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文成 《老年世界》2014,(20):10-10
编辑同志:我家的一个亲戚白某几年前结婚时无房,我父亲就将我家的两间房借给了他,去年我父亲因病去世,我也由外地调回本市工作。我要求白某还回房子,可是白某却说,我父亲生前已答应将此房赠予给他了,拒不搬迁,我要求白某出示相关证明,但他什么也拿不出来。请问,现在这两间房子的产权应当属谁?读者:张文良  相似文献   

2.
我老家在山西一个很偏远的地方,出了门就是山,我家兄妹多,小时候,我最大的奢望就是能吃饱肚子。1990年,我认识了周德亮,他与我父亲在一个矿上挖煤,经常到我家来帮父亲干活。周德亮嘴巴很甜,他叫我父亲"干爸",叫我母亲"干妈",对我则一口一个"妹子"。父亲不在的时候,他就与我聊天,讲得最多的就是山外的故事。他告诉我,他25岁,山东日照人,家里有四间大瓦房。他还说有机会一定带我到山外面去看看。有一天,周德亮突然说要我嫁给他,我心口"怦、怦"乱跳,我也挺喜欢他的。那年春节,周德亮给我父母留下  相似文献   

3.
我跟他呀,实际上是从小一块长大的。当时我家在上海的乡下有两家缫丝厂,他父亲是我们家的账房先生,一个蛮和气的老头儿。  相似文献   

4.
吴兴英 《老年人》2006,(5):30-30
我决绝地把父亲给的5000块钱塞回他的口袋,并把他送上了返回老家的汽车。旁边一位大爷见了,问我父亲:“老伙计,这是你儿子吧?”父亲笑着说“:是的,他送我回家。”可我分明看见父亲笑得勉强。长途客车徐徐出站,我对着父亲挥手。父亲坐在窗边,一副倦怠失落的样子,并没有往常的热情。车走远了,也带走了我对父亲的牵挂。回想起这天清晨,我和妻子刚刚起床,父亲就大汗淋漓地敲响了我家的门。正是春耕农忙时节,父亲的突然到来让我有些吃惊。难道家里出事了?因为父亲向来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平时很少进城找我,而且他在老家还种着几亩水田,这时的农…  相似文献   

5.
清明节那天,我从县城回到乡下给父亲扫墓。在这万物生长的时节,父亲的坟前墓后的山花竞开,姹紫嫣红,山底的两股清泉潺潺地唱着歌谣。父亲安然地躺在这里,不说是什么仙境,也称得上是一块福地了。在父亲的坟前,我插上香烛,点燃鞭炮,深深地鞠了三个躬。此时此刻,回想起父亲生前的音容笑貌,我的心情一下子变得沉重起来,往事历历在目,一份对父亲的忏悔不禁涌上心头。童年,我家只有3口人。父亲是个裁缝,农闲时做手艺,农忙时则要承担田里的农事,他一年到头操持一家人的生计,自是非常辛苦。因而,也就要我学着做一些活。一年春天…  相似文献   

6.
我一直希望能向父亲证明我的撞球技术不逊于他,现在机会来了. 我父母来我家才住上两天,我又和父亲争论起来.多年来我们俩常常争辩,这次邀请二老来跟我和妻子小住几天,目的就是要和父亲言归于好.  相似文献   

7.
小时候,我家很穷。母亲在我3岁那年,跟奶奶闹矛盾,离家打工,十几年没有回过家。从小我就跟着父亲生活,他会打一手快板。他这一辈子,也就靠这竹板,找到一些活着的乐趣。  相似文献   

8.
小闯的父亲,是我年青时的莫逆之交。“文革”快结束了他却没熬过来,临终时嘱托我们夫妇照顾好他扔下的孤儿寡母。那时小闯已是二年级学生,记事也懂事了。在小闯母亲组成新家庭之前的几年,平日帮这帮那不说,每逢年节都把他们娘俩接到我家来过。如今小闯成家立业了,仍...  相似文献   

9.
画画·做饭     
我没有正式学过画。我父亲是画家,年轻时画过工笔画。中年后画写意花卉。他没有教过我。只是在他作画时,我爱在旁边看,给他抻抻纸。我家有不少珂罗版印的画册,我没事时就翻来覆去一本一本地看。画册以四王最多。还有,不知为什么有好几本蓝四叔的。  相似文献   

10.
【读者疑问】我家已有三位亲人患有可怕的冠心痛。父亲十几年前患病,病症较轻,靠药物治疗和维持,身体状况和生活起居都大不如前。三年前,38岁的弟弟也不幸中招,可他就没有父亲那么幸运了,一发病就是急性。通过手术治疗才稳定下来。令人痛心的是,灾难像魔咒般又降临到妹妹身上,她花了8万块钱做手术才保住性命。后来我得知,  相似文献   

11.
父爱如山     
我一直认为,父爱不像母亲那么直接,父亲的爱往往不易察觉。其实,父亲和母亲一样关爱着我,只是父亲常常把他的爱藏在心里。我家住在黑龙江的一个小镇。上大学后,每年放假回家  相似文献   

12.
一场车祸将我送进医院后,是乡下的父亲始终陪伴在我的身旁。 小时候,母亲因病去世,是父亲一手将我抚养成人。为了我的成长,父亲吃尽了苦头。他靠给人织篾货,供我念完大学,又拿出多年的积蓄,帮助我在城里买房,娶妻。婚后,我曾多次让父亲搬来城里与我们同住,但他却说乡下住惯了,宁愿一个人清清静静过日子。其实,我明白,他是怕城里的儿媳嫌他,所以宁愿选择乡下。  相似文献   

13.
正我对躺在医院里的你说:"屠叔,我妈病了。"你的诚实烫伤了我的虚伪父亲去世三年后,你来到了我家。同父亲相比,你平凡得实在是乏善可陈。可是,50岁的母亲需要一个老伴儿,而一个50岁的老人对另一半的要求也务实本真很多——只要人好就行。  相似文献   

14.
我家的“老革命”方雪梅老闵是我先生的父亲,我儿子的爷爷。他原是军旅中人,几十年军营生活,给了他一副硬朗的身子骨,虽六十好几的人了,却背不驼腰不弓。“一颗红星头上戴,革命的红旗挂两边”的日子过久了,他身上就有了一股抹不掉的“军人气息”,凡事说一不二,做...  相似文献   

15.
范玉泉 《老年世界》2010,(13):27-27
1970年母亲去世,我当时16岁,妹妹9岁,二弟7岁,三弟3岁。父亲在察右后旗皮毛厂当工人,那年我正读初中,三弟因太小无人抚养,父亲将他送回到河北姥姥家。父亲回来后就告诉我们,“咱们困难,你就不要念书了,打零工挣点钱吧!”第二年我初中毕业了,不久学校将高中录取通知书送到皮毛厂父亲手里,父亲也没有告诉我,不几天在街道里给我找了点零工做。  相似文献   

16.
父亲的背影     
1994年以后,凡去过我家的人都很奇怪,临窗的写字台竟然背窗摆放,这是因为我不愿再现过去的情景:年迈的父亲终日面窗而坐,不是看书就是写字……我每天看到他的背影总有一番感慨,老爸与女儿的最后情缘似乎就定格在这一场景上。当父亲骤然诀别人世后,那背影的场景永远不能再现,真使我痛彻心肺,为抹掉痛苦思念的记忆,我改变了桌子的布局。岂不知这是自欺欺人之举,如今老人家乘鹤西去已五年了,他的背影非但没有从我追念的记忆中抹去,反倒像定影液中显影的照片一样,愈来愈清晰地永存在我的心里。为什么呢?因为父亲的背影是一种…  相似文献   

17.
刘晋田 《老人世界》2008,(10):25-25
改革开放30年,中国人民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如今,生活好了,人们都不愁吃不愁穿了,那些旧的家什也都被人们遗弃了。可我家那杆自制的秤,虽说早已没什么使用价值了,但我一直都没舍得扔掉,那不仅仅是父亲的遗物,它是那个时代的产物,也是父亲艰苦朴素、勤俭持家的精神所在。  相似文献   

18.
张文举 《老年人》2010,(11):45-45
好友老马已有四天没到我家来聊天了,昨日见到他,问及此事,他说:“家里出了烦心的事,我怕串门无意中把我的坏情绪传染给你们。”他的话让我感动,也让我对他生出一分敬意。  相似文献   

19.
徐庆友 《老年世界》2013,(10):22-23
1945年,我十三岁,在巴林左旗林东镇启文小学念五年级。暑假的一天吃早饭的时候,父亲很严肃地对哥哥和我说:“庆来、庆友,你们俩这几天不要上街。日本投降了,街面上很乱。别惹事,在家待着,听见了吗?”父亲一双眼睛紧盯着我们,看得我们直点头,他似乎才放心下来。父亲吃完饭匆忙上柜去了,我家在林东街有个比较大的店面,叫“恒兴德”,经营布匹绸缎的买卖,父亲是大掌柜,怕买卖出事,所以这几天净在柜上守着。  相似文献   

20.
父亲     
父亲满了65岁,按现在的说法,他还是一个“年轻的老年人”。父亲虽然还不算老,但也不得不退出人生的大舞台,缩回到自己的家窝中来。我的家庭是典型的严父慈母式,很传统。母亲慈善得一辈子不说一句重话,父亲严得满脸都是“阶级斗争”。小时候我恨过父亲,恨他做事常常不近人情。比如,我的作业字迹潦草,他就罚我跪在学校的乒乓球台上示众,那时他既是我的父亲,还是我的校长。无法否认,父亲的高压政策给过学生时代的我们许多恐惧和烦恼,不能说他的教育方法有多科学,只能说他与母亲的搭配正好为我们的成长提供了一个张弛有度的氛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