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外书摘》2010,(11):23-25
2009年7月,北京市卫生局组织了一次特殊的体验活动,请19家著名大医院的院长分别到其他大医院“当一天患者”,亲身感受普通群众是怎么看病的。其中一位院长从排队挂号到离开医院共用了近7个小时,但真正看病不过20分钟,排队等候占整个就诊时间的95.1%。院长“看病”的经历,一定程度七反映了当前看病难的现实情况。  相似文献   

2.
数字     
一毛钱 ——常州一位市民近日带孩子到常州第七人民医院看病,儿科主任徐莉仅为孩子开了5片价值一毛钱的药,且药到病除。这个“一毛钱处方”被病人家属誉为“世界上最便宜的处方”。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社会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无论农民的生活水平,还是农民的精神面貌都有了较大的改善。但是,与城市比较,农村的公共服务设施显著缺乏。农村地区,吃井水、看病要走很远的路,购物要上到镇集市,缺乏公共活动场所和健身器材等现象仍然很普遍。长期以来“城市优先发展”造成了城乡公共设施和社会福利服务差异显著。那么造成城乡建设不平等的起点在哪里?显然,50多年前确立、延续至今的户籍登记制度是造成城市和农村居民分享公共设施和社会福利服务不平等的制度壁垒。  相似文献   

4.
数字     
“大家对医疗机构有误解,所谓看病难看病贵,我走遍全世界.看病最不难是中国,看病最不贵是中国,老百姓老要自己掏钱(看病)所以觉得贵.但出不起不等于贵。”  相似文献   

5.
11月1日起,上海各大医院全面实施预约挂号看病制,大多数医疗机构暂停与中介商的收费预约合作,一批三甲医院纷纷开通网络、电话、现场等多种预约渠道。记者连日调查后却发现,贩号现象比过去尤甚。实施预约后,稀缺的现场挂号名额,让“黄牛”身价飙升。  相似文献   

6.
正王鹤滨先生是苏联医学博士、研究员,1949年8月任毛主席保健医生,并曾兼任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国家领导人的保健医生,以及中南海门诊部主任。如今94岁高龄的他依然出诊看病,并且眼不花、耳不聋,血压血糖都正常。其养生秘诀值得世人借鉴。那么,什么样的生活习惯才是好的呢?王老分  相似文献   

7.
李医生:近几个月,不知怎么回事,晚上睡不着觉,吃不下饭,书也看不进去,有时还有呕吐的感觉。到医院看病,大夫说我得了神经衰弱,吃了许多药也不见效果,我这病能治好吗?刘明:你吃了许多药神经衰弱仍没有好转,应当分析一下原因。年轻人神经衰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长期的脑力紧张伴有不良情绪。单纯用脑时间过长不一定会引起神经衰弱,学生学习任务重,用脑时间长是正常的,只要注意劳逸结合,是不会引起神经衰弱的。但如果同时伴有不良情绪,如有思想负担,对一些事物不满和种种矛盾心理等等则往往导致神经衰弱的发…  相似文献   

8.
曹林 《老年世界》2008,(6):26-27
从“红包有理论”到“医生弱势论”,看惯了医生群体为自身利益辩护的新闻,可辩护归辩护,但大多都承认了这样一个基本现实:不断上涨的医疗费用确实让国人不堪重负,中国人看病确实偏贵——可如今竟有人连这都不承认了,广州市政协委员、卫生局副局长曾其毅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称:“走遍全世界,中国看病最不贵”。他认为看病贵感觉主要源于价值观问题,看个感冒花100多元钱就觉得贵,是对生命和医疗技术的不尊重。修一个人一百多觉得贵,喝次茶花上百、换个汽车零件要几千却没人觉得贵。(《新快报》2月19日)  相似文献   

9.
卫民 《当代老年》2006,(6):30-31
万玉珍自幼生长在一个中医世家,父亲曾是远近闻名的郎中,受了父亲的影响,万玉珍学会了用拔罐、针灸、推拿等手法给人看病,尤其拿手的是她给孩子看病更有一绝。由此,万玉珍在当地是非常受人们的尊敬和爱戴的。  相似文献   

10.
《当代老年》2010,(7):41-41
胖大夫:我今年45岁,从去年夏天开始,每到下雨天就会头痛,虽然不太严重却挺烦人的,请问我该去什么科看病?怎么治疗?  相似文献   

11.
刘涓 《当代老年》2007,(7):48-48
我们常说人可三天不吃饭,但不可一日不喝水。在平时有个头疼脑热到医院看病,大夫除了要你按时服药之外,一定会叮嘱你好好休息,要多喝些水。这不仅是因为药物只有溶解在水里才能被人体吸收,而且水本身就有镇静、清热、排毒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论语数字     
大家对医疗机构有误解,所谓看病难看病贵,我走遍全世界,看病最不难是中国,看病最不贵是中国,老百姓老要自己掏钱(看病)所以觉得贵,但出不起不等于贵。——近日,广州市政协委员,市卫生局副局长曾其毅在分组讨论间隙接受媒体采访时这样说。别人都是‘明星’,但我是‘灾星’,是‘事故发言人’。——国家安监总局新闻发言人黄毅说。  相似文献   

13.
《当代老年》2010,(10):39-39
胖大夫:我今年60多岁,最近性生活时射精不太正常,且精量很少。这是怎么回事?‘郑读者:随着年龄增加,男性性能力下降,精液也有偏少的趋势。这些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大可不必宗隘。  相似文献   

14.
金秋茶坊     
《老年人》2001,(10)
医生拿红包吃回扣将被重罚治罪《环球时报》报道:新修订的《药品管理法》将于2001年12月1日起实施。该法规定,对在医药环节中拿红包、吃回扣的人,将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以1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追究刑事责任。点评:医药费用节节攀升,不但使农民有病不敢进医院,就连城里拿薪水的人也看病不起了。医药费用为何居高不下在于层层要回扣,层层加价盘剥。在医院,管理人员、采购人员和医生拿回扣、要红包的现象可谓司空见惯,其结果只能是肥了个人,亏了病人,亏了国家。这个问题早就该严厉整治了州市建立…  相似文献   

15.
《职业》2006,(Z1)
无论是国产汽车或进口新型汽车,当发动机状况不佳或发动机出现故障时,排气管会不正常排气或废气超标。常常出现无烟但臭且刺眼、黑烟、白气、蓝烟、放炮、排气温度过高等不正常现象。在汽车使用和维侈过程中,由于了解排放现象不需要拆卸零部件,随时随地都可以做到,所以通过排放现象分析发动机故障是一简单且有效的方法。譬如,发动机运转不稳、加速不良、爬坡无力、发动机故障警告灯亮等各种  相似文献   

16.
石门县年龄过六十看病有优惠石门县人民医院和中医院,从去年10月起,对全县年满60岁以上的老年人实行义务门诊,免收挂号费。同时,对年满60岁与70岁以上的老年人住院就医,分别减免住院费5%和10%,对其中生活困难的,减免20%。这两家医院优惠老人看病的...  相似文献   

17.
从老人"与陌生人说话"谈起■徐囡囡最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老年人见面爱聊天,无论认识不认识的,也无论是在自家门口还是公共场所。一次我去医院看病,就碰上这样的好几拨儿老人。先是过来一对老夫妻,老太太脚伤了,架着单拐,老伴去挂号。老太太坐下之后就跟旁边的一个老大爷  相似文献   

18.
焦虑与恐怖     
本期主持人:吴和鸣吴医生:您好,我是一个电信工程师,两年前在负责一个项目的工作时,因赶工期劳累过度,出现心慌,喘不过气来,头上冒冷汗等症状。我当时很紧张,怀疑得了心脏病,连忙去心血管专科看病。医生反复检查后说我没有什么病。此后我又陆续发作多次,每次发作人都像是死过去了似的,非常难受。我先后到多家医院就诊,一直没有明确诊断,用了不少进口药物,也不见有什么疗效,现在我完全不能正常上班工作,不敢一个人独自外出,总是担心发病,怕病情加重。前些时内科医生建议我看看心理医生,对此,我很不理解,我是心脏有问题…  相似文献   

19.
数据看台     
《老年人》2006,(10):15-15
看病消灾讲迷信,不要相信陌生人;丢包分钱是陷阱,天上不会掉馅饼;兜售抵押全都假,别听骗子说瞎话;家庭情况要保密,不明来电多警惕;贪图便宜要不得,千万不能换外币;短信诈骗花样多,不予理睬准没错;网络购物要小心,反复要钱是圈套;飞来大奖莫惊喜,让你掏钱洞无底;专利转让别轻信,伞而验证多核实;汽车退税有猫腻,骗取仔款是目的;买药看病到医院,保你平安不被骗;遇人向你借手机,始终留意别远离。  相似文献   

20.
“当日检查结果未出,需挂号看结果。”这是贴在北京的一家三甲医院诊室门上告示上的内容。根据记者调查发现,这样的规定不仅出现在普通门诊,就是在挂号费动辄几百元的专家门诊也不例外。“当日的号,只看当日的检查结果”是时下医院里的一个不成文的规定。但一次完整的就诊程序究竟应该包括哪些环节呢?看一次病究竟应不应该挂两次号呢?业内人士对此也是有不同看法的。有些医生就认为,看病挂号是天经地义的,看一次病当然要挂一次号;再则,卫生部规定了,门诊3次必须确诊,即允许医生在3次范围内确诊,患者检查、检查、再检查的现象完全正常。据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