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大招》的作者及创作背景一直是个谜。本文认为《大招》的作者就是景差,此篇当为景差因顷襄王射兕受惊失魂卧病而作的招魂之词。其创作时间当在顷襄王卧病不久的春天,比宋玉作《招魂》要早、“大招”之被命名为“大”,是因为此篇曾被误认为屈原所作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彭鸿程 《云梦学刊》2002,23(6):10-12
《招魂》、《大招》是楚地祭祀歌辞。通过考察《招魂》、《大招》,试图寻绎其中的祭祀文化因子:招魂的源起、招魂主角巫祝的职能和事神的方式、门祭和人祭。  相似文献   

3.
试解《招魂》之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关于作者的考辨在《楚辞》里,《招魂》是一个难解的谜。首先,《招魂》的作者即有屈原或者宋玉两说。太史公说是屈原(《史记·屈原列传赞》):王逸说是宋玉(《楚辞章句》)。后人或屈或宋,争讼近两千年,尚难遽定。其次,《招魂》系招谁人的魂和生招、死招等问题,说法不一。或云屈原招陷秦的楚怀王之生魂(如吴汝纶《古文辞类纂·校勘记》;或云系屈原自招生魂(黄文焕《楚辞听直》林云铭《楚辞灯》)。或言宋玉为屈原招致生魂(王逸等);或说宋玉为某一楚王招魂(中国社科院文研所编《中国文学史》卷一);或谓宋玉“模拟巫覡所唱的歌词”而作不一定有招魂的具体对象(陆侃如、  相似文献   

4.
<正> 《楚辞·招魂》,到底是谁作来招的谁魂的,自古迄今,其说纷纭。第一个就此发表过意见的人是西汉司马迁。他在《史记·屈贾列传》中曾说:“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确指《招魂》为届原所作。只是他未就作来招谁之魂,说明已见。迄至后汉王逸作《楚辞章句》,异说遂起。据我所知,其说大约有五。(1)宋玉招屈原生魂。王逸《楚辞章句》、朱熹《楚辞集注》、王夫之《楚辞通  相似文献   

5.
今传本《楚辞》以东汉初王逸《楚辞章句》为最古老。此本内收有《招魂》(题宋玉作)和《大招》(题屈原或景差作)两篇。对这两篇题义的解释,有不少望文生训者。其中以(宋)孙志祖《读书脞录》的诂解最有代表性,至今犹有影响,实非。 孙志祖本之于张载《魏都赋·注》,谓太史公于《史记·屈原列传赞》所言的《招魂》,即《大招》;由于宋玉又有《招魂》  相似文献   

6.
论《招隐士》为招刘安生魂之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招隐士》为招刘安生魂之作张德育《招隐士》将早见於王逸的《楚辞章句》,是汉人仿屈、宋体所创制《楚辞》中较好的一篇.梁刘辎在《文心雕龙·辩骚》中曾把《招隐土》与《招魂》并举,给予较高的评价。他说:“《招魂》、《招隐》耀艳而深华.”主要从艺术特色与艺术...  相似文献   

7.
<正> 《招魂》的作者和写讫时间,自古及今,共有四种解说:1、宋玉招屈原;2、屈原招楚怀王;3、屈原自招;4、《招魂》原文即是《国殇》(和《礼魂》),今本《招魂》是汉代辞赋家的赝作。本心而论,当以二、三说最为悖理,而第四说则颇能切中肯綮。但蹊跷的是,风靡现今楚辞学界的却是第二说,而不是第四说。个中原因,固与倡言第四说者未脱传统的注疏家篱樊,论证支离零碎,在微观上扭于篇目编次等枝节问题,在宏观  相似文献   

8.
潘啸龙 《云梦学刊》2006,27(5):27-31
<招魂>内容和先秦典籍再次证明,<招魂>所陈乃"人君"礼体,上帝所"辅"当为"君王",非人臣屈原所可当得;<招魂>所招失魂归返的"恒干",乃在郢都"故居",而不在"江南",与身在放逐之地"江南"的屈原"自招"方位完全不同;"屈原自招"说不能圆说<招魂>序言"牵于俗而芜秽"之义,更缺少推翻王逸所记"宋玉作<招魂>"的事实证据,因而难以令人信服.  相似文献   

9.
关于《招魂》的作者问题,向有二说:一种观点认为,《招魂》系屈原所作。首倡此说者是司马迁,他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写道:“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这里虽未明言,但他把《招魂》置于三篇屈作的中间,并称“悲其志”,可见是视为屈原之作的。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招魂》系宋玉之作。现存最早的楚辞注本《楚辞章句》  相似文献   

10.
壹“大招”的作者“大招”的作者是谁,有人說是屈原,有人说是景差。我以为是屈原所作。其理由如下: 一、从思想内容上看,“大招”所反映的政治思想和屈原的思想相合。“大招”除去按照一般的招魂通套,說四方多灾害、劝灵魂早回家,并“盛称楚國之乐”以外,在篇末有一段長文,大言其治國平天下的道理。这一段文章的性質和上文極不相称,而且,从根本上說起來,作为招魂的巫歌是不应該有这类話的。这是一个矛盾。它說:  相似文献   

11.
从冠词的意义角度(虚义泛指意义,类指意义、殊指意义、指量意义)出发,通过实例的分析,较为详尽地论述了英语冠词汉译的种种方法。  相似文献   

12.
张方 《云梦学刊》2002,23(5):51-54,58
在虚构的故事里隐含着历史的真实及作者的寓意 ,是中国古典小说在创作方法上的一个重要特征 ,因而小说理论批评以“索隐”的方式去加以解读 ,就是揭示作品思想和艺术的重要手段 ,在这方面 ,传统《红楼梦》评论有着独特的效用和价值。  相似文献   

13.
白纯洁 《云梦学刊》2002,23(3):109-110
训诂学与中学文言文教学有什么关系 ?中学语文教师为什么要掌握训诂学知识 ?从弄清词语的正确含义 ,选择正确的注释 ,订正注释之误以及形训、因声求义等几个方面对训诂学知识在中学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题作例释和探讨 ,对中学文言文教学是非常有益的  相似文献   

14.
王革英 《云梦学刊》2005,26(2):125-128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交际法因注重语言的意义,强调语言使用的得体性,而备受推崇。然而,其理论精髓“教学过程交际化和功能化”与我国的外语教学现状和资源不相吻合。理论与实践间存在偏差。不应盲目推崇。  相似文献   

15.
何林军  谢艳花 《云梦学刊》2006,27(2):100-105
西方美学中的象征范畴的一个最重要的意义维度是超越性。它的两个基本表现是:一者表现为主体精神对“物质”的超越;一者表现为对外部“实在”的把握。通过分析象征的意义结构,可以发现象征的超越性体现了象征形式与形而上学世界的关联。这种超越性的根本动力或内在机制源自人类精神生活的主动性。  相似文献   

16.
大学图书馆的文化品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嘉慧 《云梦学刊》2002,23(3):126-127
文化品位是大学图书馆发展的内在需求和灵魂 ,从环境、领导、馆员、读者、制度、科技等因素的内在统一去构建大学图书馆的文化品位 ,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易匠翘 《云梦学刊》2000,(5):102-105
段落的组织是段落意义与段落中心意义矛盾运动的过程,这一矛盾的解决取决于段落各语句句义的控制。如果每一语句的句义既能有别于其它语句,又能同一于其它语句,段落就能在多元的段落意义中形成单一的段落中心意义.围绕这一观点,文章从段落意义与段落中心意义矛盾形成的原因、矛盾解决的途径及方法等三个方面作了探讨,并分别形成了相应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钟名诚 《云梦学刊》2003,24(6):19-22
朱光潜在美学、文艺学的研究过程中阐发了对语言特别是对文学语言的看法,展示了独特的语言批评观:言意观,发展观,语用观,风格观。言意同一,言意相随,言是意的组成部分是其言意观。文学语言的发展创新是民族语言发展创新的关键,白话代替文言并适度欧化是其发展观。“修辞立其诚”是其语用观。人格与风格同一,风格也受到潜意识的影响等是为风格观。文学语言一是表现二是感动是其功能观。  相似文献   

19.
深入研究邓小平执政思想对于认真总结执政能力建设的历史经验,大力加强党的执政理论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邓小平执政思想主要体现在执政理念、执政基础、执政方式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曾绛 《云梦学刊》2013,34(1):101-105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一批小说家开始关注并描写城市空间及城市人的价值观。作为美国城市小说的先行者之一,弗兰克·诺里斯创作了以芝加哥为背景的代表作《深渊》,并将其对现代城市的印象糅入歌剧院、街道和商贸大厦等城市空间的描写中。《深渊》突显了美国早期现代城市空间的基本特性,探讨了城市空间对不同城市个体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反映了以诺里斯为代表的美国知识分子对转型期美国的社会价值、生存理念、人的归宿等问题的思考和焦虑以及他们呼吁整个社会予以关注的声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