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迷园》是我国台湾地区当代著名女作家李昂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亦是其重要代表作.小说着力塑造或描写的三个主要人物朱祖彦、朱影红、林西庚和主要活动空间“菡园”,分别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和精神意义:朱祖彦在母国文化与本土文化之间痛苦摆荡,朱影红在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之间绝望追寻,林西庚是现代文明的象征,“菡园”是传统文化的象征.小说由此言说了现代人精神家园的失落与追寻.  相似文献   

2.
张东芹  史岩林 《理论界》2013,(8):140-142,95
对后现代生存困境的反思和对生存意义的追寻是道格拉斯·库普兰德小说创作的主要议题。后现代主义语境下,喧嚣的都市生活表现出异化的特征,美国梦式的宏大叙事逐渐破灭,宗教信仰的缺失给人们带来挥之不去的迷茫,后现代主义小说人物面对的是一个失去了确定意义的世界。作为一部探讨后现代语境下生存困境的小说,《X一代:在加速文化中失重的故事》从空间、叙述和信仰三个方面展现了青年一代对失落意义的追寻,真实地展现了美国后现代生存状态的窘迫、压抑和焦虑,使库普兰德对后现代人类生存状态的反思和对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达到了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3.
现代科技的负面影响和人类精神文化领域的危机导致了现代人生命意义的困惑,其为生命教育的兴起提供了历史背景和现实使命,而生命教育的兴起则有助于缓解乃至解决现代人的生命意义困惑,使人找到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本,获得生命意义的安顿。  相似文献   

4.
虹影小说中有一个特殊情结———追寻。这种追寻体现在生命、情感和道德诸方面,其中情感追寻中的母爱追寻和性爱追寻最具感染力。这种追寻总是与强烈的欲望相消长而使人物性格与命运沉浮其中。与其他作家的创作有所不同,虹影的追寻是通过某种缺失表现出来的。通过母爱和性爱的缺失来表现情感的渴望和生命的欲望以及不能得之后所导致的性格变异和畸形的反抗,从而达到呼唤母爱、渴盼性爱,实现人类之爱的目的。作品中的众多女性,不管外表是柔弱的还是刚强的,骨子里都透着一种坚韧和宁死不屈从于生活的反抗精神。她们的反叛源自于对生活的不满足和女性主义理想的失落,反抗的方式多种多样,而结局却往往是灰色的。她们在欲望中沉浮,却找不到情感的真正归宿。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地方和学校课程决策权力与责任的增加 ,校本课程开发的问题开始提到课程改革的议事日程上来。不少地方和学校在教育教学改革中逐渐表现出对于校本课程开发的期待与热情。然而 ,在现实中 ,我们对于校本课程开发的认识还处在表层 ,与学校教育实践发展的要求相去甚远。鉴于此 ,本文围绕校本课程开发应具有的生命意义进行理性的思考 ,以期对校本课程开发有更深的了解。一、校本课程开发的缘起 :教育生命意义的关注所谓校本课程开发是指参与学校教育工作的有关成员如教师、行政人员、学生、家长 ,对学习方案进行计划、设计、实施和评估。…  相似文献   

6.
生命意义问题一直是困扰人的,并为西方哲学和神学强烈关注的重大问题。本文通过研究、探讨当代语言哲学家A.J.艾耶尔、K·尼尔森、S.托尔悯等人的理论,考察了语言哲学家们对生命意义的语言分析,希望通过这一语言分析的实例,更进一步体认语言哲学的方法及其它对哲学进步给予的推动。  相似文献   

7.
德性的失落与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倪勇 《东岳论丛》2006,27(6):196-199
中国、西方、马克思主义之德性观各具特色,并具有相通之处。当代西方社会面临着德性失落的危险,当代中国社会也因社会制度之变革,从而必须承担德性重建之任务,其核心在于:以现实生活为基础重构德性。  相似文献   

8.
作为十七世纪立场最坚定的明遗民之一,王夫之在其正统思想中植入了遗民群体对生命价值与使命的深刻思考,并重估了正统论中若干关键性概念。他首先强调华夏治道与民族身份、特殊地理空间的对应关系,确立易代之际遗民存道的必然性。同时又在一个大的历史视野内,重新评价了统一和善治之于王朝正统性的意义,消解了清朝对士大夫群体在合法性上的吸引力,最终在正统复兴与遗民存道之间建立起关联,为遗民群体的存在构建了生命意义。  相似文献   

9.
陈玉雯 《理论界》2012,(5):100-102
萧红一生及其创作呈现一种"依附性",从左翼、抗战文学到新时期各种话语宰割了她的整体创作。这样一位年轻女作家的作品却具有超强生命力,她的"依附性"正好印证了她生命和书写的"不依附性"及独特性。回归文本阅读,我们发现一个以文学慰藉生命归属失落,在回忆与怀乡、大自然与民间生之力量的书写中,企图寻找主体尊严与生命依归的本然的萧红。  相似文献   

10.
采用生命意义感量表(PIL)和自杀态度问卷(QSA)对桂西北1115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自我报告测试。结果表明:桂西北大学生总体上对自杀持矛盾或中立态度,但有50.18%的学生对自杀者家属持肯定或理解的态度;桂西北大学生生命意义感的总体水平较低(95.73±15.90);桂西北大学生生命意义感与自杀态度、对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对自杀者家属的态度、对安乐死的态度呈显著的线性相关,它们之间有明显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1.
追寻:中外文学的叙事母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经建 《文史哲》2006,(4):120-126
追寻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永恒动力,更是一个终极性的文化命题。人类追寻精神通过艺术审美途径被转译为中外文学中一个基本的母题模式。“流浪汉小说”是其最浅易、最显明的母题表述图式。大多数流浪汉小说的文本都呈现出两重结构:一是直接对应现实生存的表层结构,一是隐含人生哲理和诗意概括、寄寓着追寻母题的深层结构。(精神)家园叙事是追寻母题的形而上层面或哲学意味上的表达形态,具体表现为:其一是对个体存在的认同性焦虑进行自我确证的过程性追寻,现代人的根本性焦虑是无家可归感,文学中的追寻可以将个体性的价值选择、精神追求与特定的精神价值体系和文化观念体系相联系,并在其中被确认而得到心灵的慰籍。其二是持有既定的人生取向和明确的精神目标、旨在重建或心造一个理想“家园”的追寻,这种追寻中的“家园”被赋予了诸多形而上的意味,且与“诗意地栖居”等话语概念相关联,描述了人类带着乡愁寻找精神家园的漫长旅程。  相似文献   

12.
大学精神的失落与重塑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刘宝存 《学术界》2004,(1):193-199
大学精神是大学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约束大学行为的价值和规范体系 ,以及体现这种价值和规范体系的独特气质。它是大学的灵魂 ,在大学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 ,在当代 ,大学精神却失落了 ,给大学和社会的发展都带来了消极的影响。因此 ,重塑大学精神 ,成为当代大学人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13.
生命哲学将生命意义的形成归于生命自身的成就,生命意义在与生命整体的关联中获得完整的内容.生命的意义虽然由生命自身决定,但其外在表现的模糊和流动性需要某种参照和约束,德国生命哲学的代表人物西美尔、狄尔泰从社会文化角度以及历史意识方向上对生命进行了全面的探究,他们为生命哲学所作的贡献直接影响到伽达默尔的诠释学.  相似文献   

14.
15.
<野草>是鲁迅思想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在<野草>中鲁迅以"梦"为独特方式、以"死"为起点来诠释其对生命意义的理解.在其对死亡意识与生命意义的深思中,最终确证了人从生到死这个必然性选择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的有效途径--走.鲁迅以其坚定的"走"的姿态和保全个体生命的"走"的前提归结出了人的生命意义与人生价值.  相似文献   

16.
重建失落的诚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诚信作为伦理学范畴 ,是指主体的“所思”、“所言”与“所行”的一致性 ,属于基准性的社会道德规范。本文在对诚信进行类型学分析的基础上 ,对我国的诚信状况进行了辨识 ,对诚信匮乏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认为应以组织诚信作为切入点 ,加强诚信教育和制度供给 ,重建失落的诚信。  相似文献   

17.
英汉翻译中文化意象的失落与错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文化意象的概念和表现类型的阐释,列举了英汉翻译中文化意象失落与错位现象的部分实例,指出了传递文化意象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8.
在媒介社会下,人的生命活动区域在扩大的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个体片面化存在的尴尬状态、本能主义奉行下的理性失范以及网络化的精神犬儒主义等。这种精神症候严重影响了现代人对生命的体认和对生命价值的思考。而王船山生命哲学对生命认识的洞见、对生命存在的思考以及对生命价值的开掘,都对现代人自身价值的重建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王船山"形色之实""天命之性""心性之志"的生命哲学不仅包含着生命存在、肉体与精神三者之间的关系,也以此澄明生命的意义,引导现代人精神的重建与信仰的复归。  相似文献   

19.
哲学对我们是有价值的,它借助对人生的意义和价值的沉思和分析,为人们提供明晰的思考和理性的选择。哲学本身是一种本体的或形而上学的思;哲学是一种面向前提的思;哲学是一种面向生活世界的思。哲学可以通过对人生的价值、意义的思考及对时代的关注,来显示它对智慧的追求。  相似文献   

20.
语文的教学是思想的教育,思想是生命的灯塔。语文教学要发挥生命之光,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可贵,感悟生命的美好,探索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