。 作为一个形而上的哲学范畴,“位”最早出现于周易哲学中。“位”,字大量出现于《易传》之中,《彖》、《象》提出了爻位说。爻位说可概括分为当位说、应位说、中位说、趋时说、承乘说、往来说六类,它是《易传》的作者在总结爻辞的吉凶悔吝时提出的,其基本指导思想是一爻处于一卦中的不同位置而表  相似文献   

17.
杨年保 《云梦学刊》2009,(4):151-151
《周易本义》(李红著)于2009年3月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本书共分三编:上编是《周易》经文,以传世通行本与马王堆帛书本逐卦对照,附以《彖传》、《象传》和《文言》;中编是《系辞》、《说卦》、《序卦》、《杂卦》。以上两编均有白话译释。下编则“是参悟《易》道和《周易》入门的知识”,有《悟(易)本相》、《读(易)举隅》及《读(易)入门》三篇。这三篇更能看出作者的见解。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学术界就《周易》逻辑思维方法展开了研讨和论争,类推与演绎两种观点针锋相对。笔者认为,《周易》主要运用的方法是类推而非演绎。 1·1《周易》以类比类制作八卦 卦画是《周易》的核心内容,而《周易》卦画系统以八卦为基础,八卦相重生成六十四卦,所以,弄清八卦制作方法是研究《周易》逻辑思维方法的前提、基础。 《易传》云:“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系辞  相似文献   

19.
《周易》以卦的形式出现,它在古今中外的典籍中独具一格。对于这种独特的形式,在两千多年《易》学发展的过程中,一直存在着不同的认识。一种认为卦是反映事物形象的,否定它的思想内容,此为象数派,一种认为卦是表达思想的,而摒弃卦象,此即义理派,二者各持己见而排斥异端。这里就提出一个极其现实的问题,既然对《周易》的卦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正确认识,那又怎能去正确地评价它。因此,本文论《周易》的卦,就先从如何认识  相似文献   

20.
在古代专制政体下,“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而一个人的荣辱成败生死,又何尝不往往系之于言.所以注意为言之道由来已久.古文《尚书·大禹谟》说:惟口出好、兴戎”(嘴是能交好于内外的,但也会兴起战争).这种说法比人们常说的“口是祸之门,舌是斩身刀”,少了点片面性.春秋战国还有一则“金人铭”的传说:“孔子之周,观于太庙,右陛之前,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人慎言人也、戒之哉!无多言、多言多败,无多事,多事多患…….”(《说苑·敬慎》)是否有此金人,这金文之原文是否如此通俗易懂,难以详考.不过,《周易》之爻辞不假是确凿无疑的,其《坤》卦卦名即地:“地何言哉?”“六四:括囊,无咎无誉.”扎住口袋叫“括囊”,比喻不说话,不说话自然无害、也不会招来什么赞誉,主要意思是最好免开尊口,免得招惹麻烦.《周易》渊源在周之前,可见早在当时已很重视为言之道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