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指导思想之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是中国和日本两国近代化的起点.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体西用”,明治维新的指导思想是“和魂洋才”.这两者颇多相似之处,但产生的实际效果却大不一样.明治维新使日本从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而洋务运动后中国却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中越陷越深。这不能不令人潜心思考. (一) 鸦片战争失败后,魏源在《海国图志》一书中率先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不过这一思想当时并未发生实际的效用.时过二十年,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一书中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这是“中体西用”思想的最初表述。此后,曾国藩、李鸿章等人推动洋务运动,基本上也是循着这一思路.于是,“中体西用”便成为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2.
十九世纪最后三十年的东亚,曾发生了两次以推行近代化为主要内容的运动:一是由封建官僚发动,以“求强”、“求富”为口号的中国洋务运动;一是“指明了日本历史今后应走的方向”,并从此成为“国富民强”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明治维新。虽然两者发生的时间、社会背景大体相同,内容和形式也有颇多相似之处,并都成为两国近代化的起点,但它们的结果却“南辕北辙。”笔者以为,就这两个历史事件作一比较,有助于我们弄清为什么中国未因洋务运动走上近代化道路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同途殊归之思: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的再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共同的路径是救亡图存,但甲午一役却似乎使洋务运动的成果在瞬间化为乌有。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从发起到最终结束,中国和日本所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有相似之处,也有所不同。不应该单纯因甲午战争中国的失败而全盘否定洋务运动的改革成果及其对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进步影响。  相似文献   

4.
谈日中两国在吸收外来文化方面的差异阎雪雯中国和日本同属东亚文化圈,在门户被西方资本主义列强打开之前,两国的社会发展水平大体相同。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由于受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中日两国分别以“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为契机,迈开了近代化的艰难步伐,...  相似文献   

5.
近些年来,中国学者对中国近代史的研究,在理论规范和思维模式上有很大改进。其中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注意运用近代化和社会变迁的理论去审视中国近代历史进程。近代化是一种有指向性目标的社会变迁。社会成员的理性态度的成长是近代化进程的一个实质性方面,而其中,领导集团的理性态度对近代社会的发展和变迁尤为重要。中国和日本的近代历史进程是从十九世纪中期两国国门先后被西方列强打开后正式开始的。明治维新作为u本近代化的开头文章做得比较好,而中国的洋务运动这篇开头文章做得不很成功。这里面同然有内外环境的因素,但更与作…  相似文献   

6.
中国洋务运动与日本明治维新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洋务运动与日本明治维新之比较董以山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中国发生了洋务运动,日本发生了明治维新。由于二者是发生在大体相同的国际背景之下和大体相同的时间里,更由于二者在某些口号和形式上有类似之处,因此人们往往愿意将二者进行比较。一、明治维新...  相似文献   

7.
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留学教育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中叶,日本开始了明治维新。同一时期,洋务运动也在中国蓬勃开展,两场运动中,统治阶级都实行了“走出去”的方针,派遣了大批留学生赴欧美。从留学教育的兴起、发展及留学教育的作用来看,明治维新时期的留学教育与洋务运动时期的留学教育,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本文试图阐述这种“同”与“不同”,从一侧面说明为何明治维新取得成功而洋务运动却以失败告终。  相似文献   

8.
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作为近代中日走上不同道路的分界点,引起广大研究者的普遍关注。明治维新是全面学习西方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教育,在日本发展资本主义的改革运动。而中国的洋务运动只是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妄图以此挽救清政府危亡统治的近代社会变革运动;两次运动的历史背景、改革动机、改革内容、领导集团的态度等众多的不同导致了近代中日改革的殊异效果。  相似文献   

9.
随着欧美列强对东北亚第二次冲击的来临,中日韩三国纷纷掀起第二次改革的热潮,以19世纪60年代末日本明治维新为标志,东北亚三国展开了被称为"同途殊归"的近代化改革。日本明治维新走在前列,经历二十多年的改革,终于成功走上近代化道路;中国和韩国紧随其后,皆以日本为鉴,竞相涌向近代化,形成了近代东北亚改革的雁行模式。本文通过论述中韩两国近代化过程中对日本的借鉴和学习,用雁行模式的理论,初步探讨三国近代化"同途殊归"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中日两国传统社会结构之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九世纪中叶前后,西方国家带着资本主义的潘多拉魔盒来到东方,面对高强度的外压,中日两国面临民族谋生存、社会寻转型的问题。日本明治维新一举成功,完成了外源型的社会转型,走上近代化道路,中国社会转型何其艰难,起义、改良、革命等一次次探索一次次失败。太平天国起义对大盐平八即起义、洋务运动对话藩改革、戊戌变法或辛亥革命对明治维新,要说斗争的规模、水平、质量哪一次也不比日本差,结果却截然不同。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仅从两国传统社会结构体系的三方面进行探索。一、政权体系的比较中国早在秦始皇时代就确立了高度…  相似文献   

11.
以"自强"、"求富"为中心的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大门.正确理解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化之间的内在关系,从近代的具体历史环境来认识洋务运动开启中国近代化大门的必然性和局限性,通过对中国与西方近代化早期特征的对比来深入理解洋务运动的合理内核及其基本特点,从文化的深层角度去理解洋务运动是当时中国近代化最切实可行的途径,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研究洋务运动.  相似文献   

12.
如果说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那么戊戌维新则可说是中国近代化的继续、扩展和深化,是中国近代化的新探索和新尝试,它在背景目的、道路方向和结果影响等方面都与洋务运动截然不同。从近代化的新视角、以与洋务运动比较研究的新方法重新审视戊戌维新,无疑有助于深化对戊戌维新、洋务运动及二者关系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洋务运动时期和明治维新时期中日科技教育之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洋务运动时期和明治维新时期是中日两国历史上的重要阶段。本文通过对洋务运动时期和明治维新时期中日两国在科技教育领域采取的措施,及为科技教育紧密联系的其它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力图从科技教育这一侧面找出两国科技发展差距的原因,为今后中国科技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1868年的明治维新揭开了日本近代化的序幕。为了确保日本近代化的顺利实现,日本先后建立了陆军和海军,迈开了军事近代化的步伐。其时,陆海军统帅权的对立亦随之产生,并贯穿于日本军事近代化进程的始终。本文对此进行粗浅的论述。一、日本陆海军的创立与  相似文献   

15.
近代以前,中日两国的土地制度有较大的差异。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对土地制度进行了改革,对近代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不能因此得出中国的土地制度明显落后于日本的结论。甲午战争前,中国的农业产值是日本的9.4倍,但实际土地税规模仅为日本的1.3倍。按土地税占农业产值的比重看,日本的土地税明显重于中国。从这个角度看,日本政府在通过土地税改革集中农业剩余推动近代化建设方面取得了成效,而清政府则相形见绌。日本的农业劳动生产率高于中国,是农民承受较重赋税的重要条件,而中国的农民除土地税外还承受具有人头税性质的盐税的负担,因此可以说,中国农民承受的赋税也较重。  相似文献   

16.
佛教与近代日本思想──近代日本知识分子佛教观概论李向平自明治维新之后,日本走上了近代化的道路。但其近代化却是处在西方近代文明的压力之下而迈开步履的。因此,在近代日本的知识分子眼中,常常会自觉不自觉地以先进之欧洲文明作为本国近代化的唯一参照体系。于是,...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军事技术近代化肇始于洋务运动,作为与洋务运动早期的主要支持者和领导者,曾国藩以自己的社会地位和科技价值观,在理性认知军事技术的地位和作用、开创中国近代军事科技事业、罗致和培养近代化军事科技人才等方面,为促进中国军事技术的近代化发挥了开拓作用。  相似文献   

18.
全国第五届洋务运动史学术讨论会于1989年10月23日至26日在山东省东营市召开。会议由山东大学历史系教授孔令仁主持,着重讨论了“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化进程”等问题。一、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化与会学者首先对“近代化”的涵义进行了探讨。有的学者认为所谓近代化就是资本主义化。包括资本主义经济和与其相适应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资本主义文化和意识形态。具体地说有三个层次:生产力的近代化,主要表现为机器生产取代个体手工业生产;生产关系的近代化,即建立在传统生产力基础上的封建生产关系向已建立在近代生产力基础上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转化过程,上层建筑的近代化,即建立在传统经济基础上的社会意识形态和  相似文献   

19.
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经过一系列改革和积极建设,用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走完了欧美国家历时一二百年才走完的近代化路程,从一个落后的封建割据的国家一跃而成为亚洲强国,并且跻身于世界经济发达国家之林。这使得英国著名历史家威尔斯发出感叹,他写道:“在明治维新前,日本在世界舞台上还是微不足道的,但由于明治维新,日本却以惊人的精力和智慧,把他们的文化和组织结构提高到欧洲列强的水平,在人类全部历史中,从来没有一个民族象日本当年那样阔步前进。”  相似文献   

20.
戊戍变法与明治维新相距仅三十年,在基本相同的国际环境中,在相似的国情下,中日两个民族都进行了自上而下的旨在救亡图强的变革。所不同的是,日本的明治维新是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而此后发生在近代中国的戊戌变法却是一次失败的资产阶级改良。中日两国的发展差距,是以明治维新为界限拉大的。从明治维新开始,日本迅疾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