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纷乱的五代,至后周始显历史转机。史家在研讨此段历史时,多注重于周世宗柴荣的改革,而对于后周创立者太祖郭威则往往作为评论世宗的陪衬提及。世宗的改革,固然是唐宋之际的重大历史事件,但其改革是在郭威所创基业的基础上开展的,而改革内容也是郭威革故取新的继续和发展。因此,研讨郭威及其活动,对于认识这一历史转机的出现及历史意义不无裨益。关于郭威为何能建周称帝并进而实行改革,笔者曾作论述,现就郭威建周后的改革活动进行探讨,以补阙如。  相似文献   

2.
唐末五代时期,中国长期处于分裂战争状态,而这一局面的转机,是从后周太祖(以下简称周太祖)郭威建立政权开始.郭威称帝建国后,在政治、经济等方面展开了一系列改革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为继承者后周世宗柴荣的文治武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尤其是周太祖郭威的节俭恤民,在封建社会历代帝王中极为鲜见.  相似文献   

3.
五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典型的分裂割据、弊政丛生时期,又是迈向统一的过渡性阶段。后周太祖郭威适应历史发展的趋势,以整顿内政为中心,采取种种措施,恢复农业生产,澄清腐败史治,抑制武夫势力,匡正五代过失,成效斐然。周太祖改革是历史发展的转折点,掀起了由此至宋太宗朝近半个世纪的改革声浪,意义深远,其历史功绩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4.
“黄袍加身”这出闹剧,可谓家喻户晓的历史名作。然而,这出戏的首创者并非赵匡胤,而是后周太祖郭威。 后汉乾祐三年(公元950年)十二月,契丹入寇。河北诸州告急,后汉太后急命枢密使郭威部署军队,领兵北征。大军行至澶州(今河南濮阳县),士兵突然裹脚不前,对朝廷派来慰劳的使者也“相顾不拜”,这预示着一场事变即将发生。据《旧五代史·周太祖纪》:  相似文献   

5.
一、战前的形势公元九五一年,郭威推翻后汉政权,建立后周王朝,后汉高祖刘知远之弟刘崇在太原称帝,建立了北汉政权,与后周对抗。北汉统治范围共十州,即并州(今太原)、代州(今代县)、忻州(今忻县)、岚州(今岚县)、宪州(今楼烦)、汾州(今汾阳)、沁州(今沁源)、石州(今离石)、麟州(今陕西神木),相当于今山西中部及陕北一县。九五五年正月,郭威去世,周世宗柴荣即位,北汉皇帝刘钧率兵三万与契丹一万骑兵联合进攻潞州。(《契丹国志》卷五《穆宗纪》)三月,柴荣在高平大败北汉、契丹联军,随即兵临太原城下。五月,辽派挞烈增援北汉,在忻口大败周军,柴荣被迫退兵。  相似文献   

6.
后周在世宗当政之时,一方面进行社会改革,另一方面发动了对后蜀、南唐的南征以及对北汉、契丹的北伐,取得了辉煌的战果。本文对后周南征北伐的成败得失及其历史意义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张永德系后周禁军军力最强的殿前司的最高长官,且兼有皇亲国戚之身份,对后周的政局举足轻重,但学术界对张永德在后周入宋的历史转折时期所起的作用并没有给予太多关注,其实张永德是后周禁军高级将领,他南征北战,帮助周世宗开疆拓土,表现出杰出的军事才能,对赵匡胤兄弟他倾力支持,成为宋开国的最大功臣,为宋朝的建立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8.
一、周世宗改革的基础和支柱五代后期,周太祖郭威为了缓和阶级矛盾已着手进行改革。郭威死后,其养子柴荣即位,立即着手把改革全面地深入下去。他针对唐朝后期以来赋税沉重、北方生产严重破坏的实际情况,把改革的重点放在社会经济方面。由于长期战乱,人口大量逃亡,劳动力奇缺。柴荣在均定田租时检到的户数只有二百三十万九千八百一十二。为此,他于九五五年下诏招徕逃户回乡生产。二月乙未,诏;应逃户庄田,并许人请射承佃,供纳租税:如三周年内本户来归者,其桑田不计荒熟,并交一半;五周年内归业者:三分交还一分;五周年外归业者,除本户坟茔外,不在交付之限。其近北地诸州,应有陷蕃人户,自蕃界来归  相似文献   

9.
周世宗柴荣改革琐议黄晓华“五代”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乱世,战争之频繁,赋税之繁重,法制之混乱,都是历代少有的。但“五代”又蕴含着由乱而治重新统一的历史因素,北宋的统一及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确立,实际是这一历史时期发展变化的结果。后周正处在这一发展演变的关...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后周末年流传的“点检作天子”谶言的产生与当时任殿前都点检的张永德有关,是当时有识之士鉴于张永德所任的殿前都点检之职位高权重,对帝位形成了潜在的威胁,因而以谶言的形式向周世宗提出警示,并非赵匡胤集团一手策划、炮制的代周篡权的重大政治阴谋,也不是导致后周颠覆、赵匡胤上台的真正原因。赵匡胤从世宗继位执掌禁军,又参与军队改革,与一批武将联系密切;这批武将对赵匡胤的拥护,是导致后周王朝颠覆、赵匡胤上台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一周世宗柴荣是五代的第一有为之君,他的北征契丹为五代的一个重要事件。他在太祖郭威所奠定的基础之上,实行了更进一步的政治、经济方面的改革。主要的如:允许农民开垦逃亡者的荒地,给由“蕃界”归来的田主以特别的优待,用以促进劳动力和土地的结合,而利于恢复农业的生产,颁布“均田图”作为征税的标准,希图用以平均田税负担;取消长期以来曲阜孔家的免税特权;限制僧尼的人数,并废掉寺院三万余所。销毁铜质佛像以铸钱  相似文献   

12.
后汉是中国历史上最短命的封建王朝,只维护了4年的统治.刘知远早死,隐帝年少继位,宫廷血案的发生,郭威称兵向阙是后汉速亡的偶然因素;而统治阶级内争激烈,阶级矛盾尖锐则是后汉速亡的必然因素.  相似文献   

13.
北宋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这部史学巨著记载了自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至五代后周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凡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成书九百年来,一直享有很高的声誉,在我国史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至今传习之盛,与《史记》、《汉书》相埒”,被誉为“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亦学者必不可不读之书  相似文献   

14.
岳飞汤阴的始祖即其高祖岳涣,原来是山东博州聊城县人。岳涣来汤阴出任“令使”,致仕后留居汤阴,他的儿子岳成及其家室也都迁来,于是汤阴便成为岳涣父子的“寄籍”,而聊城则成为汤阴岳氏的祖籍。岳涣的高祖岳彦真及其父岳休,是后周的“节度使”。有丞图南氏说,岳休“居东昌”,他是用明朝的建制写历史,其实隋唐五代时期,聊城县属博州,是博州的治所。岳休、彦真“父子仕周,为节度使”,当是后周的博州节度使。岳飞的高祖岳涣是以读书科举入仕,以“令使”在汤阴起家的。岳飞祖籍应在山东省聊城。  相似文献   

15.
近日对我国著名电子光学和光电子成像专家周立伟院士进行了访谈。访谈中,周院士首先分享了自己学习英语和俄语的经历,强调了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其次,周院士详细论述了外语教学,尤其是英语教学的必要性,指出英语能力与科学研究紧密相关,英语教学不可或缺;之后周院士分析了研究生在英语学习和科学研究方面存在的问题,并讨论了大学中开设人文课程的迫切性;最后,周院士对上理工师生提出了建议与期望。  相似文献   

16.
高平之战与赵匡胤的崛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平之战是后周禁军完成新旧更替的关键,赵匡胤在战前进入周世宗幕府,战后结识张永德、晋升殿前都虞候、负责禁军整顿,遂成为当时少壮派军官的领袖,得以迅速崛起。对赵匡胤出任殿前都虞侯的时间、义社十兄弟等有争议的问题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王朴、周世宗、宋太祖统一战略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结束分裂割据局面,实现统一,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在如何统一,采取什么样的战略方针问题上,王朴、周世宗和宋太祖三位同时期的杰出政治家各有主张,先后提出或实行了三种不同的统一战略.然而长期以来,许多论著将三者要么不加区分地混为一谈,要么不切实际地“扬周抑宋”.因此,对关系到后周、宋初政治应怎样评价的重要问题,很有进一步认识的必要.兹将这三种统一战略作些比较,试述己见.  相似文献   

18.
五代十国时期,各割据政权之间形成了以中原和江淮为核心的两大对立集团,互相对抗、牵制并出现多次征伐战争。南唐(杨吴)与中原政权之间的战争历经与后梁、后周和北宋3个主要的阶段。了解战争阶段形势及其战争特点的发展变化,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南唐的历史地位,认识中国历史发展的动力和大势。  相似文献   

19.
对于周宣王应当如何评价,当前在史学界内分歧颇大。或曰西周之亡盖因厉王专利,续而“宣王即位,不籍千亩”、“既丧南国之师,乃料民于太原”所致,所以认定厉、宣二王是导致西周灭亡的昏庸之辈;或曰宣王有赫赫武功、“德行国富,人民殷众”,是一位中兴之主。这种单纯以王朝兴衰论英雄的观点似需研究,笔者不敢苟同。因为只有弄清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长河中的地位,观其是顺应历史发展趋势、推动历史前进,或是阻碍历史前进乃致拉历史车轮逆转,才好对他们作出近乎实际的评价。据此,笔者以为,周宣王在位期间采取的一系列措施顺应了中国古代井田制逐渐崩坏的历史趋势,推动了由土地公有制向土地私有制转化的进程。周宣王当是一个奴隶主阶级的改革家,不当之处乞望同志们指正、批评。现仅就周宣王改革的主要内容,略论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一十世紀前半期,我国历史上又出現了一次大分裂的局面,这就是‘五代十国’时代。‘五代’是指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其中除后梁朱氏、后周郭氐外,后唐李氏、后普石氏、后汉刘氏都不是汉族。从农民起义軍的叛徒朱全忠起,他們在唐帝国的統治政权被农民起义軍摧毁后,相繼統治了北中国五十三年。这五十三年中,他們經常进行大混战,到处焚掠屠杀,弄到整个北中国都給战爭与死亡的气氛籠罩着,农业生产和工商业城市都受到极其惨重的破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