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未来全国和不同区域人口城镇化水平预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城镇化将是我国未来几十年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之一。从人口学的角度讲,在加速城镇化过程中,人口三大因素,即出生、死亡、迁移的变化中,人口城乡迁移将是核心问题。本文在城镇化发展的中方案假设下,利用ⅡASA的模型对全国和地区未来30年人口城镇化水平进行预测。结果显示了全国和不同区域的城镇化长期趋势;揭示了城乡间的迁移和农村居民身份的改变,是城镇地区人口高速增长的重要因素。伴随城镇化的加速,农村地区人口老龄化速度快于城市。  相似文献   

2.
<正> 人口城镇化是当今世界性普遍现象,它是随着工业的发展、人类社会进步而产生的必然结果。人口城镇化制约着城乡人口的分布状况,对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大影响,是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和客观要求。根据我国城乡人口分布状况和人口城市化水平,科学、合理地调整城乡人口分布,走具有中国特色的人口城市化道路,才能有利于四化建设。  相似文献   

3.
人口集聚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要素作为一切经济活动的主体,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发挥着尤为重要的作用。人口集聚为城镇化提供重要动力,而城镇化进程将进一步促进人口集聚,人口要素与城镇化进程通过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等方面深度融合,形成密不可分、相互促进的系统。本文构建关联协调度模型分析近15年来我国人口集聚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的状况。结果显示,我国的人口集聚水平和城镇化进程由不协调逐步转向协调发展,即初期在传统城镇化阶段,人口集聚水平落后于城镇化水平,而在后期的新型城镇化阶段,人口集聚开始引领新型城镇化发展。通过改善人口城乡结构、人口教育结构、人口就业结构和人口收入结构可以有效缓解人口年龄结构带来的隐患,这将是未来一段时期内人口集聚与城镇化继续协调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4.
《人口学刊》2019,(3):5-15
人口问题是新时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必须面对的基础性、全局性和战略性问题。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人口政策的调整,中国人口发展发生重大转向,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人口红利走向下行、老龄化不断加剧、生育水平持续降低和城镇化水平明显提高。全面与及时把握新时代人口发展转向背景下中国人口学研究的新动向、新特点与新走向,对战略、前瞻、有效应对国家人口趋势性变化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深刻影响至关重要。本文通过检索并分析文献数据库中近年来收录的人口学重要文献,归纳出新时代我国人口学关注的核心议题为人口红利、老龄化、生育水平和新型城镇化,并对各核心议题的重点研究方向进行了详述。通过明确目前人口发展转向背景及人口学研究的核心议题,预计未来人口学研究主要关注以下六个方面:新时代中国特色人口理论体系的建构、人口红利的变化新特点及其轨迹、跨学科视角下的老龄研究及其顶层制度设计、生育政策调整与完善的走向及其配套措施、新型城镇化的质量及其内在动力以及人口分析技术方法的拓展和创新。在人口发展发生明显转向的新形势下,未来人口学研究将对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人口问题予以持续的关注,从而促进我国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5.
教育发展滞后,尤其是基础教育的严重滞后是制约西藏自治区社会发展的“瓶颈”问题。教育投入-产出效率低是西藏教育发展滞后的主要因素。为此提出的对策是,其一,确立“以人为本”的西藏改革和发展战略,加大以基础教育投入,特别是乡村义务教育投资为主的人力资本投资力度;其二,通过超常规的人口城镇化实现的人口集聚以获取教育性人力资本投资的规模效益。  相似文献   

6.
城市发展不再只是追求经济的增长,而是要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因此,发展质量型社会越来越重要。长江经济带是我国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区域,并且是我国经济新的增长极,其城镇化发展水平和发展质量的双重提升越来越重要。城镇化发展进程中,经济发展是基础、社会建设是推力、生态环境建设是保障、城乡统筹发展是动力。因此,本文主要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生态建设与城乡统筹四个方面构建城镇化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城镇化发展质量的分段函数评价模型,结合协调度模型对长江经济带城镇化水平与质量的协调性进行测度分析,其结果为:①城镇化发展水平与发展质量发展特征为“整体上升、局部波动”。②城镇化发展质量提升速度较为平缓,而各个省市之间城镇化发展质量提升速度具有差异性。③城镇化发展水平与发展质量协调度为稳步上升态势,其区域整体协调发展较好。  相似文献   

7.
基于我国2000~ 2015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将31个省市按东、中、西三大区域划分,建立个体固定效应变系数模型分析了就业、城镇化、城乡收入差距等因素对我国人口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不同区域人口增长的影响因素存在较大差异,东部地区主要受城镇化、在岗职工工资的影响;中西部地区主要受就业、城镇化和在岗职工工资的影响;在总体上,就业和城镇化对人口增长起促进作用,而城乡收入差距对人口增长起阻碍作用,其影响程度依次递减.由于人口增长的影响因素存在地区差异,为了减缓目前我国人口增长缓慢,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劳动力日渐短缺的状况,国家和地方政府应该根据不同的区域特征制定不同的人口政策,促进人口增长,最大限度地减缓人口老龄化可能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8.
一、引言80年代以来,中国城镇化速度明显加快。尽管由于城镇统计口径变化,给有关速度估计带来了一定困难,但许多学者(例如辜胜阻《非农化与城镇化研究》一书即持这种观点)认为目前中国城镇化实际水平可能略高于90年人口普查公布的水平,大约近于30%。十年提高了近10个百分点。在今后半个世纪或更长一些的时间内,中国经济发展仍将与较明显的城镇化过程伴随。从表1可见,下世纪中叶左右,中国人均 GNP 可望达到4000美元左右,城镇化水平超过50%,甚至达到1985年苏联、东欧、以及中上等收入国家65%之平均水平也是可能的。城镇化今后变化如此之大,必然对我国人口趋势形成重要影响,这点已日益为人们所认识。这种影响在于:1、城镇化过程中,乡村人口比重下降,城市人口比重上升,往往不是乡村人口结构简单平移到城市,而一般是以青壮年人口为主的人口迁移。这种迁移必然对城乡人口结构形成相  相似文献   

9.
通过回顾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城镇化演进历程,归纳我国城镇化改革与发展的逻辑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我国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政策启示。研究发现,我国城镇化进程经历了起步、失常、稳定和高速四个阶段,对城镇化趋势和波动分解发现我国城镇化进程主要表现为,中央强制性政策推动下的地方政府非公共利益无序驱动。未来,我国新型城镇化战略应该坚持:一是中央政策要协调好发展需求“拉力”和政策制度“推力”的关系,防止新型城镇化脱离客观规律;二是要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扭转地方政府在城镇化推进过程中的非社会利益行为;三是地方政府推进新型城镇化,要从拆迁等强制性推动向诱导性推进转型,诱导性推进要体现公共服务先行;四是要统筹城乡发展并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镇化进程的自动均衡。  相似文献   

10.
广东城镇化进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五普”资料,分析比较了广东省人口城镇化状况,认为广东人口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在分析广东城镇化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城镇化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坚持走以人为核心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近年来成都的实践证明,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是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人口问题的核心,也是提升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由中国建投投资研究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的2013年《投资蓝皮书》指出,未来20年是中国城乡变动最剧烈的时期。到2030年,中国的城镇化水平将达到70%,总人口将超过15亿人,届时居住在城市和城镇的人口将超过10亿人。也就是说,未来20年中国农村的人口将减少1/3以上,将有3亿人由农村移居到城市和城镇。实践表明,我国的城镇化率每增加1%,就可拉动当年国内生产总值1%~2%。未来城市人口的分布,据预测,1000万人以上的城市将有10个左右,承载人口1亿左右,分别是上海、北京、天津、  相似文献   

13.
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伴随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城市化也从低点起步、呈单调升势快速发展,2011年城市化率已达到51.27%。但在以户籍制度为基础的二元社会体制的深刻制约下,城市化发展滞后,影响工业化、非农化发展;城市化速度过快,不利新农村建设;土地城市化呈大跃进式疯狂扩张,造成土地资源严重浪费;继续对农村和农民进行剥夺,造成城乡差距扩大,社会矛盾激化。要推进未来城市化健康发展,必须实施以户籍制度为基础的二元社会体制的根本性改革。  相似文献   

14.
统筹城乡的动态人口预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未来城乡人口进行科学详细的预测,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依据。文章以浙江省为例,简要介绍了以人口普查资料和抽样调查资料为基本依据,考虑城市化进程和城乡、省际人口机械变动参数动态变化的城乡人口预测的方法。并以浙江省为例,说明如何充分利用这些人口预测结果,为统筹城乡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5.
试论我国城乡人口划分标准和城市规模等级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乡人口划分标准和合理城市规模等级问题的研究,具有较大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历来受到各方面的重视和关注。迄今为止著述良多,其中不乏真知灼见,但因众说纷纭,尚无定论,似有深入商讨之必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人口转化的势头十分迅猛,转化形式也纷杂繁多,这种生机勃勃的局面一方面固然标志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迅速发展。另一方面却又增加了划分城乡人口的难度,并进而影响到城镇的设置标准和城市等级规模的确定。因此,探讨适合我国国情的城乡人口划分标准和城市等级规模问题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它将对规划全国或各地区的城镇网络体系,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制定各种地域层次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提高地区经济实力和生产力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人口城镇化对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效用发挥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对生产函数中引入人口城镇化变量的人力资本外部性内生增长模型进行检验分析,揭示了人口城镇化对人力资本、物质资本等生产要素在经济增长中的具体作用和作用途径。检验分析发现:在过去的20多年里,人口城镇化对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发挥都有积极的促进;以人口城镇化所反映人口聚集对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的作用也是不同的,主要体现于物质资本的人口聚集效应,而人力资本的人口聚集效应还未充分发挥,在未来城镇化进程中应该注重人力资本要素的效应。  相似文献   

17.
徐晓斌 《西北人口》2012,33(4):115-119
改革开放至今,山东省的人口发展与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了人口再生产方式的转变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进入了健康、合理、良性互动的发展时期。但是,人口规模持续膨胀、城镇化发展水平滞后、城镇体系结构不合理、人口分布与城镇分布矛盾等问题依然制约人口与工业化城镇化的协调发展。促进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分布协调发展,走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道路,实现人口与工业化城镇化协调发展,是山东省不懈的追求。  相似文献   

18.
城市化是今后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总被引:55,自引:0,他引:55  
中国是过去25年中世界上城镇人口增长率提高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大规模的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和城镇。沿海地区已经成为中国吸纳农业剩余劳动力和农村人口的主要地区,中西部人口大省和人均耕地水平较低的地区是农村人口的主要迁出地。今后20年是中国城镇化加速阶段,有效促进城乡间劳动力的流动,将给中国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而中国在城乡间采取的“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制度安排不仅侵害了广大农村居民的利益,而且造成了巨大的制度性机会成本,使得中国的宏观经济付出了高昂代价。城市化既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基本途径,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9.
在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新时期,加快推进城镇化是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全面做好人口工作的重要载体。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本文结合诸城市的实践,探讨统筹解决人口问题进程中的城镇化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20.
户口迁移与户籍人口城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户口迁移是真正意义上的迁移,并与城镇化密切相关.文章通过对2013年全年户口迁移业务的数据分析,系统考察中国人口的户口迁移现象以及户籍人口的城镇化.研究结果显示:户籍制度改革无法惠及所有人群,需要利用公共服务的全覆盖来弥补政策的不足;三类大城市城镇户口的准入门槛相对较高并呈现出精英化倾向,大城市户籍人口城镇化的方向应当在严格控制人口数量的前提下,向中低文化程度的劳动者有序、适当开放;中小城市和小城镇户口对于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严重不足,为促进户籍人口城镇化,应该将一批有潜力的中小城市做大、做强;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的关键环节在于对农业转移人口的妥善安排,在此过程中要防止“半城镇化”现象的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